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策略刍论

2023-09-25吕志坚

成才之路 2023年26期
关键词:迁移国学经典氛围

吕志坚

摘要:国学经典全景式展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初中语文教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可让学生在诵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中,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树立文化自信,并同步提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在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时,初中语文教师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以多元化教学方式为辅助,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使其真正体会国学经典的魅力,并在国学经典的引领下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国学经典;教材;教学方式;氛围;迁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26-0085-04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有必要运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其树立文化自信,并自觉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就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国学经典包含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先进思想等内容,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通过案例分析,重点探究初中语文教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策略。

一、国学经典包含的主要内容

国学经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其以文字的形式传递思想,表达意境。国学经典包罗万象,博大深精,包含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等内容,可以说,国学经典全景式展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是一部百看不厌的百科全书[2]。而诵读国学经典,对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国学经典包含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发展的精神支柱,也是国学经典中的主要内容。例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等传递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勇向前。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可将爱国主义思想深深根植在学生心中。

2.国学经典包含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国学经典包含大量的中华传统美德内容,其不仅可以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还具有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积极意义。例如,《千字文》中就包含“仁、义、诚、敬、教”等传统美德的内容。《三字经》中的“孟母三迁”“孟母断机”“黄香温席”“囊茧映雪”“五子登科”“孔融让梨”“苏洵二十七方才学习”“负薪挂角”“孙敬悬发”“苏秦刺股”等传递良好家风家训的故事,对开展礼仪教悌教育,端正学生的思想,具有启迪作用。

3.国学经典包含先进思想

国学经典中包含的先进思想对当今社会仍然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例如,在教育方面,有“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在思想方面,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些思想历经千年,对今天的学生仍有引领方向的指导意义。

二、初中语文教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

初中语文教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可发挥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一方面能使学生掌握国学经典传递的思想、情感,并在国学经典的引导下,提升思想道德素养,树立文化自信,提升阅读、写作能力,实现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3]。

1.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国学经典浓缩的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中的优秀文化,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可使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强烈的认同感,深刻理解国学经典传递的思想、情感,并借助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同时自觉、主动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充分表明每个人生下来的时候,本性都是一样,但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人会发生变化。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学会区分善恶,保持善良的禀性。教师可以具体事例,引导学生自觉接受正面教育,使其逐渐形成正确的行为举止,以此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2.有利于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国学经典包含多个领域的知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能“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4]。例如,“精忠報国”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价值理念等,一直都是中华民族奋发进取的精神动力。“以人为本”“民惟邦本”的治国理念、“载舟覆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儒法并用”“德刑相辅”的治理思想、“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一直是中华民族治国理政的思想渊源。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可使学生增强文化认同感,树立文化自信,在优秀文化的熏陶下,开阔视野,形成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通过反复大量的阅读,可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意思。相关研究表明,人在5岁~16岁时记忆力最好,而初中学生正处于记忆力最好的年龄段。通过诵读大量的国学经典,学生可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并理解国学经典所蕴含的思想情感,这样,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量必然大幅增加,视野也更加开阔,这对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具有积极意义[5]。另外,国学经典多以文言文的形式呈现,学生通过大量的国学经典诵读可积累文言文字词知识,并将其迁移运用到其他内容的理解上,实现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4.有利于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可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从而促进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提高。在国学经典诵读中,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将其中的优秀句子摘抄下来,并进行反复诵读,理解其含义,这样,学生不仅能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拓展知识视野、丰富阅历,还可在写作过程中将国学经典中的优秀句子、事例运用其中,以此丰富写作内容,不仅有话说,而且说得非常精彩。

三、初中语文教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策略

1.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

初中语文人教版教材包含大量与国学经典有关的内容,如一些经典的古诗词或文言文等。在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可充分挖掘教材并发挥教材的作用,引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并使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与国学经典形成情感共鸣,从而真正理解国学经典的含义,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自觉承担起弘扬以国学经典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6]。例如,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就有国学经典的内容———《〈世说新语〉二则》,由《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两篇文章构成。在具体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可先给学生介绍《世说新语》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一些背景知识。《世说新语》主要记载了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是魏晋轶事小说的集大成之作,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其涉及各类人物共1500多个,无论帝王、将相,还是隐士、僧侣,都包括在内,重在通过言谈举止写出人物的独特性格,使人物气韵生动,跃然纸上。《世说新语》的背景知识介绍可使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学发展史有初步了解,并丰富传统文化知识储备。具体到教学《咏雪》这篇文章时,教师可先给学生讲解谢道韫的一些故事,以此激发学生对这篇文章的学习热情。然后,语文教师可依据文章内容,以提问的形式进行相应的知识拓展:“请同学们说一说用来描写雪景的诗句。”初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很多古诗词,因此争先恐后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等。在教学《陈太丘与友期》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依据这篇课文的具体内容让学生深刻理解“诚信”一词的含义,或引导学生掌握文章中的人物描写手法以及对一些细节的刻画方式等,促使学生通过诵读国学经典逐步提高写作水平。当完成这两篇课文的教学任务后,语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世说新语》中的其他内容,或让学生阅读同类型的其他文章,如《割席》《雪夜访戴》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语文教学中出现多种新型教学方式,为语文课堂带来了活力。在国学经典诵读中,初中语文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诵读兴趣,使学生从国学经典中汲取养分,实现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并不是让学生死读书,而是让学生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掌握其中的思想、意境,提升文学素养及审美能力等[7]。在众多教学方法中,信息技术教学法可给学生创设美好的意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国学经典诵读体验,进一步提升文学修养。例如,在讲解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湖心亭看雪》时,教师就可借助信息技术给学生展现一幅优美的雪景图,或给学生播放一段与雪景有关的视频,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沉浸在情境中,理解课文传递的意境。随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诵读课文,让学生全面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体会作者寄托其中的情感。完成上述内容的教学以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雪”为主题,并按照本篇课文的写作风格尝试写一篇文言文。这样,既可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感悟,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引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时,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国学经典诵读兴趣,运用问题导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角色扮演法等,使学生在诵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中,更好地感悟国学经典背后蕴含的情感,全面掌握国学经典传递的思想,并将其内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实现全面发展。

3.营造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

学生在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时,需要良好的学习环境作为支撑。学生在小学时学习的文章《孟母三迁》就充分说明了环境对一个人学习、成长的重要作用。国学经典诵读中的氛围营造同样重要,教师可根据国学经典的具体内容,为学生营造积极的阅读氛围,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并在国学经典的带动下逐渐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首先,营造激趣的学习氛围。初中语文教师可营造充满趣味性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使学生积累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国学经典中有很多名言警句,值得学生学习、记忆,国学经典所展现出来的很多精神内涵,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8]。当学生在诵读国学经典时,初中语文教师可以趣味性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将其中的名言警句记录下来,并进行背诵,以此让学生将这些名言警句融入现实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例如,在讲解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课文《〈孟子〉两章》时,教师就可引导学生了解、品鉴本篇课文中的名言警句,首先讲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两篇课文的具体含义,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与文章有关的名言警句,给学生营造激趣的学习氛围。如教师说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后,学生迅速回答“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当教师说出“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时,学生回答“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等。通过分享自己了解的名言警句,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其次,营造思辨性的学习氛围。初中语文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与国学经典有关的故事,促使学生對所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例如,在讲解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课文《范进中举》时,教师就可以运用讲故事的方式给学生营造思辨性的学习氛围,讲解《儒林外史》中的其他经典故事,如《王冕学画》等,引导学生对这些故事所表达的含义进行深入思考,挖掘故事中蕴含的思想,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

4.进行知识迁移,引导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不能局限在课堂之上,教师应引导学生以课堂诵读国学经典为基础,向课外进行拓展,从而实现课内与课外的有效融合[9]。在开展课外国学经典诵读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扩大学生的国学经典诵读范围,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例如,在讲解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论语〉十则》时,教师可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后阅读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利用互联网自主查阅一些与《论语》有关的资料,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孔子以及儒家思想。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诵读《论语》,学做人,学会处理物质生命与精神生命之间的关系。另外,初中语文教师还可将与教材内容关联度比较高的国学经典内容融入教学之中,使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实现课内课外的迁移、融合[10]。例如,在讲解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课文《智取生辰纲》时,教师就可结合本篇课文的具体内容,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杨志是如何获取生辰纲的,是否还有其他办法获取生辰纲。当本节课的内容讲解完成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水浒传》,让其将课堂学习的国学经典诵读方法应用于课外诵读中,以了解《水浒传》中其他人物故事,这在激发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兴趣的同时,还可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与此同时,初中语文教师还可以组织国学经典诵读会,以一个具体内容为话题,让学生交流与分享自己的诵读体会。例如,教师可以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为主题,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四大名著的诵读体会,或让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四大名著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喜欢的原因。这样,学生就可将课堂习得的国学经典诵读知识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在提升语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同时,实现个性化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具有积极价值和意义,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同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教学氛围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国学经典诵读兴趣,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國学经典传递的含义与情感,实现课内、课外的国学经典诵读融合,以此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星,孙永兰.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策略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2(12): 96-100.

[2]陈珑.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国学内容的教学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6.

[3]王晓丽.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0.

[4]张喜徳.试论习近平的中国传统文化观[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6,9(05):31-41.

[5]朱子辉.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设计(总论)[J].汉字文化,2018(11): 57-83.

[6]顾春燕.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的应用价值[J].文学教育,2022(02): 58-60.

[7]邝艳香.国学经典融入初中语文教学应用探究[D].南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21.

[8]赵惠莲.民族文化教育背景下国学诵读的价值探析[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22,39(01):168-170.

[9]杨欣雨.初中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渗透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

[10]于银年.诵国学经典品百味人生———初中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J].语文教学通讯·2019(11):40-42.

Discuss on the Strategy of Reciting Chinese Classics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Lv Zhijian

(Pucheng County Shanxia Middle School, Fujian Province, Pucheng 353408, China)

Abstract: The classic Chinese culture presents a panoramic view of the 5000 year history and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Carrying out recitation of Chinese classics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can enable students to inherit and promote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form correct ideological and moral concepts, establish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simultaneously improve their reading and writing abilities. When carrying out the recitation of Chinese classics,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should base themselves on the content of the textbook, use diverse teaching methods as assistance, create a positive learning atmosphere, guide students to transfer and apply knowledge, and truly experience the charm of Chinese classics, and develop comprehensively under the guidance of Chinese classics.

Key words: juniormiddleschoolChinese;classicalChinesestudies;textbooks; teachingmethods;atmosphere;transfer

猜你喜欢

迁移国学经典氛围
吟诵国学经典,提升语文素养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方式的研究
浅谈国学经典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整合
浅析迁移规律在足球教学中的影响
现代人类迁移与信息、文化流动的双向不对称现象
运用迁移学习规律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