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就业指导课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思考

2023-09-25开凯

成才之路 2023年26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课课程设置思政教育

开凯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普及,开设就业指导课成为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途径。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可以指导学生树立正確的职业规划观、职业价值观,帮助学生提高就业技能,对促进学生养成良好求职技能、顺利就业、改善社会民生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就业指导课存在课程建设起步较晚、对课程重视不够、课程教学有待改进、课程理论性过强等问题,高校可以采取做好规划、改进课程设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融入思政教育、加强课程个性化指导、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加强课程效果跟踪等课程改革措施,提升高校就业指导课的教学质量和实效性。

关键词: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课程设置;教师队伍;思政教育;个性化指导

中图分类号:G473.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26-0061-04

高校就业指导课是普通高等学校面向全体在校生开设的一门课程,课程旨在针对应届高校毕业生在职业规划、求职、就业等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存在的困难提供专业指导,帮助毕业生更好地实现高质量就业。课程内容包含与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相关的就业形势分析、国家政策与法律法规普及、求职准备、职业生涯规划、求职面试技巧、求职心理调适、入职岗前指导等,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及高校毕业生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政策的全面落实,高校就业指导课成为高校全体在校生的一门必修课程,该课程对促进全社会转变传统就业观念、提升高校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创业具有重要意义[1]。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可以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规划观、职业价值观,帮助学生提高就业技能,对促进学生养成良好求职技能、顺利就业、改善社会民生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当前,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课存在与时代发展、学生就业实际需求等不相适应的情况,既制约了课程本身的发展,也影响了学生就业指导的效果。因此,深入分析高校就业指导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改革措施建议,是提升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质量、切实发挥就业指导课指导学生就业作用的重要议题。

一、高校就业指导课存在的问题

1.课程建设起步较晚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自主择业”观念的推广,大学生毕业分配制度逐渐退出我国历史舞台[2]。在面临自主择业压力和缺乏就业指导的现实情况下,大学生对就业指导的需求与日俱增,2003年前后各高校陆续开设就业指导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可见我国高校就业指导课开设时间较晚[3],且早期只有关于就业理论的简单内容介绍,不能充分发挥指导学生实际就业的作用。后来,随着国家开始鼓励创业和学生通过职业规划实现高质量就业观念的深入人心,有关内容也陆续进入高校就业指导课。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就业环境的变化,以及学生就业意向的日趋多元化,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内容应该不断丰富和完善。但是,我国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因为起步较晚,所以尚未形成充足的教学实践经验,也未完全形成有规划的、系统的、紧跟实际的理论体系和教学资源。

2.对课程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尽管目前各高校基本都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但无论是高校、教师还是学生,都或多或少存在对该课程重视不够、认识不足的情况,这在客观上制约了该课程的发展。

就高校而言,尽管高校都将就业指导课设为必修课,但仍有一些高校对该课程不够重视,甚至存在“为了开课而开课”的情况。目前,很多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课时间是大四年级第一学期,但大四年级学生往往已经开始参与秋季校园招聘、考研复习等,正走向求职道路,因此课程并不能充分发挥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学生顺利就业的实际作用,而且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参与度较低。同时,一些高校对该课程的师资力量配置、教材建设、教学研讨活动组织、课程教学工作量认定等方面的支持较弱,不利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

就教师而言,一些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主要由本校相对年轻、实际求职和工作经历相对缺乏的辅导员及部分行政人员负责讲授,这会给课程教学带来不利影响。首先,部分辅导员和行政人员没有系统接受过教育教学方法和技能培训,缺乏足够的教学经验,独自承担这门课程的讲授任务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和压力。其次,辅导员和行政人员的日常工作比较繁忙,留出时间完成备课和课前准备工作就已捉襟见肘,很难再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进行该课程的教学研究,更难以利用课外时间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就业指导。此外,个别辅导员或行政人员是毕业后直接留校工作的人员,自身尚且没有经历过求职、就业、择业的过程,所以缺少自身实践经历的支撑,难以对课程教学内容形成经历认同感,也难以向学生提供基于自身实践的经验和教训。

就学生而言,一些学生在大四年级因参与实习、参加面试、考研考公复习备考等而分身乏术,难以兼顾该课程的学习,对该课程的参与度较低。同时,一些学生认为自己计划报考研究生、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不参加企业的招聘和面试,并不需要了解有关就业的知识。还有一些学生认为自己已参与过实习或求职过程,已具备一定的择业、就业知识,或者认为授课教师经验不足、教学质量不高,不需要或者不愿意参加课程学习。

3.课程教学有待改进

目前,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课主要以二级学院为单位进行集中开课和讲授,尽管同一学院各专业之间往往具有一定的关联度和交叉性,但不同专业的就业去向、就业特点等仍然不完全相同或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教师面向不同专业学生同时授课时,难以针对各专业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个性化改造”,学生也难以从课程学习中获得与本专业直接相关的就业指导,这使得该课程的教学较为笼统,无法满足各专业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由于该课程目前尚缺乏较为系统的理论支撑,国内还没有权威的高校就业指导和学业、职业生涯规划类课程教材,多数高校使用的教材为本校自主编写教材。自主编写教材虽然能够适应本校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但由于编写师资水平、编辑出版能力等差异,编写质量参差不齐。部分高校对该课程的教学研究支持不足,使得校本教材难以形成专业化、规范化的标准体系。另外,一些高校所使用的教材常年不更新,一些教材中仍然存在陈旧的法律条文或已经修改甚至取消的就业政策等内容,这些过时的内容与社会实际不相符,极大影响了课程的实用价值。

就业指导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应该大力引进社会资源,虽然一些高校开始邀请校友、企业招聘一线人员等面向学生举办就业指导讲座,但这些讲座通常被作为学生活动来开展,容易出现参与名额有限或讲座范围过宽导致讲座内容没有针对性的问题,并没有和就业指导课形成双向互动,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就业指导课教学停留在表象化的理论教育层面,缺乏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及社会资源的系统性、深层次、协同性教育,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此外,学校教学教务部门与学生工作部门各自开展的就业指导相关活动,容易使学生疲于参与,重复的教学内容会削弱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的期待感,以致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参与就业指导活动的积极性。

4.课程理论性过强

由于该课程开设时间晚、课时少、师资力量不足、缺少实习实践基地,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难以开展实践教学。课堂教学内容通常以就业政策、职业规划、就业法律法规等理论知识讲授为主,而这与学生更为需要的职业生涯规划分析、求职简历制作指导、面试技巧培训等实际需求之间有较大的差异,会造成课程内容对学生实际应用价值不大、指导意义不强的尴尬局面。

除了缺少实践教学环节外,很多高校就业指导课程还缺少就业心理指导和课程思政的有关内容。由于时代背景、成长环境等不同,部分大学生在人生的第一次求职过程中,因为缺乏经验和实际经历,容易在面对竞争、压力和失败时出现各种各样的不良心理。就业心理指导是帮助学生缓解求职过程中因竞争、压力、失败而产生的焦虑、挫折感、自负或自卑等不良心理的重要抓手[4]。而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是引导学生将自身的职业规划、就业择业方向,与国家的发展规划、社会需求等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响应国家号召前往基层就业创业,在基层锤炼个人品性的重要途径。这些内容的缺失无法充分发挥高校就业指导课的指导和帮扶作用,与学生的就业需求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不相适应。

二、高校就业指导课改革措施

1.加强重视,做好规划

落实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加强和改善民生、实现经济稳健发展和社会大局总体稳定的重要基础,在当前的“六稳六保”工作中处于首要地位。指导大学生顺利就业、高质量就业,是高校落实人才培养工作、服务民生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要提高对就业指导课的实际作用和重大意义的认识,从顶层设计出发,制定或修改有关文件和制度。只有高校自身从制度层面提高对就业指导课的重视和认可度,教师和学生才会充分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性,才会将课教好、将课学好。

此外,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还要及时制订有利于就业指导课长远发展的规划,支持和加强该课程的教学、教研能力建设,鼓励课题申报,支持优质教材的编撰、出版工作。教育主管部门应牵头加强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支持和引导相同层级、类型高校间开展交流合作,促进就业指导课程标准化体系的建设。

2.改进课程设置,实施分步教学

高校教学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教学单位加强就业指导课程设置的改革工作,结合学生“学业规划—职业规划—求职实践”的发展变化,将课程穿插在学生各个年级的教学活动中。例如大一年级落实价值观教育,指导学生进行学业规划和人生目标设计,大二年级进行常识性教育,开展就业法规、就业政策等基础知识教育,鼓励学生参加高质量的实习活动,大三年级以技巧培训和模拟训练为主,进行求职技巧与职业规划教育。通过不同年级的分散教学实现教学目标和指导作用的逐层递进,可以使学生保持对就业的关注和自身能力的提升,同时避免学生在大四年级才开始进行职业规划的急促性、盲目性和迟滞性。

在大四年级,高校可以结合本校实际教学能力和场地资源等情况,组织开展就业指导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可以按各学科的专业特点或学生升学、求职意向打破传统课程班级设置,让相同或相近目标的学生以小组化的形式参与课程学习,这既能增强课程内容的针对性,为一对一开展就业指导提供基础,又能使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激励,发挥朋辈教育的独特作用,实现“1+1>2”的教学效果。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形成激励机制

高校要加强就业指导课教师队伍的专业化、稳定化建设。首先,要定期组织课程教师团队开展教学研讨、集体备课、交流学习等工作,通过认定课内外的教学工作量、及时兑现奖励政策等方式鼓励教师长期担任本课程的教学工作,这有利于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从而提升教学水平。其次,要拓宽该课程教师来源渠道,积极吸纳就业质量好的校友、长期有毕业生前去就业的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人员等加入授课队伍,建立“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通过校内教师主抓理论和政策讲解、校外教师主抓实践和技巧传授,双向发力,不断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含金量”和实用价值。

4.融入思政教育,培养正确就业观

高校要利用好就业指导课教师主要为思政辅导员的优势,在就业指导课中积极穿插国家发展方针、基层就业政策、基层服务项目等内容,加强就业指导课的思政教育工作。要积极引导学生在国家和行业的发展规划中找寻就业方向,自觉将自身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需要紧密结合;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就业观和价值观,鼓励学生到基层就业、参加基层服务项目,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揮洒汗水、增长才干、建功立业,这既能为基层提供优秀人才和发展动力,又能为广大学子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要积极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价值观,摒弃单纯追逐利益或逃避就业等不正确的就业观念。

5.加强课程个性化指导,开展就业心理指导

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提高就业能力、实现高质量就业,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深入建设和互联网浪潮下各行业的快速发展、变化,职业多样化的特点日益显现。在此背景下,学生的就业意向和需求很难统一,这就要求高校必须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因此,就业指导课要将课堂延伸至课外,例如辅导员、班主任、专业导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和精准的就业辅导、职业规划指导,就业志愿者、专业导师还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帮助学生找寻合适的就业渠道和资源。

此外,隨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大,一些大学生容易在求职过程中出现焦虑、自负、自卑、抑郁等不良心理,就业指导课教师要结合一对一辅导中发现的问题,积极予以心理指导,必要时可以联系专业心理咨询师介入,帮助学生解决求职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

6.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实现全程全方位指导

就业指导课是一门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从学校走进职场、步入社会的课程。因此,该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必须在立足校园的同时放眼社会,有效整合学校现有的社会资源,包括但不限于校内服务性单位、社会实践基地、校友企业、学生就业基地、地方优质企业、相关社会团体、政府机构等,为学生提供包括但不限于简历设计指导、职业规划指导、模拟求职、提供实习和见习岗位等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服务,在学生求职前帮助学生提早准备、做好规划、积累经验,在学生求职过程中帮助学生分析所面对的实际困难和社会环境变化情况、调整就业目标和就业策略,引导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从根本上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对学生全过程、全方位的就业指导[5]。

7.加强课程效果跟踪,不断改进教学质量

开设就业指导课旨在服务学生的实际就业需求,因此该课程的评估和改革必须以学生为评价主体,要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和回访来评估课程对其就业指导的实际效果及不足,并了解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和对课程改进的意见与建议,进而改进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此外,高校要根据国家大政方针、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以及就业环境的变化情况等,及时更新教材和授课内容,使课程内容能够适应时代发展变化,持续发挥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作用。

三、结语

在当前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竞争压力日益加大,更加凸显了办好高校就业指导课的实际意义。通过不断改革和完善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未来的就业指导课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择业能力、就业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对自我能力、社会环境、岗位特点、自我发展等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实现有效就业、高质量就业。尽管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只要给予重视、加强规划、提供支持、多方联动、持续改进,高校就业指导课就能够打破现有的束缚,成为指导学生开展规划、顺利求职就业的重要指南,成为学生喜爱、社会认可的“金课”、好课、必修课。

参考文献:

[1]朱国仁.新时期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大学教育,2003(04):64-67.

[2]庞坤缺,陈树文.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演进逻辑探析[J].教育文化论坛,2019,11(05):70-76.

[3]徐雪燕.浅谈高校就业指导课现状与改进措施[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31(05):64-65.

[4]江滨,王兴国,高原璐.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分析及调适对策[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8(02):111-115.

[5]万永革,曾惜.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几点思考[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4(02):67-69.

Reflections on the Problems and Reform Measures of Employment Guidance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ai Kai

(School of Management,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Jiangsu Province, Nanjing 210003,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offering employment guidance cours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for universities to carry out employment guidance work. Offering employment guidance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can guide students to establish correct career planning and values, help them improve their employment skills, and have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promoting students development of good job skills, smooth employment, improving social livelihoods, and serving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n response to the problems of late start of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nsufficient emphasis on curriculum, need for improvement in curriculum teaching, and strong theoretical nature of curriculum in employment guidance courses, universities can take curriculum reform measures such as planning, improving curriculum settings, strengthening teacher team construction,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trengthening personalized guidance of curriculum, effectively integrating social resources, and strengthening course effectiveness tracking,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employment guidance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Key words: employment guidance course; teaching reform; curriculum design; teaching staf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personalized guidance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课课程设置思政教育
浅谈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医学生就业指导课课程改革思考
高校就业指导课中情境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
关于高职院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