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库车村企联动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与路径分析

2023-09-24程子川张爱萍

中国市场 2023年26期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程子川 张爱萍

摘要:振兴农业农村离不开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纵观我国各地农业农村发展模式及典型,几乎都少不了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参与,村企联动对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强村集体凝聚力和创新力有着积极的助推作用。文章總结了库车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及村企联动发展现状,梳理了库车村企联动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各类模式,分析了村企联动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制约,提出强化主体培育、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提升职业农民素质等措施。

关键词:村企联动;农村集体经济;工商资本;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3)26-0000-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3.26.000

1 引言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石,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1]。然而,当前大部分农村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过程中仍面临诸多问题,如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增收渠道较为狭窄;村集体收支不平衡;处理债务问题难度大等。如何面对现实困境并利用新时代的政策便利找寻新发展途径,是有效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均衡发展不可替代的工作核心,因此,农村发展必须以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为基准,积极实现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近年来,在村集体发展模式探索中,几乎都离不开工商资本的参与,村企联动对扩大农村生产、引领农村打破陈旧集体经济建设格局,实现新时代下经济的持续发展、提高乡村产业振兴成果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其理论与现实意义极为深远[2]。

2   库车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库车是中国西部百强县市,连接南北疆的重要交通枢纽,217线与314线横亘县城绵延而过,总面积为1.52万平方千米。2019年12月,库车撤县设市,全市下设14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在全市48.19万常住户籍人口当中,有一半以上为乡村人口,高达28.22万人。

2018年以来,全市(县)农村集体经济较往年增长迅速,从9457万元增长至24700万元(见图1),经济薄弱村数量持续减少,从201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以下的村(经济薄弱村)30个到2021年全部清零,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成效显著(见表1)。但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力量不足、资源分布不均、发展形式单一等问题依然较为突出。一是村集体经济主要依靠集体土地承包外租和少量门面房获取租金,村集体土地外租价格偏低,未发挥出最大效益。二是村集体资源利用率不高,部分村级房屋、门面房、小微合作社等资源受人员流量、管理经营不善、市场效益不高等诸多因素影响,造成大量闲置,难以有效盘活利用。三是村集体经济负债多,历史遗留问题较为普遍,当前条件始终不具备妥善解决能力。经济收入较低的村往往存在巨额债务,年度收入远不及当年应还债务额度,造成欠债越积越多,部分村级经费支出数额较大,透支消费的现象较为普遍。

3   库车村企联动发展现状

近几年,党中央一号文件和不同阶段颁布的各类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均提出支持、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事业。自2015年以后,我国有近13万家的民营企业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引导下,实现了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为推动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做出不朽的贡献[3]。各级党委、政府对工商资本下乡给与了大力的鼓励与支持,我国村集体经济在多种发展模式的推动下,整体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4]。在政策的引导下,民间资本成为了我国一产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其现实意义极为关键。

2022年以来,库车市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自治区、地区“万企兴万村”行动精神,鼓励、引领民营企业坚持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提醒民营企业必须积极担负社会赋予的历史重任,不断巩固拓展库车市“百企帮百村”工作成果,接续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全市189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199个村,为全市培育壮大了一批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特色种植养殖业、民族手工业、文化旅游业。同时,引导民营企业中的技术骨干人才222人担任乡村科技副职,引导企业主动参与到乡村规划建设中。规范提升69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8个家庭农场及明有面业、龟兹种业等一批企业(合作社)做大做强,引导企业围绕农业产业链培育,开展基地建设、土地流转、订单生产等,将农户纳入全产业链发展环节,积极引领农户主动参与到产业发展推进中来,实现农牧民持续增收、致富,提供可借鉴的理论文献。

4   库车村企联动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分析

纵观我国各地农业农村发展模式及典型,几乎都少不了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参与,浙江发达的乡村,看上去是一个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的村落,背后重要的经营支撑几乎都是由集团公司、企业以及个体经营户参与完成。村企联动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模式,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列举库车村企联动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几种模式:

4.1 村集体自主创办型

乌恰镇吐孜鲁克墩村党支部创办的合作社,坚持以“支部+合作社+农户”为核心,村集体出资480亩地,支部书记带头以3头牛作价3.5万元入股养殖合作社、以45亩地入股种植合作社,支部委员入股6万元,带动党员入社达到28%,村民以土地、牲畜、机械入股合作社,最终以80%、17%、3%的比例来分配净收入,入社村民达到325户,村民入社率达到100%。该模式主要由村集体主导,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的创办和发展村集体新型经营主体,在实现统一规划和统一建设的基础之上,实现科学的统一运营,最终达成村党支部领办、集体入股、村民参与、集体增收、社员增效、强村富民的目标。

4.2 外来企业领办型

阿格乡北山村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北山村将本村旅游服务资源整体打包承租给旅游公司,由旅游公司来投资建设,村“两委”监督,形成长期增收、稳定增收的效益。该模式打破固有的施策方针,立足本地经济与区位和资源条件的基础、优势与资源条件等,引进民间资本,促进资源与资本“一拍即合”,实现村集体和企业的共同发展,也是村企联动较为常见的模式。

4.3 依托项目联合创建型

阿拉哈格镇比苏特村在市委政府的指导下,新建一批新型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采取“国有、市项目投资、镇管理、农户使用”的管理模式,形成“科研机构+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牛产业体系,实现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无害化。“万富牛”畜牧养殖基地占地330亩,共有56座牛棚,总建设面积7.24万平方米,目前共有存栏西门塔尔牛3440头,其中育肥牛2630头,生产母牛810头,全年预计出栏5504头,预计年繁育616头。该模式多为政府、政策主导,将政策、土地、资本进行资源组合,委托一方、多方或第三方经营的公共农业新型经营主体。

4.4 捐赠援建型

乌恰镇甬库振兴村联合援疆指挥部开展“共筑甬库情深,共谋乡村发展”活动,促成甬库振兴村乡村振兴示范基地援建项目。引进“滕头”模式建立起村集体合作社并将包括“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订单收购+分红”以及“保底收益+股权分红”等先进模式在内的多模式综合运用,建立农户与经营主体和集体经济三者利益共同体,实现村增收80余万元的预期目标,争取实现每年2万元的村民增收任务。该模式主要为国有企业、工商资本、个人捐赠等方式发展农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4.5 技术顾问型

哈尼喀塔木乡巴扎村聘用涉农企业大拱棚种植技术型能人担任本村科技副村长,使拱棚蔬菜种植产量翻了一番。该模式多为大专院校、科研人员、咨询投资类公司参与的联动模式,主要以专业性人才入驻或入股,以科研项目、特色资源优势为基础,建立并完善线上、线下和谐统一的乡贤联络联谊体系,持续发挥“贤聚”之合力功效,对于壮大集体经济具有拔山举鼎的奇效。

4.6 外包托管租赁分红型

二八台镇富民村于2019年成功申请自治区扶持资金用于购买残膜回收机,并以机器入股的形式投入到库车梓昊农机服务合作社,2020年、2021年共實现分红25万元。二八台镇奥依苏克赛克村将中央财政扶持补助项目专项资金以村集体名义、现金入股的形式入股二八台镇拉依苏村裕丰农业专业合作社,既增加裕丰合作社的现有规模,又促进奥依苏克赛克村的集体经济效益不断提高,2021年,5万元的分红利润创历史新高。该模式主要依托中介机构、托管类合作社等主体,将农村闲置资源就行外包托管,村集体收取相关租赁、分红费用等。

实践告诉我们,无论哪一种模式的成功运行,都能为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起到良好的驱动作用,尤其能因地制宜的促成村企联合共建,在资源互补、示范带动、长效发展等方面,优势更加明显。

5   问题与制约

5.1 农村区域发展不平衡

农业农村发展受到区域、自然、历史、人文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区域农村经济、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工商资本在项目投资、企业选址、种养结构等方面倾向于基础条件好、生态环境优良、劳动力素质偏高的农村区域,导致一些条件差的区域难以吸引工商资本入驻。特别是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农业投资风险加大,加上前期疫情影响,加剧了工商资本对自然环境、营商环境的依赖性,导致农业经营主体覆盖不全面,综合带动能力不足。

5.2 部分村思想认识不高

一些村认为农村集体经济是经济管理部门抓的工作,不愿承担风险,害怕经营失败落埋怨、丢选票,不主动去想点子、找路子,过分强调缺乏资金、政策和人才,满足于土地租赁等租金收入。部分村集体在创新思维、资源整合方面存在一些误区,把村企联动单纯的当作“赞助、捐款”,且没有充分调动起村民的积极性,后劲不足。部分村对市场了解少、信息获取渠道狭窄,在利用环境条件、资源禀赋、独特优势上拓展收益途径上欠缺破题能力、无长远打算,没有清晰明确的思路和规划。

5.3市场主体不完善,保障机制不健全

由于一些农村基础条件较为薄弱,农业市场掌控能力不足,且农业管理人才短缺、抗风险能力较弱,导致村企联动,更加倾向于捐款、捐物等短期合作。而形成长期合作的,则更加倾向于固定资产投入,欠缺品牌、智力、研发、文化等软实力开发,导致二三产业投入力度不足,产业链条不完善,影响了发展潜能。部分集体经济组织有名无实,多数处于起步阶段,未能真正运行,“空壳社”“挂牌社”“家庭社”现象依然突出。

5.4 政策依赖性强,后续增收困难

部分村企联动在发展中过于依托政策项目,部分实施的项目资源资产低效利用、产业布局不优、创收困难,投入产出严重不对等,后续如果不能全部实现可持续的经营性收入,未来几年增收的难度预期会增大。部分村企合作存在资金闲置情形严重,有资金却不知道怎么用,一些村集体支出用于日常工作性支出、工资性支出、福利补助性支出等非生产性消耗大,甚至不少村一有了收入就闹着分福利,未能统筹资金发展产业、兴办事业,无法形成“钱生钱”式长效发展。

5.5 人才支撑不足,发展能力不强

调查发现,目前,村“两委”班子成员基本一人身兼数职,在负责班子事务同时,兼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部门管理等项工作,村集体缺少懂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大多管理人员经营理念欠缺,管理能力不足,缺少带头致富的领头人。农村吸引致富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回村参与基层治理、留住大学生在家创业较为困难。农村缺劳动力,现在留在农村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孩童,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空壳化、老龄化严重,成为制约村企联动发展的重要因素。

5.6 政策支持不够,保障力度有待加强

运营资金极为短缺,尽管为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不断提升,投入大量扶持资金,但是相较其它事业来说力度还不够大,投入比例还不够高[5]。村集体作为市场主体的信用度还不被认可,支持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政策措施还不具体,造成村集体融资难度大,市场竞争优势不足的实际发展现状。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很多都涉及到占用建设用地,只有极少部分用于村级集体建设用地,大大制约村级集体经济的未来发展。

6 村企联动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探析

6.1 抓好基层党建,激发内生动力

动员支持乡贤能人返乡创业、到村任职,把“带头人”队伍建设和创业主体建设当作基层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实,以高质量党建工作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大发展。依托村种养殖、农业特色示范基地,采取专题教学、现场教学等“田间课堂”小型灵活的方式,抓好技能培训,构建多元“村企联动”模式。将干部年度考核与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效结合起来,根据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开展干部的任用选拔和评优评级以及晋位提升等项工作,实现人员管理机制与村集体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和相互依托。

6.2 强化主体培育,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明确并适当放宽村集体经济活动自主权,确保其依法、独立,掌握其市场中的主体地位。深入解析产权关系、完善经济功能,加快主体建设。帮助村企科学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分类,以村民意愿为己任,不断深化产业结构,以村民需求和村企可提供的产业服务,来引导村民自主决策,针对村民个体不能够承担的公共建设项目,如精包装、仓储、加工、营销、新型农业业态等,由村企联合创办,为村民提供服务。

6.3 注重多方联动,强化合作意识

注重团结实效,强化合作意识。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中,要鼓励扩大村集体联动范围,出台激励政策,引导企业反哺农村意识,强化为村集体造血功能,鼓励合作开发有实效的新型农业业态。搭建中介平台,成立村资公司牵头负责土地预流转,整合农业农机服务合作社参与土地托管服务,以供销社网络系统为基础搭建农资购销服务平台。组建跨区域产业链项目管理公司,作為连接农户与市场的中介,把生产端与市场端有效粘合起来,对各村集体经济发展实行项目评估、评价、监管、指导全过程跟踪服务。

6.4 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做好农村产业链

构建“利益共同体”,既做好产业链,又确保分配链科学合理,建立健全第三方、村民、企业、村集体等多元利益联结机制。以资金共筹机制为基准,将现有村集体土地资源合理分配,正确估价不动产资源,与产业大户、龙头企业签署合理的土地租赁合同,引入股份合作制形成有序推进。建立齐抓共管的经济建设格局,积极推动企业经营管理科学进行,实现合理的利益分配,确保农户、村集体、龙头企业三者以不可分割的整体发展态势。

6.5 强化政策扶持,向村企合作适当倾斜

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的倾斜力度,将工业项目扶持资金与反哺农业项目结对挂钩,促进以工带农。给予集体经济发展起码的物理空间,出台村集体经济项目使用建设用地指标相关政策。对满足条件的集体经济发展项目,适当增加一定授信额度,合理调整抵押政策适用范围,最大限度降低信贷条件、给予利率优惠。实现创新平台资源的深度整合,将具有突破产业技术的合力凝聚在一起,抓住浙江援疆的良好机遇,组织在乡在村企业、村合作社负责人等前往浙江交流学习,广泛吸取内地成功发展经验。

6.6 做好培训农民,提升职业农民素质

培养专业及营销型人才,开展农产品品牌包装、策划、网店运营技巧与营销培训,打造电商运营平台,引导农户、村集体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融入电商或快手以及抖音等多媒体直接平台,鼓励直播带货和平台互动创收[6];加大力度提高劳务型人才综合素质,选拔土建、家政、园林、手工业等劳务技能人才,开展有组织的劳务技能培训,带动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接生产生活需求类业务,拓展服务创收途径。依托农牧民夜校,“访惠聚”工作队和村干部捆绑帮带,推进实施少数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强化,不断提升职业农民素质。

参考文献:

[1] 瞿子豪.蒲江县特色产业带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绵阳:西南科技大学,2021(9).

[2] 唐惠敏.村企合作的?成逻辑、政策需求与理想类型[J].北京社会科学,2021(11):94-105.

[3] 侯廷永. 勇于摸索积极创新上海百企连百村工作走深走实[J].上海农村经济, 2022(1):20-22.

[4] 唐惠敏,范和生.资本下乡背景下乡村振兴模式选择[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5(3):117-125.

[5] 冯继强.晋中市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研究[J].农村实用技术,2022(11):17-18.

[6] 农业部.农业部关于印发《“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报,2017(2).

[作者简介]程子川(1996—),女,汉族,山西晋中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乡村振兴;通讯作者:张爱萍(1969—),女,汉族,新疆石河子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关于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监督若干问题探究
农村集体经济中的三资管理探讨
江西省动漫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中国社区银行发展模式探析
我国微型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路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建议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