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思维能力提升的学习任务设计策略

2023-09-24严晓华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3年8期
关键词:学习支架思维发展深度学习

严晓华

摘 要:教师应以转换教学设计角度为切入点,转变课堂教学行为,促进课堂转型,从“教师教课文”转向“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进行以学习任务为导向的教学设计时,应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设计既有情境的真实性又有内容的挑战性、学习环节清晰、知识系统化的学习任务,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关键词:学习任务设计;学习支架;思维发展;深度学习

在“三新”“双减”的时代背景下,一线教师要将新课标的理念落实到统编教材的教学中去,教学设计必须先行。教师应以转换教学设计角度为切入点,转变课堂教学行为,促进课堂转型,从“教师教课文”转向“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林明老师的以“读、写、秀”为教学形式,以任务套餐的方式驱动学生学习的融合教学,启示我们教师在进行以学习任务为导向的教学设计时,应关注如下四个问题。

一、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

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看似容易实则艰难,一是教师习惯了“教”为主,不相信学生的能力;二是教师设计情境化学习任务的意识和能力有限。学习任务设计以学生活动为主,是课堂教学方式由以教师“教”为主向以学生“学”为主的转变。课堂教学主要是学生“习得”不是教师“教得”。在学习任务驱动下,教师更多是一位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结合对文本的独特理解,设计可视、具体、明确的学习任务。学习任务的设计应符合学生学的逻辑,即学习容量和难易度、学习方式运用等符合学情和认知特点。由于学生是任务的主要承担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同时,教师还要善于搭建学习支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重视课堂师生的思维互动。

学习任务指令清晰,提供正确、有效的学习支架能促进思维的外化,学生学习过程可视化,也就是学生把自己的思考与见解用话语、文章、图式化等方法可视化地表达出来。例如高一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劳动单元”的单元学习任务二:梳理课文中袁隆平、张秉贵和钟扬的个人事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制作“人物记”,完成网页中的“致敬伟大的劳动者”的板块。制作袁隆平、张秉贵、钟扬三人的“人物传记”,学生需梳理人物事迹,捕捉人物描写细节,探究文章写作技巧和特色。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选取文中典型事例、细节描写、正侧面描写结合等方式表现人物特点,先班内进行交流,然后选择一人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制作“人物记”。教师提供“人物记”示例,搭建学习支架帮助学生更好完成学习任务。强调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设计学习任务的出发点必须注重符合学生学习的逻辑,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二、需要评价量表导向学习任务达成

没有评价的任务常常是低效或无效的,在设计学习任务的同时,教师一定要关注评价,分析学习目标,确定表现标准,依据表现标准设计评价任务,研制评价量表。评价量表中维度的确定要和学习任务相匹配,其层级和具体指标要清晰明确、具体可评,使学生不仅明确“怎么做,做什么”,也清晰“做到什么程度”,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从而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林明老师的融合教学完善了传统“读”“写”教学活动,增补了“秀”的内容,在十年前绝对是个创新之举,在推动新课改的今天仍有实质性借鉴意义。“展示分享”是“秀”(展示学生的阅读、写作成果和素养)的具体表现方式。及时、实效、鼓励、开放是其四原则。其中实效性,允许知识和能力水平有差异的学生有不同的达标要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获;开放性,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喜好,组织多样化、多层次以及涵盖课堂内外多途径的展示交流活动。“秀”不仅是用恰切、明晰的评价量规(量表)引导、规范促进学生完成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持续学习,还打破了传统教师对学生作业的唯一评价的局面:增加了自评、他评的角度,使学生学习行为、过程、结果得到更全面充分的肯定与评价。学生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理性反思,以评价反哺学习,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学生在全班展示交流、依标互评中及时诊断目标达成度,适时矫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三、应既有情境的真实性又有内容的挑战性

教师设计学习任务应全面贯彻统编教材对“真实情境”的要求,要善于打通文本与真实(虚拟)生活的关联,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设计新颖生动又具启发性、挑战性的学习情境任务,让学生在真实可感的情境中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习如何合作构建知识,形成自主学习和自我梳理探究的能力,并由此生成可以迁移的知识和技能。例如任务三:寻找身边平凡而伟大的劳动者,为他们拍摄照片,并完成写作任务。举行“劳动者之歌”演讲活动。选择班级中的优秀讲演稿,完成网页中的“歌颂平凡的劳动者”的板块。这个任务生活情境真实,演讲稿的写作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是因为写作演讲稿是基于对三篇通讯写法的研究上,关联上一学习任务,这个任务完成了从阅读到写作的迁移。

由此可见,教师设计情境时要准确把握学情,找到教材内容与学生真实生活的结合点,使情境任务作为学生深度学习的一个载体,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经历体验、思考、感悟等过程,在“做中学”过程中聚焦思考的方向、加深思考的深度、拓展思考的广度,进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同时将学生学习体验过程放慢、深化、扩展、提升,促使知识、技能在学习体验中内化、积淀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师不能够为了“情境”而生搬硬套,凭经验、凭感觉编造不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任务。比如任务的设置脱离学科知识,或者只是直接引出学科知识,或者任务的设定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脱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忽视学生的活动体验,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学习环节设计要清晰、有逻辑,形成系统的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中的问题导引和学习环节要前后关联,形成并列或递进等关系,以便解决问题或将交流引向深入,共同指向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培养,避免不分轻重、东鳞西爪的碎片学习。因此,学习任务设计要体现梯度性、层次性。

学习任务设计不仅要详略得当,且必须围绕学习目标环环相扣,体现思维“低阶向高阶”的序列性,让学生学习有清晰路径可循。学习任务设计是为了形成学生学习框架,学习框架思路清晰,学生学习路径也就清晰,也有利于学生学习思维形成。比如,为了达成“比较学习《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的说理艺术,学习如何得体、得理地表达观点。”的学习目标,设计了以下几个学习任务:1. 发什么声?对比阅读两篇文章,小组讨论、概括魏征、王安石发出了哪些理性的声音?2. 为何发声?发有理之声,必须有针对性。3. 如何发声?请你完成以下思维导图,看看魏征、王安石是如何理性表达观点的?4. 小组讨论、比较说理思路异同:(可以尝试用气泡图形式展示异同)。以上四个任务前者是后者的前提或铺垫,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与丰富,彼此之间不仅有清晰的逻辑关系和层次递进,还符合学生学习由浅入深的层次性。

学习任务设计的梯度性、层次性,还应该表现在课堂任务是课前知识的深入,课后任务是课堂任务的延伸。即学习任务设计应体现出任务的整体性、有机性及延伸性。比如关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学习任务设计:“假如你是苏轼,洒酒酬月之后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如果周瑜来劝慰苏轼,苏轼会说些什么”。不管是心理描写还是语言描写,这两个任务设计情境真切、问题具体,关乎学生对词意的理解,对苏轼的认知以及对周瑜的了解等,任务落实到言语文字表达,是课堂学习的有机延伸。这样的任务设计将阅读能力培养与写作能力培养有机结合,注重读写结合,讲究循序渐进,符合学生学习规律。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时,概念要准确、明确。避免出现概念模糊不清,语言表达不够严谨的问题。比如在《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与《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的群文教学时,我们容易忽略、混淆的“科学精神”“科学家精神”;又如在解读新课标的教学概念时要厘清“学习任务”与“学习活动”的概念,切忌把“活动”当“任务”处理。

此外,学习任务设计体现整体理念和系统思维,依标定教,树立单元意识,围绕单元人文主题设计难度得当、内容切合的学习任务设计,既把握教材要求,又能够抓住学生实际学情,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发生深度学习,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刘月霞,郭华.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理论普及读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2]范飚,郑桂华,程元.统编版高中语文单元教学指南(必修上册)[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0.

[3]林明.融合自媒体与专题读写活动教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4]顾咏梅.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习任务设计的实践反思[J].中学语文教学,2020(12).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聚焦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读写共生教學实践研究”(项目批准号:2021YQJK370)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学习支架思维发展深度学习
“学习支架”的继承与融合
强化支架意识提升学习效能
在读说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发展
初中英语阅读活动的分析与重构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探究小学品德课与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结合
新课标下的语文有效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