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文言文中“任务型教学”的应用

2023-09-22何梅

文理导航 2023年25期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文言文高中语文

何梅

【摘  要】文言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财富,起着传承文明的作用。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主动性,发挥教师的课堂主体作用,“任务驱动”变成了教师的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任务型教学”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压力,促进学生参与课堂,展现课堂的生机和活力,推进高效课堂的实现。本文主要探究了新时代背景下“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和分析,在任务探究中变得乐学善学强化个性,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任务型教学”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理念也不断发生变化。新课改倡导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要采用学生喜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方式来进行,提高课堂的可操作性,在实践中自主建构知识。“任务型教学”为学生布置了探究性任务,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通过思考和探究习得知识,掌握技能,完成学习目标。教师带领学生围绕着任务进行分析和实践会促进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习能力,实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强化。通过探究,学生的潜能会充分发挥出来,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进步。

一、“任务型教学”在文言文教学中实施的环节

(一)课前前置性任务,预习先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方法,落实核心素养。高中语言知识面广,阅读中以讲授方式进行会限制学生思维,减少学生主动体验的机会,不利于学生语言素养的培养。教师采用任务型阅读通过前置性任务会让学生提前了解文言文文本,结合任务主动加工。例如,学生在学习《陈情表》时,可以设计前置性任务:向谁陈情?陈什么情?李密怎样才能说服晋武帝呢?任务是引导学生探究的“灯塔”,指引着学生探究的方向,会让学生对文章的阅读有清楚的目的。通过前置性任务的加工,学生会理解到向晋武帝陳情,主要是因为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侍奉,不能嬴政,请求辞去官职终养祖母。为了说服晋武帝,李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为文章烘托出了凄苦悲凉的氛围。通过对任务的感知和体验,学生会形成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主动加工文章思想和主旨,形成深入挖局和探究。

(二)课中探究性任务,加工处理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现代教育中,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在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用具有启发性的任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启发性原则的来源。教师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通过自己的方式引导学生鼓励学生探究知识,让学生能够产生独立思考和欲望,促进学生内化知识,掌握知识之间的客观规律和联系,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兰亭集序》时,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这篇文章的情感变化流程是“乐—痛—悲”,作者是怎样表达三种不同情感的。任务探究中学生会认真研读每一个段落,分析其中的语言表达和词汇用法,形成对文言文含义的深刻理解,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和探究,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和态度。在挖掘中学生会感受到明确作者用简洁雅净、铿铿有力的语言,写出了宴集之地优美的自然风光。这些景物清澈明朗,而又生机盎然正是作者内心的一种表达。自然的存在与人类息息相关,体现着人的精神,展示着人的精神品格。但是自然是永恒的,人生是短暂的,作者在死亡来临时感受到了人生的痛,最后根据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发出感叹,这是一种奋起和抗争,表达了要创造的冲动和努力。在《离骚》中可与《氓》中的卫女进行对比,探究两位主人公精神的可贵之处,引导学生从中看到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自我坚持的坚守,这是可贵的精神。通过任务探究,学生会深刻体会到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感知人生,在体验中体悟美。

(三)课后总结性任务,归纳概括

学生在教师任务的引导下会夯实基础,对文言文进行总结和归纳,形成对文本的理性认识。通过课后学习的再加工,学生会积极延伸和拓展,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探究,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教师要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阅读过程中,系统总结,科学规划,在认识上更上一层楼。例如在学习《过秦论》时,教师可以布置任务:文章中应用了对比论证的写作方法,作者是如何对比的?任务探究中学生会系统总结文本,感受文本叙述的故事,体会到文章中的“论”并不是空论,而是根据事实立论,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进行论述。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包括秦国本身先强后弱、先盛后衰,先兴旺后灭亡的对比;秦与六国的对比;秦与陈涉的对比;陈涉与六国的对比。通过对比,学生会建构出文章的写作框架和结构,形成清楚的认识,感受到几种对比交织在一起, 结构自然宏伟,气势磅礴。总结性任务有利于学生系统化知识,在归纳中形成对文言知识的理性认识,提高理解能力,落实核心素养。

二、“任务型教学”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实践

(一)提出问题,围绕资料主动思考

学生在文言文探究中要与问题情境中相关要素对话,力图找到理解文言文的程序与方法。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与能力,查阅相关图书资料,利用媒体网络信息,在新知产生与发展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评价自己的探究行为,体验感悟自己的探究过程与方法,探究掌握知识的新技能,这一互动是应用已有知识同新知识的互动。例如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时,教师布置任务:分析烛之武的人物形象,探究他的品质。任务驱动中,学生就会提出问题:“烛之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他退秦师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整个故事内容是怎样的?”任务驱动中学生会自主提出问题,通过主动加工的方式梳理文本,建构思维框架,形成自己的理解。分析中围绕着第一段,学生会认识到秦晋围郑是因为“郑无礼于晋,且贰于楚”。接下来学生还会提出问题:郑国处于被困的危难局势,这样的情况下烛之武为何会出面说服强秦退师呢?在问题启发下,结合教材学生会想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通过提出问题,学生明确了“为何退”“谁来退”的问题,接下来在继续探究中,学生想到了“怎样退”的问题。在问题引导下学生循序渐进、层层深入,通过对任务的主动分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语言加工中形成了对文本的清楚认识,把握了故事的来龙去脉,形成了对人物的深刻理解。在信息加工中学生会认识到烛之武是一个爱国志士,他原本怀才不遇,但是当国家遇到危难时却可以深明大义,不计较个人安危,为了国家的命运挺身而出。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会看到他是一个能言善辩、充满智慧、有勇有谋的爱国外交家。通过对问题的解答,学生会完成任务,优化学习过程,达成学习目标。在任务探究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储备会更丰富,方法策略会更灵活,提高完成任务能力。任务探究中需要对学生原有的知识能力、思考方式、智能结构进行补救、修改、重组和重建,以获取新知识、适应新环境、解决新问题。从而使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得到提升,更好地完成任务。

(二)面向全体,关注差异因材施教

面向全体学生是教育的宗旨之一,让全体学生能接收到课堂中传递的知识,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设计好教学过程,也是保证教育过程中学生享受教育资源机会均等的重要前提。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甚至每个学生都要实施分层教学和因材施教。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才能够做到有针对性地指导和教学活动的设计。为此,教师设計不同层次的任务,使所有的都可以动起来,实现主动探究,提高分析判断和逻辑推理能力。例如在学习《屈原列传》时,教师可以设计不同任务,对后进生要关注语言基础知识,夯实基础,做好知识储备,鼓励学生探究本课中的文言实词,熟记通假字“离”“反”“见”“指”等的用法,并且理解古今异义词,思考文章中的判断句和被动句,理解它们的含义,提高认识,掌握修辞手法的应用。对中等生,教师要鼓励学生探究文章中的重难点,理解“王为什么怒而疏屈原?”“屈原为什么作《离骚》?”“文章的写作特点是什么?”促进学生在语言加工中形成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和认识,强化学生的认知。对优等生,教师可以布置任务,阅读更多文言文,探究不同文章的写作特点,感受文言文的简约表达和言简意赅,在阅读中主动推演和迁移,形成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和认识,促进学生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在语言加工中把握文本的表达巧妙之处。

(三)协商学习,展现学生个性才能

协商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素质个性化发展。协商学习能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自主的时间交给学生。在文言文任务探究中,教师要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鼓励学生在任务的探究中展开协商学习,体验学习过程,参与课堂每一个环节的学习任务和活动,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例如在探究文言文中的连词时,教师就可以布置任务:总结文言文中的连词,并体会连词的不同用法。文言文中的连词很多,学生逐一总结难度较大,面对这样的学习任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协商学习的方式共同交流讨论,在沟通中把握知识要点,形成客观性认识。在交流中,学生会认识到连词是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词组或句子并表示它们之间的某种关系的词,其本身无实在意义,但根据连词根据其所表示的结构、逻辑关系进行归类,包括并列关系、层进关系、选择关系、承接关系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句子含义进而理解文章的含义。在协商中,学生可以分门别类地寻找不同连词,在交流中汇总,建构知识系统,开阔视野。学生在总结中会认识到,表并列关系的连词有“与、及、而、从、且、则、

既……且……”例如《师说》中的“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劝学》中的“蟹六跪而二螯”。表示表层进关系的连词有“而、且、尚……况……,非唯……亦抑……,非独………亦……”,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表示选择关系的连词有如、抵、其、或、非……则……还有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有“而、以、乃、则、遂、即、于是、然后”。沟通协商中学生会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拓展思路,将语言知识系统化起来,建构出自己的知识系统,形成文章的总体认识,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课堂要真正地归还给学生,教师要明确自己在课堂中的位置,总体把握,统揽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环节和教学进度,要时刻提醒学生学习不是自己一个人埋头苦思,而需要学会合作,需要学生在参与中探讨研究,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交流中产生火花,进而提升思维品质,教师要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在课堂上展现能力和潜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快乐,实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曹兰.以任务为引,打造高效课堂——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路径[J].作文,2022(36):45-46.

[2]吴国珍.“学习任务群”下高中语文教学样态的改变及其对策[J].教学与管理,2021(28):59-62.

[3]邢莉莉.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当代家庭教育,2019(23):113.

[4]白若君.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任务型教学策略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2022(23):39-41.

猜你喜欢

任务型教学文言文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高中英语阅读课中任务型教学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阅读量对初中生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