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2023-09-22何春霞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3年33期
关键词:乙车甲车学生会

何春霞

创新是小学生潜在具有的一种朦胧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的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他们不断探索,留给他们一片自由的天地,让他们在课堂空间里大胆去展示、想象、创造。下面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谈点我的肤浅体会:

一,通过诱发学生的参与动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动机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内动力,人的创造力都是在一定的动机下引起的,教学实践证明,动机能有效地引发学生处于活跃、兴奋状态。巧设激情情趣,强化学习动机,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创新意识。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两组数,这两组数是两位数,而且个位顺序分别是1、2、3……但是第一组数都能被3整除,第二组数都不能被3整除。这时,学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一组能被3整除,另一组却不能被整除呢?我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下面的操作:在数位表上先用3根小棒摆一摆,看能表示出几个数,(3,30,300,12,120,21,210,102,201……),再计算一下,这几个数能否被3整除。然后,指导学生分别用4根,5根,6根,按照同样的方法摆一摆,算一算。这时,学生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结果,用3根和6根摆出的数都能被3整除,用4根和5根摆出的数不能被3整除。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会进一步的观察分析,思考。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会得到培养。 二、 在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必须建立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创设能培养和鼓励创造性思维的氛围。教师要承认每个学生都有创造力。如学生想出了一道数学题的新解法或提出了一个新问题等都是学生创新能力的表现。应当有意识地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创造条件、机遇和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促进学生创造的发展。如在讲授“一个数除以小数”时,有个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说:“你和课本上都是把除数变成整数,我把被除数变成整数,再移动小数点,一样能算出结果来。”我首先肯定他的创新精神,表扬他能够独立思考,而且言之有理。这个同学又说:“课本为什么不采用我这种方法?”这时我又出一题:5.2464÷1.2,让大家用两种方法来做。通过对比,这位同学知道了课本上的方法更具有普遍意义。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机会,对于那些看来古怪可笑的念头要有容忍精神,要为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勇气喝彩。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三、在质疑问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敢于质疑问难,善于发现问题是创造的火花。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教师启发引导和学生积极参与的方法。要鼓励,提倡学生大胆质疑,善于发现问题,培养他们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想象猜测,不束缚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的创造品格。例如在教学“比的意义”后,有的学生问:“三个数能相比吗?三个数相比也表示三个数相除吗?”提出这样的问题,不仅充分证明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而且还把学生的学习引向一个新的领域。

四、为学生创造开放的课堂,以培养其创新意识。

开放式教学的实质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探索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发展”。所以,在教学时,无论是计算法则的得出、概念的形成,还是运算定律、性质、公式的推导,我们都应该提供给学生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牢牢把握“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凡是学生能自己所得的,决不替代”。通过学生群体的讲座与交流、归纳、验证,逐步形成数学结论。并且应鼓励学生对同一个总是积极寻求不同的思路、不同的解法,鼓励标新立异,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创新意识。    例如:有这样一道思考题:“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第一次在离A地75千米处相遇,相遇后继续前进到达目的地后又立即返回,第二次相遇在离B地55千米处。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学生跃跃欲试,表现很积极,画出线段图进行解答。学生列出的算式为75+75×2-55,解释说,第一次相遇,两车合行1個AB长,甲行了75千米;第二次相遇时,两车共行了2个全长,也就是第二次相遇所用时间为第一次相遇时间的2倍,甲行了75×2千米,两次甲共了75+75×2=225千米,比AB全长还多55千米,所以我是这样列的。    老师表扬这位同学很聪明,想想还有其他的情况吗?讨论一下。经过讨论,有个学生站起来说,我认为上面这种算法是在两车速度相差不大,第一次相遇后双方在返回的途中第二次相遇的情况。如果甲车的速度远比乙车快,那么甲车在第二次往返时会碰到乙车。乙车两次相遇共行55千米,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所行的路程是第一次相遇的2倍。所以AB全长为75+55÷(2+1),但不会计算。还有就是乙车的速度远比甲车快,那么乙车在第二次回来时碰上甲车,画出图3。这样甲车第一次相遇时行了75千米,第二次相遇时又行了75×2=150千米。两次共行75+75×2=225千米,这时距B地还差55千米。所以AB长为75+75×2+55=280千米。这样这题有3种答案。总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不神秘。叶圣陶先生说过:“人人既是创造之才,时时既是创造之机,处处既是创造之地。”小学是我们培养创新意识的黄金时机。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的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他们不断探索,留给他们一片自由的天地,让他们在课堂空间里大胆去展示、想象、创造。要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加以训练,把握知识与创造能力培养的结合点,适时适度地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创造学习,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自己的创造性素质,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就会在数学教学中得到培养和发展。

猜你喜欢

乙车甲车学生会
画图助解题
学校“书记有约”走进学生会改革
求甲车的速度
学联选举结果名单
高校学生会组织的构建及运行
基于Grails的学生会工作管理系统研究
巧思妙算
理解中点巧求路程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