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润泽学生心灵

2023-09-20朱卫娟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3年8期
关键词:牛郎织女民间故事中华

朱卫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宝藏,它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文明,是历史长河中最璀璨、亮眼的一道风景线。教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学生思想境界、丰富学生文学体验的有效手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语文课堂,理应从抽象走向具体,让学生在更加温暖、充满文化氛围的环境中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收获精神文明的深远发展。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入语文课堂,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思想性价值呢?本文将以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教学为例,进行简要阐述。

一、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环节,好的课堂导入不仅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延展学生思维,为后续的深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中,教师尝试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导入新课,让语文课程的文化性充分展现出来,同时,生动、有趣又富有文化气息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能给予学生学习的快乐感,让学生在更加轻松、快乐的氛围中逐渐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引入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故,让学生在经典的文化故事中进一步挖掘蕴藏的文化内涵。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一些中国古代的民间故事视频或图片,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学生从中了解民间故事的特征以及故事中所蕴含的人生道理和各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然后向学生展示《牛郎织女》的动画视频,告诉学生:“本堂课我们将要讲述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故事的男主人公是一个勤劳、踏实、勇敢的放牛郎,而女主人公则是天上美丽的仙女,两个天差地别的人会产生什么样的故事呢?故事中又包含了哪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感受故事中感人的爱情,探索中国民间故事的奥秘吧。”通过这样富有趣味的引入,学生自然就会对课文产生强烈的好奇,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并逐渐了解到民间故事的内核,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教师正是通过导入环节植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才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着学生尽情遨游在民间故事的海洋中,体会民间故事所蕴含的文化特征,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这样能够助力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养成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促进自身文学素养的有效提升。

二、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拓展,丰富文化体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异彩纷呈,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将如此精彩的文化传授给学生呢?2022年版课标明确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智慧。”由此可见,让学生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也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教师尝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入课堂教学中,依据文本内容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拓展,让学生在拓展中进一步体会文化的多样性,领悟文化内涵,促进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如在教学《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时,教师就可以根据民间故事来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丰富自身的文化储备,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多样。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同学们,牛郎织女的故事最后延伸出了一个什么样的传统节日?”学生在文本阅读中逐渐发现了七夕节的身影,每年农历七月初七都是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的日子,这个日期与如今的七夕节一致。随后,教师又提问:“没错,七夕节就是为了纪念牛郎织女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那么,大家了解七夕节的由来吗?在这一天人们都会做些什么呢?请大家自主搜集相关资料,并在下堂课上进行展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七夕节这个传统节日充满了兴趣,纷纷在课后通过网络、书籍查阅或询问父母等方式进行信息搜集,最终学生了解到:“七夕节是中国情人节,也被称为乞巧节,来自于牛郎织女的传说,在这一天,古代女子们可以身着盛装出门乞巧,为自己祈求美满姻缘和巧手智慧。七夕节的习俗有穿针乞巧、喜蛛应巧、穿针验巧、拜织女等,因参与活动的多是少女,所以也被称为‘少女节‘女儿节等,是少女们一年中最欢乐的日子。”不仅如此,学生还了解了许多其他的中华传统节日,不仅更深入地掌握了课文内涵,还拓展了文化视野,加深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教师正是通过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查询、研究的过程中逐渐了解到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彩与精深。同时,也能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助力学生道德品质的正确发展,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树立传承意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植入,不仅需要理论传递,更需要让学生付诸实践。有效的实践活动才能更好地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印象和理解,激发学生浓烈的文化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实践活动中,开展多元化的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文化的深厚底蕴,感受文化的丰富多彩,领会文化的独特内涵,激发自身的文化传承意识。

如在教学完《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之后,教师就可以据此开展主题为“探秘民间传说,亲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巧妙设计四个环节,让学生逐步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文化内涵。第一环节:花式朗读,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文中的一段话将其花式朗读出来,可以变化声调和语气,可以配合肢体动作或表情,目的就是要声情并茂、生动感人,学生在朗读中自然就会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激发自身的情感共鸣。第二环节:快速抢答,教师可以根据牛郎织女的故事,为学生设计20道与传统节日文化有关的问答题,并让学生自由分组。当教师出示题目后每个小组都要快速抢答,最终抢答最多、正确率最高的小组获胜。第三环节:畅聊民间故事,学生可以上台讲述自己知道的一些民间故事,可以是有关爱情的,也可以是有关友情的,展现爱国情怀的等,还可以说一说自己看过的相关的电视剧或电影,阐述其中所涉及到的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在自由畅聊中学生就会对中国民间故事和传说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学素养。第四环节:演绎传说,学生可以组成表演小组,将牛郎织女的故事编写成剧本并表演出来,或者也可以选择其他一些经典的民间故事,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走进故事中,亲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这些实践活动,都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他们不仅积极参与,还玩得不亦乐乎,收获了超乎预期的学习效果。教师正是通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趣味,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核,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塑造学生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最终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入语文课堂的真正目的,让文化浸润学生心灵。

中华上下五千年,沉淀了无数意蕴深远、璀璨广袤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了古代人民无数的心血和智慧,值得我们广泛推崇和發扬,更值得当代学生学习与传承。在课堂教学中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丰富语文学科人文性、思想性、价值性的内涵,还能延展学生的精神文明,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因此,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更加亲和、活力的姿态走进学生的内心,滋养学生的心灵。

(作者单位:江苏启东市秦潭港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猜你喜欢

牛郎织女民间故事中华
我画民间故事
《牛郎织女》续编
说说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为什么感动人
七夕节
——坐看牛郎织女星
牛郎织女
漫话民间故事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