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残垣断壁的诉说

2023-09-20李汶娟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3年8期

李汶娟

【教学目标】

1.借助关键词句,结合相关资料,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读出情感的变化。

2.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的含义。

3.领悟课文的表达特点。理解为什么作者用大量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走进屈辱历史

同学们,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古代的仁人志士,今天我们将开启本单元的第二个学习任务“品悟近代的屈辱抗争”,走进那段屈辱的历史,去倾听那残垣断壁的诉说。

(出示图片)这是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圆明园,昔日的圆明园也是这样的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

“毁灭”是什么意思?毁灭不是一般的毁坏,是再也没有了,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再也没有了。带着感受再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以任务导入,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理解“毁灭”,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课文情感。】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每个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的什么,哪些写的是昔日的辉煌,哪些写的是毁灭。用列提纲的方法写一写。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这样编写出段落提纲,课文内容和结构就清晰地呈现出来了。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时,指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列出提纲,提高学生列提纲、分段叙述的意识,落实语文要素的达成。】

三、精读课文,体会爱恨交织

(一)初读圆明园,感毁灭之惋惜

1.圆明园究竟是怎样被毁灭的?请默读最后一自然段,边读边抓住关键词写下自己的感受。

引导学生抓住“统统掠走”“任意破坏、毁掉”“连烧三天”等关键词,感受英法联军的无耻,读出感受,读出痛恨。

2.那当时的清政府在做什么?为什么英法联军要火烧圆明园?

清政府腐败无能,而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课文中作者没有只简单地介绍这个历史事件,还用大量的笔墨写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为什么說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请同学们先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边读边做好批注,再以小组为单位,结合预习单中查找的资料合作交流。评价标准见表1。

(二)走进圆明园,叹昔日之辉煌

1.品布局精妙。

预设:学生抓住第2自然中的“圆明三园”“许多小园”等关键词句感受到布局宏大,从“众星拱月”感受到园林之美,得到一颗星。

出示“圆明三园”图片:瞧,它由圆明园、绮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环绕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这就叫“众星拱月”。这样的布局真精妙呀!

总结:品读文本时,结合搜集的相关资料,或文字,或图片,会帮助我们加深感受。

谁来读一读?

难怪作者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可是,在英法联军的无耻行径下,这座瑰宝再也没有了,所以作者开篇就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女生齐读第1自然段)

2.研建筑迥异。

预设:学生交流第3自然段中的建筑和景观,结合查找的资料谈出感受,得到两颗星。

(1)先来看这些建筑,合作着读一读。这里的建筑可谓风格迥异,都有什么样子的?

看,既有辉煌之美,又有玲珑之美;既有繁华之美,也有宁静之美。读一读,读出建筑风格的迥异。把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也可以帮助我们体会情感。

(2)再来看看这些景观,从刚才这组同学搜集的资料中,我们知道各地名胜都被仿造到这里了,连诗画中的也有。

海宁安澜园、苏州狮子林、杭州平湖秋月都是我国有名的园林,在圆明园能看到全国各地的园林盛景,可谓是“万园之园”。

“蓬岛瑶台”是神话故事中神仙住的地方,“武陵春色”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那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把精妙绝伦的诗画变成现实的景观,世界上绝无仅有,难怪被称为“万园之园”。用你的朗读,把我们带进那个美轮美奂的圆明园吧。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圆明园中分布着145处景观,是世界上景观最多的皇家园林。雨果曾在《致巴特雷上尉的一封信》中这样说——(出示补充资料)

人们常说,希腊有帕特农神殿,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竞技场,巴黎有巴黎圣母院,东方有圆明园。尽管有人不曾见过它,但都梦想着它。如果真的能去游览一番,那一定是——(引读:漫步园内……)

可这无数能工巧匠花了几个世纪建造的艺术瑰宝被烧成了灰烬——(男生齐读第1自然段)

3.探文物珍贵。

圆明园仅仅是建筑宏伟吗?哪个小组来继续交流?

预设:学生抓住“最珍贵”“先秦……明清”“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等关键词,结合资料感受到文物之多和珍贵,并通过朗读表达自豪之感,得到三颗星。(出示补充资料)

这是《圆明园四十景图咏》,现存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这是康熙玉如意,现收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这是东晋顾恺之创作的《女史箴图》,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这是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很多爱国人士不惜花费上千万美元,将这些承载着一段苦难历史的文物送回家。据清政府统计,圆明园内像这样的文物共有150万件之多。

谁能像刚才这组同学这样,带着感受再来读这段话?

文物是我们祖先劳动、智慧的结晶,是祖国几千年历史发展的见证,是我们文明古国的标志。所以面对圆明园的毁灭,作者这样说——(全班齐读第1自然段)

总结:我们从布局、建筑、文物感受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同时结合资料,更深入地体会了文章表达的情感,读出了自己的感受。

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的笔墨写昔日的辉煌?

(三)再读圆明园,抒愤慨与图强

1860年,英法联军一把火将这座艺术的瑰宝彻底烧毁了。(播放火烧圆明园视频)此时此刻,你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带着感受读一读。

所以当梁启超看到国家被践踏,被欺辱,写下了《少年中国说》。(师生合作读《少年中国说》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

落后就要挨打。中华民族不会忘记这段耻辱,中华民族也一直在振兴中华的道路上。(出示补充资料)

1997、1999年,香港、澳门分别回归祖国;2003年,我们实现了载人航天的梦想;今天,我们有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射了“嫦娥五号”探索月球。

当今社会,各行各业的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自己的强国梦,下节课我们将开启本单元第三个学习任務“体会当代的强国之梦”。

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结合资料,更好地体会了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倾听了残垣断壁的诉说。课下请带着你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再去搜集资料,相信你会有更深刻的领悟。

【设计意图:根据文章行文脉络,学生先初读“毁灭”部分,做好情感铺垫,再品读“辉煌”部分,通过品布局精妙、研建筑迥异、探文物珍贵,更充分地理解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的含义,理解作者详写“辉煌”的意图。教学中不断回扣第1自然段,加深学生对第1自然段的理解。通过小组合作,并制订评价标准,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最后结合《少年中国说》和当今中国的发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为开启下一个教学任务做铺垫。】

四、布置作业

必做题: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情感变化。

2.拓展阅读《七子之歌》《和平宣言》等,体会其与《圆明园的毁灭》在表达情感上有何相似之处。

3.搜集更多中国近代史上爱国志士的事迹,为参加“致敬仁人志士”演讲活动做准备。

选做题:

继续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圆明园毁灭的领悟。

【设计意图:通过作业布置引导学生迁移学法,夯实学法运用,为完成单元任务做准备。】

(作者单位:山东青岛市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郭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