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读写结合的新视角
2023-09-20陆颖
陆颖
统编本教材中的不少课文,后面都编排了仿写类型的小练笔。怎样才能丰富读写结合的训练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挑战欲呢?笔者主要从角色、文体、表达三个角度来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一、人物角色转换
教材中选编了不少故事类文本,这些文本的人物形象鲜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文本中人物角色原本的特点以逆向的形式呈现,以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活学生思维,在语言构建中提升学生的表达素养。
三年级下册《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文中的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是两个极具喜感的人物角色,他俩之间发生的故事读后令人忍俊不禁,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读写训练要求:“假如把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两个人物角色的性子进行互换,把题目改成‘急性子裁缝和慢性子顾客,那么他们之间又会发生哪些令人感到有趣的事情呢?”这样的读写训练形式充满挑战性,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表达能力得到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训练时,运用角色转换视角的方法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可以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二、文体形式转换
教材选文精美,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认知,还可以为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起到媒介的作用。教学中,教师依据课文特点,让学生就不同文体进行形式转换,从而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可以深化学生对各种文体特点的认知,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材中可供學生进行文体转换训练的课文有许多,如教学《白鹭》一课时,让学生把散文改写成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教学《松鼠》一课时,让学生把说明文改写成一篇状物散文。对于《西门豹治邺》《将相和》这类历史故事类的课文,让学生将其改写成剧本的形式。
在教学中,教师依据课文特点,采取文体转换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训练,让学生养成全面看待问题的习惯,在文体转换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表达视角转换
作家为了更好地传递信息、表达观点、抒发情感,经常会从自身角度出发传递信息,这就给文本带来了诸多限制。教学中,教师如能从转换表达的角度出发,以对立或者旁敲侧击的形式对课文内容进行调整,则可以让文章显得别有一番味道。
如《剃头大师》一文主要讲了“我”和老剃头师傅分别是怎样给小沙剃头的,文章以第一人称叙述,关于“我”的心理和动作等描写较多,这都是从“我”的视角来看待这件事的,那么作为理发的主人“小沙”又是如何看待“我”与老剃头师傅的呢?小沙会对我们说些什么呢?这一问题旨在重新对学生的观文角度进行调整,引导学生从小沙的内心活动出发,说说对“我”和老剃头师傅的看法。这样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不仅是对文本留白部分的补充,还促进了学生阅读与表达能力的协同发展。不同的表达视角带给学生的阅读感受体验不同,教师让学生以变换人物视角的形式来进行读写结合,可以开阔学生眼界,避免学生片面看待事物现象的产生,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从转换的视角出发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不仅可以拓展文本解读的视角,还可以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培养,促进学生语言意识和表达素养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盐城市射阳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