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中的“漫画育人”
2023-09-20周颖
周颖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部分。特级教师冯为民曾言:解决教师怕教、学生怕写的两条途径就是习作教学要有持久吸引力的良好刺激物和调动开掘生活之源的情境。而漫画是学生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取材于生活典型,画面生动,内容幽默、诙谐,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道理,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因此,教师不妨将漫画与习作结合,以漫画激趣启思,让生动的漫画成为学生习作的素材,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创造力,助力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道德品质,实现漫画育人的目的。本文将以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漫画的启示”为例,简要闡述利用漫画习作育人的有效路径。
一、引导观察细节,了解漫画内容
观察是认识和了解客观世界的有效途径,更是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手段。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言:“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因此在漫画习作中,教师先要引导学生观察,在关注细节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认识漫画,了解漫画深意,领悟其中的人生哲理,为后续的写作奠定基础。同时,观察的过程也是思维发散、联想创造的过程,积累丰富的素材,也有利于学生的自由写作和创意表达。
例如,在教学“漫画的启示”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华君武先生的两幅漫画。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观察支架。第一步,观察画面,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环境;第二步,观察人物的外貌和打扮,由此推断人物年龄、身份、职业等信息;第三步,观察人物动作,如在做什么,是怎么做的;第四步,观察人物表情,由此揣测人物的想法和情感。学生观察到第一幅漫画中有一颗小树苗,树苗旁有一把铁锹,还有两个人,其中一个拿着水壶正打算给树苗浇水,而另一个戴眼镜的人则靠在小树苗上休息,画面中还有一组对话,浇水男人问:“你在干什么?”眼镜男回答:“等着乘凉。”正是这两句话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学生捕捉到眼镜男想不劳而获的心理。第二幅漫画中有许多树桩以及一些干枯的树木,还有三只啄木鸟,它们站在树桩上,目光呆滞无所适从,而啄木鸟的天职是给树木捉虫,但是漫画中只有光秃秃的树枝以及被砍伐后留下的树桩,再也不见从前茂密的森林,所以啄木鸟们都失业了,它们没有了工作,也失去了赖以生存的食物和森林。初步观察漫画后,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两幅漫画中哪几处细节最突出?最能点明漫画主旨?”有学生说:“第一幅漫画中,最突出的细节就是那组对话,如果没有对话,我们很难看懂漫画,也就不会看出眼镜男坐享其成和不劳而获的心理。”也有学生说:“第二幅漫画中密集的树桩以及漫画名字最突出,通过光秃秃的树桩我们可以看出森林被人类乱砍滥伐,而《待业啄木鸟》这一名字则指明了漫画的主题,从啄木鸟的待业中可以看出大自然被破坏的结果,更加剧了漫画的讽刺意味,读来既让人发笑又引人深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细节,让学生在观察中逐渐了解漫画的含义,深入漫画内核,感知漫画习作的特点,同时,观察的过程也是完善思维的过程,为学生后续的写作奠定良好的兴趣基础和素材基础。
二、联系实际生活,拓展漫画哲理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言:“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习作离不开生活,生活也是习作的主要素材,漫画虽是一种诙谐的艺术形式,但也是对现实生活的映射。在漫画习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中挖掘习作素材唤醒学生思维,从画里延伸至画外,让学生在写作时能做到有话可写,有情可抒。同时,漫画所揭示的人生哲理,也能更好地助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较好的育人价值。
例如,教学“漫画的启示”时,通过观察教师发现学生已经能初步提炼其中蕴含的道理,形成基本的道德判断,但在语言描述以及思维深度方面还稍显欠缺。因此,教师可以从生活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交流,并在此过程中积累更多的习作素材。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从这两幅漫画中你能得出什么道理?”有学生说:“从漫画一中,我看到了眼镜男坐享其成、不劳而获的心理,这与守株待兔的故事十分相似,一个人如果抱着不劳而获的心理,那么注定会一事无成。”也有学生说:“从漫画二中,我看了人类的自私和贪婪,为了从中获益,他们可以毫无顾忌地乱砍滥伐,导致动物的家园被毁,啄木鸟的迷茫无措与漫画名字串联起来,形成了反讽的效果,用动物的待业来揭示人类的破坏,漫画告诫我们一定要做一个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守护地球大家园的环保人士。”随后,教师继续从生活角度引导学生想一想还有哪些现象和漫画中的人和事一样。有的学生说:“我想到那些平时不努力,考试时却妄想通过作弊来取得好成绩的人,这就和漫画一中只想着不劳而获的人一样。”也有学生说:“我想到了公园里竖着‘不随地乱扔垃圾的牌子,但人们依旧我行我素,随手摘花,随地乱扔垃圾,这与漫画二中的内容一样,都是破坏环境的行为。”还有学生说:“有些学生总是找理由不打扫卫生,他们没有付出劳动却仍然享受着干净、整洁的教室也是不劳而获的行为。”最后,教师做出总结:“漫画中的行为在生活中屡见不鲜,所以我们要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三观,自我增强环保意识,做一个有德青年。”这样联系生活实际的方式,先让学生领悟漫画中的道理,再拓展生活实例,从画中延伸至画外,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漫画深意,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也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实现了有效的教育,实现了漫画育人的目的。
三、撰写漫画启示,升华育人价值
漫画就如同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学生在故事的感染下容易打开思维的闸门。因此,在揭示漫画寓意、联系生活实例之后,教师可以以画入文,将漫画作为学生习作的桥梁,设计习作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自主写作的机会,让学生在漫画的启示下,更加顺畅、轻松地进行习作,最终有效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加强学生的德育。
例如,在教学“漫画的启示”后,教师就可以设计习作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幅漫画,写写这幅漫画带给自己的启示。在习作中进一步升华漫画育人的价值。当然,在正式开始习作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几点提示:(1)要尽可能地将漫画内容表述出来;(2)要清晰、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并借助漫画中的人、事、物将启示写完整;(3)尽量借助幽默、诙谐的语言来写。随后,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写一写提纲:(1)明确所要写的是哪幅漫画;(2)将漫画中趣味化的内容、点睛之笔标注出来;(3)漫画所要表达的思想是什么?你从中又获得了哪些启示,懂得了哪些做人的道理?(4)如何联系生活案例、安排内容、详略顺序?(5)拟定文章题目。在提纲的指引下,学生会有一个较为明确的写作方向和思路,再结合漫画观察,下笔行文时自然文思泉涌,写出来的文章内容充实、想法独到、情感丰富。教师正是通过习作实践的方式,使学生在提纲的指引下更好地习作,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习作水平,使学生在习作中更好地内化德育思想,让漫画育人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收获良好的德育效果。
叶圣陶先生曾言:“写作就是说话,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出来。”而漫画习作正是通过反映社会现实的方式,用幽默、趣味的形式带领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领悟更高阶的思想内涵,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比起“假、大、空”的套路习作,更增添了一份“真、趣、活”,同时,漫画中的人生哲理又是德育的最佳素材,因此,教师应巧妙地将漫画融入习作中,深挖漫画的育人价值,让学生在趣味化的写作中逐渐发掘自身的写作潜能,形成正确的三观,树立优秀的道德品质。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跃龙桥小学校)
责任编辑 唐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