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任务群在课堂中的实施策略

2023-09-20祁雨琴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3年8期
关键词:童话习作课文

祁雨琴

学习任务群是由相关的一组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基于学习任务群的特点,教师要注重情境在课堂的创设,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积极地实践运用,使得学生在语言建构与运用中提升核心素养。

一、基于课标文本,设计真实的学习任务群情境

2022年版课标指出:“语文学习情境源于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需求,服务于解决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基于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以2022年版课标理念为指引,以文本教材为凭借,依据文本的特点,通过设计真实的情境任务来引导学生阅读,把2022年版课标的理念和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情境在学习任务群中的创设并不是随意为之的,而是要从两个方面来实施:一方面学习任务群的设计要体现出真实的情境。教材非常重视情境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并且对不同学段学生设置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中重申了情境的作用,这些学习任务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为此,教师要注重对教材中生活资源的挖掘,设计出契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学习任务,构建出坚实的学习任务群,为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不是学习任务的简单叠加与組合,需要融入认知情境,还需要借助认知情境融入相应的核心概念,不能机械照搬或者生硬套用一些学习任务,而要从课程本质、单元目标以及学习任务群的要求出发,在对真实情境整合的基础上融入认知情境,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提升。以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根据本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要求,教师可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群匹配,让学生结合本单元课文内容,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来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这样设计学习任务群,不仅融入了真实的生活情境,还帮助学生建构起以关键性知识为核心概念的认知情境,将对课文的品读与引导学生创意表达有机结合,起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二、紧扣双线目标,把握学习任务群设计的起点

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的形式进行单元结构的编排。每个单元都从课程的编排体系与学生的认知能力出发设置本单元语文要素,也是学生在单元学习中必须具备的语文核心知识概念等。在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注重对单元双线目标的统整,以情境为起点,设计出高效的语文学习任务群。

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奇妙的童话”,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按自己的想法新编故事”。通过对本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综合把握,不难看出本单元旨在学生初步感知童话特点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阅读童话进一步感受童话中人物真善美的形象,并且能够把自己阅读中的感受付诸于写作实践,通过童话故事新编来促进单元双线目标的落实。因此,“感受童话的奇妙”就可以作为统领学生学习的单元大概念,如果按照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按部就班地逐篇学习课文内容,学生会比较被动。因此,教师可以从认知情境的特点出发,找准单元情境教学的起点,结合本单元习作目标,确定“课文未动,习作先行”的原则,设置以下学习任务群。

任务一:激活学生的学习状态。首次单元习作教学时,教师可以针对本单元习作要求“故事新编”,组织学生根据习作要求在教师不做任何习作指导的前提下完成习作。教师批阅学生习作,找出习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任务二:依托课文范例,学习童话创作方法。教师在批阅习作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丰富的想象,想象不够奇妙,故事情节单一,人物形象不够鲜明等。鉴于此,教师可以通过本单元两篇精读课文《宝葫芦的秘密(节选)》《巨人的花园》让学生感受童话奇妙的想象和真善美的人物形象。在认知情境的助推作用下,教材中的课文范例为学生的习作起到了导向的指引作用。

任务三:整合学习所得,再

次进行习作训练。通过将习作与课文进行对比阅读,学生已经对本单元习作的技巧、要领形成了初步认知,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查,并针对自己习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使得单元双线目标在习作实践中得到有效落实。

情境视角下的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教师要从认知情境出发,在“习作先行”的原则下,把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暴露出来,并在情境力量的推动下,让学生真正掌握习作的经验方法,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把握基本元素,遵循学习任务群的内在逻辑

在教学中,学习任务群的设置不能只是表象上的营造和气氛上的渲染,是要有基本的内在逻辑。这种内在逻辑主要表现为,为了高效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通过创设高效、可感的学习情境,把学生引入到探究思考的学习活动之中,帮助学生获得精神上的积淀,并在评价反思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基于此情境下设置的学习任务群就要明确任务要求,选取适切的学习资源并注重对学生的精准评价等。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单元选编的课文是《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猎人海力布》一文时,如果只是为了复述而复述教给学生创造性复述课文的基本方法,学生机械地进行操练,很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高。基于此,教师可以结合单元语文要素和课文特点把引导学生创造性复述课文的学习目标纳入到课文的学习情境之中,建构起层级鲜明的学习任务群。

任务一:创设情境任务。假如你是海力布,你会怎样做?有什么充分的理由说服乡亲们搬家?乡亲们不听劝怎么办?怎样才能打动乡亲们?

任务二:假如你是乡亲们中

的一员,你会如何把海力布劝说乡亲们搬家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在教学中,教师将学习任务与阅读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并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遵循了学生的内在认知逻辑特点,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更好地将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目标落到了实处。

四、契合内容本质,搭建学习任务群的情境支架

情境视角下的学习任务群要注重核心知识概念的融入,但这并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整个学习任务中的一个支点,教师要能够从学习的本质出发,搭建出契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学习任务情境支架,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把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走进古典名著单元,单元课文和“快乐读书吧”都指向我国“四大名著”。在教学《景阳冈》一文时,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建构起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名著阅读呢?依据课文特点,教师可以创设“我是水浒通”的教学情境,并设置如下的学习任务群:

任务一:将自己了解的《水浒传》中的英雄人物制作成人物卡片,并在旁边标注出人物的主要事件,与同学分享交流。

任务二:如果把小说中林冲的故事情节原封不动地搬到武松身上,又会发生怎样精彩的故事呢?

任务三:假如让你选择一名

自己最喜欢的梁山好汉,你会选择谁?理由是什么?

在教学《景阳冈》一文时,教师可以把学生的课内阅读引向课外,将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作为课堂教学目标,并且 “我是水浒通”竞赛活动的设置为学生搭建了适切的学习支架,引导学生在契合文本内容的情境中学习,激活学生的认知体验。

在教学中,教师基于情境设计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在学习任务群背景下进行实践训练,唤醒学生的认知动力,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能够真正地提升学习能力与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金陵汇文学校小学部)

责任编辑 唐 敏

猜你喜欢

童话习作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童话镇
秋天的童话
午夜童话镇
背课文
习作展示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