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声乐独唱艺术的表演美与演唱的情感因素
2023-09-19谢佩君
谢佩君
摘 要:我国民族声乐不仅美妙绝伦,而且还具备一定的艺术特色,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民族声乐源于各族人民的生产劳动,而独唱艺术便是其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对歌者有一定的要求,要求歌者要在艺术表演能力以及声音技巧等方面具备一定水平,必须将民族声乐蕴含的美和情感全面地表现出来,并且要求独唱艺术在表演时必须重视表演美与演唱的情感因素。因此,本文首先对此类艺术的表演美进行详细解析;其次,对如何实现独唱艺术的表演美进行探究;最后,对民族声乐独唱艺术演唱的情感因素融入方法进行探究,从而促使民族声乐独唱艺术的演绎效果得到提升。
关键词:民族声乐;独唱艺术;表演美;演唱;情感因素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05(2023)24-00-03
声乐的艺术形式非常具有感染力,不仅将人声的魅力汇聚于作品中,而且能够使人感受到声乐的美妙感和亲切感,具有一定的表演美。其表演美既体现在表演唱功和技巧方面,又体现在歌唱表演能力方面。对于独唱艺术而言,之所以称之为“独唱”,是因其表演形式为单人表演,与多人表演不同,整个表演舞台集中于单人表演者,能够由单人表演者产生更强的旋律感,并且更加能够将表演者的内心感受抒发出来。扮演者可以通过自身的情感流露使民族声乐作品的内涵全面表现出来,对整个民族声乐作品的传承和传颂有较大影响。因此,表演者若要使观众对其表演喜爱,既需要所选声乐歌曲为传颂经典,又需要表演者具备良好的歌唱技巧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只有这样方能够使演唱声音和技巧将民族声乐作品的内涵诠释出来,从而完美地将民族声乐独唱艺术作品展现给听众[1]。
一、民族声乐独唱艺术表演美的详细解析
(一)表演美的具体构成
民族声乐独唱艺术具备的表演美体现在多方面,主要包括体态美、声腔美以及性格美。
首先,体态美主要是指表演者在对声乐作品进行演唱过程中,从表情、形体动作等多方面为听众创造的美感,对于民族声乐独唱艺术作品而言,其不仅能为听众带来优美的韵律,还要求表演者能够融入塑造的角色中,通过行为动作等体态将塑造的角色完整地展现出来,使角色的形态与地方特色审美相互融合。在展现体态美时,必须关注独唱艺术作品包含的行为习惯和民族风俗,将这些内容融入作品表演中,使声乐独唱艺术作品表演中能够通过动作、形态、表情将这些风俗习惯展现出来,从而带给观众亲切感[3]。
其次,声腔美则属于民族声乐独唱艺术的生命以及灵魂所在。对于独唱艺术作品的演绎必须在原作需要表达的情感以及表演风格的基础上,与表演者的演唱目标相结合,通过表演者独具特色的声音技巧,重新为演绎作品注入生命力。简而言之,独唱艺术作品的演绎就是需要在尊重原作基础上,将自身情感以及演唱技巧融入作品中,使表演美传递给听众和观众。独唱艺术作品一般对声腔美较为讲究,并且也是主导歌曲演唱是否成功的因素。需要表演者能将声腔美全面展现出来,与气息调节相结合,对气息运用进行有效把握,使声腔能够达到收放自如的效果,使声达到圆润的效果,腔也需要彻满,从而达到低音不虚、高音不竭的效果,使表演者的声腔能够运用自如。将表演者声腔与声乐作品的风格相结合,从而使表演者的真情实感得以流露。
最后,性格美则是指表演者需要通过仪表、体态以及着装将自身的精神道德修养以及声乐知识得以全面展现出来。要求表演者在展现个人特点过程中,必须重视角色的有效诠释,掌握人物塑造,从而通过表演将人物性格特征完美地展现给听众和观众[2]。
(二)表演美的整体把握
首先,在对独唱艺术进行演绎的过程中,必须关注表演内容与音乐之间的协同性,同时还要确保作品意境的旋律与内涵之间的协同。表演者在开展声乐表演时,音乐在整體表演中居于核心地位,需要表演者所做出的肢体语言一定要与音乐作品的律动以及意境相符。例如,一些欢快的民族声乐独唱作品在表演时,表演者应该将其愉悦场景展现给观众。再如一些抒情的民族声乐独唱作品在表演时,应将其舒缓的场景展现给观众。表演者演唱的主要目的是使观众能更对表演作品的内涵全面领会,从而能与作品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其次,民族声乐独唱作品表演时的歌声必须与表演高度协调[4]。在开展独唱表演时,视觉感官带来的冲击与听觉感官带来的刺激是存在差异的,但两者之间却是不可分割的。若听觉和视觉与歌声相互分离,则将失去其各自的意义,也无法为观众带来冲击和刺激感,无法使观众体验到作品中的表演美。因此,在开展独唱艺术表演时,必须使表演和歌声之间相互协调。最后,表演者必须和观众之间进行协调交流。表演者表演的主要目的是使观众能对作品的内涵进行了解和感受,因此,表演者与观众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便成为声乐独唱艺术表演的一个关键环节,这里的沟通交流包括手势沟通、眼神交流等,同时在沟通交流时也需要把握好场合,在适当的场合中进行沟通与交流。通过沟通交流使表演者掌握观众是否对表演美进行充分体验。
二、民族声乐独唱艺术表演美的实现方法
(一)表演者必须学会心理调节
表演者在进行民族声乐独唱艺术作品表演时,一般比较容易发生下列情况:第一,表演者缺乏对艺术作品内涵的挖掘和把握;第二,表演者在进行独唱表演过程中非常容易受作品所限,无法将作品灵活诠释;第三,表演者未能充分做好心理准备工作,导致表演时的各方面表演行为比较僵硬。针对这三个问题,表演者在对独唱艺术作品进行表演之前,必须全面了解艺术作品具有的民族特色以及创作时所处时代背景,了解其代表民族的风俗习性,与此同时还要对艺术作品反映的精神内涵进行准确把握,并利用自身的体态、声音等多重技巧将艺术作品完整地展现出来。除此之外,表演者便需要在表演过程中适时调整自身的表演心态,将所有注意力集中于作品表演方面,保证自己以最佳状态进行作品表演。
(二)表演者必须掌握具体的训练方法
表演者与观众之间产生共鸣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眼神交流。因此,表演者必须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对独唱艺术作品的内容进行提炼加工和美化,从而使独唱艺术作品更加具备美感和艺术性。同时借助美化后的独唱艺术作品开展眼神训练,可以采用戏曲眼法开展训练活动,采取动力定型锻炼眼部运动能力,还要与面部表情进行相互配合,从而使独唱艺术作品的表演美得以有效体现。
表演者在舞台进行表演时,形体表现是支撑舞台表演的重要方面,形态表现主要包括手势、身段以及台步等,表演者若要对舞台表演进行全面掌控,必须对形体表现相关内容进行训练,使表演的各种形态表现之间能够实现协调统一。其中,手势能够反映人物内心变化以及性别等方面,表演者可以针对手势动作采取形式多变的方式满足独唱艺术作品的需求,并且通过这种方法还可使观众融入预设情景中。对于独唱艺术表演,“两轴三面”是具体的身体状态变化要求,其中,“两轴”可分为“大轴”和“小轴”,前者主要是将腰作为轴心进行身体调整,后者则是将眼作为轴心进行身体调整。身段表演的技巧必须与艺术作品中的人物特征进行有效结合,通过戏曲台步对人物步伐进行展现,从而对人物角色的整体形象展现更为有利,这种美观、灵活的台步往往能更促使观众对人物的认知度提升,使其感受人物的灵气和稳重。
三、民族声乐独唱艺术演唱的情感因素融入方法
针对民族声乐独唱艺术作品而言,若要获得广大观众的喜爱,既要保证歌曲为经典作品,同时也需要经典歌曲的表演者必须具备高超的歌唱技巧以及优美的歌声,需要表演者能够将经典歌曲作品表现出的情感内涵完整地呈现出来。尤其是对于独唱艺术而言,将情感因素全面释放出来对于作品的演绎非常重要。
民族声乐歌曲作品若要达到完美的境界,其体现的情感往往会从内部各个方面向外部呈现,例如,歌词、曲调等。并且作品的歌词会对曲调起决定作用,特别是歌词方面展现的情感往往会对曲调情感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只有歌曲作品的歌词足够优秀,才能够使其曲调更加动听。在人类情感交流中,语言是最基本的交流工具,而歌词是以语言为载体的。民族声乐独唱艺术作品包含的歌词能更表达其民族的情感,需要表演者对歌曲情感进行有效体会,并对歌曲内涵进行全面感悟。
(一)体会歌曲的情感
体会歌曲的情感需要表演者回到歌曲作品的原创时期,不同时代人们的情感也存在差异,根据不同的情感,人们往往会创作出不同的歌曲艺术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包含表达创作者自身情感的歌词,这些歌词通常能将时代主旋律体现出来。因此,一首作品的歌词若形成,则歌曲的时代印记也便就此落下。要求表演者在对歌曲作品进行演唱之前,对演唱曲目的创作背景进行了解和考证,特别是对当时创作者的情感进行了解。表演者只有对这些方面进行考证,方可对歌词创作动因进行全面领会。时代情感通常应采取特殊方式对其进行领略,主要是因不同背景给人带来的感受也不同,若感受不同则作品创作的方式也不同,从而作品的情感基调也便不同。所以表演者必须对歌曲的命脉进行有效把握,进而对歌曲情感进行把握。
(二)感悟歌曲的内涵
歌词一般是对歌曲创作时实景的描绘,表演者若要对歌曲创作的情景进行全面了解,必须对歌词的审美和理解能力进行训练,不仅需要表演者具备一定的生活阅历,而且还要求表演者能在日常生活中对其进行感受,通过感受生活来沉淀自己的情感,从而实现歌曲的二度创作。因民族声乐形成有着比较明显的特殊性,所以无论是歌曲创作者,还是歌曲演唱者,歌曲二度创作均来源于自身对生活的经历。演唱者只有具备丰富的生活经历,方能够对歌曲表达的情感进行真切感悟,并且在自身表演時能够将这种感悟表现出来,从而将歌曲原始情感和内涵全面展现出来,与听众形成情感共鸣。
(三)借助作品韵律,解悟情感外延
民族声乐是民族曲调通过艺术加工所形成的,同时民族声乐也源于各民族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我国民族数量众多,各民族均有自己的特色,促使我国民族声乐的民族特性比较明显,能更充分表现出民族情感。若将这些种类的民族声乐的内涵和情感进行有效诠释,还需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实现。
1.表达方面要做到字正腔圆
“字”是指作品演唱中的“唱”。实际上,民族声乐与民族器乐之间存在的最大差异在于,声乐不仅需要通过演唱来表现作品的优美旋律,而且还需要借助“字”将作品情感予以全面表达出来。明代魏良辅所著《曲律》一书曾有提及曲的“三绝”,即字清、腔正以及板正,在这里所言的“字清”就是唱得清晰、准确,只有这样才能将民族声乐作品中的情感予以有效表达出来[5]。“腔”则是指表演者表演时,其声音的韵味及风格。当前,我国民族声乐唱法比较多,如美声、原生态以及通俗三种唱法,不同唱法的差异比较大。若要将歌曲情感完整表达出来,不仅需要具备美声的共鸣腔体,还需要原生态的韵味和风格。民族声乐独唱艺术在表演时,需要演唱者能表现出润腔技巧,通常是依照声乐作品体现的民族特点进行演绎的,并且在演绎过程中还可以形成独具特色的演唱风格和形式。因此,若要将民族声乐独唱艺术作品中抒发的情感以及韵味表现出来,便需要表演者同时具备纯熟的技巧、强力的声音以及优美的唱腔,并使之有机融合,并且在演唱时,若能将该民族语言加入其中,则会使艺术效果得到提升。
2.演绎方面要做到神形兼备
大多数民族声乐均对民歌、民间曲艺以及戏曲等艺术进行了传承,尤其是独唱艺术更是由此发展而来。因此,在对独唱艺术进行演唱时,必须将形体表演和情感演绎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神形兼备”。其中“形”代表表演者的形体动作,要求表演者必须掌握形体表演能力,主要是因在舞台表演时,既需要表演者去“演”,又需要表演者能更好地“唱”,只有这样才会使观众在听觉和视觉方面获得双重享受。因当前我国独唱艺术的表演成分比较复杂,不仅包含民歌、民间曲艺以及戏曲等艺术的演绎,还包含了各民族的民歌、舞蹈等表演。例如,在《兄妹开荒》《逛新城》等民歌中,均融合了表演与演唱并举的形式,并且这种歌舞合演的方式也非常受人们欢迎。而“神”则指精神和气质,往往通过表演者的精神和气质将声乐独唱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情感演绎出来,可见表演者必须具备一定气质和精神。通过将“形”与“神”相互融合,可以使民族声乐独唱艺术作品的内涵情感和外在表现均能够体现得淋漓尽致,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情感,从而通过表演者演绎,使表演者和观众之间形成情感共鸣。
四、结束语
民族声乐独唱艺术在表演过程中,若能将其表演美得以全面展现,必须明确表演美是如何通过演绎体现出来的,要求表演者不仅要具备较强的表演功底,还要求表演者能将独唱艺术作品中的情感予以展现出来,从而使独唱艺术的表演“神形兼备”,才能够唱出人们所期待的民族声乐艺术作品,实现表演者的二度创作,将独唱艺术的魅力全面展现给观众,使表演者与观众形成共鸣,使独唱艺术表演的开展更加成功。
参考文献:
[1]朴振林.声乐表演艺术中情感诠释的提高策略[J].戏剧之家,2023(01):81-83.
[2]罗安慧.关于声乐民族唱法的发展起源和演唱情感研究[J].戏剧之家,2022(11):85-87.
[3]黄振华.声与情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意义[J].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2022(01):106-108.
[4]任小芳,魏勇.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与个性体现思考[J].艺术家,2022(11):101-103.
[5]王元鹏.民族声乐演唱同美声技巧的融合——一种“中西结合式”的艺术创新探索[J].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2022(05):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