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乐教学略见

2016-11-09罗平冠

戏剧之家 2016年20期
关键词:演唱声乐教学流动

【摘 要】在声乐教学中强调歌唱的流动性尤为重要,是获得美妙动听歌声的重要途径。本文阐述了呼吸的流动、情绪的流动、声音的流动、音乐的流动等特点,期望每位歌者都能重视歌唱的流动性,早日获得流动的好声音。

【关键词】声乐教学;流动;演唱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0-0192-02

“流动”本意是指经常变动,不固定,流利通畅之意。歌唱的流动则是指的一种正确的歌唱状态,一种歌唱的基本特征。在声乐教学中老师经常会用到“流动”、“流畅”等词汇,就是要求学生流利通畅地歌唱,避免声音僵硬直白,毫无音乐表现力。如何才能做到歌唱的“流动”呢?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一、呼吸的流动

在声乐教学中,要想获得流动的、有表现力的歌声,强调呼吸的流动至关重要。众所周知,在演唱时呼吸很重要,正确科学的呼吸方式是获得美妙歌声的前提。演唱时怎样才能掌握良好的呼吸呢?任何一种良好的、科学的呼吸方式都是不能违背人类的生理规律的,否则一定是有问题的,是不可取的。可以体会一下:全身心放松平躺在床上时呼吸的运动,在吸气时腰腹一定是膨胀的,呼气时腰腹一定是收缩的。这就是我们歌唱时呼吸需要的运动状态,只不过在歌唱时应比这个幅度大而已。

有了正确的呼吸运动做前提,歌唱时呼吸才可能流动起来,才可能获得好的歌声。所谓呼吸的流动,就是在演唱时要求把每个字、每个音都要连贯起来,唱在声音的支点和气息的支点上。就好像有一根无形的管道把各个共鸣腔体有机地、巧妙地结合起来,把声音和气息紧密地配合起来,能有意识地控制声音共鸣的大小和控制声音支持点的位置。

在教学中声音的共鸣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甚至有的老师直接说:唱歌就是唱共鸣。以最小的力气唱出最大的共鸣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呼吸流动起来才可能获得充分松弛的共鸣,这样不仅能够扩大音量,而且具有美化声音之效。在演唱时声音音色的好坏,特别是音色的变化,几乎都是由共鸣决定的。假如光靠声带这个震源体发出的声音来演唱,非但不动听,而且声音不丰富,更不能形成有表现力的歌声。长此以往将会损害声带健康。只有通过长期训练气息控制,运用流动的呼吸,把共鸣腔体打开,使之获得正确的共鸣,从而形成美妙的、有控制的歌唱声音。

演唱时流动的呼吸一定是深而放松的,吸气的时候共鸣腔体会很自然地随之打开而形成共鸣的通道。在演唱过程中,所有的共鸣腔体都应相互配合协调,形成一个歌唱整体。在演唱时要做到真正的呼吸流动,演唱者的下巴和嘴唇始终要保持松弛状态,喉部肌肉切忌过于用力,身体要自然放松,所谓气出丹田,全身参与歌唱,呼吸才会流动,歌声才会流动。

二、情绪的流动

在声乐教学中,要想获得流动、畅通的歌声,情绪的流动是必须的,也是至关重要的。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歌唱中的情绪应是积极兴奋、舒展愉悦的,是歌唱控制的内在动力。在教学中,如若学生在课堂上情绪不佳,教师应主动询问其原因,并加以疏导,使其回到歌唱所必需的情绪上来。如果学生暂时调整不过来,教师应缩短其演唱时间,或者调整上课时间。因为在演唱时假如没有精、气、神,是没有办法很好地歌唱的,这样的上课效果只能是糟糕的。

呼吸强弱快慢的弹性变化始于情绪的变化,在声乐教学中我们经常强调情绪的流动是推动呼吸变化的内在动力。如果在歌唱时没有精神动力,不动情、不煽情,呼吸的状态必然是僵硬的,不流动的,这样的状态发出的声音也必将是发直的、呆板苍白的、缺乏表现力的、不走心的。所谓“声随情动、声随气动”,歌唱时,如果情绪流动了,声音也就会流动起来,如果情绪流动了,而呼吸不能随之自如变化,歌唱的声音也不可能流动自如,将会大大削弱歌唱的流动性和音乐的表现力。

以情绪为契机调节呼吸的流动变化是歌唱控制的更高级阶段。在声乐教学中强调情绪的流动能促进学生对歌唱技术的掌握和运用,还能帮助学生纠正不良的发声习惯,解决学生的发声问题。比如在教学中,我们经常用发自肺腑笑的状态让学生感受跳音和花腔的发声技巧,让学生体会横膈膜的工作状态。用喜悦和愉快的情绪状态贯穿于整个歌唱始终,让学生体会歌唱的整体性和愉悦性。用深沉的叹气方式来体会气息下沉,胸部打开等等。情绪流动在歌唱中有着不容小觑的技术效应。

三、声音的流动

在声乐教学中,我们经常对有些学生说要去感受音乐,因为只有音乐感觉对了,声音才不会发直苍白,声音才会流动起来,音乐才会有表现力。实践证明,乐感好的学生更容易获得流动的歌声,更容易获得演唱上的成功,教这样的学生更容易出教学成果。

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觉和树立声音的流动意识。学生良好的音乐感觉有先天性的和后天性的,先天的音乐感觉固然重要,后天的努力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学中应加强学生音乐基本乐科的学习,视唱练耳学习成绩优良了,才能在练唱和演唱各类声乐作品时对音准节奏有准确的把控。乐理成绩优秀了,将有益于加强学生对演唱该作品的调式、和声、速度、感情符号有进一步认识,有助于更好地驾驭作品的风格。学生还应多去音乐厅欣赏各类高水平的音乐会和上网查看优秀的音频、视频资料,这样将有助于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和培养音乐的感悟能力。

教学一开始,老师就应该给学生灌输声音流动的概念和意识。只要学生开口唱,就需时刻提醒他要让声音流动起来,可以用范唱的方式让学生辨别怎样的声音才是流动的。多听国内外著名歌唱家的演唱对培养学生声音流动性有益,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歌唱欲望,更容易获得流动的好声音。学生必须每天保证时间练唱,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必须合理安排好时间,保持经常性练习,喉部发声小肌肉群才能得到更好的锻炼,声带的机能才会越来越强大,声音才会受自己控制,流动的声音才有可能获得。经常练习的学生能在较短的开声过程中很快地找到较好的声音状态,声带和气息很快地受自己控制而获得好的声音。

声音的流动并不是声音抖和颤,这点一定要区分开来。流动的声音是一种自然的、动听的、舒适的声波,能够传得很远,具有穿透性。抖和颤的声音则是给人一种紧张、哆嗦、不稳定的感觉,一般是由于喉咙紧张,气息不稳定所至。

四、音乐的流动

在声乐教学中经常提到的音乐要流动,其实就是音乐线条的流动。在演唱时一定要注重音乐的线条和语言的结合,加强音乐的处理、音色的变化。音乐线条是一部作品中的基础,贯穿于整个作品的始终。在作曲家创作意图的基础上,把音乐线条唱美了、唱感人了至关重要,能让听者回味无穷,更易于传唱。

作曲家总是在音乐线条设计上花最多的时间,用他全部的人生阅历与情感经历、所有的技术创作手段,精心推敲、选择、设计,精益求精,力求创造出最能深入人心、脍炙人口的好旋律来。我们在演唱时一定要力求把握好作曲家的创作线条,从而进行二度创作,驾驭好、表现好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要敏锐地感知到每个乐句的音乐线条,并在演唱时淋漓尽致、细腻地表现出来。切勿在演唱时使自己的思想处于一片空白、模糊混沌之中,毫无感觉而无所适从。这样的演唱定是糟糕的,毫无流动感的,必须尽量避免这样的演唱。

我们必须了解作曲家在创作该声乐作品时,他所要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情绪?刻画什么样的人物性格?塑造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这些不但在演唱该作品前就要做到心中有数,而且在演唱音乐线条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声乐技术具体表现出来。音色的调整、音量的强弱、语言的感觉等等,这对于一个好的演唱者来说是必须具备的演唱素质和音乐素养。

在声乐教学中,必须时刻向学生灌输流动歌唱的思想。呼吸流动了,歌声才会流动;情绪流动了,音乐才会流动。歌唱中不管哪种流动都是一种意识,是必不可少,相辅相成的,最终都是为了获得美妙的、打动人心的歌声。

作者简介:

罗平冠(1976-),江西吉安,江汉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声乐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演唱声乐教学流动
流动的光
传统民歌中方言演唱的重要性阐释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