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交互艺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23-09-18王勤

新楚文化 2023年4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应用研究新媒体

【摘要】基于感官体验的新媒体交互艺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主要探讨如何将感官体验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从而创造出独特的文化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知识技能等,其传承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媒体;交互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04-0044-0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吉林动画学院科学研究项目(科学技术类)“基于感官体验的新媒体交互艺术在非物质文化设计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KY21KY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新媒体交互在非物质

文化遗产中运用的重要性

(一)感官体验的重要性

在非物质文化设计中,感官体验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多种感官进行信息传递和体验,可以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同时,感官体验也有助于增强用户与文化之间的情感联系。第一,可以提升体验真实感。新媒体交互艺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体验,可以极大地提升用户的沉浸感和真实感,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二,能强化文化传播。新媒体交互艺术以其独特的互动性和感官体验,可以更有效地吸引公众的注意力,从而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推广。第三,增强文化内涵。新媒体交互艺术通过提供互动体验,可以增加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保护与传承,使人们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成为主动的参与者。第四,创新文化表达方式。新媒体交互艺术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可以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达方式,使之更加生动、形象和直观。第五,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媒体交互艺术可以通过数字化的方式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防止其遗失,同时可以通过网络等平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给更广大的公众,从而实现文化的传承。

因此,基于感官体验的新媒体交互艺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有助于激发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和热情,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传承。

(二)新媒体技术的重要特点

1.数字化,交互性

新媒体技术主要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进行的,再加上交互性传播功能为媒介的物质形态。从新媒体技术的交互性出发,新媒体可以集网络信息与互联网传播为一体,在支撑传统媒体技术的基础上,衍生出新媒体数字化技能,同时在满足新媒体技术数字化和交互性特点上,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地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数字化信息传播平台,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比如,运用三维动画技术将传统戏剧、传统建造工艺、手工艺品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可以了解各个省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从而实现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搭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传播平台的形式以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时交流与互动。

2.融合化,传播性

新媒体技术都建立在信息化的前提下也是对传统多媒体技术的创新与变革。通过新媒体技术搭建起来的全新信息传播平台,一方面兼具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性能,另一方面又涵盖了新媒体技术的交互功能、信息处理功能以及信息收集功能。由此从新媒体技术的基本特征出发,在决定新媒体技术融合性和传播性特征上,要不断深入研究新媒体技术的创新特征。首先,在新媒体技术融合方面,新媒体技术本身就是将信息技术与媒体相交融的一种体现,新媒体又包含了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数字电视等多种模块。这些新媒体技术的产物都是将互联网与传统传播技术相融合的主要表现。在“互联网+信息传播”的融合中,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都迎来新的发展方向。其次,在新媒体技术传播方面,互联网环境下的流量资源也直接决定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强度。现如今各个新媒体平台运营都采取多线式的传播模式,相比单线式的传播模式来说,速度上有很大的提升,并且兼具了信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比较广的特点。

二、新媒体交互艺术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创新应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人类文明进程中不断迸发出来的。在我国上千年的物质文明中,各个民族都留下了富有精神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对国家、地区、民族而言都是非常宝贵的文化资源。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物质文化博大精深,在遍布无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也成为今后发展的一大趋势。比如,川西西岭山歌、花灯、宁夏小曲、满文书法、陶艺烧制都是我国流傳下来的,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体现我国劳动人民文化自觉和文化想象的过程中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但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力度和创新设计已经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需要经历变革和创新。随着我国经济结构形式的不断变革与优化,新媒体行业也在迅速发展,并且以不可估量的速度融入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新媒体平台也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现代社会已经离不开互联网。针对这样的发展局势与背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可以就文化特点与内容相结合,进行产品的推广并设定符合时代发展方向的推广方式。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行业互补的过程中,要充分探索和分析新媒体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有效运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设计工作当中呈现出一种新技术、新理念、新形态的竞争模式。尤其是近几年数字化技术变革、网络技术的发展都融会到新媒体发展当中,从而制造出与传统媒体发展不同的形态,这样会更加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设计与创新。

新媒体交互艺术在非物质文化设计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文化传播的效果,还可以增强文化传播的活力。例如,虚拟现实(VR)技术可以让用户身临其境地体验传统工艺制作过程,增强沉浸感;增强现实(AR)技术可以为实际环境中的文化遗产增添互动层,让用户在游览过程中获取更多信息和趣味体验。通过对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建立虚拟世界,让大众亲身体验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个方面,或者让观众可以置身于历史场景当中,直接观看到古老工艺的制作方式。AR技术则可以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将非物质文化元素添加到真实环境中,增强观众的互动体验。第一,多媒体展示。通过音频、视频、图像等多种媒体形式,可以更生动、全面地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例如,可以通过动画或者3D模型展示传统工艺的制作过程,或者通过音频让观众听到传统音乐或口头传统的原声。第二,感官模拟。新媒体技术还可以模拟各种感官体验,如触觉、嗅觉等。例如,可以通过特殊设备模拟传统工艺制作时的手感,或者模拟特定场景的气味。第三,交互式体验。新媒体交互艺术可以让观众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验中来,而不仅仅是被动接受。例如,观众可以通过交互,展示自己尝试制作的传统工艺品,或者参与到虚拟的传统节日活动中。第四,数字故事讲述。新媒体可以提供更丰富的故事讲述手段,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传承更具吸引力。例如,可以通过互动式电子书或者线上游戏,让观众在娱乐中了解和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创新应用不仅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更具吸引力,也使得观众能够更深入、更直观地理解和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案例研究与实践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设计领域,已经有许多成功的案例采用了基于感官体验的新媒体交互艺术。例如,通过数字技术重现传统戏曲表演,让观众在家中就可以欣赏到精彩的演出;再如,采用虚拟现实技术重现历史事件,让用户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的魅力。如图1所示:

(一)项目主要内容

二维动画短片《锦上花》围绕海南黎锦纺织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剧本设计。结合当地浓烈的民族特色,将海南黎族的织锦技艺与风俗习惯融合在一起,用二维逐帧的方式进行创作,向人们展示与宣传黎锦文化。制作者希望通过画面内容表现民族特色和风土人情,让更多的人对海南黎锦文化产生兴趣,呼吁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民族文化。同时鼓励坚持与勇敢的品质,让观众了解民族文化,敢于追逐内心热爱,不畏困难,打破世俗束缚,勇敢做自己。

(二)项目创新点

结合短片与故事特点,融入历史文化课程,让学生在感受到文化创新的同时明白非物质文化遗产设计工作和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对艺术短片进行交互延伸设计,探究黎锦图腾纹样美学奥秘,采用投影与导电墨水的交互形式,设计沉浸式交互体验项目“锦上花”数字体验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IP的线下落地体验项目。

展场中以投影的动画影像,写意地将观众带入黎锦图腾世界,呈现出独特的形式感。通过黎族民族文化中神、鸟、青蛙等黎锦图腾元素,创造充满“不知何起,不知何止”的律动性,让观众得以在沉浸式交互体验中,感知人类的古老智慧和海南黎族先民的审美志趣。

(三)项目技术水平

主要利用了Touch Designer和导电墨水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交互投影展示。依靠TD制作和外部资源导入,进行交互信息采集、界面设计、交互控制、项目输出。通过导电油墨技术探索黎锦图腾的形式,将导电墨水和投影结合起来,与Touch Designer连接,实现数字串联。导电墨水在纸上通过手工绘制创建自定义的导电线路和触摸点。当观众触摸到图案时,就会触发交互式动画。参观者通过手指触摸特定区域以获得预定的动态反馈,从而使静止的图像立即动起来。如图2所示:

四、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虽然基于感官体验的新媒体交互艺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设计中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如何在保持传统文化特色的同时,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传播方式;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文化保护的关系等。未来的发展方向需要更多关注技术与文化的融合以及跨学科研究的推广。

(一)面临的挑战

第一,技术与传统的融合。在使用新媒体技术时,如何在保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始特性和精神内涵的同时,融入现代科技元素,是一大挑战。第二,体验真实度。如何通过新媒体技术提供接近真实的感官体验,让用户能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另一项挑战。第三,资源限制。新媒体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这对许多项目来说可能是一项挑战。首先,在新媒体技术传播的过程中,为了能更好地将它应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设计中,就需要工作人员针对新媒体技术进行深入的调查与钻研;其次,在新媒体技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设计工作结合的过程中,要加大资金投入,利用多方资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设计工作和保护工作提供有力的发展环境。再次,要做好文化价值附加与开发模式创新的工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设计过程中必须紧紧抓住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不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设计开发上注入创新与活力。第四,用户接受度。新媒体交互艺术可能会改变传统的文化体验方式,可能会遇到用户接受度的问题。

(二)未来发展

第一,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如VR、AR、AI等新媒体技术将更加成熟和多元,可以为非物质文化设计提供更多的可能性。第二,跨学科研究。艺术、科技、人类学等多领域的交叉研究将有助于从多角度理解和传播非物质文化。第三,社区参与。通过新媒体技术,可以更好地激发社区和个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参与和关注,进一步推动其传承和发展。第四,教育与学习。新媒体交互艺术可以为教育和学习提供新的方式,使学习者能更直观、更身临其境地了解和感受非物质文化。

在未来,基于感官体验的新媒体交互艺术有望在非物质文化设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让更多人能体验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设计当中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工作,至于如何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性和个性,就需要工作人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在做好保护工作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民间文化艺术的独特性,整体上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会面临的各种情况,在做好保护工作的同时考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性、地域性以及综合性,进而再从学术层面上去讨论和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性,寻找到科学、创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第一,在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时,要开展普查工作,运用现代化新媒体技术手段,真实、系统、全面地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档案和数据调查库;第二,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同时,要帮助工作人员认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和传播性工作,给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创新性工作方式以及加强工作人员对文化遗产工作的认可程度。同时,可以建立标准化体系流程,进行科学认定,建立国家级和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这样才能在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设计工作的同时给文化创新带来不同的分析角度。第三,要建立科学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在探索文物保护工作的同时创新文物文化设计,以文创产品的形式去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大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研究的积极性;第四,加强资源引导,在建立协同保护机制的条件下利用各方资源,使得大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有较大的认可度并将之纳入日常性规划与建设当中。第五,不断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在大力培养专业化人才团队的同时积极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教学和宣传展示性工作,在提升社会保护效率的同时认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总而言之,在新媒体技术条件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和设计工作都会经历创新变革的发展阶段,至于如何充分调动各方的力量去发展和创新研究就需要大众去研究,并在建立丰富多样、和谐发展、良性互动的文化生态环境的工作同时,为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和繁荣世界文化工作做出较大的贡献,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能在新媒体技术的带领下不断发展和变革。

参考文献:

[1]郝锐.新媒体时代下的产品设计研究[J].数码世界,2019(02):34-35.

[2]段东,段颖.融入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设计研究[J].工业设计,2018(03):90-91.

[3]王彬.浅析影像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作用及方式[J].科技传播,2020(09):34-36.

[4]汤倩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空间设计研究[J].艺术品鉴,2022(21):76-79.

[5]王晓婷.艺术设计在非遗产品中的设计与应用[J].绿色包装,2022(07):112-115.

作者简介:

王勤,女,汉族,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新媒體动画。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应用研究新媒体
关于如何运用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培树核心价值观问题研究
推动沈阳市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策略研究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