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医融合”背景下健身气功在社区健康发展的策略探究

2023-09-17林芝叶忠

华章 2023年2期
关键词:体医融合健身气功推广策略

林芝 叶忠

[摘 要]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更好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国家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等。在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在医学生实践育人的基础上,拓展志愿服务的项目,更好地利用医学院校体医复合型人才优势,在“体医融合”的背景下推进健身气功在社区健康发展,为传承中医药文化做出贡献。

[关键词]体医融合;志愿服务;健身气功;推广策略

一、健身气功进社区的背景

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人们对身心健康的重视标志着社会的进步。近年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首要问题,并呈现出发病率越来越高的迹象。我国慢性病患者逐年增多。从国家统计局发表的数据来看:截至2022年底,60岁及以上人口28004万,占全国人口的1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0978万,占全国人口的14.9%。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由慢性疾病所带来的经济负担将进一步加重。

世界医学的重心正在发生变化,预防、康复、自我保健医学将会成为21世纪医学的重点,这一发展趋势与中国传统医学“上工治未病”的思想不谋而合。在中国传统医学“上工治未病”的各种方法中,中国的健身气功便是一种简便有效且广受大众欢迎的身心锻炼方法,被称为中医六大治法之一,也是六大治法的最高境界。它通过调动先天的自然能量,顺势而为,以打通经络为锻炼宗旨,以身心合一为最终目的,被西方人称之为神奇的“东方健身术”。它以“天人合一”观为哲学基础,集肢体运动、呼吸运动和意念运动于一体,收健身养性之功效,流传上千年而不衰。无论是快节奏生活和多重工作压力的公司职员,还是退休颐养天年的老人,或是慢性病患者,健身气功均是一项健体强身、修身养性的理想运动。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9年10月提出《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意见中指出要强化中医药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结合实施健康中国行动,促进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升级。大力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太极拳、健身气功等养生保健方法,推广体现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健康工作和生活方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国家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将在“二十大”之后深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1]。2023年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以拓宽志愿服务内容为契机,利用医学院校学生体医融合优势在社区中推进健身气功健康发展是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领会和贯彻。

二、健身气功进社区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社区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社区在文体娱乐、场馆设施、文化宣传等方面的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直接影响社区居民幸福感。目前社区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较为单一,不能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在多数学者的调研中发现,社区居民健身气功活动的开展基本上属于小群体活动,由社区老年人自发组织,缺乏指导、监督与管理。网络中时有出现类似“广场舞”扰民的现象,在处理“广场舞”爱好者与居民业主之间的矛盾时经常出现“治标不治本”的现象。八段锦进社区能促进社区管理者科学合理规划文体娱乐、场馆设施、文化提升等,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与管理,提升其服务能力与管理水平[2]。

(二)有利于丰富社区文化活动,提升社区凝聚力

作为社区发展内在动力和基础的社区凝聚力是社区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力的建立必须依靠一定的人际交往和必要的群体活动,在群体活动中近距离的接触能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迅速提升彼此的熟悉度。社区文化的形成,需要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作为载体,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的吸引下,社区成员的共同参与度才会提高。健身气功进入社区是丰富社区文化参与的形式之一,亦是拓宽增强社区凝聚力的渠道之一。社区居民在活动中增进了解,增强邻里情感;在功法交流中,达成共识,促进社区凝聚力的提升。

(三)有利于社区居民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指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齡化进程加快,我国居民生产生活方式和疾病谱不断发生变化。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8%,导致的疾病负担占疾病总负担的70%以上。究其形成的主要原因与居民健康知识储备量低,吸烟、过量饮酒、不合理膳食、缺乏锻炼、不正确的运动方式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医学专业背景和健身气功相结合的体医复合型志愿者,更有利于建立起民众对健身气功的信任度。以信任度为前提的教学指导更有利于功法教学的开展。专业性的指导和科学性的训练使民众的接受度更高,效果更为明显。

(四)有利于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传承中华文化,增强民众文化自信

八段锦、五禽戏、十二导引养身功法等健身气功均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是中华悠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练习健身气功对于改善人的生理功能,增强人的心理素质,提高人的免疫力、提高人的生存质量,提高道德修养等具有独特的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在社区中开展健身气功的教学和指导是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展示中华文化的可行途径。不仅对传承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有促进作用,还利于增强民众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五)有利于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内涵丰富,思想深邃,高瞻远瞩,鼓舞人心。“人民”是报告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坚持“人民至上”“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增进民生福祉”这些都为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3]。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感召下,很多公益慈善力量必将积极参与具体领域和事项,且公益慈善力量的服务范围和领域将更加广阔、服务方式将更加多元。学校作为社会公益力量的储备军在社区中拓展志愿服务项目是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深刻领悟和实践,有利于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

(六)有利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和民生福祉,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在“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上持续发力。营造幸福和谐的社区氛围和选择适合的锻炼方式更利于老人身心健康。健身气功包含多种功法,难易兼具,适应群体众多,例如,健身气功之八段锦分为“坐式八段锦法”和“站式八段锦法”,两种方式对肢体和运动负荷都没有过高的要求,老年人选择时无太大负担。因此,为老年人运动提供了更多的运动选择、交流契机,是实现老年人互助和老有所为的体现。

(七)有利于学生志愿服务队赓续学习和传播健身气功

社区健身气功推广平台的搭建不仅利于社区发展、民众健康、文化传承、中国形象展示等,对学生志愿服务的推进也有较大促进作用。学校“社区行”志愿服务队前期招募的志愿者主要集中在有推拿、艾灸等中医基础的专业,如针灸推拿、康复治疗、中医康复、体育保健等。原因在于艾灸和推拿是志愿服务中感知性最强、民众最认可的医学专业志愿服务项目。校内有很多其他专业学生因中医基础知识缺乏,加入志愿服务队后有较长的培训期,无法及时参与志愿服务,较为打击学生积极性。健身气功是学生必修体育科目,以此拓展志愿服务项目更利于促进志愿服务队群体多元化,更有利于其赓续学习和传播健身气功。

三、健身气功走进社区的基本策略

(一)利用好契机,加强志愿者功法指导员队伍建设

志愿服务队组成包含党员教师、党员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团学干部和其他有志愿服务意愿并经过考核的普通学生,专业涵盖针灸推拿、中医骨伤、中医康复、康复治疗技术、体育保健与康复等具有中医基础的专业。志愿服务队与社区建立起了以信任为基础的良好关系,服务内容包括艾灸、推拿、按摩、健康宣教等。目前志愿服务队人数稳定在200人左右,因学生实习、毕业等因素使得学生志愿者人员更替率较高,批量化新鲜血液加入通常在新生入校阶段。志愿者功法指导员队伍建设与学校人才培养融合,要从第一课堂引导和第二课堂践行双向发力。建立体育课堂、武术社团等多元推荐优秀志愿者指导员的机制,应用好人才培养和学校在志愿服务方面的激励机制、奖励机制。积极与地方体育协会沟通,搭建更广阔的平台,应利用好政策、经济、人力、物力的扶持,加强志愿者指导员队伍建設,扩大队伍规模。开展定期培训、交流,利用各级各类培训、比赛提高志愿者指导员的专业素质,以便更好地服务社区,满足社区居民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实际需求。

(二)利用现有志愿服务队体医复合型人才优势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开始大力推动“体医融合”发展。从很多学者前期的研究来看,聚集一批精通健身气功的体育医学复合型人才,以“走访”的模式,定期到不同的社区进行健身气功运动的指导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合理地利用人才资源,而且有利于健身气功的普及,促进健康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但“体医融合”在国内的发展时间太短,融合欠充分,从很多省市研究健身气功进社区的报告中可以看出体育与医学的复合型人才紧缺。“社区行”志愿服务队能有效解决复合型人才紧缺这一痛点。健身气功作为学生人才培养中所要求的必修课程已经持续了十余年,课程的教学和发展已随十余年的积淀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此外,学生社团中有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武术社,有兴趣和能力的一群学生以学习和交流武术与功法为基础,传承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三)以调研为基础了解民意民愿,拓展志愿服务项目,满足民众需求

在前期志愿服务中通过与社区居民的交流,志愿者初步了解居民有健身气功的学习意愿。反馈至学院后,通过志愿者在社区开展了相关访谈和问卷调查,在调查中进一步明确了社区居民学习健身气功的意愿,并论证了开展健身气功进社区的可行性。

在被访谈和调查的200余名社区居民中,认为身体健康非常重要的有96%;每天锻炼身体和经常锻炼身体的居民占比67%,偶尔锻炼身体的居民占比22%;在选择锻炼方式方面,尝试过八段锦、太极拳、武术等内容的居民占比34%;在运动原因调查方面,居民们原因多种多样,基本涵盖了问卷和访谈所罗列的原因,还增加了基于对某些运动偏爱的因素;认为中医传统功法实用有效、内涵深厚、练养相兼的占比69%,但仍然有居民认为虚假迷信、花架子、陈腐无用。初步询问其原因是其缺乏正面了解,在不权威的传播渠道中偏听偏信;有61%的居民感官上觉得健身气功繁琐难记或多学几遍才能记住,初步了解发现,他们所接触的功法难度稍高,削弱了其学习兴趣;在谈到对中医健身气功的了解程度时,非常了解的占比只有8%,了解一点或学习过相关知识的占比35%,完全不了解的占比较大;认为中医传统功法能达到预期目标的占比68%;在谈到从哪些途径得到关于功法指导时,他人指导和手机视频学习的占比较高;如果有专业人士教授和指导传功功法,有81%的居民愿意尝试学习。

(四)建立队伍,培养本土功法传播者,增强传承力量

“社区行”志愿服务队在绵阳市10余个社区开展活动,在社区志愿服务内容中加入健身气功的教学、指导。针对一些有条件的社区,帮助其建立一支传统功法队伍,并开展常态化的训练。在社区内传统功法队伍建立后,学校主办社区间健身气功交流赛,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健”的目的,更好地推进传统功法进社区,推广体现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健康工作和生活方式。通过训练、指导、比赛等方式培养出社区本土化功法传播者,增强传承力量,激励传承效果。

结束语

社区居民锻炼缺少专业的健身气功指导人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多数城市均是依靠当地的健身气功协会加强专业指导人员的建设来破解这一难题,人员建设是一个长期问题,要在短时间达到良好效果难度较大。在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中,在“体医融合”背景下,通过拓展志愿服务的项目和内容,更好利用医学院校体医复合型人才优势推进健身气功在社区健康发展具有可行性。2023年是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是党的二十大的号召与指示。健身气功进社区是作为中医药院校师生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具体践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共产党员,2022(21):4-26.

[2]胡媛媛,张昌括,高浚哲,等.社区老年人八段锦开展现状:以桂林市为例[J].新体育·运动与科技,2022(3):4.

[3]舒迪.“二十大报告为慈善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与路径”[N].人民政协报,2022-11-8(9).

作者简介:林芝(1985— ),女,汉族,四川彭州人,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硕士。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社会学。

通讯作者:叶忠(1987— ),男,汉族,四川德阳人,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级课题,传统养生功法在社区体育中开展的探研——以绵阳部分社区为例,项目编号:22SHYB11;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杏林守初”辅导员工作室。

猜你喜欢

体医融合健身气功推广策略
关于体医融合人才培养的探析
“体医融合”下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
体医融合背景下社区医疗与体育健康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研究
体医融合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发展创新模式与路径选择
浅析健身气功八段锦对久坐不动人群的保健机理
健身气功·八段锦对社区老人终身体育的促进研究
对新兴排舞项目及其在普通高中推广策略的研究
“延吉三打一”项目推广策略分析
试论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推广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