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英语翻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3-09-17王思琪杜杨邓晓敏

华章 2023年2期
关键词:校企融合创新型人才英语翻译

王思琪 杜杨 邓晓敏

[摘 要]当前,高职院校以培养人才为己任,在不断深入落实教育改革的基础上,主动通过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旨在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当前,校企合作作为培养人才的全新模式,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发展的空间。文章秉承培养高职院校人才的目标,对院校英语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加以分析,提出有效措施,目的在于创新院校人才培养路径,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校企融合;高职院校;英语翻译;创新型人才;培养

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各企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另外,企业商务贸易等工作的落实也需要英语翻译人才。在此环境下,多数高职院校均开设了英语翻译专业,为社会输送相关人才。然而高职院校在实际培育人才的过程中,教育模式过于传统,人才培养存在局限性。基于新时期的校企融合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促使育人理念落地,真正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有学者对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方式进行了研究,并指出,当前部分国家已经将职业教育与企业建立起了联系,两者能够保障顺利合作,同时完成对学生的培养,为相关行业提供创新型人才。校企合作效果在部分院校初见成效后,其他国家也开始相继效仿,注重企业与院校合作,目的在于培养专业人才。近年来,就业压力不断增加,高职院校与企业联合办学,能够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要场所,需要迎合国家政策,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英语翻译专业人才,为国家发展注入新鲜血液。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阵地,需要坚持校企合作模式,基于资源共享,实现双赢目标。基于校企合作,学生能够获得充分的实践机会,在实践过程中积累个人经验,促进个人技能提升。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各行业对于英语人才都有着极大的需求量,高职院校在培养英语人才的同时,要选对方法,意识到校企合作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促进学生更好发展。

二、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构建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强调目的性与层次性,需要将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看成整体,通过系统化规划,做好顶层设计。高职院校要以长远眼光建立决策,为英语翻译专业发展提供支撑,基于专业内容,搭建合作育人的发展机制,利用双方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创办协同育人机制,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在充分把握系统性原则的前提下,校企之间可以建立合作机构,双方各选派代表和英语翻译权威人士共同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并定期举办会议活动。会议活动主要围绕着高职院校英语翻译专业培养方案、教师队伍建设、企业就业责任进行,旨在明确校企双方教育责任,保障双方权益,协同完成校企育人任务。

(二)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学习的适应力,达到教育领域对学生所提出的相关能力要求。秉承开放性原则,高职院校才能与企业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将院校内外教育资源与管理机制相结合,实现高效互动,同时利用各种国际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翻译与交流的机会,为高职院校办学发展赋能,培养创新型人才。高职院校应着力与企业、政府打造教育共同体,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教育目标、效果的统一[1]。

(三)多样性原则

当今时代发展特征与以往不同,不同高职院校在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重点也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院校日后发展战略,做好SWOT分析,而强化合作或是资源匹配,结合高职院校专业实际情况,开展校企合作。

三、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

在高职院校与企业进行合作的过程中,为了培养创新人才,首先要在完成教育工作的同时,保证校企双方的共同获益得以实现。社会之所以对创新型英语人才存在需求,是因为此类人才能够帮助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为就业市场增添活力。高素质的创新型英语人才,能够促进院校、企业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对此,校企合作应制订完整的方案,做好顶层设计,基于人才培养工作打造校企合作平台,满足学生学习和实践需求,实现多方共赢。

(一)构建人才培养平台

从当前发展情况来看,多数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后所建立的人才培养平台,能够提供的功能都处于表面(如毕业生推荐),无法真正发挥平台的作用,导致校企合作后資源浪费,无法促进产教融合发展。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应从一开始就基于学生专业构建实训基地,制订完善的方案,保证学生后续实践效果。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逐步改革,与企业实现深度合作,在云技术、物联网等技术的支撑下,高职院校不断整合有限资源,扩充专业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同样借助高新技术提升教育质量,开发新的教育平台,优化教学内容。借助信息技术,能够帮助高职院校收集教学信息,在平台中展现技术优势,推动教学质量提升。完善硬件与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体化实训基地,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实践的环境,培养创新英语人才。例如,将云计算机中心作为基础设施,可构建云平台,实现多方节点数据共享,开展全新的合作模式,保证信息互通,促进多方资源整合,保证服务的灵活性,为学生提供需要的资源,使学生能够获得新知识,及时更新知识库,强化校企合作成果。值得注意的是,在搭建数字人才培养平台的基础上,校企还应当做好人才培养的维护工作。数字人才培养平台维护工作主要围绕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校企应当注意保护学生信息的隐私性,校企可以通过数字人才平台充分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并对学习质量进行监督和评价。校企应当注意预防不法分子窃取平台内学生个人信息用于电信诈骗等非法行为,这就要求校企加强对平台的监督管理工作,使不法分子无机可乘。另一方面,校企还应当注意教学资源的选取,信息时代,教学资源丰富多样,如何甄别教育资源、过滤不适用于学生学习的教学资源、留存适用于中职院校英语翻译专业学生的教学信息,是一项需要校企长期坚持,相互协作的教育难点。因此,需要校企共同完成教学资源筛选工作。

(二)构建院校学生实践基地

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时,要结合自身优势,开展合作育人。高职院校需要构建校内外实训基地,保证学生能够结合学业在基地实践学习。实训基地建设的目的,是为学生创造真实的实训环境,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技能。首先,高职院校需要引入企业资源,建立共享机制,共同培养学生,保证教学方针符合学生发展需求以及日后就业需求[2]。高职院校同样需要根据企业业务对学生进行管理,通过实训教学、科研等活动,由院校与企业共同承担研发工作。为培养高品质人才,高职院校需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师资力量。企业可以在当地举办国际博览会,邀请学生作为实习人员参观,利用活动创设真实的英语翻译情境,促使学生翻译能力提升。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也能够树立学习信心。为了提前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校企合作期间,应建立翻译、笔译的实践平台,借助外贸业务等,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在实践中,如旅游业和贸易出口等。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企业运营模式,还能使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企业与院校合作,可以建立翻译中心,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翻译业务,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在实习基地建设期间,政府也应参与其中,制定相应政策鼓励校企合作,为校企合作解决技术服务等难题,提升两者合作的专业性,为社会提供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

(三)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

“双师型”教师是更具有专业性的教师,能够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工作中,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高职院校具备强大的师资力量,才能培养大量人才,推动社会发展。“双师型”教师与传统教师相比,更能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高职院校应引入专家,邀请资历丰富的教师到企业中参与培训工作,构建完整的“双师型”团队,促进学生英语翻译能力提升。

此外,高职院校需保证自身具有充足的师资力量,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定期参与比赛,根据企业业务需求开展主题模拟竞赛,考查学生口语翻译能力。在考核过程中,根据比赛冠名方不同,增加不同的内容,可以增加笔译,或是同步翻译等,使学生能力在不断实践中得以提升。比赛地点可以在院校或是企业,比赛期间需要邀请翻译协会代表等人员做评审,根据每场比赛学生的各种表现评分,全面考查学生的翻译技巧与能力。通过竞赛,能够实现以赛促学的良性循环,不断推动高职院校英语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切实培养出功底扎实的专业人才[3]。

为了更好地做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工作,学校应当鼓励教师进企业,鼓励骨干进协会、苗子进高职院校。“教师进企业”即英语翻译专职教师进入与高职院校合作的企业,在企业进行岗位实践和实地考察。经学校和企业对接后,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到企业进行短期工作实践,对企业运营模式、岗位工作职能进行深入了解,并对工作实践进行总结,让教师明确企业所需人才的类型,明确学生的培养方向。“骨干进协会”主要是选拔英语翻译教研室骨干,鼓励骨干师资加入英语翻译协会[4]。英语翻译协会虽然并非政府设计的组织机构,但是在英语翻译领域内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可以协调翻译行业和翻译从事者之间的矛盾,是企业与政府、学校之间的沟通纽带,还可以帮助教师掌握最新职业发展动向,明确英语翻译就业前景,促使教研室明确教育方向。“苗子进高职院校”即选派优秀教师参与国家级、省级培训班进行研修,或鼓励教师进入高职院校进行更高学位的专业学习,通过参加培训班、学历提升等方式,教师可以获取最新的英语翻译知识,并将所学带回高职院校,将知识与学校共享,融入教学理念中去[5]。

(四)拓宽人才培养教学方法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教育更加完善规范,教育活动紧密围绕“育人”和“就业”展开,教学与就业连接更加顺畅。基于此,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将学生送去高职院校进行学习,这也就意味着高职院校面临着更为庞大的教学群体,由此,高职院校应拓宽人才培养模式,在英语翻译专业人才的培养上,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分层教学法。高职院校可以在入学时组织学生进行英语水平摸底考试,通过英语听力测试、口语交际、阅读理解以及英语作文写作等方式,分别考查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并根据学生不同能力水平将学生分成教学进度不同的班级。以英语口语交际考察和培养工作为例,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学生口语交际测试成绩将学生分成三个班级,口语交际表达成绩高于80分为A班,60-80分为B班,低于60分为C班,不同的班级需要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和教学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次的教学。针对A班的学生,教学内容可拓展为与校内外教或外籍学生进行口语交流,课堂上播放无字幕版英文脱口秀等;B班的学生侧重于小组交流,可以将班级同学分成不同小组,围绕某一话题进行英文讨论,教师从中进行针对性指导;C班的学生则要做到夯实基础,教师要逐个纠正音标发音,并增加班级学生词汇量储备,在挑选口语教学视频时注意选择语速适中、逻辑简单的英文视频。学校定期对不同班次的学生进行口语考试,根据成绩分数再次对班级学生进行调配,保证学生口语能力持续提升。

第二,三位一体培养英语翻译人才。英语翻译专业三位一体培养方案即针对就业岗位、英语翻译资格证、课程内容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通过与企业的沟通和实地考察,学校能够充分掌握企业需求的人才类型,明确岗位职能。确定职业职能后,学校就可以根据岗位要求和工作环境,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使其获得从业证书,如英语翻译资格证书等;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学校需要增加与英语翻译资格证相关的课程,对口译、笔译等考试模块进行针对性教学,并定期举办模拟考试、优秀试卷点评等,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资格证考试。经过这一过程,学生在校时就对岗位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識,并具备了一定的岗位工作能力,学校有效地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和就业之间的衔接工作[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家全面推进教育改革,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应基于教育改革,响应国家号召,利用好校企合作的机会,培养创新型人才。借助校企合作,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机会,重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输出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阳.“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实践途径探究[J].校园英语,2021(32):67-68.

[2]孙艳艳.“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科教导刊,2017(4):2.

[3]梁美娟.专业人才培养视角下的塑料专业英语翻译教学[J].塑料工业,2022,50(10):180-181.

[4]王金花.语言服务视角下高职院校英语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22,31(4):100-103.

[5]韦艳梅.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下独立学院英语翻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就业与保障,2021(11):88-89.

[6]桂姝姝.基础英语课程与翻译能力的培养:“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下基础英语教学改革探索[J].智库时代,2019(13):226-227,230.

作者简介:王思琪(1994— ),女,汉族,四川南充人,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

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杜杨(1984— ),男,汉族,四川南充人,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

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英语翻译,英语管理。

邓晓敏(1987— ),女,汉族,四川南充人,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

研究方向:英语教育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度南充市社会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项目,名称:校企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英语翻译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项目编号:NC23C088)。

猜你喜欢

校企融合创新型人才英语翻译
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石油英语翻译
中国谚语VS英语翻译
评《科技英语翻译》(书评)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浅析
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职模具专业课程体系重构与实践
校企融合下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模式探究
第二课堂建设有效推进职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