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建设有效推进职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
2016-11-28闵福均沈晓勤
闵福均+沈晓勤
摘 要: 目前职校校园的生活学习环境不利于学生职业素养提升,而企业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却有了更高的要求。第二课堂因其自身的优势特点已成为提升职业素养的主要阵地,推进企业文化和职校文化共同发展,是学生提高职业素养的必需环节。第二课堂的包容性和自由度使得职业素养教育改革成为可能。
关键词: 第二课堂 职业素养 职业教育 校企融合
目前职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养存在诸多问题,而社会和企业对于职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出更高要求。面对这些现实,职业教育的实践者认为,大力发展第二课堂建设可以有效推进学生职业素养提升。
一、职校学生职业素养现状
1.职校学生职业素养有待提高。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习惯三大部分。职校学生从这三个方面来看存在诸多问题:①选择专业时的盲目性,导致他们很难喜爱自己所学专业并为之刻苦钻研;②文化课较薄弱和当下评价体制,迫使部分学生在考试时投机取巧;③职校学生来自问题家庭的比例居高不下,这些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很多时候都不适应学校相对包容的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的规章制度来说更是一个挑战;④主人翁精神缺失,职校学生一定程度上是传统教育的不适应者,在一个自身不认可的体系下要求学生喜欢这个体系事实上存在难度;⑤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时有反复,以5S现场管理为例,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的素养不难,但是要内化成行为习惯则是一条反复且艰难的道路。
2.企业对于职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有迫切需求。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革新,产业发展从人员密集型向着技术密集型转变,企业对于求职者的技术要求不断提高,对于求职者的职业素养要求更是超过了对技术要求;据英格玛人力资本研发中心对江苏上百家企业的HR进行的调查显示,企业招聘条件中,不再单纯看重专业能力,而对综合素养的需求超过55%。
3.职业学校提升职业素养乏力。职业学校的教育模式并未完全脱离传统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从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及课程目标便可见一斑,或者说职业素养提升在职校教育里更多的还停留在形式上。因为职业学校对学生学业评价制度并不能反映职业素养提升,也不能为职业素养提升服务。再者,职业素养提升难以量化,职业学校不具备研发职业素养提升系统的专业性支撑。最后,职业学校缺乏真实的职场环境,深度校企融合不够,没有切实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参与到学生教育过程中,缺少大力提升职业素养的环境基础。因此,环境育人、文化育人和制度育人在职业素养提升中尤为重要。
4.职校学生课余生活状态堪忧。职业学校的学生因为缺乏明确的学习动力、没有升学压力及自控力差等原因,导致在没有老师具体指导和具体参与的课外活动和晚自习中无所事事,下午泡网吧,晚自习玩手机、睡觉等现象很大程度上存在。学校在社团活动和晚自习管理和师资投入上不能满足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要求。由于以上两种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职业学校的课余生活和晚自习无论从秩序上还是效果上都不够理想。
二、第二课堂建设与职业素养提升有机统一
1.第二课堂的内涵与价值。第二课堂是相对传统课堂教学而言的。从教学内容上看,它源于教材又不限于教材,甚至脱离教材;它无需考试,但又是素质教育范畴不可缺少的部分。从形式上看,它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它的学习空间非常广,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校园的任何角落,甚至可以在社会、家庭中。第二课堂对于职业教育有其特定的价值。很多职校学生无论是学习方法还是学习自信心都存在问题;文化课学习是他们的短板,但是他们也有自身的特点,如动手能力强、表现欲旺盛、兴趣爱好广泛等。从职校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激发学习自信,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制定恰当的努力目标,第二课堂因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没有太多桎梏、学生感兴趣等特点成为提升职校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最好载体。
2.职业素养是职业教育的核心。一个职业人要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则是前提。但一个职业人的素养无法先天产生,根本途径在于教育。相对于职业教育,义务教育则更加着重于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职业素养养成的重任责无旁贷地落在职业教育者身上。职业教育在传授学生一定技能技术的同时,其实更多的是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职业教育除了教会学生掌握必要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则是培养学生全面、健康的职业素养。
3.职校文化和企业文化发展的趋同性。职校培养学生从事的岗位内容是各个行业一线生产、管理、服务等具体工作,校企合作和两者文化的融合,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面向社会、适应市场。职业学校的师资力量发展离不开企业,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展教师进企业活动、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或者企业大师进校园,为的就是使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教育方法和内容反映出企业和社会的真实需求。同时职校文化和企业文化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影响,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理念和前沿的技术可以帮助职校更好地办学,职校向着企业源源不断地输送技术人才影响着企业技术革新和管理理念,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职校和企业的评价考核体系在培养目标和考核导向上也在逐渐趋同,合格的产品出厂和优秀职校学生的毕业相统一,这一现象在校企深度合作、产教深度融化的职校更为明显。
4.第二课堂丰富文化建设。第二课堂的建设可以有效丰富职校文化建设,为以后企业文化建设奠定基础。第二课堂建设可以利用下午课外时间和晚自习时间开展可以覆盖全员的社团活动,面对多达几十种趣味的专业社团,学生总能发现感兴趣和擅长的活动,素养提升便在潜移默化的活动中进行。学生从事喜欢的活动时,更加容易找回自信和成长的快乐,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成长甚至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都有益处。一个素养全面发展的职校毕业生进入企业工作以后,能够很快融入企业文化,甚至会很好地促进和推动企业文化的发展。在经历了承前启后的过渡后,职校生更加受到企业欢迎,职校更加受到社会认可,而职校学生在谋求一个良好职业发展的同时收获了素养提升和事业成功。
5.第二课堂是素养提升的主战场。素养提升本身是一个漫长的影响过程,第二课堂有着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保障,使得素养提升成为可能。第二课堂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刻意渗透着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习惯,第二课堂有着制度和管理的自由度,第二课堂没有大纲制约,没有行政管理制度的桎梏,没有考试的成绩要求,使得职校可以绕开条条框框,摆脱推行素养提升乏力的困境,使得第二课堂可以专心致志地向着唯一的目标推进工作,让学生投入到感兴趣的社团活动或者技能练习中,在活动中挥洒汗水、感受快乐、刻苦练习、获得成长。
三、第二课堂建设策略浅析
1.注重培养工匠精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出席2016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幕式时提到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在国家乃至全社会前所未有关注职业教育和职业素养的大背景下,职业学校在注重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时应着力强化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工匠精神的内涵实质是精益求精、追求细节、一丝不苟、耐心专注、敬业专业。工匠精神是当下社会对职业素养部分内容的提炼,是职业素养的时代符号。学生从事技能训练时,工匠精神是要求将加工的品质不断提高,执著地用心、用情地投入到技能的锤炼和精神品质的提高中。在趣味社团活动中,工匠精神则是延续的存在。除了专业技能,职校学生在兴趣爱好上也要有追求,努力成为某一项活动或爱好的达人。
2.培养责任与团队协作意识。目前职校学生的主体构成是“90后”一代,他们出生在中国社会剧烈变迁,经济迅猛发展,信息高速发展的特殊时代,具有轻狂而睿智,盲目而成熟,躁动而理性的显著特征。责任、担当和团队协作是他们相对欠缺的部分。职业学校在推进素养提升过程中需要刻意关注学生身上的薄弱环节,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对应的活动教育和影响他们。如素质拓展训练,有大量关于团队协作、关于责任和担当的活动和游戏。对于企业来说,员工的责任、团队协作、忠诚度是企业非常看重的,是企业最大的无形资金,更是企业壮大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3.技能与爱好协调发展。对于第二课堂活动内容的安排,主要侧重趣味性、技能性和实用性,注重技能与爱好的协调发展。以淮安市高职校机电工程系开展的项目举例:魔方、双节棍、轮滑、足球、篮球、武术、街舞等社团活动就是侧重趣味性;3D打印兴趣小组、创新、数车、数铣、维修电工、CAD等社团活动侧重于技能性;而英语兴趣小组、一级B、礼仪、辩论、硬笔书法等社团活动则是侧重实用性,帮助学生提高某一方面能力。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安排和设置时应考虑到技能与爱好的平衡与协调,不能一味强调趣味,也不能一味注重技能,要有正确的导向和氛围营造。
4.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建设成效的保障。科学的管理制度是第二课堂建设成效的重要保障。首先学校层面负责对辅导教师的考核和管理,对于活动开展情况和质量要做到把关;同时学校在人力物力财力上要加大投入,抛弃追求即时回报和收益的短视管理方式,因为职业素养提升是修炼内功,是一个缓慢积淀的过程。其次学工处、学生会和辅导教师可形成三维一体的管理考核队伍,确保第二课堂能够人人都参与、人人有收获。再者需要建立一套能够执行下去的德育积分制度,对学生参与的社团活动、技能兴趣小组、讲座等各类第二课堂活动情况加以评价,将职业素养提升的成效逐步以量化形式进行管理。
5.校企深度融合是职业素养提升的基石。职业学校不开展校企合作、不做企业调研、不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文化建设、不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感受和成长,职业素养提升只能是闭门造车、纸上谈兵,只能停留在形式主义上止步不前。只有校企深度融合,职校和企业互通有无,企业专家也是专业教师,专业教师亦是企业专家,学生优秀毕业和产品合格出厂相统一,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相统一,职校的评价制度和企业的考核制度相统一,职业学校的第二课堂建设才有活力的源泉,才有发展的根基。
总之,职业学校大力开展第二课堂建设对于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作用是巨大的,这是社会环境、教育体系、生源特点、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等各种内外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职业素养提升是国家和社会进步的客观需要,是企业用人和学生个人成长的迫切需求,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谢军,颜晶晶.加强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合,促进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0(5):109-111.
[2]柯羽.第二课堂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9(08):71-73.
[3]魏培徽,马化祥,马莉萍.高校第二课堂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关系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1(10):99-102.
[4]许陈红.以校企文化互动培育高职生职业素养[J].就业与创业,2009(11):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