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教学课程思政建设策略研究
2023-09-17许理化
[摘 要]高校英语是高校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在英语课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使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英语教学相结合,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文章从“课程思政课”的教育内涵、文化自信入手,通过对“课程思政课”与“综合英语”相结合的优势进行剖析,并对英语学科课程思政建设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问题研究
“课程思想政治思维”这一概念在2016年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被第一次提出,已经成为当前高校进行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改革的新焦点。关于英语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我国已有不少学者进行过相关的研究。一些外语类CSSCI期刊,如《中国外语》《外语圈》《外语电化教学》等,都在其外语课上设置了“思想政治”栏目。很多学者都认为,外语教学应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学习不可能仅学语言而脱离其使用环境和文化背景,学生在英语學习过程中势必会对相应英语语言国家的文化传统、意识形态有所了解。因此,培养学生在拥有国际视角的同时保有正确的价值观是十分重要的。
一、概述
(一)课程思政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各高校、各学科、各专业都在大力开展课程思政工作,以实现对学生的育人目标。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关系到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也是一项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大课题[1]。要把全方位提升人才的能力作为培养重点,在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想政治建设意识的同时,把对社会主义的信念作为主要内容,把爱国主义、爱党、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爱集体的高尚精神融合到教学之中,强化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教育。
(二)中国文化自信
课程背景教学一直是高级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先以课堂示范或个别补充的形式,将大量有关西方文化的知识灌输到学生头脑中。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更好地了解课文的内容。另外,在丰富自己文化底蕴的同时,还能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但是,由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忽视中国传统文化的输入,导致许多英语专业学生无法用英语将中国文化正确地表述出来。南京大学的从丛教授首先对这种现象进行了界定,并将其命名为“中国文化失语”。导致了许多拥有较好英语能力的年轻中国学者在和外国人沟通时,不能用英语来传达中国文化,不能够展现来自文明古国学者应有的文化修养和独特的文化风格。一个民族要拥有文化自信与文化素养。中华文化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凝聚各国力量的重要精神纽带[2]。近年来,随着思政课教学的推进,中国的传统文化输出越来越多,在各行各业中民族的文化自信明显展现。中国人民,特别是年轻人的民族自信大大提高。在外语教学中,由于学科的特殊性,需要处理好外国文化的输入和中国文化的输出。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通过文化比较和文化补充,可以在外语教学中积极有效地提升民族文化自信。
二、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学科优势
(一)课程思政理念与学科定位、专业培养要求高度契合
2020年5月,国家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明,英语专业的范围主要有英语文学、英语语言、翻译、跨文化,属于语言文学学科。
在人文学科教育当中,学生通过系统地学习人文经典来陶冶熏陶,而英语专业属人文学科(humanities),具有“人文性”的特点,目的是使学生学会思考。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欣赏生活中的美好并珍爱生命,都属于是人文教育的结果,能够看到人性中的真善美。英语有“工具性”特点,这点表现在学习者对外可以进行“言说”,而“人文性”的特点主要是充实“言说”。另一方面,人文教育能帮助学生掌握并了解当代社会文明,了解当代的生态环境以及生活风尚,熟悉历史文化和道德理念,使学生的精神得到丰厚滋养,拓宽学生国际视野,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文素养。其中,要求学生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这与思政课程密不可分,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满足思政课程的要求[3]。
(二)语言习得的特点
根据语言学家Krashen和Swain的“输入”和“输出”假设,语言习得的发生需要足够的“可理解”输入和“可理解的”输出,这有利于课程思政的实践与评估。《指南》中要求英语专业学习者要对主要英语国家的历史、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文化进行了解,熟悉中国语言和文化知识,了解中国的国情以及国际的发展情况。这些要求定义了思想政治英语课程的“输入”内容。英语专业的学习者必须阅读大量英汉文化的视听输入材料,最终实现语言文化的交流,保证语言学习的有效输出。在中国文化中长大的英语学习者,经历了12年的基础教育,并在生活当中积累了更多的文化与常识。所以,当前的问题是,如何能够使得学习者更加准确地用英文表达中国的文化。这就要求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输入过程中,拥有两种文化语料库的充分输入。英语教师可以找出与中国文化相关的材料和文献,根据语言学习的特点进行整理与分类,为学生提供阅读和学习使用,以提高学生的中国文化口语能力和交流水平。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语言的大量“输入”必不可少。然而,为了达到目标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需要充分地“输出”练习。语言输出练习并不是单纯地说英语,也可以是书面的,即常说的口语和写作。在专业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出现实生活中各种交流场景,提供给学生练习,为学生提供“输出”的机会。从学生在虚拟场景中的反应可以看出学生对特定主题的理解,以及能否拥有语言输出的能力,设定场景中的语言输出能够反映学生的想法以及内心感受,这样有利于教师评估思政课程的效果。
三、在英语课程中开展思政教学的措施
(一)以学生为中心
不同于传统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鼓励教师有意识地改变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了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想法,以学生为主体,跟教师交流。在英语专业教学中,教师应提前了解本堂课程的重点,选择合适的思政内容,在编写教案时要对英语教材进行评估,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这样才能够与思政课程充分结合,使学生融入真实的学习情境,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此同时,还要特别关注学生课堂上的反馈,及时评估课程内容。首先,课程思政的形式要能够反映社会和文明情况,内容要真实,在思政课教学当中,选择素材的时候不要有局限性。要明确教育教学目标,从文化的视角,由教师根据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进行调整,与新时代发展理念相结合,并加强学生的价值观教育,让学生在学习思政课的同时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形式上,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例如,微信公众号等媒体介质,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让英语教材上的内容丰富多元,这些都是当代大学生喜欢的教学形式。英语专业思政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英语专业的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要注意隐性和显性的双重发展,这样更能优化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享受学习。
(二)“英美文学”课程与思政元素的融合
英语专业的必修课是“英美文学”,其中包含文学、文化、历史以及宗教。而且,“英美文学”受众广泛,也是一些学校非英语专业的选修课。“英美文学”常见的是介绍西方文学的历史流派、欣赏诗歌以及作者的风格特点,分析并讨论小说中的故事情节,感受作家与人物的情感变化。“英美文学”作为主导课程,向学生传导了西方的价值观,让英语专业学生对西方的价值观有所了解,引起学生深度思考。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英美文学”十分重要,教师应该正确地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文学作品,理性全面地认识作品。比如,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小说《红字》,是英语专业教师和学生熟知的文学作品。教师在给学生分析这部作品时,首先应该肯定女主人公海丝特的美好品质,在与邪恶社会的斗争中,主人公海丝特勇敢、坚强、勤奋都是值得学习的。同时,对于她的丈夫罗杰·基灵沃斯,教师应让学生看到罗杰·基灵沃斯的阴险、恶毒以及虚伪,让学生通过对人物的描写的理解,深刻认识到资产阶级的虚伪以及道德的沦丧[4]。
(三)“英语语言学概论”课程与思政元素的融合
英语专业的另外一门必修课是“英语语言学概论”,主要内容是介绍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在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对英语进行更好的理解。教师要把课程的思想政治元素提炼出来,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使他们为之自豪。例如,在第1章中介绍演讲和写作的重要区别时,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口语,以及书面语的概念。首要语言媒介是口语,世界上虽然有五千多种语言,但是只有三分之一有书面形式。在这个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文字的起源和发展,汉字在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变化,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和楷书等七种不同的形式。与此同时,它也让学生了解中国语言、汉字,有责任保护和传承中国文化。例如,当Morphology在第三章中引入派生语素和曲折语素的概念时,教师可以有目的地选择一些能够反映时代特征或文化遗产的例子。例如,righteousness(义)一词有三个词素,分别是right、eous、ness。通过最后两个派生词缀,它实现了意义和词性的变化。教师可以用这个词来介绍“舍生取义”(sacrifice oneself for righteousness.) 这个典故的意思是为了维护道德而牺牲生命。“舍生取义”来自《孟子》,原文为,“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为学生展现优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掌握并提高其素质和文化认知。再如,reflecting/learning(思)一词由一个自由词素reflect/learn和曲折词素ing构成。这是《论语》当中的一个句子,内容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Learning without reflecting is useless; reflecting without learning is dangerous.)。通过对孔子诗歌的复习,学生们明白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并获得做人和工作的能力。
(四)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多元化
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估,主要依据是学生的语言水平。根据《中国英语能力评定量表》《新时代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高等学校课程思想政治建设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提出了英语专业的课程思想政治评估,大学英语专业课程思政评价不仅包括期末考试对学生课程思政建设的评价,还包括对课程中各个教学环节的思政建设的评价,以及对整个学习过程的评价。评价对象不仅是学生,还包括教师和教育部门。因此,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评价更强调“有助于学习和教学的评价”(assessment for learning and teaching)和“作为学习和教学环节的评价”[5]。文章从教学过程中所牵涉的环节入手,对如何设计与实施进行了探讨。大学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与成效评估应该是一种多维度的评估,需要从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导向与评估管理、教师的思政教学理论水平与实践水平(教学设计、教学材料与教学活动)、学生的思政认知与成效三个层面进行评估。
结束语
综上所述,英语专业的“課程思政”制度的构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每一位英语教师不断地去探索、实践。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知识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就是在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文情怀。
参考文献
[1]邓楠,潘杰.“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1,37(12):19-21.
[2]贾克水,朱建平,张茹也. 隐性教育概念界定及其本质特征[J].教育研究,2000(8):37-42.
[3]李晓丽.课程思政背景下提升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效果的路径研究[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2(4):48-51.
[4]覃春华.基于课程思政视角下的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模式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4):138,140.
[5]岳丽.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英雄”这一单元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12):52-55.
作者简介:许理化(1979— ),女,汉族,河南宝丰人,河南城建学院,硕士,讲师。
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