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创新路径

2023-09-16程若臆

华章 2023年3期
关键词:思政课程高校教育红色文化

[摘 要]高校作为“四史”教育的重要基地,在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红色文化是党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作风的总结,更是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中坚力量。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政课程中,可以在丰富教学资源的同时塑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主体意识,增强奋斗创新精神,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坚定政治立场,将个人目标和集体利益相结合,为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作贡献,在拼搏奋斗中实现自身价值。本文对地方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课程中的应用意义进行了分析,并对具体创新路径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红色文化;高校教育;思政课程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教育意义和纪念意义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由于地域特征、历史背景等因素的不同,各地方红色文化又各有差异,所代表的時代性和地域性不尽相同。地方红色文化主要是对本地革命遗址、历史文物文献等物质资源和“红色精神”“红色记忆”等非物质资源的集中展现,是当前高校思政课的天然教育素材。高校学生通过对地方红色文化的学习和了解,可以更深层次地理解“红色精神”,树立正确“三观”,坚定政治立场,积极主动进行学习和实践,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并积极参与到文化继承和社会建设中,实现自身价值。

一、地方红色文化和高校思政课之间的关系

(一)地方红色文化的内涵

红色文化是我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经过几代人不懈奋斗所形成的革命精神和载体,其灵魂和精髓是特有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红色文化的载体既可以是革命遗址、历史文献等物质资源,也可以是“革命精神”“红色故事”等非物质资源。地方红色文化是具有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化,具有明显的民族性、地域性,是对该地域革命年代至今所保存完好的革命遗迹、红色故事的集中体现。从其具体的载体表现形式来看,它既包括现有的革命纪念馆、展览馆等实体性文化资源,也包括传承下来的革命精神、革命文艺、英雄事迹等非物质形态的文化资源。地方红色文化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传承意义,是对党建党初心使命的一种表达,并对于地区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地方红色文化和高校思政课的关系

地方红色文化是红色文化的一个局部体现,它从根源上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民族复兴而进行的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斗争过程,是对长期斗争中所形成的理想信念、精神、情怀等的总结,是对某一地域红色资源的集中展

示[1]。现阶段我国正处于民族复兴的重要时期,传承和发扬地方红色文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高校是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地方红色文化是思政课程的珍贵素材,而且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中所蕴含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是和高校思政课程是相一致的,教育目标和内容设计也相同,从本质上具有内在关联的特点。可以说,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中具有时代必然性,也有内在必需性,不仅可以丰富思政课程内容,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也可以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思想观念上保持正确立场,在实践中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二、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意义

(一)丰富思政课程教学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课是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政治立场,形成正确的、积极向上的思想观、人生观。思政课程的内容设定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同时还要带有强烈的政治方向性,因此,思政课程也要紧跟时代发展动向,在党的领导下,将多种思政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不仅融合地方红色文化,还要将党的最新政策进行融入,与时俱进,实现最多维度内容的集合。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可以为高校思政课程提供天然教学素材,地方高校在思政课程教材编制时,可以合理融入本地区红色文化资源,让学生更加直观、真实地理解和领悟。例如,“英雄城”南昌的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就可以作为南昌地区高校思政课程的优秀素材。南昌是我党成立以来人民军队建立地方,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像“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等都是红色文化的一种体现。高校可以将这些红色文化资源作为思想教育的实践场所,通过实地参观和学习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对革命文化有更深的理解,思想也会得到升华。

(二)可以扩充思政课程的教育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课不能单单依靠枯燥的文字来传达内容,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断充实教育载体。高校思政教育课程的载体有多种形式,包括行动载体、语言载体、传统载体、现代载体等等,要根据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来合理选择载体,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思政教育课程归根结底还是一种教育性、互动性的教育实践活动,融入地方红色文化,可以从红色文化资源中汲取大量载体资源,进一步扩充课堂教育载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红色文化。首先,资源载体,可以对当地革命文献、革命遗址等进行研究,并对红色文艺进行整理将其作为可选择的载体类型;其次,环境载体,地方红色文化都是包含了党的奋斗历史的,是党成长的一部分,可以对学生的思想起到熏陶作用。例如浙江嘉兴的“红船”精神,深刻反映了党的建党成长史,在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挽救中国革命,不屈不挠,艰苦卓绝,这些都可以作为高校思政课程的教育载体。

(三)可以塑造良好的思政教育环境

环境对人的成长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最为深刻的。高校思政教育课的教学效果离不开良好的教育环境作保障,在大环境影响下,学生的言行和思想都会发生变化。地方红色文化的融入,可以在整个思政教育课程开展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育目标的指引下,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逐渐增强,思想理论的学习可以作为社会实践的指引,整个校园中充满红色文化,在这种教育环境中学生的思想境界逐步升华[2]。例如遵义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通过对遵义会议的会址参观,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到党在磨难中成长,不怕困难,迎难而上。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中的历史文献、文物等可以引入到高校中,作为思政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可以在红色文化资源场所建立爱国主义的实境学习基地,为学生的实践提供空间,创造良好的思政课程教学环境。

三、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创新建议

(一)创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

当前信息技术在高校教育中已有广泛应用,这对于思政课的开展有很大帮助,地方红色文化的融入也呈现出多样化、全方位的特点,可以在网络中获取信息,了解更多的红色文化资源。要保证地方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课程中融入效果良好,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教学内容的创新,尤其是资源素材的积累,高校要根据本地区红色文化的资源分布,积极和相关部门进行合作,形成和地方党委政府、教育部门、红色景点等的多维互动,将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整合,进一步丰富思政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并且要与时俱进,紧跟党的方针政策,保持教学内容的新颖。除此之外,对于现有教学模式也要进行创新,运用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技术手段,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更为直观的展现,多方位、立体化向学生进行展示,以书本为基础,以现有物质资源为素材,改变传统的灌输弊端。例如在生死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的“遵义会议”,就可以通过相关历史影像资料重现经典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会议的紧张和严肃,从而更好地了解党成长的艰辛。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大幅提升学生兴趣,激发学习斗志,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合理运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形成特色课程

地方红色文化具有浓郁的地域性和时代性,这也是融入高校思政课程的一个内在优势。本地区高校可以对本地红色文化资源进行详细了解,同时和时代发展形势相结合,将红色资源合理融入思政课程教学中,以点带面,总结出红色文化的精神意义,这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共情能力,使其全身心沉浸到课程教学中[3]。此外,高校还要立足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实际,加大和党委政府、教育部门、宣传部门等的合作力度,将本地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资源进行整理,包括革命遗址、文物文件、英雄人物等;整合后编制为具有本地特色的思政课程内容,让学生从一系列的事件中感受到党为民族存亡和复兴所付出的努力,在心理上产生价值认同感,激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更加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

(三)做好地方基地共建工作,重视实践教学

地方红色文化包含着独有的精神和价值,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将其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课程中,不能单单依靠书本文字来传达,而要将学习课堂进行灵活转变,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打造多方位的学习场景。高校思政教育课程并不局限于课堂教室,而要借助地方紅色文化资源点,通过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价值体系塑造等主题,在红色文化资源点开展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在实际场景中感受先辈的不易。对于高校部门来说,要协同相关单位做好基地共建工作,建立思政教育实训基地,打造思政教育课程的“第二课堂”,定期组织学生到红色文化资源点进行现场学习,这样可以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特定环境中提升教学质量。例如井冈山红色旅游景点就可以作为地方高校思政教育课的“第二课堂”,通过对井冈山景点的实地感受,学生可以体会到革命先辈领导人民斗争的艰辛,不怕困难。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空间,思政教学也会更便于高效开展。

(四)打造红色文化空间,引入网络教学载体

高校思政课程中加入地方红色文化,可以大幅提升思政课程教学效果,要保证两者的高效融合,就需要打造良好的文化空间,给学生提供浓郁的学习氛围。如果只是单纯地进行融入,缺少对红色文化空间的构建,最后取得的效果也不甚良好。当前社会已进入网络化时代,网络信息技术在社会各行业都有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成效,同样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也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来提高融入的深度和广度[4]。从学生角度来看,现阶段学生生活已与网络密不可分,包括生活、学习、社交、娱乐等,学生对网络也有较大的参与兴趣。据此,高校可以将网络教学载体的开发作为重点来抓,通过网络来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在网络技术支持下,可以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直观展现,尤其是特殊文献文物等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实现3D展示,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同时,高校也可以设置网络红色文化选修课程,或整合同类地方文化资源构建专门的网站,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红色文化,网络教学载体的引入是大势所趋,教学效果也超出预期。

(五)重视优秀人才的引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四史”教育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课对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要实现地方红色文化和思政课程的完美融合,就需要突出优秀人才的作用,积极构建一支思想觉悟高、能力素质强的人才队伍。从人才队伍的构成来看,要重点培养对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存量、类别、创生演绎过程、科学内涵和宣传推介技术娴熟,并对思政教育课程教学规律有深刻把握的人才。对于地方相关部门来说,就要加强协作,充分体现出文献保护、党史研究、文化宣传、退役军人事务等部门的专业人士资源的作用,共同致力于地方红色文化的开发和利用,进一步突出“人才兴教”的教育理念,通过优秀人才的注入来实现地方红色文化和高校思政课程的融合,为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从而带动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延安为例,延安是我党成长成熟的重要基地,要发挥延安红色文化的影响作用,更好地与高校思政课程融合,就需要党史部门、文化宣传部门、高校部门、红色文化资源点等主体加强协作配合,挖掘延安文化的精髓和灵魂,并向地方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文化资源点派出高校思政教师,以此来培养高校思政教师的政治素养,加强对红色文化的理解,打造一支熟知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高校思政教学队伍。

(六)优化顶层设计,做好整体规划工作

首先,高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掌握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做好整体规划工作,为地方红色文化的融入提供条件,形成一整套完整的融入方案,并建立相应的制度体系,必要的话也可以将地方红色文化能否高效融入到思政课程中作为教师考核的一个指标,引导和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其中;其次,创新融入方法和路径[5]。对于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分类和整合,要组织思政课程教师集体商讨和备课,对不同类型的文化资源素材的融入进行筛选,并对具体教学开展方法进行研究,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拉近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思政课程内容也会更加新颖和丰富。

结束语

地方红色文化是我党成长、成熟的一个缩影,具有重要的研究和汲取价值,也是地方高校思政课程宝贵的教学素材来源。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政课中,不仅可以丰富思政课程教学内容,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也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红色文化,坚定学生的政治立场。具体的融入途径需要高校单位加强和各相关单位的协作,做好整体规划,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时俱进,增强教学吸引力和感染力,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程世利.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与实践[J].活力,2022(21):10-12.

[2]杨嘉.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及路径[J].文教资料,2022(19):79-82.

[3]谢安国,纪安玲.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路径探析[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5(2):88-91.

[4]顾恒.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载体和路径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2,43(10):136-137.

[5]任祖云.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探析[J].文山学院学报,2021,34(4):90-94.

作者简介:程若臆(1993— ),女,汉族,福建厦门人,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思政课程高校教育红色文化
对高校思政课程创新的探索
传统节日德育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红色文化书籍的历史及装帧的特色审美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高校体育开展拓展训练课程教学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