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节日德育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

2017-03-20侯军英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德育资源思政课程传统节日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信息全球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西方元素涌进中国,情人节、圣诞节、感恩节等节日在我国越来越流行,我国的传统节日在人们心中的分量逐渐弱化。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重新挖掘我国传统节日的教育意义。如何挖掘我国传统节日中的德育资源并合理应用于思想政治课程中,这是值得我们深刻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传统节日 德育资源 思政课程 应用

传统节日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一脉相承,是历史文化的体现,传统节日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教育工作者应该承担起发扬传统文化的使命,深刻认识到传统节日所蕴含的德育资源,充分挖掘传统节日的教育意义,使学生认识到我国传统节日的宝贵意义,在欢度传统节日的过程中得到教育,并为思想政治课程提供丰富的德育资源。

一、我国传统节日的现状

2004年初召开的两会,有代表提出把除夕、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设立为国家法定节假日,这个提议一经提出便受到了广泛关注。2004年底,随着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我国再一次意识到保护传统节日的迫切性。毋庸置疑,端午节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传承至今却被“捷足先登”,这无疑给国人深刻的教训。2008年起,端午、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原汁原味的节日习俗早已不在。人们庆祝传统节日的方法逐渐发展为春节吃饺子、元宵吃湯圆、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而之前的春节游艺、端午龙舟、中秋赏花赏月的习俗渐渐退出了人们的生活。对于当代学生来说,传统节日的最大意义或许就是可以放假,出去旅游,而对于节日背后的历史渊源及文化精神却了解甚少。在学生们的眼里,他们更熟悉的是“汤圆节”、“粽子节”、“月饼节”等称谓。在学生传统节日统计调查中,能够完整说出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五大传统节日的学生仅占四分之一,更有众多学生把国庆节、劳动节等节日混入传统节日的行列。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知之甚少,更别说这些传统节日背后的教育意义。另一方面,各种洋节在学生中间越来越流行。西方的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等被部分年轻人玩得“不亦乐乎”,把过洋节当作时尚。这是我国对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

二、我国传统节日中蕴含的德育资源

1.对祖国至忠、对民族至爱的爱国情怀

爱国是中国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内容。端午节的设立就是为了纪念爱国忠臣屈原。屈原是楚怀王在位时的重臣,“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后来屈原因受到重视而遭到上官大夫的嫉妒,奸臣当道,渐渐失去了君主的信任。眼看自己的国家都城被他国攻陷,自己却无能为力,悲愤绝望,怀石投汨罗江自尽。屈原投江后,楚国百姓纷纷凭吊屈原,在江上打捞屈原的尸体,还把粽子投入江中喂鱼,以保住屈大夫的尸身。由于屈原投江那天是五月五日,于是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划龙舟、吃粽子,纪念这位爱国忠臣。端午节寄托着百姓对爱国忠臣的纪念,弘扬的是屈原的爱国精神。清明节起源于寒食节,也是为了纪念爱国大臣介子推而设。春秋时期,介子推对重耳“割股啖君”,重耳后来结束逃亡,成为晋文公。晋文公论功行赏,介子推功不言禄,隐居山林。晋文公求之不得,放火烧山,介子推不肯受赏,抱树而死。后来晋文公悲痛不已,下令这一天全国上下只能吃“寒食”,这就是寒食节的来历。介子推的言行体现了正义之道,体现的正是赤诚的爱国之心。中秋节、春节这些节日,在外的人们以及海外华侨都有回家的传统。“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除了体现思念之情,更体现出一种民族凝聚力。亲人的相聚、中秋的圆月都包含着炎黄子孙对自己国土的思念之情,象征着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些传统节日都可以拿来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生动有趣的人文史事,对爱国主义教育更有说服力。

2.孝道至上的传统美德

“百善孝为先”,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讲究的就是孝道至上。清明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体现的就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孝道传统。自古以来,每逢佳节人们喜欢亲朋相聚在一起,敬老孝亲。清明节、重阳节,人们回家祭奠祖先,拜亲访友,这就是孝道。近年来的清明节,人们祭奠炎黄、缅怀革命先烈,这是追根溯源,对中华民族这个伟大民族的认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2012年,国家正式设立九九重阳节为“老人节”,倡导敬老、孝老的社会风尚。每逢重阳,全家坐在一起为老人过节,这种传统节日体现出的孝老文化,本身就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其中体现的德育,是“身教”,胜于“言传”。交通的便利导致现在多数人都出门在外工作,“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种传统的观念在人们心中已经根深蒂固,尤其在春节这个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里。现如今的传统节日,更重要的是亲情的融入。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具有很浓厚的“孝道”内涵,人们在这些传统节日时对父母的陪伴即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孝道美德,这种情感代代相传,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对后代子孙也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社会结构的变革,导致现在我国老年人口越来越多,学生作为国家的接班人,更有义务挑起大梁,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同时,更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养老、敬老、孝老,这是年轻人的义务,更是一种责任。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德育工作时,要积极把我国传统文化深入到平时的思政课堂中,把中华民族的孝道文化体现在教学内容当中。

3.饮水思源的感恩美德

饮水思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佳句流传至今。对祖先、先烈的缅怀是中国传统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不少地方还有节日祭祀神灵的传统,其实这体现的也是一种感恩之情。探究我国流传至今的传统节日,不难发现很多传统节日起源于祭祀神灵。春节我们会祭天祭地,每年的清明节,黄帝陵、炎帝陵以及他们的出生之地都会挤满全国各地前来祭拜的人们。祭祖行为体现了人们对祖先的感恩之情,感恩祖先留下绵延不绝的血脉,感恩祖先创造了五千年的灿烂中华文化。七夕节现在是我国的传统情人节,大多数人都认为七夕节由牛郎与织女七夕相会这一浪漫的爱情传说而来,其实七夕节最原始的起源来自于古代人们立秋时节对天上星辰的祭拜。古代人认为天上东西南北方向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为“二十八宿”,其中最容易辨识的是北方天空的七颗星,可用来辨别方位。北方的这七颗星中,第一颗最亮,被称为“魁首”,科举制度产生后,每逢立秋时节人们便纷纷祭拜这颗“魁首”,以祈祷自己的孩子能够一举得中状元。后来科举制取消,才有了牛郎星、织女星的说法。现在七夕节能流传至今,也是保留了人们心中的一种美好愿望,通过祭拜神灵,感恩神灵的庇护,祈祷神灵给自己带来好运。祭祀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普遍仪式,最近几年很多地方在传统节日都会举行祭祀活动,祭祀本身就有“报本反始”的含义,感恩自己拥有的一切。在这个利益纷杂社会,更需要人们沉淀自己的内心,饮水思源,心存仁厚,以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

三、传统节日中的德育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

1.选择典型的传统节日

我国传统节日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大大小小的传统节日加起来上百个,它们鲜活地记录着我国优秀的灿烂文化。我们在利用传统节日中的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也要对传统节日正确认识,进行合理的甄选。据调查,一年大约有二十几个较大的全国性传统节日,其中具有较大影响的仅有十几个。作为教育工作者,对传统节日中教学资源的选择要有针对性,选择典型的传统节日作为优秀的德育资源。在选择传统节日时,要充分考虑现阶段学生的特点,选择与学生自身实际相符合的案例,既能合理表达教师想要传达的思想,又能让学生感同身受,真正起到德育的作用。一般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教育者应选取春节、端午节、重阳节、清明节、中秋节等重大的节日作为德育资源的来源。这些传统节日蕴含的德育资源是学生们可以感同身受的,对学生的教育工作具有实际性的意义。春节可作为人际和睦、国泰民安的德育资源;端午则寓意勿忘祖先、忠心爱国;重阳节则可以教育学生敬老爱老,敬畏自然;清明節则可以组织学生集体扫墓,缅怀先烈。

2.明确传统节日的教育价值

学校德育的目标就是培养青少年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德育属于政治教育的范畴。教育工作者在选择传统节日作为德育资源时,必须明确传统节日的主流价值及教育意义。传统节日背后包含众多优秀的教学素材,德育工作者在制定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内容时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导,体现社会主义主流价值,同时也要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认知标准,以达到正确的教学目标。传统节日记忆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及社会的发展历史,承载着传说、神话、历法、人文等多种文化形态。传统节日中可应用于思政课程中的教育资源主要以“人伦孝悌”为主,对于某些封建迷信的成分要进行舍弃。教育内容要结合社会的主流价值,符合社会对学生道德观念、政治素养和思想水平的要求。因此,教育者首先要明确传统节日的教育价值,取其精华,在思政课程上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主流价值观。

3.与重要纪念日协同开发

协同开发指的是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与国际性的节日相结合,协同发挥他们的德育功能。西方流行的国际性节日在当代学生中认同度较高,这对中国传统节日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一种机遇。倘若对西方节日一味地进行打压,限制过“洋节”,那肯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不如利用这些国际上流行的节日为契机,正确引导学生,给学生渗透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此外,还可以结合其他容易引起学生共鸣的重要纪念日来进行德育。比如,五四青年节来源于1919年的反帝爱国运动“五四运动”,这个节日是为爱国的青年学生而立。我们就可以以容易引起学生共鸣的青年节为迹,由今及古,引导学生学习爱国仁人志士的事迹。例如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就可以以五四青年节和端午节为例,既丰富了学生的历史知识,又能让学生对爱国主义有更为具体的认知。

四、传统节日中的德育资源应用于思政课程的意义

2008年起,国家规定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这三个传统节日各休假一天,这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保护及重视,意在提高传统节日的文化氛围,希望人们勿忘传统,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教育活动要符合社会的主流价值,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因此在整个社会对传统节日认知感较差,特别是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认知度较低的大背景下,将传统节日中的德育资源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中国传统节日大多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情感,提倡孝道为先、人与人之间和谐友爱,这正是当今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在传统节日的熏陶下,新时期虽不用青年学生抛头颅、洒热血,誓死捍卫祖国,但这些革命情怀却会对青年学生的心灵造成深深的震撼,在感受革命先辈爱国精神的同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形成浓厚的民族凝聚力,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源远流长,流传至今积累了丰富的精神财富。传统节日体现的文化精神是对现代人的道德鞭策,是亘古不变的道德标准。思想政治课的设立贯穿学生的各个学习阶段,应将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应用于实际的教学课堂,使学生铭记历史,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且这种思想鞭策是持续不断的。教育者要真正做好将传统节日引入课堂的教育工作,每年传统节日的到来,对学生便是警醒,这种教学效果带来的是终身的良性循环,有利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更有益于树立广大中华儿女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有利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

参考文献

[1] 赵飞.传统节日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J].教学与管理,2016(15).

[2] 高扬元,米满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的德育资源及其开掘应用[J].民族艺术研究,2011(3).

[3] 吕伟东.利用传统节日资源开展德育教学[J].生活教育,2015(15).

[作者:侯军英(1982-),女,河南商丘人,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 郑雪凌】

猜你喜欢

德育资源思政课程传统节日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对高校思政课程创新的探索
高校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的研究综述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