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节奏感知在儿童音乐素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023-09-16王慧

华章 2023年3期
关键词:表达音乐教育儿童

[摘 要]音乐对于儿童教育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可以帮助儿童提升审美,建立健全人格。在教学中要从儿童出发,为儿童创建适合的音乐教学模式,让儿童产生学习兴趣。通过音乐、肢体动作、语言表达等方式可以提升儿童艺术感知能力,这也是艺术实践的主要形式。儿童虽然各方面都不够成熟,但是通过正确的引导,可以在儿童时期建立良好的乐感,让儿童获得良好的音乐体验感,帮助儿童感官得到充分锻炼,让儿童在感知和表达方面获得提升。

[关键词]儿童;音乐教育;节奏感知;表达

儿童音乐素养教育是培养儿童音乐素养、艺术修养,提高他们音乐欣赏水平和表演技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节奏感知作为音乐基础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有效的教育策略和方法,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的节奏特点,同时也能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爱好和热爱,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1]。基于此,本文就节奏感知在儿童音乐素养教育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一、儿童音乐素养教育概述

儿童音乐素养教育是指针对儿童的音乐教育和培养,旨在使儿童具备相应的音乐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等方面的综合素质。通过开展系统化的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儿童身体和心理各个方面的发展,并提高其对于音乐的认知、欣赏和表达能力[2]。在音乐素养教育中,需要注重整体性、系统性和个性化三个方面。

首先,注重整体性。儿童音乐素养教育应该涵盖音乐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各个方面,不能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培养。通过多角度和综合性的音乐教育,可以全面提升儿童的音乐素质。

其次,注重系统性。音乐素养的培养应该贯穿于整个音乐教育过程中,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都需要重视。在音乐教育的不同阶段,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音乐需求等因素进行相应的教育内容设计和教学方法选择[3]。

最后,注重个性化。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音乐兴趣和特点,因此,在音乐素养教育中也需要注重个性化发展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在音乐教育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儿童的需求,采用不同形式和方法进行教学,让每个儿童都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音乐之路。

二、节奏感知在儿童音乐素养中的作用

儿童音乐素养的培养是音乐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而节奏感知则是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儿童时期通过培养节奏感知能力可以有效提升其音乐表演和欣赏能力,并促进其身体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发展。

(一)有助于提升儿童音乐表演和欣赏能力

在音乐表演方面,节奏感知是打击乐器、弹拨乐器和吹奏乐器等乐器演奏的基础。当儿童具备了较好的节奏感知能力后,就能够更加精准地掌握曲目的节奏韵律,从而提高演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而在音乐欣赏方面,节奏感知也是理解音乐节奏和形成音乐感觉的基础。只有通过对节奏的感知和理解,才能更好地欣赏、理解并享受音乐。

(二)有助于促进儿童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

人们的身体协调能力是指各个身体部位之间的协调配合,是人体完成各种动作的基础。音乐节奏则是一种有规律的时间结构,通过学习音乐节奏可以有效提升儿童的身体协调能力。例如,在学习打击乐器时,儿童需要通过击打乐器的不同位置与不同速度来掌握演奏技巧,这就需要他们具备高度的身体协调能力;在学习舞蹈时,通过学习音乐的节奏韵律,能够更好地掌握舞蹈的节奏变化,从而提高舞姿的美感。

(三)有助于提高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发展

在语言表达方面,节奏感知是口头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儿童具备较好的节奏感知能力后,他们就能够更好地掌握语言的音调和语调,从而提高口头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度。在心理素质方面,节奏感知也对于儿童的情绪调控和自我认知能力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在学习音乐时,要求儿童按照一定的节奏演奏或合唱,可以有效培养其沟通合作、自我管控等方面的能力。

(四)有助于儿童在学习其他学科时的认知和学习能力

研究表明,节奏感知能力和数学能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4]。儿童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数学计算来掌握曲目的节奏和韵律规律,这可以培养他们的数理思维和计算能力。当儿童具备了较好的节奏感知能力后,其对于时间结构的认识和理解也会更为准确,从而有助于他们在学习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学科时表现得更好。

三、影响儿童节奏感知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因素

科学研究表明,有些人天生就比较擅长节奏感知,这与其遗传基因密切相关。如果儿童的父母或祖父母是音乐高手,那么他们可能会获得更好的遗传基因,从而更容易培养出良好的节奏感知能力。但是,一定要注意的是,遗传并不是唯一决定因素,后天的环境和教育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也是影响儿童节奏感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儿童的家庭、学校和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在家庭环境中,父母可以为儿童创造良好的音乐氛围,播放优美的音乐、参加音乐会等活动,以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和感性认识。在学校方面,教师可以通过音乐课程和音乐活动的方式,帮助儿童提高节奏感知能力,并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情。在社会文化背景方面,不同地区的文化习俗也会影响儿童的音乐素养,有些地区的音乐文化非常丰富,而有些地区则缺乏音乐文化传统[5]。

(三)教育因素

对于教育者来说,如何正确引导儿童学习节奏感知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以通过基礎训练的方式,让儿童逐渐掌握音乐节奏的基本元素,诸如节拍、速度、韵律、节奏型等。此外,应重视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演奏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节奏感知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儿童参与音乐活动,如音乐比赛、合唱团等,让儿童在实践中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乐趣。

(四)个体差异

每个人身体构造和神经系统的特点都是不同的,这也决定了他们对节奏感知的能力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例如,某些儿童可能比其他儿童更加敏感,更适应音乐节奏变化,而另一些儿童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掌握这些技能。在教学中,要注意儿童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方法,帮助儿童更好地掌握节奏感知技能。

四、音乐素养教育中培养儿童节奏感知的有效策略

(一)利用吐字归音,培养幼儿的节奏表达能力

在幼儿时期,儿童的口齿尚未完全发展成熟,因此能够很好地适应和掌握“吐字归音”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把发音单元(音节)按照长度、音高等特性进行归纳和分类,从而使儿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节奏的概念和特点。例如,在教授“1、2、3、4”这一节奏时,可以让儿童通过“du、ti、du、ti”等吐字归音,加深对节奏的理解和记忆。当儿童逐渐掌握了吐字归音的技巧后,可以让他们自由发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有趣的节奏串,从而提高他们的节奏表达能力。

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还可以通过诗歌朗诵等方法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节奏特点,进而提高他们的节奏感知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简单易懂、富有韵律感的儿童诗歌,让儿童学会模仿和吟唱,并逐步引导他们理解和表达其中的语言节奏。例如,在教学“咕噜咕噜”这一复杂节奏时,可以选择一首旋律优美、韵律明显的古诗,引导儿童通过模仿朗诵和吟唱的方式来掌握其节奏特点[6]。

(二)利用身体动作,锻炼幼儿的节奏表达能力

利用身体动作锻炼幼儿的节奏表达能力是一种有效的音乐教育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让儿童在活动中增强耳朵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也可以帮助他们掌握节奏,并且促进其身体协调能力的提高。

1.让幼儿做出相应的身体动作

教师可以播放快速或慢速的节奏声音,要求幼儿根据节奏的变化做出相应的手脚动作。例如,在快速的节奏声音下,可以让幼儿跳起来或摇晃身体;在慢速的节奏声音下,可以让幼儿轻柔地摆动手臂或移动双脚。通过这样的动作与节奏的结合,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的节奏规律,加深对音乐的认识和记忆。

2.利用小游戏培养幼儿的节奏表达能力

小游戏在幼儿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培养幼儿的节奏表达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音乐素养,设计适合幼儿参与的小游戏。例如,“捉迷藏”“抓头顶”等小游戏,这些游戏需要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相应的动作。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轻快、易于记忆的歌曲,并配以相应的动作,让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动作,如转圈、踏步、拍手等。这样的小游戏可以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从而提高其音乐素养和节奏表达能力。同时,小游戏也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有助于增强幼儿间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结合绘画和音乐,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教师可以播放具有各种不同节奏的音乐,让幼儿根据节奏的变化进行绘画。例如,在快速的节奏声音下,可以让幼儿用颜色点缀画面,增强画面的冲击感;在慢速的节奏声音下,则可以让幼儿用柔和的笔触来体现画面的情感。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又能够更好地加深对节奏的理解和记忆[7]。

(三)利用情境教学,提升幼儿的节奏感知能力

情境教学是一种富有创意性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帮助儿童更加生动和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在音乐素养教育中,利用情境教学可以提升幼儿的节奏感知能力。

1.利用游戏情境,增强幼儿的互动感知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情境,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到音乐节奏的变化。例如,教师可以将儿童分成小组,分别给每个小组发一个乐器,并播放不同的节奏声音,让儿童跟随节奏演奏出相应的旋律。通过这样的方式,儿童不仅能够根据节奏变化做出反应,同时也能够学会和他人协作,增强互动感知和社交技能。

2.利用情景模拟,增加幼儿的参与度

情境模拟可以让儿童身临其境般感受音乐节奏。例如,教师可以让幼儿模拟跳舞的情景,根据不同的节奏进行相应的舞蹈动作。通过这种方式,儿童会更加深入地体验到音乐和身体的统一,从而感受到音乐节奏变化的真正魅力。

3.利用故事情境,增强幼儿的记忆力

通过编织一个小故事来激发儿童对音乐节奏的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其节奏感知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在故事中加入不同的音乐节奏,让儿童模仿并理解这些节奏。通过故事的情境来丰富节奏的内涵,儿童可以更容易地記住不同的音乐节奏,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4.利用影视教育,扩大幼儿的感知范围

利用影视教育来让儿童了解各种风格的音乐,从而提高他们对不同节奏风格感知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播放摇滚、流行、古典等不同类型的音乐视频给儿童观看,让儿童从视觉上感受音乐的不同节奏特点和风格。

(四)借助多种乐器,增强幼儿的节奏感知能力

借助多种乐器来增强幼儿的节奏感知能力是一种有效的音乐教育方法:接触不同的乐器,可以让儿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乐曲的节奏特征;多样化的音响体验,也可以帮助儿童缓解对自然声音的畏惧,提高其音乐素养和表现能力。

1.通过展示乐器增加儿童的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幼儿园或者家庭已有的乐器,给儿童展示不同的乐器并且让他们试着弹奏一下,如手摇铃、小型鼓、木琴等。在儿童的兴趣被激发后,教师可以介绍更多类型的乐器,让儿童认识到音乐是由多种不同的乐器合成的。

2.通过乐器演示让儿童直观感受节奏

通过演示乐器的各种不同节奏,让儿童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乐曲节奏的特点和魅力。例如,在演示打击乐器时,可以向儿童展示如何击打出不同的节奏,让他们在视听体验中学习和感受节奏变化。同时也可以通过演奏钢琴、小提琴等乐器,让儿童了解不同的音质和旋律。

3.鼓励幼儿互相合作演奏

在让儿童接触不同类型的乐器时,教师可以鼓励儿童一起合作演奏,增强儿童的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多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乐器,并指导他们按照乐曲节奏合作进行演奏。在合作中,儿童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乐曲的节奏特点,并且还可以享受到与伙伴们一起创作和表演的快乐。

4.让儿童通过自由发挥来表达音乐感性

利用多种乐器,教师可以引导儿童自由发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性理解和情感认知。例如,让儿童根据某首歌曲的节奏变化,把音符转换为图画或者手势,在这样的自由发挥中,儿童可以更深入地感受乐曲节奏特点和经验丰富的情感内涵。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以提升幼儿的表达能力,让音乐教学更加符合幼儿的成长特点。另外,在教学中幼儿教师应兼顾幼儿之间的差异化教学,根据每个幼儿不同点,进行针对性指导,让幼儿在音乐学习中感受到独特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徐霞.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节奏感知与表达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233-234.

[2]李连国.幼儿音乐教育中如何加强幼儿节奏感知与表达[J].课程教育研究,2019(26):224-225.

[3]王静.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节奏感知与表达探索[J].北方音乐,2020(21):179-181.

[4]张惠倩.浅谈幼儿音乐教育中如何加强幼儿节奏感知与表达[J].教育界,2020(19):89-90.

[5]康建婷.刍议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节奏感知与表达[J].学周刊,2022(02):179-180.

[6]雍红艳.幼儿音乐教育中节奏感知与表达能力的提升策略[J].好家长,2020(93):21-22.

[7]关韵川.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节奏感知与表达分析[J].湖北农机化,2020(08):97.

作者简介:王慧(1983— ),女,汉族,江苏扬州人,扬州大学幼教服务中心,一级教师,本科。

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指向学前儿童音乐素养的教育空间统整研究”(课题编号:2022SJYB2119)。

猜你喜欢

表达音乐教育儿童
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之我见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油画创作过程中的自我情感表达分析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宗教音乐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展现与表达研究
新时期高职音乐教育的思路初探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