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唱艺术本体的审美追求

2023-09-12毛毳

艺术家 2023年4期
关键词:横膈膜声带声波

□ 毛毳

中国声乐艺术理念充满了哲学性和美学性,“意蕴与气”“境寄于声”“字求于真”“腔依于情”充分体现了声乐艺术本体的文化意蕴,虽然美声唱法源于西方古典音乐,但是中国的声乐艺术理念与我国儒家、道家的理论思想相吻合,体现了歌唱艺术本体中气、声、字、腔的审美意蕴,是声乐艺术本体的真谛。

一、歌唱中的意蕴与气

(一)歌唱的呼吸

1.美声唱法的呼吸

欧洲声乐训练体系都把呼吸训练作为重点训练技能,中外女高音歌唱家们大都认为横膈膜处的支点是歌唱中呼吸的支持力量。荷兰戏剧女高音歌唱家克里斯汀娜·多伊特科姆指出,“发高音时,你要强而有力地控制保持好横膈膜的平衡稳定……把身体想象成为一个鼓,而声音是从横膈膜处发出的。”美声唱法歌剧演员女高音玛丽琳·霍恩指出,“吸气时,横膈膜扩展开,整个肋廓充满了……当开始扩展开横膈膜时,它立即开始控制声音。”由此可见,只有控制好横膈膜处呼吸的人才能唱好歌曲,只有将呼吸处于自然的深入状态,才能演唱出美妙歌声,展现作品风格并提高音乐的表现力。

2.歌唱家的歌唱呼吸理论

在意大利传统的声乐学派中,很多教师都喜欢让学生体会婴儿啼哭时那种自然、本能的腹部动作。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在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讲学时,不但对腹式呼吸的运动机制进行讲解,还模仿做出了婴儿的哭声。第一流的男中音歌唱家比埃洛·卡普奇利1977 年在米兰做的声乐讲座《歌唱的体系》中,也以婴儿啼哭时的感觉为例来说明腹肌的运动机制。

胸腹式联合呼吸是世界普遍认可的科学的呼吸方法,在歌唱吸气和呼气的练习过程中,快吸慢呼是最符合自然练习方法,可以想象,一个多年没有消息、没有联系的好朋友突然出现在面前时,会惊喜地想叫却没叫出口,那种惊喜交错的复杂心境,会导致气息快速吸入,也就是倒吸的获得,这种快吸是最自然的生理反应机制。送气时感觉气息从上齿龈背后流出来,小腹收紧。

(二)歌唱的呼吸练习

歌唱的呼吸训练多采用以下练声曲。

用惊讶的方式,快吸慢呼式演唱a 母音,体会横膈膜支点的支持,适用于呼吸的初级阶段训练,体会横膈膜向下突起的吸气方式,声音均匀稳定地送出。

慢吸慢呼时吸气要像闻花一样自然、平静、柔和,陶醉在花的香气中。此练习在快吸练习的基础上,以闻花的状态慢慢把气吸入,体会肋间肌向四周扩张的感觉。歌唱时感觉字都压在横膈膜的上面,即胸腹联合的操作。

在训练呼吸的过程中将这条六度的不规则音程用“Ma”以跳进方式进行练习,同时要注重歌唱的姿态,背部脊椎骨向上、下拉直延伸,人的姿态会更加挺拔,肩膀会自然放松打开,这样能保证横膈膜肋间肌有效地工作,使胸廓能保持稍向上、向前抬起,并向四周扩张,令气息更加深入。

(三)歌唱中的呼吸运用

歌唱的气息不只是一种生理上的技能技巧,也需要演唱者具有一定修养,运用正确的歌唱呼吸方法,在“以意行气”“以情引气”的过程中,“情气结合”地表达歌曲的内涵,塑造生动的音乐形象。

歌唱中的呼吸汲取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营养,《论语》中的“吾日三省吾身”,《大学》中的“修身”等,都是从身体出发。歌唱呼吸训练也应该从身体的本体出发,通过外调身姿,使歌唱的呼吸在规范的“乐器形状”中合理运用。由此,歌唱的姿态在呼吸的运用中尤为重要,美观自然的姿态能够保证歌唱气息的上下贯通。脊背挺、胸腔开、身子稳、肩膀胳膊绝对放松、下巴收等姿态,一方面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另一方面是歌唱的呼吸运用的基本保证。歌唱中的脊背挺,指身体后侧从上至下的头、脖子、脊椎、尾骨要上下伸展,像靠在一堵墙上;胸腔开,从生理角度讲需要将上胸向前向四周围拉开,能更有效地保证脊背的挺拔状态;身子稳,站立时要竖直如旗杆,不能前后乱晃,保证呼吸支点竖直“压在”横膈膜上;肩膀胳膊绝对放松,能够解放歌唱中不应该参与的上肢,使脊背保持挺拔状态,令呼吸上下通畅;下巴收,能够保证后脑勺、脖子、脊椎、尾骨呈一堵墙的状态,形成通畅的呼吸回路。

歌曲作品的意蕴与情感变化离不开正确的呼吸运用方法。运用胸腹式联合呼吸,能够使气息深,声音饱满且持续性长。在演唱情绪激昂的歌曲时,气息流量更大,气息上下贯通,刚柔相济的声音贯穿始终,因此,歌曲的情绪、意蕴、速度与歌唱中呼吸的运用息息相关。在发声和演唱时,呼吸的速度快慢、气息量的大小随歌曲内容和情感意蕴而变化。

二、歌唱中的境寄于声

(一)声音的构成要素

1.声音的高低

声音的高低即音调,是人耳对物体振动产生声波的频率感觉。声波的频率高,则音调高,声波振动频率低,则音调低。就歌唱而言,人的发音体即声带,男生与女生声带的长短、厚薄不同,振动频率就会有高低之分。男生声带更长、厚,声音振动频率相对较低,声音更低沉;女生声带更短、薄,声音振动频率更高,声音更高。

2.声音的强弱

声音的强弱即响度,是人耳对物体振动产生声波幅度的主观感觉,声波振动幅度大则声音强,声波振动幅度小则声音弱。歌唱时声带的振动幅度取决于呼吸的外力强弱。人的声带在呼出的强气流冲击下,声波振动幅度大,声音就强;声带在呼出的弱气流冲击下,声波振动幅度小,声音就弱。

3.声音的长短

声音的长短即时长,是人耳对物体振动产生声波持续时间长短的主观感觉。在物理学上,发音体振动时间长,声音的持续性长,声音长;发音体振动时间短,声音的持续性短,声音短。另外,声音的高低不同持续时间的长短也不尽相同,以钢琴为例,同时按下钢琴中高低不同的两个音,低音持续性长,声音更长;高音的持续性短,声音更短。

4.声音的音色

声音的音色即声音的特征,是人耳对物体振动产生声波的波形频谱结构的主观感觉。在物理学上,强弱、高低相同的两个声音,发音体本身状态不同,振动声波的波形就会不同。自然界中的声音都具有非常复杂的波形,大体由基波和多种谐波构成。谐波的多少和强弱构成了不同的音色。当物体振动发出高低相同声音时,其基波成分相同,但由于构成谐波的多少、强弱的不同,产生不同的音色。声乐演唱中不同人演唱相同的声乐作品,声带结构不同,声带振动的基波和谐波的波形不同,音色就会有明显的区分。

(二)歌唱声音的共鸣

歌唱的共鸣是人们唱歌时运用肌肉拉动声带,发出诸多泛音成分,通过头、口、鼻、胸腔的作用,对声波的基音和泛音产生共鸣,使声音更明亮。人体作为歌唱的乐器,与乐器的发声、共鸣原理相近,但人体的口腔、咽腔等可调节的共鸣器官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根据演唱作品的需要调整大小,塑造作品的艺术形象。

音色是由物体振动状态决定的,是音乐表现手段之一。这个概念里涵盖了“物体”和“振动状态”两个概念。首先,不同歌唱者的嗓音条件不同,音色就会不同;其次,不同“振动状态”,同一个演唱者在不同的音区,用不同的演唱技巧,控制力度的变化,产生的音色亦是不尽相同的。声乐表演中音色的变化主要由共鸣腔体的不同调节而产生,共鸣腔体的状态不同,调节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三)歌唱声音的训练

歌唱是运用经过科学训练的声音去抒发、传递和表达思想感情的一个过程。练声是为了将有方法的肌肉动作形成肌肉记忆和本能,所以要将声音训练变成一种日常的行为习惯。坚持每天练声如同每天要像刷牙、吃饭一样,要想让歌唱能力得到提高,就必须坚持练声。每个人小时候还没有学会怎么控制脖子、喉咙、声带等部位的肌肉的时候,在完全出于本能的情况下,天生就会换声,天然就会声带闭合,不会乱用力,因为脖子、喉咙、声带等部分的肌肉发育还不够完全,根本就无从用力,发声只能依靠更本能的横膈膜等其他地方的肌肉来用力。就像常人说的,小孩子哭两个钟头嗓子都不会哑,因为他的声带和喉咙没发育好,神经控制不到,只能靠横膈膜、气压。但是,随着年龄变大,人们慢慢会使用各个部分的肌肉,在没有人给予适当发声指导的情况下,会依靠喉咙、脖子等声带外部的肌肉来用力,大喊大叫,声带闭合及换声能力渐渐丧失。学习唱歌就是要把声带这种先天具备,但因为后天不良的发声习惯而丧失的功能找回来。大部分人学习唱歌的时候都处于青年,用喊的、过多使用真声的状态演唱很久,要改掉很久以来形成的错误发声习惯是十分困难的。因此,一定要每天练习,形成新的肌肉本能和肌肉记忆力,每天练声的时间点和时长尽量固定,让声带等歌唱的肌肉逐渐适应。

三、歌唱中的字求于真

每一首歌曲都是有歌词的,歌词是作曲家拿到诗人的诗词引起共鸣,根据诗词的内容、感情、语言的速度起伏,谱出的优美的旋律和节奏。有的是近代的白话诗词谱成了歌曲,歌唱者要明确,演唱时怎样把作曲家和诗人所要表达的内涵,通过歌唱语言表达出来,因此,掌握歌唱中的语言,需要一定的技巧。歌唱的吐字与讲话的吐字是有明显区别的,唱歌的吐字要求音量比说话时响,音域比说话时宽,有的字腹要延长时值等都与说话不一样。

语音学上的元音a、o、i、e、u、ü 是能够发出来的且延长的字腹,还有一些是不能延长的,只具备挡气的功能,我们称为辅音。辅音发不响,是双唇、喉、舌尖等与牙齿、颚摩擦的运动,是一个字发音的字头,刚发出来的时候要干净利索,不能使浊劲,要迅速、轻巧、清晰地送出。字腹要尽量接近咽腔,咽腔能够起到共鸣作用,使声音共振扩大音量。另外,不管哪一国语言,都由辅音元音组成,不同的是,中国字有四声单音节的,外国字都是复音节且字中就有逻辑重音。

在训练发声的同时,演唱者要注意对语言的掌握,在演唱过程中要注意技巧为内容服务,表达声乐作品字词中的真挚内涵。

四、歌唱中的腔依于情

“情者歌之根”,歌能为感而发,是戏曲声乐艺术的现实主义传统。创腔要“寓变化于规格之中,创巧腔于曲调之内。”“规格”正是人物在规定情境中具体的思想情感。从人物的思想感情出发,用一定的音乐旋律体现出来,才能传情达意。

“美”指腔要美妙动听。“美”不仅指声音的运用和处理,更重要的是指无论什么戏,都要唱得感情充沛、热情真实、恰到好处;要刚柔相济,阴阳分明,顿挫适宜,缓急得当;唱时胸襟开阔,态度恰然。遇繁难不露勉强,遇细致不可放过,使之不落于平庸。古时有不少对唱腔美的赞誉。如“字正腔圆”指吐字真,唱腔美;“声如洪钟”指声音洪亮;“珠圆玉润”形容唱腔柔润;“虎啸龙吟”指声音雄伟浑厚;“莺声燕语”是腔调细致缠绵;“鹤唳高寒”指唱得高亢凄凉。这些都表达了唱腔美所收到的动人效果,无情之腔是清淡如水的。故说:“腔不美淡如水。”

歌唱中对声音的审美追求在于内心的感动,融情于境,境寄于声。“声音的确重要,但仅有声音是绝对拿不到奖的。”声音是感情的载体,以声传情,声情并茂地歌唱是声乐表演者必须实现的目标。

猜你喜欢

横膈膜声带声波
声带也会长“茧”?
浅谈铜冶炼渣中横膈膜形成机理与消除实践
中医的“气沉丹田”有什么用
声带息肉症状表现
长颈鹿为何是哑巴
人为什么会笑得肚子痛
腹式呼吸可给脏器按摩
爱的声波 将爱留在她身边
声波杀手
自适应BPSK在井下钻柱声波传输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