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味幼儿教育中『谈话』的艺术

2023-09-11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理想幼儿园卢丹妍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3年4期
关键词:谈话经验游戏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理想幼儿园 卢丹妍

在幼儿园生活中,教师和幼儿每天都要进行大量的谈话,许多日常谈话都充满着温暖、关心和鼓励。但有些谈话发生在匆忙之间,教师对谈话的艺术和价值几乎无暇思考,幼儿也未必能够从中习得有用的学习经验。那么,教师应该通过什么方式切入话题?如何让师幼双方享受谈话并爱上谈话?如何增强师幼之间的情感联结,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自由 + 愉悦”:创设谈话的氛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因此,教师作为谈话活动的参与者、支持者和引导者,应当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自由的交谈环境。让我们回归儿童视角,仔细观察、倾听、了解并尊重他们的想法与见解,不过分要求幼儿语言的规范性和准确性,给予其所需的信任感与安全感,建立积极健康的师幼关系,为他们成为有信心、有能力的交谈者奠定基础。

“预设 + 生成”:打开谈话的通道

1.玩趣结集

谈话活动应以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围绕具体、有趣、贴近幼儿日常生活和经验的话题进行,所选的话题最好是幼儿熟悉且喜闻乐见、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带给幼儿一定的新鲜感和刺激感的内容。例如,聊一聊我的家人或朋友、我喜爱的美食、我最喜欢的玩具、我接触到的有趣的游戏等。相信教师预设的话题总有一个能戳中幼儿的内心,勾起他们想说的欲望。

2.主流聚焦

幼儿园最近开展的主题活动、节日活动、班本化特色活动、时下热点话题等都可以作为预设的谈话内容,例如,关于主题“盖房子”“惊奇一线”,关于清明节、中秋节,关于一班一品苏州话、创意美术,关于垃圾分类、北京冬奥会等。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讨论交流可引发幼儿主动思考,发展其创造性思维,拓展其相关知识经验,提升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3.日常在线

教师还要时刻关注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各种动态,以及随机生成的谈话契机。比如在建构区里,个别幼儿探索出了新的建构技能,解决了游戏中出现的问题,那么在后续反馈中,我们就可以将刚才的游戏行为进行回忆重现、集体讨论,总结相关经验,再由点及面进行推广,让个别经验成为大家的经验;还可以就突发事件、班级常规等进行谈话,例如,椅子坏了、相互争抢玩具、物品丢失、乱糟糟的图书角、遇到不合作的小朋友、教室里闯进来一只鸟等,都可以通过谈话来集思广益、提供解决策略,让幼儿在不断试错中解决这些问题。

“生活 + 游戏”:引发谈话的源动力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有了丰富的生活才会有生动的谈话。家长平时要尽可能多地带幼儿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广泛接触一些事物和现象,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例如,可以带幼儿去超市、菜市场、工厂车间体验观摩,充分利用周边的社区资源让幼儿在多方位的感知中增加信息量,拓展知识经验。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幼儿的所见所闻、所学所玩,都能变成谈话的契机和素材——例如,早晨入园时相互亲切问候,散步时对自然界的观察描述,盥洗时正确的洗手步骤等。

游戏前、游戏中、游戏后师幼之间都会产生不同的谈话内容。通过游戏前的谈话,幼儿了解了游戏规则和注意事项;游戏中,幼儿和同伴相互交流角色的选择与分工、材料的准备、游戏的规则以及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例如,“蛋糕卖完了怎么办?”“电车轨道要搭建哪几个站台?”“我们可以包哪些馅的包子?”;游戏后,师幼还要围绕刚才的游戏过程进行谈话总结,做好经验积累,让幼儿充分体验、感受游戏和生活。

“多样 + 多元”:呈现谈话的N种演绎

1.不同维度

教师要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通过个别、小组、集体等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谈话,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让每位幼儿都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多交流、多讨论、多发言。教师要邀请幼儿成为问题的发起者,由他们来主导谈话内容,可以天马行空,也可以娓娓道来。教师要关注个体差异,可以有意将表达能力较弱的幼儿和能力较强的幼儿“撮合”到一起,彼此带动。特别是对于不爱讲话的幼儿,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其不爱讲话的原因,了解他们的特定爱好,给予其更多的关注和关爱。

2.不同形式

教师要巧妙利用音乐、故事、游戏等多种元素对谈话环节进行设计叠加,加入更多新奇和创意,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拉把椅子、坐在地板上、戴顶帽子、听听故事、玩玩游戏等就能充分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还能建立彼此之间的联系,使其自然地展开交流。例如,在晨间谈话猜猜谜语,引出关于昆虫的谈话:“肚大眼明头儿小,胸前有对大镰刀,别看样子有点笨,捕杀害虫挺灵巧。(谜底:螳螂)”教师还可以用掷骰子的方式来选择图片进行表述,或借助某一故事情节延伸、创编新故事,以推动谈话的延续。

3.不同媒介

直观、动态、形象、有声音的多媒体,相较于平淡无奇的讲述更容易激发幼儿的谈话兴趣。因此,为了避免“尬聊”,教师可以准备一些适宜的辅助材料,如相关课件、视频、图片、作品等,例如播放音乐,谈谈这段音乐给自己带来的感受;展示照片或视频,聊一聊假期去过的地方等。以“情境”为载体,将谈话有机渗入。有针对性、阶段性、有层次地让幼儿感受不同的谈话情景,引起幼儿情感体验、回忆联想、思维发散,有效推进话题的展开。

“提问 + 思考”:掌握谈话的“金钥匙”

想要推动谈话的顺利开展,教师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提问最为关键。针对幼儿个体和相应的情景提出合适的问题,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促进他们以新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

提问也需要艺术,有些问题需要快速了解和判断,例如封闭式问题“你最喜欢什么颜色?”“这样做对吗?”而有些问题需要幼儿更深的思考和更高的语言组织水平,例如开放式问题“你搭建的房子和慧慧的有什么不同?”“你的小手是怎么帮助你的?”教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到每位幼儿的认知水平和语言发展水平,注意观察和倾听,理清事情发展脉络,抛出恰当的、个性化的问题,支持幼儿在熟悉的和不熟悉的经验之间建立链接。而提高幼儿自主提问的能力也至关重要。提问是幼儿和他人进行语言交流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其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好方法,因此,教师要鼓励幼儿多问、多交谈、多思考。

“评价 + 总结”:让理想在现实中沉淀

评价是指在谈话过程中,教师根据谈话内容和成效进行的有针对性的反馈活动,主要包括教师评价、幼儿互评和幼儿自评三种方式。教师要遵循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从幼儿视角看待谈话中的问题,应以正面评价为主,不唠叨、不揭丑、善倾听、会留白。教师还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共性需求,在评价中注重整体性、规律性、浓缩性和通俗性。充分发挥幼儿互评、幼儿自评的作用,使其畅所欲言,在交流碰撞中明确谈话的收获。

在谈话接近尾声时,教师要对谈话重点进行有效提炼,将幼儿散点式的生活经验做好梳理、归纳、提升和交融,进一步引导幼儿在今后的生活中深化已有经验,从而促进幼儿各项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幼儿的心灵是广阔而美好的,教师要珍惜与他们每一次“心灵交汇”的时刻,以立足“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精神发现“谈话场”;以对“一百种语言”的尊重倾听谈话;以对“儿童哲学”的审视激励谈话;以开展“多元助推”的方式达成多向谈话,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此外,教师要时刻带着教育机智抓住谈话的每一次发生,和幼儿一起度过生动的谈话时光,让“童言稚语”在幼儿教育中创造美好。

猜你喜欢

谈话经验游戏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班主任的谈话艺术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正确理解术前谈话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