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茎基腐病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
2023-09-08王功庆
王功庆
(宝丰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河南 宝丰 467400)
1 小麦茎基腐病发生机理
小麦茎基腐病是由假禾谷镰孢菌、禾谷镰孢菌等引起的发生在小麦上的病害,作为一种常见的土传病害,它的发生主要与土壤环境、田间温湿度及小麦种植管理有关。品种抗性差、多年重茬种植、土壤结构固化、水肥不当、植株密度大等都会导致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4 月下旬~5 月上中旬,气温上升,加上降雨影响,导致茎基腐病多发。小麦生长后期,由于田间小麦植株密度大,温湿度高,会加剧茎基腐病的发生。小麦茎基腐病主要为害小麦的茎基部,造成小麦倒伏和提前枯死。近几年来,极端天气对小麦的生产造成很大影响,暖冬导致麦田土壤和病残体上致病菌基数不断增大,加上有的农户农事操作不当,小麦茎基腐病发生日益严重。目前玉米—小麦连作制度和秸秆还田均利于病原基数的不断增大,茎基腐病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最终造成小麦大量减产。
2 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病症状
小麦茎基腐病是一种土传病害,属于真菌性病害,受害麦田多出现零星的单株麦穗死亡的白穗现象。茎基腐病从小麦分蘖期到成熟期均有可能发生。
2.1 发病前期。苗期因种子萌发前受到病原菌侵染,导致麦苗枯萎,叶片发黄,基部出现褐变,严重的小麦根部腐烂。
2.2 发病中后期。4 月下旬~5 月上旬,温湿度高,病原菌基数大,田间植株密度大,加速了病原菌侵染,被侵染过的茎秆很容易被拔起,且拔起来不会带根,茎秆基部呈褐色,像酱油泡过似的,茎节有粉红色霉层,最终导致出现单株麦穗死亡的白穗现象。
3 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病原因
3.1 管理因素。①不重视整地质量,单一用肥,缺乏磷钾肥和微量元素,使小麦产生严重生长不良。②前茬作物秸秆直接还田,增加了菌源在土壤中的积累,造成土传病害不断加重,有利于病害发生。③播种前不拌种,使小麦自我抵抗力弱,有利于病害发生。④中后期管理粗放,水肥跟不上,或其它病虫害防治不及时,造成麦田长势弱,有利于病害发生。
3.2 气象因素。①春季温度变化剧烈、倒春寒,对小麦生长不利,利于病害侵染、传播。②小麦整个生长季内田间小气候潮湿;干旱天气浇水浇不透,只能增加表土层土壤水分或田间湿度,或者干旱现象严重的麦田,有利于病害发生。③孕穗—抽穗—扬花期阴雨寡照,降雨次数多,雨量极小,有利于病害发生。
4 小麦茎基腐病的综合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用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治方法,
4.1 农业防治
4.1.1 选种抗病品种。目前适合本地种植的比较抗病的品种有百农207、平安8 号、偃展4110、周麦26、周麦27、济麦22、郑麦9023 等。
4.1.2 轮作倒茬。和玉米、豆子等双子叶作物进行轮作倒茬,减少土壤表层菌源数量。一般2 ~3 年倒1次茬口。
4.1.3 精细管理。播种前深耕细耙,提高整地质量;科学施肥,注意氮磷钾合理搭配,确保耕层内肥料均匀;依据品种特性,适时、适量均匀播种;根据小麦不同生育时期需水规律适时浇水,促进不同时期的小麦健壮生长。
4.2 化学防治
4.2.1 土壤处理。发病严重的地块,在整地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处理土壤,消灭土壤中的病菌。
4.2.2 种子处理。用3%苯醚甲环唑、2.5 g/L 咯菌腈或2%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包衣。
4.2.3 小麦返青拔节期选择药剂防治1 ~2 次,每亩以50%氯溴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0.6 kg、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3 kg、30%苯甲·丙环唑悬浮剂300 ~450 ml 进行混施。
4.2.4 小麦孕穗—抽穗—扬花期结合一喷三防添加杀菌剂。可选用戊唑醇(或烯唑醇)、戊唑醇·咪酰胺(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喷施,防治多种病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