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职业经理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研究
2023-09-08高丽丽叶春燕
高丽丽 叶春燕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宜宾 64400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民是主体,人才是关键。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水平的高低,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农业职业经理人拥有丰富的专业管理经历,既擅长打通企业从田间到市场终端的渠道,也擅长整合资源,发挥企业品牌优势。在农村科技、资金等生产要素配置方式出现了重要转变的今天,为缓解传统农村生产困难、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乡村产业健康高效发展创造了新途径。但同时,农村也面临着若干实际问题,如对农业职业经理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视不足,相关配套激励政策措施不够健全以及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就业指导与职业发展规划不清晰等。
1 农业职业经理人产生的时代必然性
1.1 农业规模化的人才需求。在我国农业振兴与现代化发展进程中,随着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与组织化程度加深,完善农产品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绿色食品加工业、设施农业,推动园艺作物的规范化生产、农业机械化与农机农艺结合,以及发展农村信息化、提升农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等系列行动的开展,都需要一批真正热爱农业、爱农村、思想开放、受教育程度较高、专业知识较强,并掌握农业先进综合技术的人员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农业职业经理人是我国农业规范化管理的核心人物,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在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有着光明前途,将率先成为令人羡慕的高素质农民。1.2 实现农民增收的迫切要求。农业职业经理人通常以前从事过农业种养殖等相关岗位或进行过专业系统的培训与实践,对农产品销售市场信息判断精准,并且掌握丰富人脉与社会资源。但由于许多农村个体工商户在对农产品的统一采购营销过程中,出现了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农产品价格波动过大,严重损害了农户的生产经营利益,而且中间商还把市场经营风险转嫁给农户,因此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为克服农产品的市场经营风险,逐步畅通农业营销渠道,由农业职业经理人牵头组织对接企业开展对农产品的统一采购工作,以减少农产品的市场波动,并借助企业的社会资源联系企业把农产品统一销售给他们。同时通过与企业的价格沟通,与收购公司开展长期协作,以实现农业市场营销渠道的可获得性与稳定性,以维护广大农民的农业生产权益。知识创造价值、技术改变生产力。因此,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出现是实现农民增收的迫切需求。
2 农业职业经理人生产经营行为
农业职业经理人是我国刚刚兴起的一个职业,虽然我国是农业大国,但是以传统分散性的种养殖经营方式为主,经营效率低,缺乏农产品销售渠道与经营管理经验,投入产出率不高,这是农业职业经理人产生的时代背景。基于此,对现代农业职业经理人的生产经营行为有如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2.1 搜集农业产品信息,分析市场需求。随着国家推出土地流转的新政策,各地根据本地区实际因地制宜的实施土地流转。土地流转适应了现代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需要,但规模化的经营对经营者、农村合作社的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业职业经理人的需求量极大增加。规模化的经营需要具备农业种养殖经营管理经验的专业人才搜集农业产品信息与分析市场需求。因此,作为农业职业经理人需要承担产品信息搜集、市场需求分析等工作职责。
2.2 制定农业生产和销售计划。农业职业经理人必须要对农产品有比较详细的了解,需要具备超前的眼光,拥有果断睿智的判断能力,提前制定好农业产品生产与销售计划,确保及时将农产品销售出去,调度生产、服务人员,安排生产或服务项目。
2.3 指导生产,制定作业标准。传统的种养殖方式,投入产出比低,所以需要农业职业经理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指导农户改变传统种养殖方式,运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指导农户生产,制定效率更高的作业标准,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沟通企业与农户的供销关系,促进农户和客户之间长期稳定合作。
3 农业职业经理人创新创业能力影响因素
3.1 个体影响因素
3.1.1 性别差异。农业职业经理人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男女比例相差是比较大的,农业职业经理人中女性占比较少,因为传统的女性在家庭中承担了更多的家务劳动。农业职业经理人这个职业刚刚兴起,市场发展还不规范,加上农业生产经营对体力和耐力上要求比较高,所以男性具有天然的优势。
3.1.2 自身的知识经验和创业意向。农业职业经理人属于一种新兴的职业类型,对这种职业的理解将会引导着这一人群的职业方向、工作激情、工作心态以及工作业绩等方面。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工作内容可以大致分为农业生产、市场营销、农业产品及服务管理等这几个领域,在农业方面的生产经验能够给其带来一定的农业专业知识与技术,而其营销管理经验则是解决好农业规模化产品销售上的有利条件。所以,相关社会管理工作经验与农业职业经理人的职业化水平具有正向的相关关系。其次,农业职业经理人自身的知识与技能及其创业意向也极大影响其工作中的创新创业能力水平。原有知识与技能将决定农业职业经理人工作中的创新水平,其创业意愿也将影响农业职业经理人对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学习的积极性。在这个知识信息化的时代,仅凭借传统的农业种养殖技术及经营管理水平难以完成农业职业经理人这个身份所应承担的乡村振兴使命。
3.1.3 文化水平与个人经历。文化教育水平对创业和创新也有重大的影响,文化教育水平越高,专业农业管理者提炼和深化产业的机会就越多,但他们却不太可能走贪大求全的创业路线。文化教育水平高,接收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越强,越能增加家庭收入,家庭收入越高,对农业职业经理人的职业发展支持越大,鼓励越大。特别是通过教育获得中高职称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创新创业的工种种类比较多,也使得中高级职称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工作实力也就更强大,并且由于经常在有关协会或机构中工作从而掌握了更多的社会资源。与城市种养大户相比,作为返乡农民工身份的农村职业经理人的创业和创新的工作类型选择更多,由于长期在外打工使他们的眼界更广、思维更开放,也更加善于思考和行动。同时,工作年限对个人创业和创新的状况也有很大影响,因为工作时间越长,对单位周围环境也就更熟悉,就更易于积累经营管理经验和社会资源。
3.2 外部影响因素
3.2.1 国家的政策扶持力度。国家引导和帮助农村返乡、入乡的人才到农村兴办企业,鼓励农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涉农公司、电商企业、社会化金融服务机构等农村经济运营主体,通过各种形式和农户之间形成密切的利益连接机制,使农户获取整个产业链的增值利益。随着国家优惠政策的支持以及返乡人员创业就业人员的增多,农业职业经理人的队伍会越来越壮大,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电商等也将越来越专业。
3.2.2 组织特征、产业特征、环境特征的影响。农业职业经理人管理的组织制度制定的越详细、越具体,他们的整体创新创业意愿越弱,详细的规章制度有利于明确责任划分以及利益划分,但对于农业职业经理人的要求也更为严格,禁锢了他们创新性的工作思想,导致其创新创业意愿不强。从产业特征来看,产业规模和盈利对创新创业意愿有显著正影响;产业成本对创业创新意愿有显著负影响。从环境特征来看,与自筹资金相比,能获取贷款和政府补贴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创新创业意愿更强,因为通过银行贷款能获取的资金越多,对其创新创业行为的支持则越大。
3.2.3 就业前景的指导与培训。人社部近日发布农业职业经理人等15 个新职业,得到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以后,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农村合作社引入农业职业经理人势在必行,农业职业经理人的数量和素质都有待提升,该问题的解决要依赖于社会教育机制的完善,而清晰的就业指导与培训将会激励更多人员投身到农业职业经理人的队伍中。
3.2.4 农业职业经理人的考核形式。在农村对农业职业经理人要实现统一管理,统一培养,促使农业职业经理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良好的发展,参考一些发展比较好的农业经营和管理人才的管理方式,对于农业职业经理人进行选拔。通过培训、考核等一系列管理体制,对农业职业经理人实施分级管理制度,依靠他们对合作社的管理能力、负责态度等进行考核评价,完成农业职业经理人的级别划分。
3.2.5 实训平台的建立与发展。建立农业职业经理人实训平台,可以大大改善农业的短板。实训平台可以集聚具有丰富生产经营管理经验的种养殖大户、农科院专家以及其他优秀的农业职业经理人等,为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学习成长与交流提升提供一个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
4 现代农业职业经理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
4.1 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目前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主体主要为政府和高校。以政府为主导的培训在短期内学习知识与技能的效率最高,但培训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对学员学习需求的前期调研,针对性不足,导致培训内容与学员的学习需求、个人文化水平以及创业意向等契合度低,学员参与度低,学习效果差。以高校为主导的培训持续性、系统性强,主要形式有学徒制、江苏太仓模式等,由于学习时间长及学员双重身份,所以存在教学资源不能与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需求相匹配的问题,以及学员双重身份所带来的出勤率低、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
4.2 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不明显。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框架体系中侧重于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创新创业能力培训尚未形成独立体系,更多的作为一种意识培养贯穿于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培训过程中,培训内容缺乏具体的实践操作指导,不同层面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需求不同,对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也应有所区分。现阶段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创新创业能力培训成效不明显。
4.3 培训模式单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使得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量涌现,这就对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培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阶段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培育模式主要为课堂讲授、基地学习和参观访学,现场实践操作指导课时比例少,形式单一,特别是对于经营管理内容方面的学习难以通过课堂讲授完成教学目标。
5 现代农业职业经理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对策
5.1 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各级政府应当采取适当措施健全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扶持政策措施,并加强对其指导帮助,积极扶持多种形式的农民返乡、进乡创新创业,以带动农村生产建设和农村就业。国家对返乡创业的农业职业经理人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农业职业经理人势必成为我国乡村振兴、农村文化创新发展的主力军和带头人。当地政府也将为更专业的乡村管理者们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与相关服务,为优秀的农业职业经理人提供强有力政府扶持与福利待遇,将有利于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健康有序发展。国家将根据扩大规模、调整存量、提升生产效率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加强提质增效、绿色生态引导,逐步建立适应国际规范的农产品补贴政策体系,进一步增强农产品补贴政策的实效性。
5.2 强化就业指导与培训的针对性。教育机构是培养各种人才的重要主体,培训机构从报名学员中遴选出文化程度相对较高、产业规模较大、创业意识较强的农民作为重点培育对象。一是择优录取一些勇于创新、敢于创业的“新农人”,如农民工、大学生、复员军人、科技人员等,他们是农业转型升级的新生力量,将引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二是精心筛选一些想种田、有经验的“老农人”,通过培训让其改变经营观念并提升生产技术,形成乡镇农业社会运营主体的骨干队伍;三是努力培育一批高学历、有情怀的“知农”人才,在职业教育中加快发展,成为农村后继者,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四是根据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职业经理人的职业特征及培训对象的实际情况,合理划分培训类型。
5.3 丰富培训内容与培训模式。政府以及地方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引导、扶持地方高等学校、职业学院设置涉农相关学科,进一步加强农民专业培养力量,引导地方高等学校、职业学院的毕业生到乡村地区就业创业。在培训内容和方式上,注重理论与实践双重提升,一是充实在校培训内容,采取多媒体课堂教学形式,选派富有经验的中高级职称教师授课,广泛开展有关农村法规、农业生产技能、农业质量安全常识、农业营销常识等的职业培训教学内容;二是抓好实践性教育环节,培训期间组织学员到现代农业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村文化旅游和现代农业创新产业基地等单位开展现场参观和面对面互动活动,让理论教育的结果回归到实际生产中;三是做好后续跟踪服务,培训结束后,不定期组织专家团队对学员进行回访和技术服务,解决学员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5.4 搭建优质实训平台,对接资源。优质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实训平台有助于提升农业的短板。实训平台优先选择有生产管理经验的种植大户,与省农科院或市农科院对接,根据当地特色农业需求组织培训。同时,可以与省、市农科院合作,建立农业生产经营示范培训基地,设立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专项资金,对首次进入农业职业经理人人才库的人员给予一定额度的贴息贷款支持。同时,政府还应建立吸引社区工作者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激励机制,健全返乡、进乡人员的创新创业政策支持体系,建立社会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志愿服务平台,积极扶持和引导社会工作人员服务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