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碳”目标背景下幼儿环保教育的路径探索

2023-09-08陈灵华

教育观察 2023年18期
关键词:双碳幼儿园幼儿

陈灵华

(南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西南宁,530000)

近年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出台。其中,《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融入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在教育教学和校园环境的创设中体现低碳发展理念,以及在生活中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绿色低碳生活的习惯。[1]这反映了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同时也深入诠释了教育对推进低碳环保事业长效发展的重要性。“双碳”即碳达峰、碳中和,作为我国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一个目标,引领着国家环保事业发展全局。要实现“双碳”,就要积极回应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和对建设美好家园的愿景。这就要求新时代的环保事业,既要呼吁人们秉行良好的生活习惯,又要实现教育治理水平的有效提高。环保教育作为一项关乎民生的战略性事业,应与时俱进,通过探索环保教育策略,积极促进实现“双碳”目标。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对社会和幼儿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价值。第一,有利于建构一种新的社会契约。在新的社会契约中,必须对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整和平衡。[2]建立起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让幼儿从根本上认识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迫切性。第二,有利于在社会形成良好的环保低碳氛围。激发环保意识,需要“从娃娃抓起”。[3]基于“双碳”目标的环保教育通过聚焦幼儿日常生活的各类场景,在幼儿群体中形成良好的环保氛围。再以幼儿为中介,倡议更多的家庭成员关注“双碳”,从而在社会营造良好的环保氛围。第三,有利于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结合“双碳”目标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不仅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能使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实现对有意义生活的追求。[4]本研究尝试基于“双碳”目标背景探索幼儿环保教育路径,以期为幼儿园环保教育提供启示,助推“双碳”目标的实现。

一、环境赋能:幼儿自然情愫的激发

幼儿园应该营造浓郁的生态环境保护氛围。[5]“双碳”理念旨在倡导人与自然的协同发展。幼儿园环境作为幼儿园课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创设应兼顾教育性和艺术性,让热爱自然的情愫在幼儿心中萌芽,从意识上引领幼儿理解“双碳”目标。

(一)聚焦主题墙,勾勒幼儿对自然的想象

主题墙是整合幼儿经验的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6]主题墙不仅是幼儿学习结果的见证,还是记录幼儿学习过程的重要载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园主题墙还担负着面向成长中的幼儿科学阐释知识,引导幼儿认同“双碳”目标的社会责任。由于碳排放和污染自然环境具有因果关系,激发幼儿的自然情愫,是达成“双碳”目标的必经之路。大自然是包罗万象的空间。幼儿对大自然的想象不仅有花草树木,还有风雨雷电、陆地海洋、银河宇宙等。教师应为幼儿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幼儿说出自己对大自然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捕捉到幼儿对大自然的关注点,将讨论内容进行整合,从而根据幼儿的兴趣确定环保教育的主题和素材。在幼儿畅所欲言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幼儿说出对“大气污染”和“碳排放”的看法,帮助幼儿认识“碳排放”和“大自然”之间的关系。同时,随着活动主题探讨的不断深入、丰富和调整,主题墙应当始终向幼儿开放。[7]墙面的设计不仅需要考虑版面的划分,还要鼓励幼儿大胆与墙面“对话”。确定主题内容时,应适当“留白”,给幼儿创造自由发挥的机会。环保教育主题墙的内容展示不应拘泥于单一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基于自己的兴趣,通过观察、制作,自由地表达主题墙中所蕴含的意义和内涵。教师在观察、引导幼儿的过程中,提升幼儿对“双碳”目标的价值追求,让幼儿在认识大自然、热爱大自然、自由表达对大自然的感情过程中增强保护自然的决心。

(二)复刻景观,实现幼儿与环境互动

人们对环境的认知是在“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下衍生出来的,且我国自古以来都注重人与自然在情感上的交融与互动。[8-9]这与“双碳”目标所倡导的理念不谋而合。幼儿园景观设计不仅要注重美育的需要,还需注重幼儿对环境的体验和对自然的情感需求,以此呼应“双碳”目标的倡议。户外环境不仅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幼儿园响应国家政策的有效载体。户外环境不仅是园外的广阔天地,还是园内设计中所体现的“自然小景观”。首先,对景观的熟悉感是幼儿与其互动的前提。幼儿在熟悉的场所能产生“小主人翁”的意识,在此基础上产生探索欲。其次,景观中蕴含的野趣是幼儿与环境互动的关键。幼儿天生好奇,对具有挑战性的事物容易产生兴趣。植物材料的投放和开放的场地可以为幼儿提供互动和想象的空间,让幼儿产生野趣。最后,不仅要珍视自然景观对幼儿的影响,还应重视幼儿对自然情感的表达。幼儿园的每一处景观,都应留下幼儿的痕迹,以各种方式体现在幼儿园景观设计中,也许是一块提示牌,也许是一个小脚印,这蕴含着幼儿对自然景观的认识和情感。因此,面向幼儿融合发展的幼儿园景观,如何把自然、文化、情感等不同元素融合在一起,引入到“双碳”主题当中,引导幼儿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和感悟客观世界,逐步提升对自然、“双碳”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最终形成对大自然的深厚情感,对节能减碳的整体认识,对社会的责任担当,始终是环境教育中一项值得永恒探索的问题。

(三)根植区角,引领幼儿深化对环保的认识

幼儿园区角是指在空间上把幼儿园的活动室分成不同的区域,可供幼儿自由选择,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场域。[10]幼儿园区角是模拟幼儿生活场景,开发幼儿生活经验,引导幼儿认识社会的实践育人场域。幼儿园合理规划区域角,能够深化幼儿对环保的认识,引领幼儿通过区角折射生活,为“减碳”贡献力量。首先,应在明确的主题背景下规划区角的使用。明确的主题背景可以增强知识的逻辑性,更有利于幼儿对环保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以“低碳环保”为主题背景设计区角,让幼儿在探索中撷取环保知识。其次,区角材料的投放应与幼儿的经验联系起来,考虑幼儿的经验需求。同时,还应兼顾幼儿的最近发展区,通过投放富有挑战性的材料,充分发挥幼儿的潜能。最后,创设区角中的标识性环境,让规则走进幼儿的内心。标识性环境即在环境中根据一些既有的或约定俗成的规则设置标识,规范幼儿的行为。这样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的环保观,时刻提醒幼儿的环保不端行为。当然,区角的合理开发并不意味着高质量环保教育成效的获得。区角活动所应有的“低碳”情境教学,综合双重向度的区角主题(环保知识与低碳体验),回归生活的环保实践模拟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二、教学赋能:幼儿环保经验的初培

“双碳”不应是枯燥乏味的教学知识,而应是一种绿色、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是一种需要在实践中培育的社会技能。基于“双碳”背景的幼儿环保教育,是培养环保创新型人才的“地基”,推进“双碳”目标与环保教育协同的必然要求以及培养幼儿环保素养的重要手段。

(一)巧用数字资源,助推幼儿环保知识的更新

《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创新绿色低碳教育形式,充分利用智慧教育平台开发优质教育资源、普及有关知识、开展线上活动。[1]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开端。数字教学和智慧课堂的有效运用可以助力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使幼儿上好“人生第一课”,帮助幼儿扣好“第一粒纽扣”。要想从根本上推进现代化教育技术与幼儿园低碳环保教育的有效结合,增强幼儿的环保技能,教师就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挑选和设计。例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播放生动有趣的图片,让幼儿看到树木吸收二氧化碳和呼出氧的过程,认识树木防风固沙、预防水灾的作用,从而更新幼儿的环保知识,激发幼儿对环境的兴趣。进而,教师可开展种植活动,让幼儿通过亲身实践深刻认识到植树造林、护林的重要性。提升幼儿的环保知识水平有利于提升幼儿对“双碳”的认同感,为培育幼儿的环保经验提供可靠的知识基础,从而消解在环保教育过程中所存在的阻碍。例如,幼儿对“低碳”理念的怀疑、不合作以及逃避等。利用数字资源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让幼儿多方面认识“大气污染”和“碳”的危害,可增强幼儿对环境保护的决心。

(二)扎根“双碳”,贯通五大领域课程的设计

如今,“低碳”是一种生活方式。低碳生活、低碳能源等概念与幼儿语言、科学、健康、社会、艺术领域的课程息息相关。因此,将环保教育渗透到五大领域的教学活动是助力“双碳”目标、践行绿色生活的必由之路。教师应运用多样化的教育策略,将环境保护理念及具体做法融入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教学活动中。首先,学会用幼儿的视角看待问题,因为大自然和幼儿的心灵存在着契合性。[11]幼儿对待大自然有着自己的一套理解。教师应重视幼儿对“自然”“生态”“环境”等的感知和表达,结合幼儿的知识基础,将幼儿的“经验”逐步引到“双碳”概念,并与之结合,在此基础上不断扩展幼儿的认识。其次,珍惜教育中的“幼儿话语资源”。在语言领域,幼儿对待大自然有着自己的一套表达,如“太阳”表达为“太阳公公”。在幼儿的眼里,万物皆有生命。教师应变成幼儿的“伯乐”,将幼儿在五大领域所表现出来的天真融合到教学设计中,把“双碳”概念变成贯穿五大领域的教学资源。最后,教师应以融合的眼光看待问题,可以将幼儿对自然的情感与环保、有趣、健康、低碳的生活方式结合起来。例如,在幼儿进行垃圾分类的过程中,教导幼儿分类的过程,向幼儿普及一些有害物质(如“电池”“水银”等)对人体有伤害的知识。

(三)立足游戏,关注幼儿生命感受的体验

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游戏是他们认识世界和构建自我的基本途径,更是他们精神世界获得发展的重要方式。[12]要想让幼儿在游戏体验中加深对“双碳”和环保的认识,从而建构自我,学会思考,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确保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知识的内化需要以幼儿的积极参与为先决条件。幼儿在游戏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能较好地同化、顺应知识,获得环保知识和品质的发展,并对大自然事物本质和不同事物间的相互关系有更深入的认识。其次,选择科学的游戏内容。应把游戏内容和“双碳”密切联系起来,着眼于游戏内容对幼儿环保意识的激发。最后,应强调游戏过程的动态性。根据幼儿的需要随时调整游戏的时长、环节、内容等,不断更新游戏材料,提升幼儿随机应变和自主思考的能力,从而增加幼儿对环境问题的敏感度。在幼儿的成长中占据关键地位的游戏是帮助幼儿认识环境的重要手段,因此,合理设计游戏,能帮助幼儿从对“双碳”的认识走向实践。

三、随机教育:幼儿环保意识的内化

随机教育是教师根据情况、任务以及教育对象的思想变化等,把握各种时机,随时对幼儿进行思想教育的一种活动。[13]随机教育具有开放性和随机性等特征,且随机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的场地不局限于幼儿园内。教师要明确随机教育的目标,在观察中挖掘教育的契机,合理地介入幼儿的活动,以促进幼儿环保意识的内化。

(一)明确目的,体察幼儿的一日生活

随机教育对幼儿意识的内化和习惯的养成有重要的价值,但随机教育是教学计划之外的教育行为。这一教学过程是在瞬息万变的教学环境中展开的,可以持续影响幼儿的行为表现。深厚的环保知识和广阔的学科视野是教师明确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双碳”目标背景下的随机教育要求教师能够在掌握“双碳”目标的要求和环保教育知识的前提下,增强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以实现随机教育的目的。观察幼儿的特点是教师实施随机教育的实践前提。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行为特点,从而找到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容易出现的环保问题,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达到教育目的。例如,通过观察,教师发现明明小朋友为了图一时方便,总是抄近道踩着草坪走进教室;而红红小朋友在洗手的时候喜欢和别的同学嬉笑打闹,因此总是忘记关掉水龙头。教师在观察中发现的问题都可成为教育的资源,为环保教育提供条件。因此,随机教育是幼儿理解“双碳”、践行“双碳”的重要路径。

(二)把握契机,引发幼儿对环保的注意

把握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有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14]首先,幼儿园管理人员需要认识到教育契机对幼儿的重要影响,帮助教师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幼儿教师的生态责任感,督促教师提高发现契机和利用契机的能力。其次,教师要有随机教育和自我反思的意识,为幼儿创造民主平等的交流环境,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对环境保护的看法,在和幼儿自由交流的过程中主动挖掘教育契机,使用温柔的语气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幼儿交流,为幼儿创造更多的表达机会。最后,教师要在日常小事中发现教育契机。例如,幼儿洗手、上厕所、穿衣吃饭等各环节都与低碳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教师在进行随机教育时,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有趣,以引起幼儿的注意,让幼儿欣然接受。激发幼儿的“双碳”主体责任不是教师能够直接“赠予”的,而应是幼儿自己探索出来的。

(三)深嵌活动,理解幼儿的心理诉求

长期以来,教师在幼儿环保教育方面存在着“言过其实,行动不足”的问题,导致环保教育在某些幼儿园中变成了形式教育,脱嵌于幼儿的日常活动。[15]在活动中嵌入随机教育成为“双碳”背景下普及环保知识的重要渠道。教师应积极参加幼儿的活动,做到良好融入、适时参与,切实抓住幼儿的心理与表情,理解幼儿的内心,对幼儿进行随机干预。同时,应控制好活动的节奏,适时启发幼儿对环保的认识,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开展“环保服装秀”活动前,幼儿需要利用废旧物品、剪刀、胶带等工具制作服装。但在这个环节中,幼儿很容易将服装裁剪成错误尺寸或形状。结合随机教育的要求,教师可以始终以好朋友的口吻和幼儿沟通,利用榜样教学法,引导幼儿之间相互指导与交流。这样不仅可以让活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还可以很好地安抚幼儿的情绪。教师应将“低碳发展”的理念深嵌于幼儿的活动中,让幼儿主动地把“低碳”和生活世界联系起来,从而达到环保教育的目的。

四、家园共育:长效驱动幼儿的环保行为

(一)补齐短板,提供“双碳”视角下的家庭环保教育指导服务

当前,从公众生态实践的参与来看,公众可能会意识到优美的生态环境才是美好生活之本,但还没有真正付诸实践。[16]有的家长虽然对美好的生活环境有着崇高的追求,但对“双碳”的认知模糊,追求还未转化为实践的动力。因此,需要发挥幼儿园的“龙头”作用,建立起“环保家园共同体”。首先,幼儿园可通过家访、家长会等方式向家长普及“双碳”目标背景下的环保观,确立共同的忧患观、责任观、生态观和环境观。其次,教师与家长应树立共同的教育目的。“双碳”背景下的环保目标包含优化能源结构、强化大气污染防治、保护生态环境等。教师和家长可通过对幼儿循环利用塑料袋、减少开空调的次数、低碳出行等环保行为进行积极评价以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最后,幼儿园提供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还可开展由社区牵头的环保教育研讨会,制订各个阶段或季度的工作计划,发挥幼儿园领导小组的多方协调能力,把家校合作落到实处,拓展“双碳”宣传的广度。

(二)家园互动,相互补充环保行为评价内容

由于教师与幼儿接触的空间、时间有限,教师从日常生活中获取的观察记录往往是单一、分散和不系统的,而家长比较熟悉幼儿的生活习惯和性格特征。因此,家长可以在全面理解幼儿行为发生背景及成因的前提下,记录幼儿成长过程中的环保事件。家长还能通过和幼儿的亲密沟通,了解幼儿对环保的认识程度,从而为教师设计评估量表提供依据。教师在设计评价指标时,除了要结合幼儿日常生活的行为表现,也要根据幼儿的成长路径,设计一份能够反映幼儿内在心理过程且具有开放性的调查问卷。教师可以请家长根据幼儿环保行为表现或在和幼儿沟通时填写,这样可以避免幼儿对评价的抵触心理,得到幼儿在家庭中的环保意识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进行环保教育,发挥幼儿环保意识对行为的长效驱动作用。家园互动不仅可以改善部分家长对幼儿环保教育的边缘性参与问题,还能为家长提供一份明晰的环保教育行动框架,把“双碳”目标下的环保教育落实到家园共育中。

(三)家校共研,培养幼儿的环保行动能力

首先,鼓励幼儿自主评价。评估即学习的理念表明,学习的重点在于帮助受教育者产生学习认同感,自我评估要以受教育者为主并让其居于核心地位。[17]基于“双碳”目标背景的幼儿自主评价应是一个多元互动与反馈式的动态发展过程。评价实施的着力点要由诊断性向发展性转变,要明确幼儿是评价流程的主体,注重教师对评价流程的引导与示范作用。其次,培养幼儿的环保行动能力。从行动论的视野来看,若要使教育具有价值,就必须让个体愿意为解决问题而付诸行动。幼儿在认识了“碳排放”与大自然的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家园共育,能够敢于从“旁观者”转化为“行动者”,这就是环保教育所要追寻的意义。最后,培养幼儿的环保能力。即在幼儿掌握了环保技能的前提下,家校联合,帮助幼儿将美好生活的愿景与公共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幼儿园、家长、幼儿三方努力,使“双碳”背景下的环保新理念影响到更多的人,从而为公共环保社会贡献力量。综上所述,“双碳”目标不是孤立的环保概念。它标志着人与自然、社会之间唇齿相依的关系,是一种责任,是一种需要通过教育培养起来的环保品质和环保能力。“双碳”目标背景下的幼儿环保教育,能够培养拥有这种品质和能力的时代新人,从而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双碳幼儿园幼儿
“双碳”目标下辽宁省农业低碳发展对策研究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我爱幼儿园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