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国内农村家庭教育指导综述与展望
2023-09-08余金菊李跃雪
余金菊,李跃雪
(长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吉林长春,130032)
乡村教育振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奠基铸魂工程,实现乡村家庭教育振兴是实现乡村教育振兴的关键所在。[1]2022年教育部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家庭教育促进法》)引发了学界对家庭教育研究主题的关注。随后全国妇联、教育部联合启动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活动,汇聚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力量,大力普及《家庭教育促进法》。家庭教育的有序实施离不开高质量家庭教育指导。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当今,尤其需要关注农村地区的家庭教育指导。为探明“农村家庭教育指导”的研究现状,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在中国知网以“家庭教育指导”“农村家庭教育指导”为主题,时间跨度设置为2003年1月—2023年7月进行检索,共检索到566篇文献。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在农村家庭教育指导的相关研究中,研究者多从家庭教育指导的概念阐释、指导现状、所存问题以及指导优化策略等方面开展研究。鉴于此,本研究将围绕家庭教育指导的概念、现状、问题表征以及优化策略等内容进行文献综述,以期为农村家庭教育指导研究的后续开展指明方向。
一、概念的研究
家庭教育指导的概念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1992年《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规定了家庭教育指导的目标是到20世纪末要使十四岁以下儿童的家长不同程度地掌握保育、教育儿童的知识。[2]此后,家庭教育指导开始较大规模地推进。
到21世纪,研究者对家庭教育指导的概念已有了较深的认识。既有文献关于家庭教育指导的概念阐释大体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侧重阐明家庭教育指导开展的理论逻辑。例如,李洪曾初步构建了家庭教育指导的理论框架,指出家庭教育指导是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人的一生,是终身教育的一部分,同时,由于家庭教育指导是以家长为对象的教育,也可称为成人教育或业余教育。[3]第二类侧重阐明家庭教育指导的目的与任务。例如,晏红认为家庭教育指导承担着引领家长正确树立教育目的的任务,需从国家战略、社会和时代主流价值观出发,对家长的家庭教育观进行一定的规范。[4]同时,由于家庭教育中的问题普遍存在个性化特征,家庭教育指导的任务可规定为:在普及家庭教育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家庭教育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并为其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实施指导。[5]综上所述,家庭教育指导是一种终身教育或业余教育,以社会主流价值观为出发点,目的在于为儿童家长提供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的方法,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
二、现状的研究
近年来,农村家庭教育指导的现状研究多以研究对象的学龄阶段为划分依据,例如,冯江英等人以婴幼儿为研究对象[6-8],对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现状进行调查,为完善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模式提供参考。范华明、刘远碧、王伟霞以小学生为对象,描述农村教育背景下小学生家庭教育误区,为存在误区的家庭教育指导方式提供解决路径。[9-11]史世芳和马长军以初中生为对象,聚焦于初中问题学生的家庭,探讨针对问题学生进行有效指导的策略。[12-13]既有研究还以不同类型的家庭为划分依据,如李杨等人以留守儿童家庭面临的家庭教育指导困境为重点开展策略研究。[14-17]雷和敏等人聚焦于如何在隔代教育中实施高质量家庭教育指导。[18-19]综合上述分析,该部分将从农村学龄前儿童、留守儿童以及初中问题学生三个方面展开综述。
(一)以学龄前儿童为对象的农村家庭教育指导现状研究
幼儿园是农村幼儿家长获得家庭教育指导的主要机构,在提升家庭教育水平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既有研究中发现,大多农村幼儿园并没有发挥其场域优势。例如,杜丹对M县幼儿园实施的家庭教育指导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幼儿园已在教育部的规定下开展了家庭教育指导,但对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管理处于暂时缺失的状态,甚至有部分幼儿教师认为没必要开展指导活动。[20]李晶晶调查发现,农村幼儿园教师学历以高中、大专为主,教研活动或书籍成为教师获得家庭教育知识的途径,单一化的知识获取途径导致教师缺乏家庭教育指导的知识与能力。[21]由此可见,部分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专业知识储备不足,高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存在一定困难,这影响着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开展效率与质量。
(二)以留守儿童为重点的农村家庭教育指导现状研究
据《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20—2022》显示,2020年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1199.20万人,与2012年相比减少了1071.87万人。[22]国家已出台《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等多项政策来确保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顺利实施。谢莉莉等人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隔代家庭中的父母,往往秉承传统的教育方式,对子女的教育无法达到良好的效果。[19]为弥补距离带来的指导壁垒,即便在互联网技术尚不发达的农村地区,“互联网+”的指导形式依旧应运而生。李丽等人在调查中发现,家庭教育指导者与留守儿童监护人可通过网络实现指导双方的“虚拟在场”状态,使指导方式呈现出远程化特征。[15]综上所述,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已是国家关注的重点,同时,伴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农村地区“互联网+”的指导形式开始出现,远程化的指导形式已逐步被接受。
(三)以初中问题学生为主的农村家庭教育指导现状研究
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农村家庭的生活水平以及家庭结构发生了分化。《中国婚姻家庭报告2022》显示,我国离婚率从2000年的0.96%上升到2020年的3.1%,单亲离异家庭明显增多。[23]部分学生由于在生活与学习上缺乏家长教育,逐渐成了问题学生。问题学生是指在身体和智力发展上处于落后地位的学生,通常表现为学业成绩差、心理和行为表现异常。[24]当家长与子女相处出现矛盾时,问题学生通常与父母缺乏沟通,甚至无法沟通,二者时常陷入无休止的争吵。史世芳在对初中问题学生的家庭背景调查时发现,问题学生通常生活在家长不合理的教育方式之下,导致其行为与学习态度出现问题。[12]因此,在对问题学生家庭开展教育指导时,应把学生的家庭背景特点作为关注重点,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方式。
三、问题表征的研究
近二十年来,农村家庭教育指导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指导中存在的问题仍是研究重点。通过梳理发现,既有研究主要从管理制度、指导内容、指导形式、指导人员专业化水平以及受众人员意识五个方面阐释当前指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尚不完善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已明确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城乡公共服务体系,要求多部门协同推进家庭教育工作。[25]当前农村地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实施主要以妇联和教育部门为主,民政、关工委、共青团、社区等部门共同参与,但实际实施效果不理想。部门之间缺乏有力的统筹协调机制且权责划分不清,存在着分工不明、相互推诿的普遍现象,导致学校在开展指导活动时缺乏明确的制度框架,指导教师各自为政,管理工作开展无序且混乱。[26-27]农村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开展仅依靠学校是行不通的,政府主导以及各级组织部门统一部署与积极参与是不可或缺的。
(二)内容适切性不足
依据《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有关规定,家庭教育指导应注重科学性、针对性与适用性。[28]吴艳等人调查研究发现,在当前农村家庭教育指导内容中,多聚焦于学生学习和心理问题,对学生的身体关心较少。[29]同时,农村家长与城市家长在对家庭教育指导内容的需求上存在差异,但这种差异并没有得到重视。李丽等人在研究中提到,当前农村家庭教育指导对于指导内容的选择没有体现出农村的特殊性与地域性,导致家长参与度普遍偏低。[15]由此可见,部分农村家庭教育指导内容不够全面,较少涉及家长关心的各个层面,未突出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在农村地区的特殊性。如何针对农村家长的家庭教育问题的特点及需要,打通家庭教育指导的“最后一公里”,提出并实行具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乃当务之急。
(三)形式丰富性不够
丰富的家庭教育指导形式是家长与指导者高效互动的有效途径。边玉芳等人在研究中发现,多数家长在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通过自己摸索解决问题,而非求助于学校提供的专业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30]部分学校虽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但并无实际的服务功能等问题,使其成为装潢学校的“广告牌”。[31]李晶晶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外出务工,家庭教育指导只限于线上的沟通和交流,而留守在家的儿童跟着祖辈生活,部分祖辈家长对线上操作不够熟练,使得指导效果降低。[21]综上所述,当前存在着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虽已建立,但未被充分利用的现象。家庭教育指导不能局限于单一化的模式,应线上与线下结合起来,提高家长接受家庭教育指导的可能。
(四)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
家庭教育指导队伍建设是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32]农村地区家庭教育指导队伍的构成与城市的大致相同,即指导人员需要在处理完其他工作的基础上,再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帮助,这也使得开展指导的规范性难以得到保障。[33]《中国教育概况——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提出,义务教育阶段我国农村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为79.9%,比城市低10.5个百分点,城乡差距仍然较大。[34]杨素萍等人调查发现,有63.16%的家长认为当前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人员的能力与自己对指导人员的期望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35]由此可见,随着家长对子女教育意识的提升,当前家庭教育指导队伍已无法满足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高需求,呼吁更专业的指导队伍的出现。
(五)受众人员意识不足
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是家庭教育指导顺利开展的前提,但现实生活中存在着部分家长对子女撒手不管、教无办法或管而无用的现象。以农业生产为主要工作的家长,会优先关注生活物质的需求与保障,容易忽视子女教育投入与关注。[36]王丽以西部农村地区为例,调查发现部分家长因常年外出务工,普遍存在着家长教育角色缺失的问题,常出现隔代抚养的情况。[7]由于老年人的教育思想传统,与教师配合度低,面对教师传授的教育知识,无法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应用。[21]由此可见,农村地区的部分家长由于自身原因,教育意识薄弱,对其子女的教育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尤为重要。
四、优化策略的研究
为保证农村地区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开展,学界对指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多角度的优化策略。通过文献的梳理与分析,发现既有研究提出的策略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确保政府有效监督,健全家庭教育指导保障机制
《家庭教育促进法》第六条规定,各级政府要指导家庭教育工作,要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对政府而言,首先要做到厘清各相关部门家庭教育工作职责,明晰政府对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主责,重视监督机制的建立,消除监管中的隐患。[27]其次,将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设立专项经费;开展多渠道的资金筹集,提倡家长进行合理付费。[19]最后,健全指导的评价体系,按照教育部相关文件设计合理的评估体系和各项指标。[37]政府对家庭教育指导的规范化起关键作用,因此,既要强调政府主导,同时也要多部门协同统筹,避免出现职责划分不清、分工不明、相互推诿等现象。
(二)基于家长需求,甄选适宜的家庭教育指导内容
家庭教育指导以为家长提供教育子女科学方法为主要目的。指导内容要切实关注家长的需求,鼓励家长提出需求和建议,将指导服务进一步“家本化”。[38]要根据家长需要,提供不同的指导服务,即要对不同的家长进行分类指导。[39]同时,在农村地区家庭教育指导内容的甄选过程中要确保“农村思维”的在场,摒弃脱离农村生活,带有“城市痕迹”的指导内容。[15]选择适宜的家庭教育指导内容是保证指导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这能够提高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实效性和精准性。因此,指导内容的选择应时刻关注家长需求,为家长提供所需的全面化指导。
(三)重点关注隔代家庭,打破家庭教育指导远程壁垒
为满足家长教育需求,各相关部门应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指导服务。首先,依托互联网创建线上家长学校,提供专业的线上学习、交流与答疑平台。[33]其次,构建专门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平台,开设家庭教育课程。例如,可专设“留守儿童”“多子女”家庭教育专栏。[15]最后,重视教师家访。农村地区仍有部分由祖辈作为监护人的隔代家庭,无法参与到线上的指导中来。因此,推广远程指导的同时也要重视个别指导,且教师家访应成为家庭教育指导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渠道。[40]上述观点从办好线上学校、构建指导服务平台、开设家庭教育指导课程等方面,明确家庭教育指导远程化已是大势所趋,但不可忽视线下个别指导的重要性。
(四)积极扩充指导队伍,提升家庭教育指导者专业水平
《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提出,由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专业队伍,鼓励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参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第一,政府应出台相应家庭教育指导师认定标准,构建指导者队伍的准入制度。[41]第二,对家庭教育指导人员的培养要从职前、职后两方面考虑,在职前培养项目中,设置专门的家庭教育指导课程;在职后培训中设计和构建教育者指导水平多元化提升渠道。[42]第三,加入指导工作人员定期考核机制,对工作成果进行评奖评优,优秀者可获得奖励,不合格者再次培训。[19]第四,应鼓励有经验的优秀家长志愿者、社会研究者与专家、退休老干部等参与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壮大家庭教育指导队伍。[43]综上所述,相关研究提出要从构建家庭教育指导者队伍准入制度、建立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增设考核机制以及扩充指导者队伍等角度出发,以达到提升家庭教育指导者专业水平的目的。
五、研究展望
近二十年来,研究者对农村家庭教育指导的研究已较为丰富。从理论层面上来看,已有研究构建了针对农村地区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从实践层面上来看,已有研究通过开展实践研究了解当前农村地区家庭教育指导现状,为指导中存在的问题提供解决路径。但既有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其一是在文献梳理中发现,农村家庭教育指导文献数量只占总家庭教育指导文献数量的5.9%,这说明有关农村家庭教育指导的研究在我国家庭教育研究中处于边缘位置;其二是农村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虽已出现“互联网+”“微信+”等家庭教育指导的新模式,但这些新模式并无理论支撑,而探寻多样的指导新模式应是未来研究趋向之一;其三是在既有研究中发现,针对家庭教育政策的保障措施逐步出台,如经费投入机制、师资队伍建设、专业支持与监督评估等,但是围绕政策实施真正落地所需要的人力、物力等相关保障方面的研究还较为薄弱。因此,基于以上分析,可以预见农村家庭教育指导的研究将逐步拓展和深入。未来农村家庭教育指导研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
首先,加强对农村家庭指导需求的调查。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界关注的重点,相较于城市来说,农村家庭对家庭教育指导的服务需求更为迫切。因此,要加强对农村家庭指导需求的调查,从指导途径、内容、专业性、形式、时间、频率和时长等多维度关注需求。其次,要加强农村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证研究,多采用质性与量化结合的研究方法,深入了解农村教育指导现状,探寻指导过程中的问题,从而实施精准化治理。还要关注多样化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如基于社区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小初联动家庭教育指导模式以及“一生一案”家庭教育指导模式等。最后,要拓宽农村家庭教育政策研究的外延。在政策研究层面,要加强农村家庭教育指导队伍建设、专业培训、绩效考核等研究;要观测政策实施的效果,监测家庭教育质量,为实证研究作保障。同时,要呼吁更多的专家研究者参与农村家庭教育指导领域,为创建合理完善的农村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