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绘本为载体开展幼儿共情教育的路径探究
2023-09-08蒋晓庆
蒋晓庆,张 莉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贵州都匀,558000)
一、引言
共情是指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角度,感受对方的情绪、态度的情感,是一种以他人为中心的替代性情绪反应。[1]罗青提出,共情是一种能设身处地从别人的角度体会并理解别人的情绪、需要和意图的人格特质。[2]丁凤琴等人认为,共情和亲社会行为呈现显著正相关。[3]良好的共情能力是幼儿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必备条件。3—6岁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共情是幼儿社会性形成的重要因素,对幼儿积极的社会性行为发展起核心作用。这一时期,幼儿逐渐由自我为中心向关注他人转变,共情开始萌芽。因此,对幼儿开展共情教育,可以让幼儿能更好地理解共情。
绘本是一种以图画为主要表达媒介,配合较少文字或没有文字来讲述一段故事的书籍。[4]绘本以一种飞跃的、丰富的表现手法,表现出只是文字或只是图画都难以表达的内容,绘本中的图画与文字之间有独特的联系。绘本中语言的节奏感、修饰美、丰富的情感表达以及故事的动态发展能唤起幼儿无限的想象,图画中不同的色彩搭配可以给幼儿带来丰富的视觉体验,帮助幼儿揣测人物情感的变化,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5]幼儿所学的知识大部分是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获得的。绘本作为幼儿主要的阅读材料,能够将共情这种比较抽象的概念,通过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展现得更加现实、直观。幼儿学习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后,能增加对共情的认知,丰富共情情感,提高共情能力,激发共情行为。
二、绘本在培养幼儿共情行为中的价值
(一)图画创设情境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结合画面讨论故事内容,建立画面与故事内容的联系。[6]由此可以看出,看图是幼儿学习绘本的重要途径。3—6岁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处于前运算阶段,他们的感知觉处于优势地位,主要通过形状、颜色、声音认识外部世界。绘本中的图画承载着大量的直观性信息,图画中的人物形象及故事情节与现实生活相似,能够帮助幼儿感受和认识客观世界。另外,绘本强调图画的情趣、色彩、形态、思想、情感等因素,每幅图画代表一个故事情境,幼儿将绘本中的图画串联起来可以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绘本中的每幅图画都在描述一个故事情境。例如,绘本《城里最漂亮的巨人》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乔治是一个很邋遢的巨人,但是他很有爱心,是城里心眼儿最好的也是最快乐的巨人,因为他的无私奉献收获了很多朋友和快乐。在阅读中,幼儿可根据封面上出现的事物推测故事的主要角色有老鼠、长颈鹿、巨人。在翻阅完整本书后,幼儿通过巨人的表情,能体会到他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从而了解故事内容。绘本中的每一幅图画都体现出故事人物当时的情绪,即使幼儿不识字,也可以根据图片的内容观察到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并带动自己的情绪变化。
(二)内容丰富情感
3—6岁是培养幼儿良好情感的关键时期。《纲要》将幼儿的情感教育放在第一位,在发展幼儿知识、技能的同时,幼儿的情感发展也不能忽视。绘本阅读能给幼儿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当孩子阅读时,他会移情于故事中的主人公,情绪随主人公的喜怒哀乐而波动。绘本阅读是丰富幼儿情感的重要途径,绘本中的故事内容以直观的形象表达真善美,故事传递着主人公的特定情感。教师可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幼儿产生直观感受,强化幼儿的情感体验。幼儿在阅读欣赏的过程中,容易进入故事情节,被故事角色的喜怒哀乐感染,体验到不同的情感。
例如,绘本《爱心树》讲述了一棵苹果树爱一个小男孩的故事。大树用其丰硕的苹果、茂密的枝叶、粗壮的树干给童年时期的小男孩带来无尽的快乐,之后又把所拥有的一切给予小男孩,满足其成年生活的需要。这是一个“付出”与“索取”的故事。本故事包含了多种情感,既包含了苹果树以爱为核心,对男孩无私奉献的美好信念,又包含了男孩以自我为中心,不断索取的贪婪欲望。一篇绘本故事可以从多个角度解读,不同的幼儿会有不同的感受:有的幼儿会因为大树的无私奉献而感动,体会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从而产生孝敬父母的情感;有的幼儿会想到幼儿园教师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爱,从而体会到教师的辛苦,产生尊敬教师的美好情感;有的幼儿体会到苹果树坚强的意志,不断为自己和他人提供支持和帮助的奉献精神。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体会,总结故事启示,丰富幼儿的情感。
(三)角色引导行为
行为共情主要体现在亲社会行为上。有研究认为,亲社会行为的发生分三个步骤:识别特定情境、做出行动决定、实施适宜的行为。[7]在绘本故事中,角色具有拟人化的特点,并且角色的性格特点与故事内容环环相扣,绘本的作者往往通过绘本中的角色行为表达某种情感,主人公通过某种行为表现自己的情感。教师在讲解绘本时,可带领幼儿分析主人公行为发生的原因,推测主人公当时的心理活动并学习故事中主人公的行为。绘本中主人公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行为。在实际生活中,幼儿首先会对特定的情境做出判断,可能联想到绘本中的相关情境、人物情感和对应行为,然后共情对方的感受,并做出适当的反应。
例如,绘本《蟋蟀的琴弦》讲的是一只蟋蟀发现自己的朋友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它没有帮助他们而是若无其事地走了,当蟋蟀自己也遇到困难需要朋友帮助时,朋友也无情地拒绝了它的故事。小蟋蟀通过这件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知道要设身处地为朋友着想。在幼儿园中,这种情况时常发生,如有的幼儿摔倒,其他幼儿径直往前走;有幼儿把其他幼儿的东西碰掉了,假装没看见。通过学习此绘本,幼儿会根据蟋蟀的行为反思自己的行为,学会换位思考,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三、以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共情教育建议
(一)选择优秀且适宜的绘本
教师要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绘本。有研究发现,在3—6岁年龄阶段,幼儿的情绪共情能力和认知共情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提高。[8]教师要掌握幼儿心理发展规律,根据幼儿的共情发展水平,结合最近发展区理论,选择能够提高幼儿共情水平的绘本。例如,小班幼儿要能够辨别对方的情绪,教师可以选择《情绪小怪兽》这类绘本,帮助幼儿认识不同情绪的外在表现。在学习这类绘本时,幼儿可以学习用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情绪,从而学会辨别并调节自己的情绪。中班幼儿要能够感受他人的情绪,并体贴和关心他人。教师可以选择《我会关心他人》这类绘本,帮助幼儿关注他人情绪,并给予关心。大班幼儿不仅要关注对方的情绪,还要能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教师可以选择《我有超能力》这类关于同理心的绘本。《我有超能力》中的艾玛和伊曼是两个普通的孩子,但当身边人有困难时,他们总是用善意的行动给予他人帮助。通过学习这类绘本,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主人公的行为,展示故事场景,帮助幼儿学会识别和理解他人的感受,向他人提供及时的帮助。
(二)在生活中融入绘本内容
幼儿园的教育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绘本作为一种书面语言,需要与幼儿周围的环境相呼应,因为幼儿通过亲身体验能更直观地感知外部世界。幼儿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是绘本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要善于发现本班幼儿普遍存在的问题或近期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并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绘本内容进行教学。小班幼儿的沟通能力不足,经常出现抢别人玩具的行为。教师可以针对争抢的行为展开教育活动,如选择绘本《我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借助绘本内容引导幼儿体会自己心爱的玩具丢失时的心情,教会幼儿学会换位思考,从而避免争抢的行为。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将绘本内容进行延伸,引导幼儿展开想象:如果自己很喜欢别人的玩具应该怎样办,并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想法画下来,在班级进行展示。另外,图书区是幼儿自由阅读的重要场所,教师可以在图书区投放一些相关的绘本。
(三)丰富绘本教学的形式
绘本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绘本中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是适合幼儿的读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幼儿园认可和采纳绘本教学,但目前教师开展共情绘本教学的形式比较单一,多采用传统讲述的教学形式。共情绘本教学应是以绘本为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需要教师依据自身的教育理念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应用多种方式为幼儿解读共情这一抽象的概念,丰富课堂的趣味性,使幼儿对共情有全面的了解。
幼儿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理解故事内容,体验故事人物的情感。例如,绘本《杰瑞的冷静太空》讲述了小男孩杰瑞因为摔了一跤,打碎了为爸爸生日做的陶碗,回到家后大发脾气。在妈妈的引导下,他建立了自己的“冷静太空”,学会了控制自己发脾气的方法的故事。在此绘本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首先,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几幅关键的图画,帮助幼儿梳理大致的故事内容。其次,通过角色扮演,将幼儿带入主人公杰瑞和妈妈的故事人物中,运用语言、肢体、表情等形式将杰瑞由愤怒到平静的情绪变化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让幼儿深刻体会故事人物的心理过程。最后,引导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设计自己的“冷静太空”,作为自己情感的抒发地。
另外,教师可以结合绘本内容开展绘本剧表演。幼儿需要深入了解绘本内容,并依据故事内容进行台词创编、道具制作、舞台表演。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反复回顾故事情节,将自己代入到故事中,体会故事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故事中的角色产生共情。
辩论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大班幼儿已经能够理解和运用更加复杂的语言结构和语言规则,并且有自己独特的观点。教师可以借助绘本的内容开展一场辩论会,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例如,在读完《爱心树》后,不同的幼儿会有不同的想法,教师可带领幼儿开展一场辩论赛,让幼儿各抒己见。这不仅可以使幼儿更加深刻地理解绘本内容,还能发散幼儿的思维,提高其表达能力。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幼儿园教学带来了更多的便利。教师应该充分运用多媒体集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的优势,使绘本中的图画“动起来”,让幼儿可以通过声音、动画融入故事情境,体会情节的跌宕起伏。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自制绘本,可与幼儿确定一个共情主题,幼儿围绕本主题挑选故事角色,规划故事内容。
(四)家园合作开展绘本活动
幼儿出生后最先接触的就是家庭,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幼儿教育目标的达成离不开家庭教育。通过搜索文献发现,家园合作中涉及的共情教育较少,幼儿园多开展家长开放日、亲子运动会、家长会等活动,各类活动很少与情感主题绘本相结合。
在共情绘本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家长进课堂的活动。家长先自行阅读绘本,在课堂上根据自己的理解向幼儿讲解绘本,和幼儿共同分享绘本内容。教师还可以实施绘本漂流活动,根据共情绘本开展节日主题活动。例如,在父亲节时,组织幼儿和父亲分享绘本《我爸爸》,在国庆节时,组织幼儿与家长共同阅读绘本《我爱你中国》《我爱五星红旗》《我们的中国》等,培养幼儿的爱国之情。教师还要引导家长在家庭中经常与幼儿共同阅读共情类绘本,交流感受,在和谐的阅读氛围中,促进幼儿共情能力的发展。
四、结语
共情教育作为幼儿情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教师利用绘本对幼儿开展共情教育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认知,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还能够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让幼儿更好地融入社会群体。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绘本中的共情元素,并与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结合起来,通过丰富的活动发展幼儿的共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