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宽·深:科学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新样态
——以泉州市实验幼儿园为例
2023-09-08叶琪琳
叶琪琳
(泉州市实验幼儿园,福建泉州,362000)
一、引言
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并不是提前学习小学的课程内容,做相关的学习准备,而是在幼儿园三年保育教育的过程中自然融入幼儿进入小学所需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泉州市实验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在科学幼小衔接理念下进行了“活·宽·深”的教育实践,对科学幼小衔接背景下的幼儿园课程进行了改革。这一实践可为教师幼小衔接课程观、游戏观、发展观提供新视野,为高质量的科学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组织、实施、评价注入新活力。
二、活:生活为基,盘活入学准备教育内容
《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以下简称《要点》)指出,把入学准备教育内容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等方式积累经验,逐步做好身心各方面的准备。[1]幼儿生活中蕴含着丰富鲜活的教育资源。当幼儿对生活中的人、事、物、现象等产生兴趣、情感和需求时,教育契机随之而来。教师可在生成课程理念引领下捕捉生活的教育契机,寓幼儿学习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让幼儿回归生活,以此盘活幼儿园生活资源,让课程内容自然生发,渗透准备教育。
(一)重视生活根基,润物无声
生活活动对幼儿具有较强的教育启蒙功能,能够顺应幼儿能力发展的需求。幼儿园课程应融入幼儿的生活,融入幼儿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将入学准备教育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重视幼儿珍贵的生活资源,可助力幼儿生活“根基”的培养,帮助幼儿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情绪状态和情操品质,让幼小衔接在生活活动中润物无声地有效落地。
例如,在我园的炊事活动做润饼菜、美味汉堡、好吃的披萨中,幼儿在自己策划、准备食材、动手制作、分享美食的过程中,不仅习得了切、包、卷、搓、团等制作技能,体验到了自己动手做美食的乐趣,还感受到了成功带来的喜悦与成就,获得自信。同时,幼儿体验到了炊事劳动的辛苦,在美食制作中学会了感恩与分享。又如,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幼儿开始谈论“除尘迎新”大扫除的话题。幼儿做了如下工作:为幼儿园、班级打扫定制劳动计划;划分打扫区域,“寻找合伙人”并准备劳动装备和工具,分组劳动;劳动中围绕“怎么有序整理抽屉”“怎么整理图书”“怎么正确拧毛巾擦桌椅”等进行调整验证、亲历学习。幼儿可以在这些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绪状态、生活劳动习惯、生活自理和自我管理能力,这可为他们积极、较快地适应小学生活和人际关系奠定基础。
(二)关注当下生活,赋能成长
当下生活是幼儿经验成长、适应社会,与周围环境人际互动学习的场域,是幼儿学习、游戏内容的重要来源。教师要聚焦幼小衔接关键期幼儿的体验和需求以及入学准备关键素质的积累,着眼于幼儿的生活质量,引导幼儿关注当下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和问题,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这样,才能生成基于幼儿真问题、真体验的鲜活课程活动,赋能幼儿成长。
例如,我园幼儿发现在周末幼儿园种植园里的植物因无法及时浇水而枯萎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幼儿自发生成了“自制浇灌器”的探究活动。幼儿在“制作单株植物自动浇灌器”“实现多株植物同时浇灌”“探索喷洒式大面积浇灌”过程中为幼儿园的种植园制作了自动浇灌器。幼儿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回到生活中利用资源,运用经验和同伴尝试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在反复尝试、对比、分析、调整中制作出“喷洒式自动浇灌器”,将其运用于幼儿园种植生活中,解决了种植园周末无人灌溉的问题。这个过程推动了幼儿积极动脑、解决问题、坚持合作等良好素养的发展,这样的教育衔接无痕、自然有度。
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教师可将幼儿接触的环境、遇到的问题、当下的热点渗透到生活和游戏中,通过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帮助幼儿进行经验的梳理和延伸。幼儿亲历自主探究过程,可创设基于解决生活问题的鲜活课程。鲜活课程的探究可以让幼儿的学习方式从单领域探究跨到多领域整合,使教师的教育方式从传统的主题预设转为项目学习支持,使活动组织样态从单一的集体活动转为小组合作探究和集体分享整合,从而盘活入学准备教育内容,实现入学准备素养的“润物无声”,赋能幼儿成长。
三、宽:支持为导,拓宽入学准备教育路径
《要点》提出了“全面准备”“把握重点”“尊重规律”[1]的原则,为教师在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时提供了宏观的视角。入学准备工作是全面的和系统的,不仅涉及入小学前做的准备教育,还应渗透在幼儿三年保育教育、一日生活皆课程等有质量的教育实践中。教师应贯彻“去小学化”精神,重视幼儿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支持幼儿多元发展,为其终身持续的发展蓄力。教师要重视多方关系的共同参与,拓宽入学准备教育的有效路径,拓宽幼小衔接工作的广度。我园以贴近幼儿生活、满足幼儿需要的课程资源为抓手,以“自我”“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关系维度为切入点,在主题活动、区域活动、生成活动、特色活动中提供支持,帮助教师有系统、有方向、有目的地开展幼小衔接课程,以实现入学准备教育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用、有效率。
(一)“自我关系”中经验兴趣在场,让主题活动的入学准备教育有效果
“关系”是课程资源中丰富且有价值的“活性物质”,激活“关系”是课程实施的“源头活水”。“自我关系”是幼儿成长过程中感兴趣、可探究、有价值的话题,是渗透入学准备教育主题活动的一个突破口。教师可在谈话、观察和聆听中了解幼儿对“探索自己身心变化”的兴趣点和已有经验,明晰该主题中蕴含入学准备关键素养的教育价值与核心经验。围绕幼小衔接的预期目标,师幼共建主题活动,助推幼儿发展。
例如,我园教师围绕幼儿感兴趣的话题“为什么我和小时候不一样?为什么我会掉牙?为什么有时我会生气、会高兴、伤心?”等开展了主题活动“我长大了”“我和牙齿的故事”“我要上小学了”。这些主题活动直指入学准备教育核心经验的关键词“自我成长”“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自我调节”,对幼儿入小学身心、生活方面的适应储备有价值且有必要。对此,教师基于幼儿的已有经验、兴趣、需求,支持幼儿进一步探究“自我成长的那些事”。在大班“我和牙齿的故事”主题活动中,幼儿在“换牙初发现”“牙齿生病了”“牙牙医院开张啦”“护牙大行动”等系列活动中正确认识换牙与成长的关系,培养了保护牙齿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在“牙牙医院开张啦”“护牙大行动”的观察比较、自我探索中,幼儿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合作解决问题,并沉浸在发明创造、改进“口腔灯”的氛围中,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在使用工具和材料的实验过程中锻炼了精细动作。源于幼儿兴趣、链接幼儿经验的探索性主题活动,让幼儿在探究自我成长、探秘自我关系的过程中提高了生活管理能力,获得了自我保护的经验,形成了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因此,这一活动实现了入学准备教育有效果。
(二)“同伴关系”中问题驱动在场,让区域活动的入学准备教育有效益
幼儿与同伴的关系是在共同活动中建立的一种人际关系。在与同伴的游戏交往中,幼儿往往要面临如何与他人共同活动、合作与解决冲突等问题。因此,参与同伴交往为幼儿社会认知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的积累提供了学习与发展的可能。区域活动是“同伴关系”活动中融入入学准备教育的一个有效载体。教师立足儿童视角,在区域活动中为营造生活化、趣味性的游戏情境,创设有层次、有价值、有挑战的问题情境,可支持幼儿围绕一定的任务和目标进行主动思考、操作尝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幼儿也能在与同伴互动游戏中建构更丰富多元的新经验,从而获得更长远的社会性发展。
例如,在我园的中班区域活动中,幼儿围绕共同的游戏愿望“办一场玩灯光秀”出谋划策、做足准备,在各个区域中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索性活动。美工区“灯光设计部”、科学区“灯光实验室”、建构区“楼房灯光秀”、表演区“灯光小剧场”、数学区“售票小屋”都有幼儿忙碌的身影。幼儿在“灯光实验室”布置秀场时遇到了麻烦:游戏时各自为政,材料堆放凌乱;榻榻米上布置的灯光造型,容易被踩到、踢乱。这些问题为幼儿的合作交往、建立规则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挑战。活动结束后,师幼展开了讨论,共同面对问题、分析原因、讨论解决策略,提出玩游戏的注意事项。这些注意事项成为下一步幼儿游戏必须遵守的规则。源于真实游戏情境的问题可以让幼儿体会到没有规则的不便。幼儿用图画表征的方式制订了灯光实验室的游戏规则和玩法,设计了灯光秀布置图纸、灯光秀警示标志,制订了布置灯光秀的游戏方案。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商量与讨论、分工与合作、观察与反思,增强规则意识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觉守规的能力。在游戏中,有幼儿无意中发现“灯光变色”现象,这引发了其他幼儿的热议和探究。为了将个别幼儿自主发现的经验转化成集体的有益经验,师幼共同制订了“灯光变魔术”的任务单。教师鼓励幼儿带着任务与思考,与家长共同完成调查,准备相关的游戏材料。这样,幼儿在下一步游戏探索中获取了更多有益的灯光变化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以区域“布置灯光秀”“灯光变魔术”“欧乐堡入驻”游戏为体验场,在问题驱动、自主探索下逐步生成了一定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和执行任务的能力,还学会了用轮流、协商、合作等办法化解冲突。这些良好的交往、合作能力可为幼儿进入小学后结交新朋友,逐步适应小学新的人际关系做足准备。问题驱动活动,激活了幼儿与“同伴交往关系”中的社会适应,有利于幼儿自信、自尊、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和礼貌、谦让、合作、分享、助人的良好交往行为。幼儿在发现问题和寻找突破问题瓶颈的过程中也学会了反思、迁移、内化有益的综合经验,这可为他们进入小学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这一活动实现了入学准备教育有效益。
(三)“自然关系”中感知体验在场,让生成活动的入学准备教育有效用
大自然是幼儿身心向往的活动场域,是幼儿学习的不竭源泉。教师可充分挖掘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资源,创设自然生态的水果园、饲养园、种植园,让它们成为幼儿走进自然、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热爱自然的互动空间。在实施幼小衔接入学准备教育中,教师可搭建从自然资源到经验的桥梁,让幼儿在与自然“面对面”交流互动中获得有益经验。
例如,在我园幼儿认养、管理、照顾果树、蔬菜、小动物的过程中,教师用隐性支持的方式帮助幼儿用多种方式观察、记录、交流发现。幼儿在“种植玉米”的准备过程中学会计划、规划菜地,在照顾玉米生长的过程中遇到“玉米叶变黄”问题时自发学习调查、分析对比、科学照养,在讨论“玉米高矮”的话题时生成满足探究需要的科学活动“玉米测量记”。因此,幼儿在一次次不断的尝试、调整中自主获得科学测量的有益经验,养成坚持不懈等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品质。在“玉米大丰收”时,幼儿创生了“制作爆米花”享美食、绘故事、乐讲述的生活馆活动,表达了自己对玉米生长过程的喜悦之情,也体悟了植物生命成长的意义,获得了与自然“相处”的积极情绪情感。同时,在自然生活情境中引发的真实问题,激发了幼儿探秘动植物生长变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幼儿积极动脑,尝试运用数学思维、经验来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品质。教师把入学准备教育目标和内容融入自然情境的生成活动中,让幼儿在“与自然”互动关系中锻炼思维、自主学习、运用经验,实现了入学准备教育有效用。
(四)“社会关系”中资源共探在场,让特色活动的入学准备教育有效率
1.连接班级
教师可充分挖掘幼儿园功能馆资源,激活幼儿园班级、年段之间智慧互启、经验共享的教育资源,让幼儿在参与功能馆“动态”管理和探究活动中共享资源、交流学习。例如,在芽儿博物馆中,全园幼儿围绕“你好,春天”的主题用自己的方式寻找、记录、表达、表现生活中的春天,再把他们找到的“春天”拍下来、画下来、玩出来、记下来、存下来,以图片展示、实物DIY的形式布置在博物馆里,进行有关春天教育资源的共享。在布置“你好春天”博物馆的过程中,幼儿学会分工合作,积极动脑想办法解决遇到的种种问题。幼儿把班级有益的经验迁移、分享到年段、全园,将习得的经验运用于学园功能馆创设中,让所有同伴共同学习受益。这就是连接班级、年段之间的教育智慧形成的教育合力,让入学准备教育在园内的“多网”互动连接中形成“学习共同体”,发挥教育效益。
2.连接家庭与社会
大班幼儿即将进入小学,对小学充满着好奇向往,也有些许担忧困扰。教师可通过倾听等方式搜集幼儿的问题,再充分利用周边小学资源,引导幼儿通过参观实地探访小学来了解小学生的在校生活并亲自比较幼儿园和小学的差异与联系,在此基础上,师幼共同讨论如何迎接小学生活。同时,幼儿以主人翁的身份向幼儿园和小学的管理者提出他们认为的更加合理的衔接活动和方法,再由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联合教研,有选择地落实,例如,开展幼小衔接的有关“模拟课堂”“无纸化游戏闯关”的活动。幼儿在这个过程中可主动建构对小学生活的认识,调整认识偏差,消除心理疑惑,形成对上小学的合理期待。幼儿与同伴合作生成入学准备与适应的对应策略,可真正发挥“我要上小学”的幼儿主体性地位。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家长资源,发挥家园协同衔接的合力,开展“家长助教微课堂”“智慧家教沙龙”等,鼓励家长为幼小衔接工作开展“特色课堂”活动,凝聚幼小衔接家园共育最强合力,减少幼小衔接工作的“坡度”和“焦虑”。幼儿在多网、多维度共同连结的幼小衔接特色活动互动中实现了身心全准备、全发展。多方资源共探幼小衔接,实现了入学准备教育有效率。
四、深:探究为核,提升入学准备教育深度
入学准备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其是构成个体生命全程发展的基础,具有铺垫、基础、蓄力作用。教师对幼儿入学准备教育深度的理解应提高理念站位,努力为幼儿健全人格的发展、能力的提升提供具有深度、多元的探究机会,从而提升入学准备教育的深度。
(一)在深度探究中发展幼儿健全人格
在入学准备教育过程中,教师可借助项目活动,支持幼儿在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的深度探究活动中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和品行。例如,在我园“探秘玉米成长”的活动中,幼儿在“种玉米”“寻找玉米地的不速之客”“玉米测量记”“玉米的华丽变身”故事中参与种植、养护、照顾、烹饪玉米的全过程,围绕种植过程中的探究点寻找“答案”,不断深入探究、建构、内化种植过程中的学习经验。幼儿在自主探究、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发展了科学探究能力,养成了敢于尝试解决问题等良好学习品行。在经历两个季节的付出与等待后,幼儿在与生活、与自然的对话中,体验了劳动付出的幸福感与成就感,感受玉米从播种到生长过程的不易,然后热爱自然、生命的情感油然而生。这些健康人格的积淀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生命质量的提升与人生价值的实现,对科学幼小衔接背景下入学准备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在多元探究中支持幼儿能力提升
《要点》提出为幼儿后续可持续发展做准备的目标指向,它惠及的不仅是幼儿将来入小学的适应,还着眼于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教师应聚焦幼儿综合能力“质”的提升,而非知识储备“量”的增长。教师应支持幼儿在多元的探究活动中提升综合能力。例如,我园教师充分利用户外活动场地,聚焦《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各年龄段动作发展目标,与幼儿共同商量、讨论、规划各个运动游戏区,把幼儿大动作发展、综合运动能力提升、运动思维发展融入游戏,创设生活化、游戏化场景,如足球区、对抗区、挑战区、平衡区、民间体育等游戏活动区域。在多元化的户外游戏过程中,幼儿自主设计游戏玩法、布置游戏场景、制作游戏道具、调整升级玩法,如“迷宫探险”“穿越鳄鱼沼泽地”等。幼儿在探究多元户外运动区游戏和同一运动区的多种玩法中可提升运动能力,培养健康体魄,拓展重组零散的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经验,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提高语言表达交流、经验迁移运用的能力,提升坚强、坚持、勇敢、独立、合作等意志品质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在户外场地的规划、布置中,也涉及数学、科学、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例如,幼儿设计“迷宫探险”运动场地时要考虑空间布局,搭建“城门”“独木桥”“障碍”时要学会运用递增递减的数学方式和序列问题。当户外活动结束,幼儿分享经验时,可借助绘画、语言等方式来回顾和表征自己活动的感受,这可以促进幼儿叙事能力的提升。这些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在多元探究活动中得到综合渗透和提升,可为幼儿小学的学习生活注入更加持久的动力,帮助幼儿终身持续进步。
五、结语
科学“幼小衔接”背景下的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应注重幼儿在身心适应、生活素养、社会交往、学习准备全方位综合衔接,而不只是学科知识方面的衔接。幼儿园、家庭、社会在幼小衔接工作中要统筹协调、共同发力,更科学、深入地探究“幼小衔接”背景下的教育新样态,实现幼儿在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方面入学准备教育的应然状态,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