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实施“微思政”教育的途径探究
2023-09-07樊苑
摘要:互联网技术升级加速,新媒体数量激增,对人们生活工作的影响日益突出,高校学生的思维观念、生活方式也因此发生变化。“微思政”是以新媒体为支撑的一种全新思政教育模式,为高校开展思政教育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和丰富的资源。相较于传统思政教育模式,“微思政”具有时效性强、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等优势,更适合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微思政”注重学生自身个性特征,通过大数据、新媒体等多种方式,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思想,规范他们的言行。不断加快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可以激发高校思政教育的活力,提高思政教育的水平,从而增强思政教育的效力。随着时代快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也因此开始成为衡量各大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所以,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要正视新媒体对思政教育的影响,灵活地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水平,从而实现思政教育的目标。鉴于此,文章首先分析新媒体背景下“微思政”教育模式的特点,然后探讨高校在新媒体背景下,实施“微思政”教育的意义,最后结合思政教育实践的需求,探索运用新媒体实施“微思政”教育的具体途径,希望为高校开展“微思政”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微传播”;“微思政”;实施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13-0187-03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环节。随着各类新媒体的快速兴起,新媒体平台逐渐成为传播主流价值观、实施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开展思政教育时,高校需要借助新媒体技术的优势,通过新媒体平台创新思政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微思政”也应运而生。相比于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微思政”能够更好地适应快节奏的新媒体环境,弥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短板。对高校思政教育而言,“微思政”具有课堂讲习的功能,其教学方式与内容都比较特殊,能够显著地增强思政教育的效果。
一、新媒体背景下“微思政”教育模式的特征
“微思政”教育模式主要通过运用新的观念、新的方式、新的技术,不断转变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积极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作用,创新教育的方法,从思想理念、专业知识、道德修养等不同方面发力,提高思政教育的质量,开拓全新的教育空间。
(一)高效快捷
基于“微思政”教育模式,高校教育工作者可以打破课堂的时空限制,只需要智能手机等设备和互联网,就可以随时随地开展思政教育。“微思政”可以通过网站、论坛以及QQ、钉钉等软件,快速地发布信息,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更为高效快捷[1]。由于互联网技术的支撑,新媒体能够快速地传递大量的信息,扩大信息宣传的范围,从而以最少的时间,引导青年学生参与相关的问题的讨论,不仅影响力强,而且反应也十分快速。思政教育与新媒体结合,其效率得到明显的提升,“微思政”高效快捷的特点不仅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多开展教育工作的途径,还有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动向,从而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策略,把控舆情导向,充分发挥思政教育工作的效力。
(二)平等互动
传统思政教育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为主,师生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感,上课时教师一丝不苟地板书,而学生正襟危坐,认真记录教师讲述的知识点。这种模式下的思政教育课,内容枯燥,亲和力不足,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而教师也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和思想动态[2]。如今的高校学生普遍都是00后,他们从小接触各种类型的信息媒体,更倾向于在虚拟的互联网空间中吐露自己的心声。“微思政”可以通过学生普遍认可的方式,改变传统的师生交流方式,通过新媒体平台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3]。在这样的模式下,师生之间的交流显得更加自由灵活,能够显著地增强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而教师则可以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针对学生的观点给予不同的解答,引导学生更加客观地认识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三)形式丰富
新媒体可以灵活地将信息转变成不同的形式,包括图片、视频、动画等等。传统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大都通过图片、文字的形式发送,类似的信息可视性明显不足,难以吸引受众关注,而新媒体丰富直观的信息呈现形式明显更受学生欢迎,也为高校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4]。高校教师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转变为视频、动画等,通过“微思政”的模式开展教育,使思政教育的效果得到显著的提升。形式新颖的信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体验,从而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
二、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实施“微思政”教育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素养水平
现阶段各个高校都极为重视专业课程教育,但是德育工作却有所欠缺,很多学生虽然掌握了相应的专业知识,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技能,但道德素养却有所不足[5]。所以,要想引导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就需要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微思政”教育模式可以通过运用新媒体技术,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相结合,使学生从信息接收者转变成信息的输出者,让学生主动结合课程学习内容,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高校同样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及时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尤其是当学生遇到诱惑时,还可以通过新媒体及时向学生传递信息,增强学生的敏锐性,提高他们的警惕性,帮助他们及时辨别外界信息,约束好自己的言行,树立坚定的信念,从而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6]。所以,借助新媒体的优势,将“微思政”与传统思政教学相结合,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必须采取相应的策略,确保其落实到位。
(二)有助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微思政”教育模式的实践运用,还有助于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同时,网络意识形态领域也开始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大量错误的思想观点也通过新媒体平台快速地传播、发酵,并对高校學生的思想造成极大的影响[7]。在这样的情形下,新媒体平台已经成为高校必须占领的新阵地。“微思政”这一模式可以充分发挥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优势,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在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教师通过“微平台”,可以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与互动,把握学生当前的动向,敏锐地捕捉学生关注的热点,同时从线上和线下两个方面着手,通过多种方式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使思政教育的效力达到最大化。
(三)有助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新媒体传播途径具有多元化的特征,除了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软件传播信息之外,还可以通过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传播信息。高校教师可以通过各类聊天软件、视频网站,向学生传递相关的思政知识,还可以通过学校的官方账号,及时发布各类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从而实现“全方位矩阵式”传播[8]。基于“微思政”教育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取自己想要的课程内容,自主制定学习计划,从而更加快速地增强自身能力,提高自身思想素养水平。
三、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实施“微思政”教育的途径
(一)打造“微思政”教育平台
新媒体“微传播”方式,资源丰富,时效性强,还具有平等互动、传播行为多元化的特征。高校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中长大,不仅是新媒体的受众,还喜欢通过新媒体平台分享、交流。但是从思政教育的角度来看,新媒体平台既意味着机遇,又存在风险。一方面,新媒体为学生开拓视野、自我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互动交流、内容拓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新媒体传播的信息量庞大,部分学生由于自身素养不足,极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或者是被负面的信息所误导,过于依赖新媒体,甚至被消极的情绪所困扰,自身的社交能力也因此不断削弱。所以,在不同文化思潮相互冲击的新媒体环境当中,高校实施“微思政”教育模式,能够更好地适应新媒体环境,构建全新的教育“微平台”,通过“微传播”满足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实现自我成长的目标[9]。
在具体的实践当中,高校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不断完善“微平台”建设,通过“微思政”强化思政教学的效果。一是要重视线下的“微平台”建设。高校要始终将“以学生为本”放在首位,要重视思政社团、思政学习小组等“微团体”的建设工作,通过“微团体”推动“微思政”教育,增强其实效性[10]。二是要加大网络当中的“微平台”建设。高校要始终将立德树人放在首位,不断探索新媒体和“微思政”相互融合的途径,通过微博、抖音、B站等不同的渠道,推出各类“微服务”,强化思政教育内容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及时发现错误的思潮并进行纠正,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不断对“微思政”平台的内容、范围进行拓展,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微平台”参与讨论,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研发丰富的“微思政”教育产品
新媒体发展的同时,各种各样的“微运用”也随之出现,包括“微图片”“微电影”“微视频”“微表情”等,丰富多彩的微生活,也为“微思政”的推广提供了契机[11]。相比于容量大、耗时长的传统思政产品,“微思政”产品凭借个性化、碎片化等突出的优势,逐渐成为高校“微思政”最为重要的环节,在记录重要时刻,促进学生成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将“微思政”教育模式落到实处,高校需要开发出更多贴合学生需求的“微产品”,构建适合新时期教育需求的“微思政”环境。
首先,通过新媒体平台,获取大量优质的思政教育资源,在此基础上,以近期关注度较高的纪录片、热播新闻作为主题,采用动画、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重新进行编辑组合,将积极、正面的事件融入思政教育课程内容之中,制作学生能够接受的“微思政”产品,为学生提供精神层面的引导,温暖学生的心灵[12]。其次,打造丰富多彩的“微活动”。高校还要注意积极地与新媒体进行融合,开发新闻评议、微视频创作赛、思政闯关游戏等多种类型的活动,以此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水平、梳理大量的思政知识点,为学生提供丰富有趣的思政教学示范课程[13]。其三,研发多种线上“微课程”。高校还可以运用新媒体技术,对传统思政教育课程内容进行编辑和处理,比如可以将传统的课程内容转变为鲜活生动的视频或者动画,也可以运用新媒体编辑技术,对传统思政教育的内容进行提炼,再制作成新媒体课件,然后上传至新媒体平台,学生只需要通过智能手机、电脑等设备,就可以点击观看,或者下载学习,从而进一步增强思政教育的效果。
(三)建设优质“微思政”教育队伍
高校要想顺利开展“微思政”教育工作,就必须建立能力强、业务精的“微思政”教育队伍。首先,高校需要成立一支由校党委牵头,由宣传部、团委等共同组成的“微思政”工作团队,还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的各项规定,制定完善的制度,明确每一位人员的具体责任,加大考核的力度,不断提高人员的思想水平,为开展思政教育做好充分准备[14]。其次,高校要挑选一批具有网络思维和新媒体运用能力的人员,担任辅导员,由辅导员负责开展相关的思想教育工作。与此同时,辅导员还要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美术基础,要能够熟练运用新媒体技术,制作各种“微思政”产品,并通过新媒体推送给学生,从而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渗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15]。最后,高校还要注意与家长、社区工作者进行沟通,多方合力,共同开展思想教育工作。高校可以将设计完成的思政教育产品提供给社区,由社区负责进行宣传,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家长可以通过学校提供的不同产品,了解子女在学校的情况,从而更好地配合学校,构建合力育人的局面。
四、结语
“微思政”教育模式的产生不仅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大量丰富的资源,同时也创新了教学的方式。高校要抓住新媒体快速发展创造的契机,探索将新媒体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通过搭建“微思政”平台、研发“微思政”产品,打造“微思政”教育团队等多种策略,实施“微思政”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素养,培养更多符合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的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楠.论“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引领力的提升[J].教育评论,2022(5):42-49.
[2] 李洁超,梁凤琴.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五重维度探微[J].教育探索,2022(2):33-37.
[3] 陈娜.高校“微思政”融入“微舆情”治理的探索[J].大学,2021(36):20-22.
[4] 顾旖馨,蔡希妍,黄怡宁.新媒体与思政课有效衔接的路径探赜[J].新课程研究,2021(24):33-34.
[5] 张明.“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创+思政”教育模式实践探究[J].高教学刊,2021,7(21):27-29,34.
[6] 张晋.通过“微思政”教学模式创新高校思政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20(18):27-29.
[7] 靳一鸣.“微时代”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政课有效性的路径探讨[J].山西青年,2020(12):273.
[8] 张静怡.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化路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20,7(38):174-177.
[9] 肖文红.微信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学理论,2019(10):171-173.
[10] 蔡萃,许永华.基于“微平台”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9(2):72,74.
[11] 张欣.新媒体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运用及评价的思考[J].新媒体研究,2018,4(20):53-54.
[12] 田甜.高校“微思政”工作的開展与优化策略[J].新闻战线,2017(18):128-129.
[13] 李桑田.试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课程教育研究,2017(36):40.
[14] 刘燕平.高校“微思政”如何推进[J].人民论坛,2017(25):130-131.
[15] 黎泽丹.“微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创新与应用[J].发展,2017(2):95-96.
作者简介 樊苑,助教,研究方向: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