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融入高校思政教学探析
2023-09-07薛娇
摘要: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系主旋律影视剧,是指反映我国革命历史的影视剧,时间上从辛亥革命开始,一直到当代。主要内容既有反帝反封建的恢宏场面,如表现我国建党、建军的曲折过程,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也有表现我国老一辈革命家生平的日常叙事,以及当代改革开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的先进个人和事迹。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反映了老一辈革命家和当代优秀共产党人为国家、民族富强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还具有道德教育的功能。文章通过分析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的内容,认为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在思政教育功能方面,在形式上直观具体,具有方便接受的优点;教育内容包括树立崇高理想、热爱祖国、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勇于为理想奋斗。文章对影视剧融入思政教学提出建议,认为可以将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引入课堂,以补充教学内容,建议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看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结合思政教学内容进行探讨,体会革命前辈的高风亮节,学习他们为国为民勇于奉献的伟大精神。要将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中主要人物的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觉醒年代》;《跨过鸭绿江》;思政教学;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J905;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13-0067-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2年山西省社科联研究阐述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项课题“国产影视剧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时代内涵与实现路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SKLZXKT20220
思政教育功能涵盖多方面,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素质,还有利于社会稳定、社会和谐。思政教育不仅需要课堂教学,还需要通过生活中的艺术作品加以渲染,如电影电视、音乐、戏剧、小说、诗歌等,艺术作品是对生活的提炼,更有感染力,便于学生吸收,比课堂教学的效果更明显[1]。
一、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的思政教育功能
随着我国影视创作的日渐成熟,近年来制作的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不仅真实反映了历史面貌,还善于从生活角度刻画人物[2],因此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拥有大量受众。高校学生也是影视剧受众,利用影视剧开展思政教育,相比课堂教学,事半功倍。影视剧是一门综合艺术,融合了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艺术成分。尤其是随着当代科技的发展,影视制作越来越逼真,表现革命历史时,无论是不同年代的社会背景,还是震撼的战争场面,都具有逼真的效果。將受众带入特殊年代、特殊背景下,使受众对剧中人物和事件留下深刻的印象,利用影视剧开展思政教育,在形式上具有直观具体的优点,在内容上,可以通过影视剧进行多角度教学,让学生接受更多的思政内容[3]。
(一)直观具体
传统的思政教学采用直接向学生传输的方式,要求学生记住自己的使命,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由于内容抽象,因此学生难以理解。但影视剧可以通过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来展现道德品质,用艺术手法开展道德教育,具有直观具体的特点[4]。例如,在《跨过鸭绿江》中,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主动要求去朝鲜,彭德怀不答应,毛泽东主动“求情”。毛岸英到了朝鲜战场,没有表明自己的真实身份,只是作为一个普通战士追随在彭德怀身边,直到不幸牺牲,从彭德怀的焦急中,司令部的人才知道他是毛泽东的儿子。通过这些情节,能够让学生明白老一辈革命家的无私奉献是多么伟大,他们的付出是真正意义上的为国为民。《跨过鸭绿江》还再现了小学课本上出现过的场面,如“一个苹果”的感人事迹,邱少云、黄继光的英勇壮举,让学生置身当时的历史场景,感受这些英雄人物的伟大情怀,和课堂教育相比,感触更深刻[5]。
电视剧《觉醒年代》用细腻的手法表现了老一辈革命家成立中国共产党的经过,通过青年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几个主要人物的视角,展现了当时中国落后的局面,来表现老一辈革命家的忧患意识,他们不是为了个人利益,而是对国家的热爱、对普通民众的关心,才坚定了建党的决心。在这个过程中,有曲折,也有悲欢离合,但为了实现国富民强的目标,老一辈革命家有的牺牲了自己的家人,如陈独秀的两个儿子陈延年、陈乔年;有的牺牲了自己,如李大钊。老一辈革命家没有因此退缩,而是一直在坚持。电视剧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老一辈革命家的家庭生活,从生活细节来刻画他们的高风亮节[6],用人文手法来阐释哲学思想。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影视剧具有直观具体、通俗易懂的特征。
(二)思政内容兼顾多方面
思政教育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个人修养、人际关系、家庭关系、社会责任等,在教学中,需要从不同角度,安排不同内容来开展教学。影视剧可以将思政内容的多样性表现出来。例如,《觉醒年代》既塑造了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人物形象,也对他们关于家庭、友情、社会责任感的处理做了生动描述。通过影视剧,学生可以学习他们如何对待家人和朋友,如何在个人与大局中正确取舍,接受思想的洗礼。可以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原因,也可以学习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尚品德,了解他们的道德情操、朋友之间的相处之道、如何为理想而奋斗等。影视剧在表现人物时,可以展现一个时代的风貌,如建党时期,不仅有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还有段祺瑞、曹汝霖、章宗祥等人物,以及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的游行等历史事件,具有立体性、全面性的特点,更容易让学生在全面了解时代背景的同时,认识到爱国主义的重要性[7]。
二、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中的思政教育内容
(一)树立爱国主义和崇高的理想信念
在《觉醒年代》中,通过五四运动,表现了革命前辈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李大钊认为,自己作为当时为数不多的有文化的中国人,就要为国家和人民负责,带领人民进行抗争;陈独秀认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自己这一代人的责任就是通过办杂志,来探索中国的出路;蔡元培在努力培养北京大学的学生,让他们成为中国强大的力量;汪大燮因为外交失败,将政府密令告诉蔡元培,表现了一个爱国者的情怀。青年毛泽东、邓中夏等人接触过《共产党宣言》之后,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并向中国广大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最终成为献身马克思主义的战士。这种为理想献身的精神信念是当代中国青年所缺少的,通过电视剧,能够让青年明白树立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8]。
(二)追求理想的执着和奉献精神
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展现了抗美援朝战争无数可歌可泣的历史场景,令人感慨。很多场面就是热爱和平、奉献自我的写照,例如在著名的长津湖战役中,战士们在冰天雪地里没有御寒的衣服、没有足够的食物,但没有人退缩。支持战士们坚守岗位的,就是信念的力量,他們热爱和平,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用自己的生命作为屏障。他们从参加志愿军之时就知道,志愿军和美国军队相比,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物质补给,都远远落后,但他们没有退缩,明知道这一去可能不会回来,也义无反顾[9]。
在思政教育方面,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通过全景展现的方式来还原历史,具有代入感,容易让受众理解人物的所作所为,学习效果更好。例如关于邱少云同志的事迹,语文课本只是简要介绍了当时的背景,很多人无法理解被火灼烧的痛苦以及不能灭火的原因,而通过电视剧画面可以看到,明明旁边有河流、周围有战友,邱少云只要打几个滚就不会被烧死,但为了整个战役,他默默承受了这种痛苦,这就是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为了理想,可以置自己生命于不顾[10]。通过影视剧来表现,才能让人感受到这种精神的可贵,对坚持信念的人物产生敬意。
三、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的方式
(一)组织学生观看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
将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引入思政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了解影视剧的主要内容,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产生教育意义。因此,学校要组织学生观看这类影视剧,可以通过租赁影片的方式,组织学生观看《长津湖》《八佰》《战狼2》等优秀电影。近几年制作的优秀电视剧,如《跨过鸭绿江》《觉醒年代》《山海情》《大山的女儿》等,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激励作用,高校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这类电视剧[11]。
不仅要鼓励学生观看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还要组织学生对其进行讨论,分析其中的人物性格,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后感。高校学生对于自己喜爱的影视剧,都有发表感想、积极推荐的欲望,组织学生对影视剧进行讨论,符合学生的心理[12]。通过观看和评论,学生能够理解影视剧中蕴含的思政内容。
(二)在课堂教学中引用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
高校思政教学内容以理论为主,具有晦涩、枯燥之感,但将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作为辅助教材引入课堂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播放《觉醒年代》中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人的片段,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代背景,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为国家强盛付出的心血,更能让学生从老一辈革命家身上感受到树立社会责任感、对理想的追求、对信念的执着等优秀品质[13]。
在学习邓小平理论时,可以在课堂上播放《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片段,了解邓小平为改革开放、为国家富强作出的杰出贡献。
利用影视剧作为教学材料,具有多重功能:第一,可以直观了解历史背景。课本中用文字描述的时代背景,对当代大学生而言印象比较模糊,他们无法感受旧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也无法体会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状况。第二,通过影视剧,学生可以从各个方面来感受当时的社会面貌,理解老一辈革命家理想产生的原因,才能理解他们的作为[14]。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影视剧,可以让学生通过画面来直观感受,比理论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三)利用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对比当代社会现象
当代社会新闻也是高校思政教学的内容之一,主要是培养学生关注民生的良好习惯。在教学中,也可以利用影视剧和当前社会现象作对比,增强学生的辨析能力。
在当代生活中,部分学生过分追求物质享受,缺乏艰苦朴素精神,追求名牌,甚至为了满足虚荣心,通过网络贷款,最终造成严重后果。针对这种现象,可以通过影视剧所展现的革命先辈艰苦朴素的生活场景,如红军长征途中吃野菜、草根、树皮等的艰辛;如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战士好几天才能吃一个土豆。通过这些片段来对比今天的幸福生活,让学生反省自己的行为,比批评教育效果更好。
当代部分学生总想依赖父母走捷径,针对这种现象,可以让学生看看毛泽东是如何教育毛岸英的,可以将《毛岸英》《跨过鸭绿江》中的片段作为教材,让学生了解一代伟人以身作则,对儿女要求严格的家风故事。同时让学生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儿女不依靠父辈,自力更生的优秀品德,进而反思自己的行为[15]。
四、结语
利用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开展思政教学,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影视剧的内容,只有了解,才能产生敬畏之心。然后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引用、对比的方式,让学生在获取历史背景的同时,接受道德教育。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讨论和思考,教师负责指导,这样才能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袁红宇.新主旋律影视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J].林区教学,2023(4):5-8.
[2] 谷梦阳.主旋律影视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与受众认同研究[D].郑州: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22.
[3] 禹小芳.主旋律电视剧构建青少年政治认同的策略[J].传媒,2022(17):47-49.
[4] 沈燕.新时代主旋律影视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22.
[5] 褚振江.谱写震撼人心的英雄史诗:观电影《跨过鸭绿江》[J].中华魂,2022(3):60-61.
[6] 迎春.主旋律电视剧《觉醒年代》的人物形象塑造[J].艺术家,2022(10):148-151.
[7] 密晓琳.论主旋律影视作品对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积极效应:以电视剧《觉醒年代》为例[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22(2):73-79.
[8] 段艳丽.主旋律影视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武汉:湖北大学,2022.
[9] 高维明.铁血意志与真切情感浸润的历史赞歌:评电视剧《跨过鸭绿江》[J].影剧新作,2021(3):138-143.
[10] 曹文成.传承红色经典 弘扬爱国精神:以电影《跨过鸭绿江》为例浅谈爱国主义影视作品创作[J].百花,2022(8):43-46.
[11] 周波.用主旋律电视剧让“大思政课”充满活力[J].学园,2021,14(13):57-58.
[12] 李文博.主旋律影视剧作品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N].中国电影报,2022-12-21(010).
[13] 居福荣.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16):30-31.
[14] 朱祎.思政教育视角中的当下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J].时代文学,2009(4):203-204.
[15] 王镜宇,文拥军,谢鸿鹤.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热映热播,助力党史学习教育[J].中国广播影视,2021(20):86-88.
作者简介 薛娇,助教,研究方向:文学、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