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入园适应期的幼儿情感教育研究
2023-09-06郭丽
郭丽
【摘 要】小班新入园幼儿面临着如何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的问题,情感教育是幼儿适应新环境的基础。教师往往比较重视常规的训练和自理技能的掌握,而忽视情感的沟通和引导。应加强针对教师的情感教育研讨和培训,打造安全舒适的班级情感空间,构建明确可行的情感教育目标,选择幼儿易于理解的师幼互动内容和方式,及时做好观察、评价和反思,帮助幼儿从情感上尽快接纳并适应新环境,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关键词】新入园幼儿 适应期 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10-93-04
刚上幼儿园的小班幼儿都面临着入园适应这一问题。从入园伊始,少则两个星期,多则一个月,一些幼儿会在这一阶段面临种种因不适应新环境而产生的情绪问题。教师为了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会投放新奇的材料、安排有趣的游戏,试图通过外在事物引发幼儿的内在动机,转移幼儿的关注点,进而消除消极情绪,让幼儿从“怕上幼儿园”转变为“爱上幼儿园”。殊不知,任何外在因素只有通过内在因素才能起作用,幼儿的日常行为会受到情绪情感的直接影响,对于刚上幼儿园的幼儿来说,要适应幼儿园的新环境,只有从内心感受到这一环境的亲切感、舒适感和安全感的时候,才能对这一陌生环境减少排斥,进而接纳并逐渐适应。因此,关注入园适应期幼儿的情感教育,从情感体验、情感调控、情感表达等方面加以正确引导,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情感空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入园适应难的问题。
一、入园适应期情感教育的意义
有研究者认为:“幼儿道德启蒙首先是情感的启蒙,幼儿的道德教育要以道德情感的教育为核心和基础。”[1]也有研究者认为,幼儿园课程应“关注幼儿的情感与心灵”,“了解并遵循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规律”,“系统设计与实施情感教育课程内容”,“注重情感型师幼关系的建立”[2]。还有研究者认为“情感是幼儿发展的重要维度,也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园不仅可以设计和实施专门的情感教育,也可以在实现其他教育目标的过程中同时关注和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这即是幼儿情感的伴生发展模式”[3]。诸多研究者的观点都说明了情感教育在幼儿早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关注幼儿教育就必须关注幼儿的情感发展与教育。
对于刚上幼儿园的幼儿来说,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陌生的事物,这一切都会对幼儿的情绪产生极大的影响,恐惧、不安、焦虑、沉默、哭闹……这些是新入园幼儿最为常见的情绪反应。如何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尽早融入幼儿园班集体,轻松愉快地度过每一天,这是每位家长和教师都非常关注的问题。从情感教育的角度来说,适应新环境的首要问题是情感上的接纳和情绪上的放松,接下来才是对规矩的认可和遵守。教师必须关注新入园幼儿的情感教育,采取恰当的处理和引导方式,帮助幼儿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幼儿真正融入幼儿园生活,顺利度过适应期。
二、情感教育在入园适应期的缺位
在小班幼儿入园适应期的教育中,一些教师比较重视规矩的训练,他们会告知幼儿,坐在哪里吃饭,怎么坐,什么时候可以喝水、上厕所,什么时候可以玩玩具,什么东西不能碰,等等。面对这许多规矩,幼儿显然是无所适从的,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教师要求无法作出明确的判断和回应,因此经常会出错,导致情绪更加不安。下面是某幼儿入园第三天早上40分钟内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见表1)。
从以上互动行为可以看出,师幼之间缺乏情感上的交流,所有的互动都由教师主动发起,幼儿跟随指令完成任务。该幼儿刚入园时兴致不高,虽然没有哭闹,但是多数时候是沉默的,教师没有对幼儿进行过多的询问,幼儿则跟随教师的要求按部就班地完成一系列事情,40分钟过去了,幼儿仍然对任何事情都兴味索然。情感上的交流是幼儿与他人建立信任与依恋的关键。温柔的语言,亲切的眼神,温暖的抚摸,对每一个新入园幼儿来说都是珍贵的情感馈赠,但是受种种因素的影响,一些教师与新入园幼儿之间在交流时较多使用语言规劝、告知、命令,情感关注和体察虽多见于对中大班的幼儿,但仍显匮乏,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忙于常规教育,疏于情感的沟通
部分小班教师秉持着这样的观念:刚上幼儿园的幼儿还不懂幼儿园的各种规矩,只有尽快让幼儿接受常规教育,他們才能适应幼儿园的一日活动,继而适应幼儿园生活,其情绪自然就稳定了。因此,教师除了对幼儿进行一些简单的情绪安慰,便开始持久的常规训练。小班幼儿在入园前与父母建立了安全依恋关系,在父母面前可以随意而放松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是入园后,幼儿面对的是陌生的面孔和陌生的规矩,他们首先在情绪上表现出了极大的不适。幼儿教育应以情感教育为基础,新入园幼儿的教育尤其应遵从这一理念。但教师与新入园幼儿之间的情感沟通却远远不够。部分教师更倾向于通过哄抱的方式进行劝慰,让幼儿安静下来,教师会有“只要不哭其他都好办”的想法。其实幼儿的情绪表现是非常多元化的,教师的安慰可能会让他们暂时停止比较激烈的情绪反应,但并不意味着幼儿产生情绪上的安逸感和对陌生环境的适应感,他们内心深处可能还是紧张焦虑的、闷闷不乐的,不敢有任何的自主活动。也有的幼儿自始至终并没有过激的情绪反应,但他们的内心其实是无助的,对于这样的幼儿,教师往往忽视与其进行情感上的沟通,觉得这样的幼儿自己能够适应。一些教师反映,哭闹的幼儿比不哭闹的幼儿适应得更快。究其原因,就在于哭闹的幼儿受到的关注更多,与教师之间的情感沟通更多,在情感沟通的基础上更容易建立起依恋关系,那么就能很快适应新环境。可见,情感沟通是每一个新入园幼儿的内在需要,没有深切的关爱与绝对的信任,难以开展有效的、持久的常规教育。只有持久而深入的情感沟通才能使幼儿与教师之间建立起新的依恋关系,进而在陌生环境中获得归属感。
(二)关注技能训练,忽视情感的伴生发展
一名小班新生的家长说:“孩子不爱吃幼儿园的饭,很长一段时间回家后他都这样说。”究竟是幼儿不喜欢幼儿园的饭菜,还是在进餐时缺乏舒适的情感体验呢?新入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还比较欠缺,无法独立完成如厕、喝水、进餐、午睡等生活环节,教师会采用一系列方法加强对幼儿日常生活技能的训练,例如吃饭时反复强调“右手拿勺,左手扶碗”“不要边吃饭边说话”,指导幼儿反复练习穿脱鞋子,直到掌握要领。幼儿园课程是涵盖了知、情、意、行的统一体,从早到晚的一日活动中,幼儿都可以获得有益经验,这就意味着幼儿从各个环节的活动中获得的不仅仅是认知和技能上的提高,更伴随着情绪情感的发展。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幼儿从内心接纳并认真完成某项活动,换句话说,只有从某项活动中获得愉悦体验的时候,这项活动对幼儿来说才具有实际意义,而不是遵从教师的指令,按部就班完成活动就能获得发展。教师较多关注幼儿行为上是否达到活动要求,却忽视了伴随这一活动而生发出的情感体验。因为情感的发展不是独立体,它总是与具体的活动、事件、行为等伴生存在。例如吃饭不仅是让幼儿将饭菜吞进咽下,而且还要让幼儿体验到吃饭时放松愉悦的情感和饭后带来的满足感。对于各种各样的生活自理活动,不能只看到认知和行为上的达成度,还要看到活动带给幼儿的满足感、成就感和自信心的成长,这是新入园幼儿教育中不容忽视的。
(三)教师忽略自身情感因素对幼儿的隐性作用
情感是一种内隐的、变动的心理特征,也是个体以情感为操作对象的一种能力表现。教师自身情感能力的高低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入园适应期的幼儿本就处于情感发展的奠基阶段,在从“家庭生活”转向“幼儿园生活+家庭生活”的这一特殊时期,幼儿的“重要他人”发生了根本变化。平时在家庭生活中,幼儿习惯了父母的情绪反应,柔和也好,激动也罢,幼儿已经习以为常,即使受到家长的批评,也能很快恢复情绪,而不会长期情绪低落。入园后,面对并不熟悉的教师,幼儿会格外关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温和体贴的态度、温柔的话语、轻缓的动作会对幼儿产生最直接的心理暗示:“老师不可怕,老师爱我,老师是可以依赖的。”但在幼儿园日常工作中,教师忙于处理各种事务,需要设计并实施一系列教育方案和活动计划,无法时时刻刻关注幼儿的情绪反应,对自己的言行举止也无法总是很好地控制,因而会出现漠视、不耐心、忽视幼儿要求、急躁、易怒等情况。教师的情感表现作为一种隐性课程,会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作用于幼儿,在师幼互动过程中,教师的负面情绪不仅会影响幼儿对周围环境的接纳速度,而且还会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甚至造成幼儿情感发展中的“硬伤”。有些家长反映,幼儿在家特别活泼好动,可教师却说幼儿很内向。这说明,教师自身情感因素对幼儿是有影响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情感的沟通,幼儿要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最重要的方面就是适应幼儿园中的“人”,作为幼儿“重要他人”的幼儿园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情感范式。
三、情感教育在入园适应期的实施
(一)加强针对教师的情感教育研讨和培训
长期以来,在对幼儿园教师的职前培训中较多强调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感教育有待教育者给予更多的关注。一些幼儿园教师对情感教育理解不足,个人情感能力欠缺,对他人的情感辨别和沟通能力有限,在教育过程中很难把握情感教育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因此,在每年新生入园前,幼儿园应加强教师关于情感教育的研讨和培训,可采取收看网络专题讲座、共享在线课程资源、研讨优秀教育案例等方式,让教师对情感教育有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深刻理解情感教育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进而在日常工作中将所学所思应用到实践中,学会关注幼儿的情感发展,学会控制个人情绪,并能不断内省在情感表达和应对方面的问题,提高调控情感的能力,减少因言行不当而对幼儿产生的负面影响。此外,培训和研讨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情感辨别能力,及时关注和体察幼儿的情感反应。在面对胆小易激动的小班幼儿时,能站在幼儿的角度理解和处理情绪问题,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新入园幼儿进行沟通,减少沟通障碍,尽快与幼儿建立信任关系。
(二)打造安全舒适的班级情感空间
班级环境可分为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大维度。环境对人的情感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安全、舒适、平和、优美的环境会对幼儿的情绪产生正向引导,有助于幼儿尽快适应环境并产生归属感。班级情感空间的打造需要从物质和心理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在小班幼儿入园前,教师应以幼儿感兴趣的方式来装饰物质环境,例如选择幼儿普遍感兴趣的卡通人物作为墙面装饰,购置幼儿喜欢的图书和玩具投放于区角,用新奇有趣的材料装饰主题墙。也可以请幼儿给教师当“小助手”,完成一些任务,师幼共同完成物质空间的打造。另一方面,要给幼儿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心理环境,这就要依靠教师之间和谐的关系、师幼之间的关注和信任、幼儿之间的融洽相处来实现。总之,良好的班级情感空间是小班幼儿顺利度过适应期的精神保障,切不可只关注物质上的问题而忽视情绪情感上的沟通,只有在充满情感的空间中,幼儿才能体会到爱与被爱,产生归属感,学会信任和感激,尽快成为新环境的一分子。
(三)构建明确可行的情感教育目标
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情感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都有关于幼儿情感发展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要落到实处,必须有明确而具体的情感教育目标为指向。教师要认真分析入园适应期幼儿的情感发展特点和情感需要,活动的开展应建立在情感教育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情感教育目标,并在教育活动中逐一落实,这样才能有效开展入园适应期幼儿的情感教育。以下就某幼儿园制订的入园第一周教育活动目标中的情感目标为例来加以说明。
1.允许幼儿携带自己喜爱的玩具入园,手牵手将幼儿送入座位;2.当幼儿情绪不稳定时,温柔安抚和沟通,待其平静后,允许幼儿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参加活动;3.及时询问幼儿的需求,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需要,如喝水、如厕、休息等;4.及时表扬情绪稳定愉快的幼儿,适当分配“小任务”给他们;5.通过语言、眼神、手势、表情等让每一个幼儿都能感受到自己被关注;6.尽量减少使用规劝训诫语,鼓励幼儿之间的游戏行为和大胆交流行为。
从以上目标可以看出,教师在幼儿入园第一周完全是从幼儿情感需求的角度制订具体可行的教育目标,这些目标不仅关注新入园幼儿的心理状态,而且还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学会适应和习惯他人的存在,并融入幼儿园常规教育。这样的情感教育目标涵盖了情绪体验、情绪辨别、情绪感受、情感表达等多个方面,适宜教育和引导新入园幼儿。具体而明确的情感教育目标有助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准确把握教育时机和教育内容,并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四)选择幼儿易于理解的师幼互动内容和方式
小班新入园幼儿认知水平尚低,理解能力不足,凡事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对于教师的语言沟通和行为指导有时还不能完全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与幼儿互动的过程中,选择幼儿易于理解的内容和方式,搭建起幼儿擅长的沟通渠道,形成积极的师幼互动关系,建立起双方基于情感联结的沟通纽带,形成信任关系,建立幼儿的归属感。
在师幼互动内容上,教师不要总是围绕幼儿园的方方面面来进行,可以主动向幼儿询问他们所熟悉的人、事、物,例如“你喜欢什么玩具”“你喜欢什么小动物”等。运用幼儿熟悉的话题展开沟通,更有助于打开幼儿的话匣子,让他放下戒备心理,在沟通中产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信任感,这便构成了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基础。师幼互动方式既可以采取语言上的,也可以采取行为上的,如蹲下来面带微笑递给幼儿一件玩具,当幼儿经过身边时拍拍他的肩膀,撫摸一下他的头发,等等。这些简单的动作会使幼儿感受到被关注,拉近师幼之间的距离。
(五)及时做好观察、评价和反思
幼儿的心理活动往往伴随着可见的外显行为,通过日常观察,教师能及时发现幼儿的内心想法和感受,进而采取相应的教育引导措施。在针对小班新入园幼儿的情感教育中,教师一定要利用好观察的方法,通过眼睛看、耳朵听、口头说等方式体察幼儿的情绪反应。每个幼儿都有其个体差异性,有的幼儿善于表达,喜怒哀乐溢于言表;有的幼儿则低调内敛,内心想法不擅于外露。教师采取恰当的手段可以对幼儿的内心进行一定程度的体察。这就需要教师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每个幼儿的表情、动作、语言、行为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让负面情绪长久伴随幼儿,也不让新环境带来的拘束感捆绑住幼儿,只有在观察中及时发现问题,才能尽快尽早解决幼儿的情绪问题,帮助幼儿在入园初期打好情感发展的根基。
此外,教师还应及时与家长沟通,对幼儿在家、在园的情绪表现进行全面了解,准确地对幼儿的整体情感发展作出评价,并及时反思在幼儿园日常情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为后续情感教育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情感教育不是教师一己之力可以完成的,家园合作必不可少。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对入园适应期的幼儿来说至关重要,切不可忽视情感的关注和引导,应及时把握幼儿情感教育时机,采取各种适宜的教育方式,引导幼儿建立良好的情感品质,为幼儿的幼儿园生活及其未来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小蔓.情感德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42.
[2]李亚娟.情感教育视域下幼儿园课程设计与实施反思[J].教育科学研究,2019(11):76.
[3]曹玉兰.互动性课程中幼儿情感的伴生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20(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