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杜威的身体观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启示

2023-09-06史丙青杜学元

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10期
关键词:杜威启示

史丙青 杜学元

【摘 要】儿童的发展过程是身体与心理相统一的发展过程。幼儿教育是儿童进入正式系统教育前的过渡阶段,科学的幼儿园教育活动对于儿童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杜威哲学思想中的“身体”概念是其“做中学”“寓教于乐”和儿童观思想的基础,在教育更加重视“身体”的当下,杜威的身体观对于幼儿园教育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身体观的概念入手,详细阐述杜威的身体观,结合幼儿园教育活动现状及存在问题,阐明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启示,即关注儿童身体对教育目标设计的影响,关注儿童身体对教育内容选择的影响即回归真实教育活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关键词】身体观 幼儿园教育活动 杜威 启示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10-87-06

“身”在《说文解字》第八篇中表示“躳也。象人之身。从人,厂声。凡身之属皆从身”[1]。《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对“身体”的解释是:“一个人或一个动物的生理组织的整体,有时专指躯干和四肢。”[2]杜威是西方哲学的集大成者,在其哲学思想中,身体概念占有重要地位。在西方哲学中,心灵和身体的地位是不对等的,身体的地位低于心灵的地位。例如柏拉图就更为重视灵魂,笛卡尔也将意识和身体对立起来,不过可以通过松果腺连接。[3]直到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认为“世界的问题,可以从身体的问题开始”[4],力图使“身体”成为主体,改变西方传统身心观中以意识为主体的观念。他让人们重新认识了身体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他认为,身体不仅能够进入世界,而且能通过意识去反思自我身体的存在。之后,哲学家尼采说“哲学不谈身体,这就扭曲了感觉的概念,沾染了现存逻辑学的所有毛病”[5]。杜威在以往哲学家就身体的论述之后,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形成了他的身体观,这些身体观对幼儿园教育活动具有启示意义。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一、杜威的身体观

要想了解杜威的身体观,首先要了解杜威对于“身体”这一概念的理解。杜威认为,“身体是人的‘第一自然,因而体现并规定人的性质。身体并非封闭的实体,而是与自然相通并与自然具有连续性的东西,它同化着自然物而又介入自然物”[6]。他认为,身体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限制条件;身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与结果是经验;身体是心灵的外在形式与存在表现;身体及其行动是思维发展的条件;意志发展来自对身体的控制。幼儿教育的目的是使幼儿获得身体和心理的全面发展并最终体现出自我价值服务于社会。杜威的态度充分说明了其对身体的重视。下面进一步剖析杜威的身体观。

(一)身体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限制条件

卢梭认为,“教育发展有三个因素:第一是我们身体器官的结构和这些器官的功能性活动;第二是在他人的影响之下,利用这些器官的活动;第三是身体器官和环境的直接相互作用”[7]。卢梭相信天生的器官和能力能独立自觉地发展。杜威则认为卢梭在器官的构造和活动能力为所有有关如何使用器官的教学提供了条件这一点上是正确的,但是杜威否认器官的构造和活动所提供的是目的这一说法,更强调天然的活动。[8]通过对它们的使用而得到发展,例如语言的发展。在教育中,天然的或自然的能力会提供启动性的和限制性的力量。杜威也提出了在教育实践中如何确定和使用身体。首先,要让人们关注身体;其次,要尊重身体,关注在探索发现过程中的身体器官使用,关注身体在应对各种材料过程中及玩耍游戏过程中所发挥的实际作用;再次,关注儿童个体的差异,也就是儿童本身所具有的天赋;最后,注意儿童发展的兴趣和爱好。因此在教育中,要提供一个可以组织儿童的环境。[9]杜威认为身体是教育发展的基础,也是教育的限制条件。

(二)身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与结果是经验

杜威提出经验有一个被动的要素和一个主动的要素,且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理解经验的性质。经验在主动的方面是一个尝试的过程,在被动的方面是一个经受的过程。可以将经受和尝试的过程看作经历,只有当经受与尝试两个过程有所结合时,并且对经历的事情的结果有所反馈,这种变化才有意义,才可以称为经验。杜威对于经验的定义为“有机体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10]。例如儿童被火烧到手这件事,只是一种经历,而当儿童将这种经历与疼痛这一感受相联系并有所反馈时,才可以算作经验。由此,杜威得出了两个重要的结论:首先,“经验不是认知性的,它根本上是一件主动—被动的事情”[11]。其次,“衡量一个经验的价值,在于发现这个经验所导致的各种关系或延续性”[12]。在学校教育中,一些教师认为学生对于身体的使用是对学习的干扰,学生使用身体只是满足自己的欲望。杜威却认为有些活动是用心学习的,那么就必须“运用身体的活动”[13]。身体对外界物體进行感知而获得一系列经验,并且对其进行整合来获得对事物的整体感知。例如眼睛感知颜色,耳朵听到声音,通过手的触摸可以知道物体的触觉,但是不整合这些所获得的信息,我们就无法得知一个完整的物体的特征,也就无法获得经验。

(三)身体是心灵的外在形式与存在表现

杜威认为身体不管作为整体还是部分都不是与心灵相分离的。“身体是心灵的器官”,“心灵通过器官表达并实现了自身的本质”[14]。身体作为心灵的器官,是心灵自身的激活与创造的结果。杜威提到,心灵具有“内在性与超越性”[15],“心灵内在于身体的原因不在于它是作为纯粹肉体的身体,而是由于它的超越性使它在身体中表达并展现了它的本质”[16]。因此,杜威认为,“心灵不是一个无力而无效的东西”[17],它是一种“把身体构建为它自身的机制”[18]的一种力量。有了心灵的力量与器官的构造,人得以全面的发展。杜威认为有了身心统一的发展,心灵在直接认知一些知识时便可以把它直接把握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而不必费力地理解一句话。[19]心灵不仅内在于身体,构成身体的整体,而且还超越了身体,它依照心理而改变身体活动。所以说“身体是心灵的外在形式与存在表现”[20]。

(四)身体及其行动是思维发展的条件

杜威指出,成人和儿童在具体思维方面存在很大差别,包括儿童和成人存在不同的思维对象和思维目标,以及目标不同完成目标的方式也存在差别。儿童的目标往往更简单,更容易实现,因此儿童“希望用他的整个身体达到目标,而不仅仅是使用喉头和舌头的肌肉”[21]。成人要想实现一个遥远的目标,则与儿童不同,更多的是采用比较缜密且难以发现的表达方式。儿童更多的则是采用使整个身体活动起来的方式,更加公开和积极地去完成某一目标。[22]但是杜威同时也指出,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用合适的方法对儿童进行教育,即选择适合儿童思考的材料。他认为年幼的儿童把协调身体器官看作主要目标,通过实验来完成眼、手等的协同合作,学会怎样用他自己的器官操作和控制自然材料,这一过程,同样包括思考的过程,即思维的发展。[23]

(五)身体被控制发展了意志

杜威认为:“所有的身体控制都包括运动冲动的协调和相互连接。”[24]他通过实验,指出儿童能够学会把某些肌肉与一些特定的触觉或视觉连接起来,还学会把不同的肌肉感觉相互连接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儿童对于身体的控制越来越理智。这样一种对于身体的控制过程,就是意志发生作用的过程。“行为的执行也就是意志的存在”,“通过构成身体的机制以及表达,意志已经赋予了它自己具体的存在。换句话说,只要涉及身体控制,意志的存在就表现为:对运动冲动加以限制和结合以便它们之间能够形成相互的协调关系”[25]。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现状

1.教育活动目标设计的现状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领域。[26]从当前教育活动目标的设计中可以了解到:首先,一些教师将重心放在了认知和技能的培养上,较少关注情感培养,目标较片面狭隘。其次,教师对教案的设计与撰写,缺少科学的把握和清晰的思路,多是在自己的感觉下编写教案,既不涉及自己也不考虑儿童,对于目标的表述也不够统一,有些从儿童角度出发,有些从教师角度出发。例如提高儿童的某一能力、教会儿童某一知识,都是从教师角度出发;从儿童角度出发则是能够仔细观察等。再次,教师对于教学活动重难点把握不清楚,甚至有些教学活动设计都没有区分重难点。最后,目标的设置空洞、不具体。

2.教育内容选择与组织的现状

教育活动内容是教师根据幼儿园课程目标和儿童的需要,为儿童提供成长经验,满足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选择儿童感兴趣的主题活动或者适合教师领域的活动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家长认为幼儿园应该是学知识的地方,强调幼儿园要多教拼音和识字,教的内容越多越好。家长的这种观念导致一些幼儿园之间形成恶性竞争。幼儿园教育内容的选择没有统一的标准,有些幼儿园有教师指导用书,给教师以指导,但是也存在教师指导用书长时间不更新的情况。少部分教师在选择教育内容时忽视儿童生活活动的价值和儿童的已有生活经验。而很多教师都能够根据儿童的兴趣来选择教育内容。

3.教育活动实施的现状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施一般包括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和延伸部分。不同的部分要完成的任务、形式、时间都各不相同。在整个教育活动的开始部分,导入活动对于儿童来说最为重要,导入活动的最大作用是引起儿童兴趣,同时让儿童安静下来进入活动。通过对文献分析发现,在教育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以下现象。首先,最大的问题就是幼儿园班级人数过多,教师没有办法关注每一个儿童,忽视了儿童的个体差异。其次,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无用的环节,教师将简单的活动复杂化。最后,在活动的基本部分中,教师高控现象比比皆是,儿童失去了在活动中的主动性。例如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不止一遍地强调纪律问题,儿童在3—6岁期间是活泼好动的,也是各种能力发展的高峰期,教师过分控制甚至压制,不利于儿童各种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存在的问题

1.教育活动目标设计不周全,重点不突出

从上述论述可以获知,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设计存在以下三点问题:一是教师缺乏对情感的关注,不利于儿童情感的良好发展及儿童的全面发展。二是教师对于教案的撰写没有清晰的思路和科学的把握,无法设计出科学且适合儿童发展需要的教案,对于教案目标的表述也存在问题,此现象说明教师自身专业素质还存在不足,没有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三是教师对于目标的设计太过笼统,此问题同样体现出教师专业性不足,也反映出教师对于现阶段儿童的发展状况不清楚,无法设计出适合儿童当前发展需要的教案。杜威认为“目标是作为某种被预知的结果来为活动提供导向的;它不是某种单纯的旁观者的无目的的期望,而是影响着为抵达终点”[27]或可能的终结之前的预见,有清晰准确目标的教学活动才是明智的行为。

2.教育内容选择不当,脱离儿童实际生活

杜威提出,学校并不了解儿童在学校中有哪些需要,教师和家长只关注成人需要什么知识,并强加给儿童。[28]从现状可以看出,对于幼儿的教育内容选择不当,有些内容脱离儿童实际生活。幼儿园教育活动是引起儿童兴趣,激发儿童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儿童不断探索、不断进步的过程。如果教育内容选择不当,就会导致儿童失去对幼儿园活动的兴趣,甚至厌恶幼儿园。《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教育活动内容应当根据教育目标、幼儿的实际水平和兴趣确定,以循序渐进为原则,有计划地选择和组织。”教育内容脱离儿童实际生活,表明教师对儿童当前生活不够了解,即教育内容满足不了儿童当前学习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儿童长远发展的需要。

3.教育活动的实施忽视幼儿主体

从教育活动实施的现状可以看出,部分教师忽视儿童的主体性。不管是在导入环节还是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选择教育内容时以自己为中心,忽视儿童对活动课的兴趣,忽视儿童发展的需要。同时,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难以注意到每一个儿童,忽视儿童的个体差异和兒童的兴趣。杜威认为,身体及其行动是思维发展的条件,如果教师忽视儿童的主体性,很大程度上是忽视儿童身体及其活动的重要性。部分教师则强调儿童在活动中保持安静,安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限制儿童活动,更限制儿童身体的参与。

三、吸收杜威身体观改造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思考

既然幼儿园教育活动存在较为明显的问题,教师应该充分吸收杜威身体观的精华,反思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问题。本文主张如下:

(一)关注儿童身体对教育目标设计的影响

1.重视儿童身与心的关系

杜威强调儿童的身心关系,重视身体在教育中的存在,儿童的身体是儿童存在的“第一自然”。他认为儿童的教育要有身体的存在,身体的存在与外部环境发生互动获得连续不断的经验,也促进社会的发展。因此,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中,要重视儿童身体和心理的参与,回归真实教学,尽量贴近儿童生活。设计活动课尽量让儿童的身体参与进来,而不仅仅强调在座位上排排坐,要最大限度地引起儿童对于活动的兴趣。根据儿童的发展特点,其发展需要身体参与其中,这样儿童才能尽可能地融入活动,在活动中获得发展。

2.重视儿童自然教育

卢梭将教育分为“自然教育、事物教育、人的教育”[29]三种。自然教育包括个体的才能和身体器官的内在发展。卢梭认为自然的发展对人的发展是重要的,个体要遵循自然的规律。因此,杜威在卢梭的启发影响下,也认为儿童真正知识的获得是与身体动作联系在一起的,提出了“教育即生长”的教育观。杜威提出“自然发展的目标转变为尊重身体可动性的目标”[30],因此在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中,要重视儿童的自然教育。自然教育的关键就是为幼儿提供一种人为因素干预较少的环境,给儿童最大的自由,这与杜威的儿童身体观中的“身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获得连续性经验”相符合。幼儿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首先,加强对园所自然环境的创设,包括创造条件养一些小动物、种植果蔬等,拉近儿童与自然的关系。其次,加强对教师自然教育方面的培养,开展自然教育讲座,进行教师间的交流,使教师深刻理解自然教育的含义并应用到实践教学中。最后,要采取正确的价值取向,活动设计要回归自然,不仅让儿童获得知识,而且要考虑儿童身体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3.尊重儿童已有经验

教育活动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儿童已有经验。儿童已有经验不仅包括生活经验,而且包括社会经验。儿童在家庭或者社会中或多或少都已经获得了一些经验,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同时这些经验基础也成为儿童对教育活动感兴趣的基础。因此,在平时与儿童接触的过程中,教师要细心观察儿童的爱好和儿童在户外活动中的倾向,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一定要尊重儿童的兴趣和爱好。首先,可以与儿童对话,与儿童沟通,努力了解儿童的内心想法,激发儿童谈论自己爱好和经验的兴趣。其次,在平时捕捉儿童的已有经验,与儿童同乐。与儿童同乐能够营造宽松良好的氛围,有利于教师捕捉儿童最真实的反应。最后,要与家长做好沟通工作。家长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与家长沟通能够拓展教师对于儿童已有经验的了解,有利于教师准确解读儿童的行为,帮助教师对不同的儿童个体在不同情境下进行解读,也有利于教师创设一个有利于儿童表现已有经验的机会。

(二)关注儿童身体对教育内容选择的影响即回归真实教学活动

1.教学活动要真实有效

教师要时刻注意幼儿的主体地位,关注幼儿的兴趣。摒弃为了一些外在因素而在观摩课中设置一些平时用不到的流程的行为,也不应为了某节课的效果而临时布置一些比较吸引人但之后的日常教育中不再使用的场景。提倡在一种合理的情况下设置一些新颖有趣的教学流程。在幼儿园教学环节上,不设置过多的环节,要注意对幼儿的发展的有效性。在实施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必夸大自己的语言、表情、动作等来吸引儿童注意,因为对于儿童来说,教师夸张的状态与平时不同,他们会有一种不真实感,不利于儿童与教师形成亲密的关系,因此教师要尽量用平时的状态来面对儿童。

2.充分调动儿童身体积极性

杜威认为,身体参与活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户外活动中不能只强调安全问题而限制儿童的活动范围。杜威认为让儿童接受自然教育能够充分调动儿童的身体,进而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因此,最好的自然教育就是让儿童自主参与、自由活动的教育。例如教师可以在一日生活中多设计一些能够调动儿童身体参与的活动,像一日活动中的手指操、饭后游戏时间中加入的身体活动等。在活动过程中,也可以穿插一些身体参与的游戏,使儿童的整个身体都参与进来,尽可能地调动儿童身体的积极性。

3.重视儿童本身对外在世界的探究活动

在幼儿园教育中,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教育是不可分割的,而是在统一的教育目标的影响下,形成合力,共同发挥教育影响。杜威认为,进步的教育应该采用“做中学”的方法。“做”更确切地说,应该是一种参与式的行动。因为身体的各种感官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甚至就那些必须用‘心学习的功课而言,也必须运用身体的活动。”[31]一些教师在运用“做中学”的理念时容易出现完全放手的教育现象,因此在“做中学”中要重视思维,思维在“做中学”中使“做”成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思维是一种有意图的努力,试图去发现人们所做的事情和所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具体联系,从而建立起两者的连续性。”[32]在幼儿园中,社会实践机会比较少,可以从一日生活入手,例如与每日的食谱相联系,与食堂工作人员进行沟通,那天吃什么可以带领儿童去采摘。现在幼儿园也有各种游学活动,对于儿童各种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还有比较贴近儿童生活的活动,包括去超市了解日常的消费,去消防站看消防车、了解消防员工作等。总之,要重视儿童本身对外在世界的探究。

(三)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1.树立正确的儿童身体观

要想保证教学质量,首先就要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身体观。儿童身体观的思想既包括哲学思想,又包括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哲学思想、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辩证唯物论指出,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教师要发展,首先要有一定的追求,學习儿童身体观并认可,了解并掌握儿童身体观的内涵。通过对儿童身体观的学习,将其运用到教学活动中。例如儿童身体观强调儿童身体的参与,那么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多设计一些儿童身体参与的活动。

2.形成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

在幼儿园,对教师来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自己的特长,这对于儿童会更有吸引力。例如在科学领域,感兴趣的教师可以培养魔术特长,擅长魔术在幼儿园教师中比较少见,如果能够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对于个人的发展有很大帮助,对于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建设,甚至特色幼儿园的建设来说也非常重要。

3.做好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

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实质是构建教师的终身教育体系,使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加强衔接,避免各自封闭、相对独立的倾向,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33]一体化关键在于教师教育职前职后的融合和衔接,其核心在于将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视为一个连续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为教师提供持续的培养和培训,使教师在职业生涯中接受连贯的、符合其阶段性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师职前职后培养一体化模式的构思,既是社会发展对师范教育的时代要求,又是基础教育需要的客观反映。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从师范院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不仅意味着身份的转变,而且对教师的要求会更高,更需要教师有一定的学习实践能力,所以教师职后培养必不可少。

综上所述,杜威的身体观为幼儿园教育活动提供了思路与启示。对于教师而言,设计科学有效的教育活动方案,选择和组织教育内容,及时调整教学活动过程,使教育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并积极进行教学活动的总结与反思,重视和不断优化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这些都有赖于专业能力。杜威的身体观的启示不仅能为儿童提供不同的学习经验,促使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而且也有利于促使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殷寄明.《说文解字》精读[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47.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7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1159.

[3]李季林,王光辉.哲语解悟·法国卷[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3:15.

[4]张金凤.身体[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9:1.

[5]汪民安.福柯的界线[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8:175.

[6]汪堂家.多重经验中的身体:试论身体对于杜威哲学的意义[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2.

[7]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魏莉,译.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8:101-102.

[8]约翰·杜威.民主与教育[M].薛绚,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103-104.

[9]约翰·杜威.杜威全集·中期著作(1899—1924):第九卷(1916)[M].俞吾金,孔慧,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96.

[10]约翰·杜威.杜威全集·晚期著作(1925—1953):第十六卷(1949—1952)[M].汪洪章,吳猛,任远,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365.

[11]同[9]117.

[12]同[9]117.

[13]同[9]118.

[14]约翰·杜威.杜威全集·早期著作(1882—1898):第一卷(1882—1888)[M].张国清,朱进东,王大林,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9.

[15]同[14].

[16]同[14]90.

[17]同[14]90.

[18]同[14]90.

[19]同[14]90.

[20]同[14].

[21]约翰·杜威.杜威全集·中期著作(1899—1924):第七卷(1912—1914)[M].刘娟,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75.

[22]同[21].

[23]同[21]277.

[24]约翰·杜威.杜威全集·早期著作(1882—1898):第二卷[M].熊哲宏,张勇,蒋柯,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59.

[25]同[24]261-262.

[26]欧阳芬,徐斌辉.微课程的设计原理、制作与评价[M].北京:开明出版社,2016:97.

[27]同[14]85.

[28]同[9]90.

[29]卢梭.卢梭的民主哲学[M].刘烨,译.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4:133.

[30]孟瑾.“生活化、游戏化”幼儿园课程[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26.

[31]同[9]118.

[32]同[9]121.

[33]高闰青.高师院校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3:95.

猜你喜欢

杜威启示
Current bifurcation,reversals and multiple mobility transitions of dipole in alternating electric fields
让我们摇起橹来
NHL联盟制度安排对我国职业体育改革的启示
西方管理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有效实施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论美国警察院校政府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及启示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
绝世武功的奥秘
Measurement and Correlation of Vapor-Liquid Equilibria for Hexamethyl Disiloxane + Vinyl Acetate System at 101.3 k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