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三变”改革路径探究

2023-09-06纪霞陈洁

村委主任 2023年7期
关键词:三变乡村振兴改革

纪霞 陈洁

摘要:“三变”改革的核心是产权制度的改革。“三变”改革有利于盘活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人资产,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实质性受益,增强农村的经济实力,提升“三农”发展的整体水准,促进农村跨越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走向深入。文章以贵州省为例,阐述了贵州省“三变”改革的价值内涵,分析了贵州省“三变”改革的成效及面临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农村“三变”改革的路径,为“三变改革”构建保障机制,以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乡村振兴;贵州农村;“三变”改革

文章编号:1674-7437(2023)07-0143-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7       文章标识码:A

在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大背景下,2014年贵州六盘水市创造性提出“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通过将农村资源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形成良性的产业、政策和分配机制的互嵌式发展,激发农村的经济活力,使广大农民摆脱贫困、走向富裕[1]。六盘水“三变”改革,不仅是贵州省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更是中国农村改革的新探索。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推动“三变”改革走深走实,让农村“三变”为乡村振兴添活力、增动力,值得深入探讨。

1   “三变”改革的价值内涵

乡村集体富则村民富裕、集体穷则村民穷、集体空则民心散,因此,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与壮大乡村集体成为重中之重。贵州省六盘水市准确把握促进农民增收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针对农村资源、资金、农民分散等问题,创新性推出了农村资源变资金、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取得了巨大成效,这一针对中国农村改革的新探索,形成乡村振兴的“贵州经验”,不仅得到全国各地的广泛关注,引发新一轮农村改革的路径探讨,还被写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成为破解农村改革难题、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引。

从“三变”改革的初衷与成效来看,其改革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推动农村要素聚集。“三变”改革通过政府引导自然资源、劳动力、资金以及资本在农业经营主体内部汇聚,创新了农村土地要素流动机制,改善了生产要素配置机制,促进劳动力要素在一二三产业分配、组合与集聚。二是推动农业经营组织变革。“三变”改革解决了传统家庭小农户经营小、散、闲等问题,将农村闲散的自然资源、过剩劳动力、分散资金等通过股份制方式集中到涉农企业、合作社等,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生产。三是促进农村产业革命。“三变”改革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等为主体,以集体所有的经济资源为基础,聚力发展地方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同时推动“三变”+特色产业、“三变”+乡村旅游、“三变”+文化产业等多种业态发展,实现一二三产业的一体化融合,催生产业变革。四是改革乡村治理体系。“三变”改革推动各类现代化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并由农村产业经济向文化、生态渗透融合,进而推动农村治理的现代化转变。通过将村规民约纳入合作社章程,将利益分配与文明习惯等挂钩,使农村“自治”得以丰富与完善。

2   贵州省“三变”改革成效及面临的问题

2.1   贵州“三变”改革成效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截至到2022年,贵州省88个县(市、区)968个乡镇、2 500余个农村开展“三变”改革试点工作,涉及农村人口700余万。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该省已组织试点村集体资源入股超过5万hm2,资源折价入股26.68亿元,整合财政资金投入试点村35亿元,撬动社会资金投入“三变”改革超过100亿元,实现230万农民变股东。其做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激活资源要素。充分激活自然资源、存量资产、人力资本等各种沉睡资源,聚集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针对贵州省多山地的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业与高效农业,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天然品牌农产品,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创新农村财政资金的配置,将涉农、扶贫资金整合,发挥资源的整体合力。鼓励农民以承包土地经营权或者资金、技术等方式加入到龙头企业,并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参与土地流转来发展高效农业规模经营。二是理清资源归属。为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贵州省在推进“三变”改革的过程中,建立完善的确权颁证、流轉交易机制,加快农村各项产权的认证与颁证工作,进一步厘清和明晰农村资源资产权归属,为农民参股、参与企业分红奠定了基础,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与收益分配管理制度,确保农村集体资产在“三变”改革中保值增值,使农民稳步增收。三是产权透明交易。为保证“三变”改革的实施成效,贵州省完善了农村产权流转市场和土地流转管理的配套政策,保障农民自愿、公平、公正、有序地进行产权交易,通过采取扶持补贴政策与降低民营评估机构进入农村产权评估市场,免费为经营主体和治理机构提供产权交易培训,提高“三变”改革产权交易的运行实效。四是创新农村融资。出台了农村金融资金的管理办法,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农民住房财产递延贷款试点,完善农村林权、住房产权等抵押贷款机制,为农村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服务,深入推进农村信用农户与农村经营主体的信用评级与授信,提升了经营主体的社会认可度[2]。贵州省“三变”改革之所以能够获得巨大成功,并获取广泛的社会认同,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改革创新的体制机制,释放了农业产权制度的改革红利,重塑了农村社会的分工体系,优化了农业发展的商业环境、社会环境与政策环境,激发了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彻底解决了分散农户干不了、干不好的问题,使农村封闭式经济向开放型经济转型,提升了农民的改革获得感,促进了农业生产增效、农民生活增收与农村生态增值。

2.2   贵州“三变”改革中面临的问题

针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自启动“三变”改革以来,贵州省始终积极探索如何更好发挥“三变”改革在全面助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千方百计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使其真真切切享受到“三变”改革带来的红利,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共性问题。

2.2.1   资源集聚效应不足

农村各类资产、资源分散在村民手中,各自为营,多数农村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经营主体小而散,资金与技术匮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因此,多数农民对改革持观望态度、缺少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老人和妇女儿童成为农村主要人员,其缺乏准确判断市场、谋划选择致富项目的能力,导致大量资源闲置。农村资源盘活困难,村民没有好法子盘活各类资源资产,无法适应农村经济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发展需要。另外,农业经营模式仍以自给自足、分散经营为主,农村资源、资产、资金等资本流转活力小,土地碎片化、村庄“空心化”、集体经济“空壳化”严重;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权、住房财产权、集体收益权等产权交易活化少,未能得到充分激活,农村产业未成体系、经营主体不优、生产效益不高,难以适应农村经济规模化、市场化、组织化发展需求。

2.2.2   利益合理分配困难

农民投入资金、资产、技术各不相同,个人贡献不同,如何制定科学的利益分配模式,需要充分论证、合理实施[3],同时存在农户、集体与市场主体的利益难以兼顾等问题。此外,农业基础薄弱、生产生活条件有限、生产设施与技术落后、涉农资金投入不足且分散,加之农村经营管理、科技、财务等人才缺乏等,都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利益的合理分配和“三变”改革良性推进。

2.2.3   经营管理人才缺乏

“三变”改革进程中,贵州省内一些村落着眼于“三变”改革内生能力建设问题,积极探索“能人回乡”的机制,共享改革成就。但就现状来看,面临农业技术人才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持有技术期权的政令不畅等问题,导致能人汇聚机制面临瓶颈。高素质人才因农村条件差等客观因素而不愿扎根,仅靠地方村“两委”来推动“三变”改革显得捉襟见肘。

3   农村“三变”改革的路径

3.1   强化“三变”改革制度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基础保障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形势下,应当根据“三变”改革关键环节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资产、农民个人资产的财产性收入分配制度,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农民的投资能获得如期回报。一是要保障农民土地流转的收益,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推出与管理机制,提升农村资源资产的利用效率。二是要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股份制企业,增强农民在“三变”改革中的话语权,为乡村振兴实施提供多元化的支持策略,防止农村集体经济被少数人侵占。例如,农村土地被征用所获得的土地补偿费和集体资产置换增值等,由集体共同决定如何增加收益,这也有赖于政府完善“三变”改革的管理制度,把握关键环节,建立“三变”的收益分配制度、退出机制和应急机制,结合财政资金的投入,建立政府關键性资金保障制度,发展农村特色农村保险制度,严格禁止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非法行为,为乡村振兴夯实基础[4]。

3.2   建设好“三变”改革运转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平台保障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建立完善的产权交易平台,保障农民能自愿、公平、公正地进行土地产权流转活动。一是 应进一步完善乡村流转服务管理体系,为农民提供贴身的服务,规范相应的交易流程,完善交易监督管理机制,提高农村土地的流转效率。制定农村产权流转的管理办法与措施,以及土地流转交易、资金监管制度等,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时,还要建立灵活的体制机制,例如,村集体和农民以承包土地经营权入股农业经营主体需要进行评估作价的,在上级部门的引导下,集体与承包者可以自己协商解决,提高土地流转的效率。针对农产品销售问题,政府要积极引导,开发农村销售市场,采用多种销售策略,提高农产品的销售效率,尤其是用好新型“供销社”和农村电商平台,建立供需信息平台,做好国内外市场对接,培养农民电子商务知识,帮助他们理解电商的交易规则和流程,培育多种专业承接载体,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3.3   掌控好“三变”改革融资风险,为乡村振兴提供金融保障

在加大财政资金对农村“三变”改革支持的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农村产权与经营承包权抵押风险控制机制,积极建立农村土地承包收储基金、农村产权抵押担保基金、农民宅基地使用权控制基金等制度,降低农民金融投资的风险。同时,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管理、退出与流转机制,以及农村集体荒山、荒滩等流转机制,深化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权与流转机制、集体建设用地管理机制等一系列农村“三变”改革的配套机制,完善农村信用等级评价体系,采用先建档、再评级、后授信的制度,发展一批以政府出资为主的融资平台,探索融资担保资金制度,创新农村土地信托管理制度,并将农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纳入到金融机制信用评级范畴,达到稳定农村金融市场的目的。针对农村农产品生产加工的小微企业,应将团体小额贷款与农民信用扶贫贷款相结合,掌控好农村小微企业融资的风险,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资金问题,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稳定金融供给[5]。

3.4   运用好“三变”改革权益保障,为乡村振兴提供战略支撑

在“三变”改革推进与实施的过程中,农民的权益保障为“头等大事”。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进行,一是应加强对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地的监管和风险防范,不仅要保障农民的权益,同时,还要提高农业农村的经济收益,保障入股村民获得长期稳定收益。通过指导法人治理机构规范财务监督和管理,让村集体组织与经营主体的财务透明,公开财政资金投入的比重,规范经营主体的经营责任和风险管控。二是应当通过创建联村党委等新型党组织,实现基层党组织与集体经济组织的引领与服务、统筹与发展、治理与建设的创新形式,探索建立灵活多样的股权收益分配机制,将国家、集体、农民的利益统一起来,按照农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股权结构和治理方式,切实保障农民和各方主体的收益机制,为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战略保障。此外,构建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股权化改革。具体可将财政补助资金转化为公益性产品,要求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承接的财政补助项目、村集体经济组织按财政补助资金的一定比例分红,村集体将股份公平公开量化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4   结束语

贵州省“三变”改革以“三农”工作为核心,围绕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创新路的意见》和《贵州建设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进一步拓展“三变”改革的纵向和横向维度,找准“三变”改革的开展抓手和战略支撑,强化“三变”改革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提升“三变”改革的内生动力和外在体验。乡村振兴战略下,面对新形势与新机遇,应进一步加快构建多元化的配套体系,不断升级“三变”改革的新版本,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各地基层政府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也应当用好、借鉴好贵州农村“三变”改革的经验,助推全国农村改革,实现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王永平,黄海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风险防控问题探析——以六盘水市农村“三变”改革为例[J].经济纵横,2019(09):63-71.

[2]余肖静.贵州省农村“三变”改革现状分析——以M县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12):259-261.

[3]江明生.“三变”改革视角下的贵州农村产业空心化治理路径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1):110-115.

[4]庄天慧,孙锦杨,杨浩.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及有机衔接路径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39(12):113-117.

[5]陈全.“三变”改革助推精准扶贫的理论逻辑和制度创新[J].改革,2017(11):43-46.

猜你喜欢

三变乡村振兴改革
贵州黄平县:“三变”改革激发产业活力
改革之路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贵阳城乡“三变”了不得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三角恒等变换之“三变”
瞧,那些改革推手
注重“三变” 学会“三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