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深入推进如东乡风文明建设的路径研究

2023-09-06杨晓冬

村委主任 2023年7期
关键词:如东县乡村振兴新时代

杨晓冬

摘要:乡风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事关乡村振兴发展大局,事关农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农村社会长治久安,只有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强力推进、政策上全力支持,才能让乡风文明建设始终保持活力,才能为推动乡村振兴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文章在走访调研新时代如东县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新时代背景下如东乡风文明建设的现状及面临的压力,并重点提出了新时代背景下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现实路径,以激发乡村发展力量,高质量推进如东乡风文明建设。

关键词:新时代;乡村振兴;乡风文明建设;如东县

文章编号:1674-7437(2023)07-0120-04       中国图书分类号:D422.62        文章标识码:A

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乡村建设行动的任务书、路线图。围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案》提出12项重点任务,概括起来就是“183”行动;明确到2025年,乡村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取得积极进展,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显著加强,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1]。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在促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务必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要硬,塑造好内在的“魂”——“乡风文明”,着力提升农民精神风貌,进一步培育良好的乡风、家风、民风,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文明力量[2]。随着如东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农村人居环境得到很大改善,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2021年底,如东县全县已有8个示范村、8个先进村成功跻身南通第一批市级培育名单。2022年,根据党建领航、地理区位、环境保护、文化内涵、产业发展等五方面的综合考量,如东县重点培育一批乡风文明先进村,着力打造一批可观、可感、可借鉴的乡村振兴样板,包括长沙镇滨海村、洋口镇洋口村、掘港街道虹桥村等16个样板村。但对照《方案》要求,如东县基层精神文明建设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尤其是乡风文明方面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确保到“十四五”期末,全县实现一半以上乡镇创成省级文明乡镇,半数以上行政村创成市级文明村,创成县级文明乡镇比率达75%以上,创成县级文明村比率达65%以上的规划目标,课题组对新时代背景下如东乡风文明建设情况采取深度访谈、小组座谈等方式进行了专题调研。

1   新时代背景下如东乡风文明建设的实践及取得的成效

1.1   在乡村振兴中大力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核心灵魂、重要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2]。近年来,如东县进一步加大道德引领、文化宣传、榜样示范的力度,一是道德引领,广泛依靠农民、教育引导农民、组织带动农民。全县各村创新思路,推出一系列利民惠民的举措,通过开展“三下乡”,多元协同题促发展;开设“道德大讲堂”构建崇德尚善的社会氛围;张贴“善行义举榜”,树典型,扬正气;制定“村规民约”引领道德新风尚。二是文化宣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开展丧事简化改革、遏制高价彩礼、反对封建迷信,严正气促和谐等各类移风易俗文明实践活动。三是榜样示范,2022年,如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编写了《如东百名高素质农民风采录》一书,进一步激励先进典型、弘扬榜样示范、营造浓烈氛围、传递文明力量,为践行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夯实人才基础。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节點,如东县乡风文明建设已经取得较大成效,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再上新的台阶。

1.2   在抗疫实践中不断探索乡村文明建设新举措

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如东县多措并举打赢新冠疫情阻击战,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同时,在这场战役中,如东县不断创新举措,将树立乡风文明、推动移风易俗与防控实际紧密结合,传统习俗“让路”疫情防控,防控疫情“防”出了乡风文明新风尚。一是广泛制定临时公约。“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外出佩戴口罩;不走亲访友,不参加聚会活动……”这是掘港街道洋岸村在日常防控中制定的“临时”村民公约。为了让广大村民自觉参与防控,形成群防群控的工作格局,洋岸村村“两委”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临时公约》,并在田间地头、管理网格、包干小组微信群、QQ群中,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在全村进行广泛宣传,提高村民对防控的意识性和主动性。在调研中课题组发现,全县各镇(街道)、各村(居)都能结合工作需求,同辖区内村(居)民共同制定“临时”村民公约,通俗易懂、形式多样的公约成为了抗击新冠疫情实践中的日用守则。二是探索宣传新手段。为减少人员的聚集与流动,语音沟通、视频会议成为村“两委”工作人员日常办公的主要方式,基本实现了“离岗不脱岗”、“见屏不见面”的工作新形态。此外村“两委”还第一时间通过微信、抖音等村(居)民喜闻乐见的手机APP将权威发布、科学解释、正确措施以及相关辟谣信息广泛传播,从而弥补了乡村传统“大标语”“大喇叭”等宣传方式的不足。

1.3   在创文长效中持续提升广大群众思想道德素质

2020年,如东县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面对文明城市创建攻坚战,88万如东人表现出的公共道德意识,一个个活跃于基层的“红马甲”,生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党的二十大以来,如东县以全国文明示范城市为标准,持续提升广大群众文明素养和道德素质。一是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自觉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统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加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厚德力行、耕海图强”新时代如东精神,深入开展“道德实践”“八礼四仪”“新时代好少年”等活动,在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中持续提升本县群众的公民道德素质。二是通过深化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开展“最美如东人”、如东县道德模范、县级文明家庭示范家庭评选表彰等活动,建好用好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康促进与体育服务“五大平台”,不断巩固和提升了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三是在文明城市长效管理中,进一步激发和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弘扬文明新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随着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的深入推进,触及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对推动更高水平文明城市建设长效管理至关重要。进入新时代,迈上新征程,对照更高标准和群众期盼,乡风文明建设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2   新时代如东乡风文明建设面临的压力

2.1   人口流失呈现“空心化”,留守群众思想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加速推进,大量农村人口尤其是青壮年劳力不断“外流”,如东县作为曾经的“计划生育先进县”,农村常住人口逐渐减少,农村“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人走房空”现象非常普遍。部分留守农民群众缺乏良好生活习惯,存在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不遵守交通规则等现象,与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要求形成鲜明的反差。同时,还有一些群众认为,应该先想方设法多挣钱,精神文明建设无足轻重,这也使得群众对乡风文明建设认识不充分、参与不积极,出现“政府热、农民冷”的现象。

2.2   文化设施呈现“形式化”,阵地作用有待发挥

文化设施是乡村文明建设的物质载体之一,发挥文化设施的阵地作用是乡风文明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的必要条件和物质基础,而如东县部分村居由于受经济基础制约,不但硬件建设投入少,而且不能配备专职人员负责管理,除了村党支部活动室和农家书屋这些标准配置外,文化设施少,已有的文化设施也趋于老化,无法发挥作用。有些经济较好村(居)虽建有文化广场和一些简易的健身器材等,但缺乏吸引群众的娱乐活动,仅局限于“送文化下乡”“慰问演出”等。

2.3   文化生活呈现“单调化”,活动形式有待创新

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全面胜利,农民的“物质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但农民的“精神温飽”却未解决。在互联网、多元文化等的强力冲击下,过去群众喜闻乐见的、乡村特色浓郁的文娱活动已开始逐渐消失,导致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贫瘠。

2.4   基层治理呈现“复杂化”,移风易俗工作有待加强

由于不同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文化水平、兴趣偏好、风俗习惯等各有差别,这就决定了基层治理具有特殊性、繁琐性、复杂性。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其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等直接影响乡风文明建设的进程。如东县高度重视全面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培育高质量新型农民,大力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助力乡风文明建设。但是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部分农村地区农村“红白事”的操办规模逐渐变大,消费档次有攀高趋势,部分农户受从众心理和“面子文化”的影响,在“红白事”方面不惜举债随大流,生活水准因此受到较大影响,同时影响了乡风文明建设的开展和成效。

2.5   党建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待加强

乡风文明建设,离不开党建引领。在党的领导下,如东县大力发展农村科教卫生、文化体育、养老保障等社会事业,广大农民的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的文明程度有了很大程度提升,但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仍有待加强。有的基层领导干部对乡风文明建设重视不够,并未将乡风文明建设放到与经济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也存在乡风文明建设是“软指标”的误解;部分基层党员干部的素质有待提升,距离成为文明乡风的先行者还有差距,示范带动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充分。

3   新时代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路径

3.1   依靠民力,让农民群众“动起来”

农民是乡风文明建设的受益者,更是主力军,要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因此,需要进行广泛宣传,引导农民群众把追求美好生活的热烈期望转化为自觉行动,组织发动农民群众自主自愿地在乡风文明建设中唱主角。实践证明,依靠民力,顺应民意,关注民生,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让他们实实在在成为乡风文明建设的受益者,是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法宝。一要明确乡风文明建设“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在谋划、启动、落实等各个环节中,都应及时听取村民的意见建议,充分利用网格化管理优势,通过村民小组会议、调研走访、网络投票等形式,让村民参与到乡风文明建设中来。二要增强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着重将农民工、留守妇女儿童、孤寡老人等社会群体纳入视野,以孝亲敬老活动为抓手,创新工作措施和方法,尝试建立“孝恩簿”制度,发动农民群众互评互议,让农民群众成为新风新规的制定者、执行者、评议者和受益者,做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三要广泛开展“农村道德模范”“好婆媳”“星级文明村”“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用身边的凡人善举感化人、教育人,从而达到弘扬传统美德,淳化乡风民风的效果。例如,双甸镇高前村开展的“百家训训千家”活动,在全村形成了以群教群、以群帮群、以群带群的宣传教育新格局,以好家风带动民风、促进乡风,改变了村民精神风貌。四要大力举办“扶海道德大讲堂”活动,用小阵地讲清大道理,提升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归属感,在学习中提升农民群众的凝聚力,使其自愿为乡风文明建设贡献力量,真正让农民群众“动起来”。

3.2   加大投入,让文化阵地“用起来”

充分发挥农村基层文化阵地作用是乡风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如东县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在充分认识文化阵地建设重要性的基础上,从满足群众求知、求乐、求美等需求出发,加大对文化阵地建设的投入,建设一批群众需要的实用性强、利用率高、教育作用大的文化设施设备。在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应加大镇村规划、资金投入、公益事业等方面的力度,通过结对帮扶、村企联动等形式,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发动村内在外成功人士、农民企业家、种养殖大户、致富带头人等乡贤能人为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捐资助力。与此同时,也要积极探索建立健全相关管理保障制度,用足用好活动阵地,使文化阵地发挥最大作用,真正让文化阵地“用起来”。

3.3   创新载体,让群众文化“亮起来”

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要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充分利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重要传统节日和国庆节等重要纪念日,以“我们的节日”“丰收节”“农民运动会”等为主题,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民俗文化活动,让传统节日更富人文情怀,让乡村生活更具情感寄托[4]。二要注重乡愁文化的培育。推动村史馆建设,增强家乡归属感,留住乡愁。例如,袁庄镇孙庄村通过梳理乡村历史发展脉络,从留住历史记忆、保护传统文化元素、发掘乡村文化资源出发,以时序为线索,建成村史展厅;村史展厅分别从变迁、曙光、图强和振兴四部分记述,延续了传统乡村文脉,培育了富有孙庄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乡愁文化,增强乡村的文化吸引力和感召力,成为如东县乡村乡愁文化培育的一个新亮点。如东县其它乡村地区也可以学习孙庄村的创新做法,打造属于自己的乡愁记忆。三要打造如东特色群众文化的品牌。围绕“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杂技之乡”等著名文化品牌做文章,增进群众对家乡文化的认知,在文化寻根中增强村民的爱乡情感,大力扶持曹埠镇“赵家剧院”这样的民办艺术团体,大力发展农民业余文艺演出队和民间剧团,鼓励农民自编自演、自娱自乐,大力培养传统文化和地方民俗的传承人,使乡村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得以传承并发扬,真正让群众文化“亮起来”。四要着力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建设,以“村容整洁环境美、品德高尚人心美、乡风文明风尚美、精神充实生活美”为目标,大力加强乡村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有力遏制大操大办、攀比摆阔等不良风气,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5]。

3.4   健全机制,让各项任务“实起来”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必须建立起坚强的机制保障。资金、人才和制度是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务必要解决好“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事要怎么干”的问题。一要把乡风文明建设列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将其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作为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二要不断修改完善《如东县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关于市、县两级领导挂钩联系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的通知》《关于建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专班的通知》《关于落实“百千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年行动方案》等专项文件,建立起长期有效的运行发展机制,使乡风文明建设获得充足的发展后劲。三要持续营造“四敢”精神的浓厚氛围,即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全社会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激发农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各项任务进一步落到实处,真正让各项任务“实起来”[6]。

3.5   典型引领,让党员群众“忙起来”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关键在党。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層党组织建设。落实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责任,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凝聚广大党员群众,积极推行“党建+文明建设”模式,充分发挥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主阵地作用,组建起一支凝聚力强、战斗力强、影响力强的党员队伍,切实实现党建引领新风尚,乡风文明促振兴。

4   结束语

乡风文明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和保障,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的发展动力和发展方向。新时代推进如东乡风文明建设,既需要政府重视,也离不开社会共建,只有形成自上而下的合力,才能让文明乡风吹遍如东县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参考文献:

[1]中国政府网.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EB/OL].(2022-05-23)[2022-05-23].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2/content_5695035.htm.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3]吴海军.抓住关键强化“文明城市”的长效管理[J].雷锋,2022(10):54-55.

[4]中国政府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EB/OL].(2022-03-31)[2022-03-31].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4/07/content_5683910.htm.

[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6]姜普旭,王健.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风文明建设的问题及路径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22):143-146.

猜你喜欢

如东县乡村振兴新时代
A Cool Journey
The First Lessons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一把荷叶伞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对如东县“续春蚕布局”生产的再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