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润腔在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中的运用研究

2023-09-06朱倩

戏剧之家 2023年13期
关键词:润腔颤音韵味

朱倩

(江苏师范大学 江苏 徐州 221116)

一、润腔在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中的作用

(一)起到字正腔圆的效果

润腔是以声腔为基础依字行腔的技法,明代魏良辅的《曲律》指出:“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腔纯为二绝,板正为三绝”,形象地展示了汉语言歌曲歌唱中咬字与声腔之间的联系,汉语发音是“五音四呼”“开齐合撮”“唇齿舌鼻喉”“平仄四声”,也有“十三辙”,掌握这些知识是表现润腔旋律与节奏的基础。另外,汉语音节的发声具有一定的音乐性,由字头与字腹、字尾的连接和调节呈现出不同的声调效果。因此,歌词本身所包含的字调、声调是运用润腔声腔的曲调基础。[1]比如,在《枫桥夜泊》这首古诗词艺术歌曲中,“月落乌啼”的“落”字是去声,调值为51,但演唱时却呈现出阴平、调值55 的听觉效果,对于这种变化,听众不会产生误解,相反,这种改变还为歌曲营造了冷清寂静的意境氛围。因此,润腔能依据字音的起伏开合让古诗词艺术歌曲呈现出声腔自然、字音纯净的效果。

(二)有助于表情达韵

《吕氏春秋·音初》中提到:“凡音者,产于人之心者也,感于心则荡乎音,音成于外而化乎内”,由此可见,古诗词特有的情感原本就是通过吟诵表达出来的,吟诵时常常声调一致,并根据感情的强弱起伏而变化,吟诵对演唱有重要的风格导向作用。通过吟诵可以实现连词断义、吐字行腔、变声异读、心声同步等目的,包括语言的旋律和节奏也在一声一叹之中变得自由悠扬。[2]但要充分呈现中国古诗词语言的丰富韵味,就要融入润腔唱法,借助婉转灵动的润腔帮助表情达韵,呈现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丰富情感和意境、旋律之美。

(三)有利于营造鲜明的风格

我国古诗词题材广泛,其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是其他文学体裁难以比拟的。李白的《将进酒》狂放不羁,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情强烈,李清照的《声声慢》缠绵哀怨……演唱者对其进行艺术加工时也必须考虑作品本身的独特艺术风格和内涵。润腔是一种独特且重要的表演形式,它可以将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思想内涵与人物形象完美融合在一起。在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中融入合适的润腔技巧,可以在音响方面让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风格更立体、更饱满地表现出来。[3]除此之外,许多以古诗词为基础创作的歌曲都使用工尺谱,仅有骨干音,并且其节拍多用散板或自由拍,节奏强弱的变化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此,要想营造丰富的诗词意境,就需要借助歌者歌唱时音色的明暗和速度、力度及其他多个要素的变化展现作品的风格。虽然大多数近现代创作的古诗词艺术歌曲都有详细清晰的曲谱,但如果演唱者只是僵硬地按曲谱演唱,就会让歌曲显得生涩无味。在古诗词艺术歌曲中融入润腔元素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二度创作,能让古诗词蕴含的丰富意蕴更为生动立体,也让音乐主题得到升华。[4]因此,要依据对作品的不同理解和领悟融入各具特色的润腔元素,才能塑造古诗词歌曲的不同风格。

二、润腔在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运用

(一)润腔在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运用方式

在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时要非常注重旋律韵味的演绎,要通过融入丰富的装饰音来恰到好处地体现歌词意境与歌曲情趣,同时还要表现作曲家的内心情感和词曲的丰富韵味。这就要求演唱者在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时认真对待咬词、润腔、声音韵味等,既要呈现传统音调的古雅韵味,还要使之符合字句的韵律要求,最终呈现出古朴而富有情趣,升降转折、抑扬顿挫细腻美观的效果。[5]以下是古诗词艺术歌曲中比较常见的润腔方法:

1.倚音。倚音是声乐作品中很常见的技法,有些倚音被作曲家标于谱面,演唱者在进行演唱时要充分尊重和领会作曲家的用心,然后用歌唱的方式进行表达。此外,在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具体演唱实践中,还要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对倚音进行二度创作,充分展现歌曲的丰富情感韵味。例如,敖昌群作曲的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作品中的“自难忘”的“难”字是用八分音符表示,这对“难”字的发音起到了制约作用,让其音调停在第一声nan 上面。这个时候,演唱者可以在后倚音re 的帮助下,使歌唱时“难”字的读音与其汉语语言阳平调相统一,既发挥正字作用,又突出“难”字,凸显苏轼对亡妻的深切思念之情。

2.颤音。颤音亦称“擞音”,就是通过本音和邻近音重复交替出现让声波加上“花”的旋律性润腔技巧。颤音会让人产生一种美妙的感觉,演唱时需让声带处于松弛状态。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时常常在句末运用颤音,主要是运用人声模拟古琴、竹笛、箫及其他传统乐器的音响效果,使歌曲听起来更有古典韵味。例如,赵季平作曲的韩愈的《幽兰操》,第一句“兰之猗猗”末尾的“猗”字仅有一个音,但占据了整个小节。这里的颤音润腔正是在模拟古琴吟猱过程中产生的颤音。由于是钢琴伴奏,所以,在弹奏过程中要用手指控制力度、速度以及音色变化,使曲调更加饱满圆润。[6]在这首歌的结尾部分,“幽幽其芳”的“芳”字也反映出相同的颤音润腔运用技巧。这个字由两个全音符组成,融入了颤音后更能烘托出宁静而幽远的气氛,充分展现出君子坦荡、洁身自好,有如空谷幽兰一般的高洁品格,营造了一种空灵的意境。

3.阻音。阻音源自戏曲的行腔技巧,因唱法不同,演唱者不能将其直接套用到古诗词艺术歌曲中,应结合自身演唱方式进行恰当的调整。在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时合理运用阻音会让音乐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给歌曲添上一抹古典韵味。例如,傅晶作曲的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清明时节身处异乡的愁绪,“路上行人欲断魂”描绘了春雨里行旅之人步履匆匆,心中却愁绪重重的景象。其中,“断”字的旋律呈现出三次跨越,更凸显了这一情绪。歌曲中的这部分采用了阻音润腔方法,让人在听觉上产生一个词被划分为两部分“断一an……”的感觉,在第一拍的si 与sol 之间有一个短暂而干净利落的暂停,使“断”字巧夺天工,更加凸显了诗人此情此景下的满腔乡旅之思;第二拍的fa 上面可增加倚音sol fa,使阻音更顺畅,但要避免提前归韵。这首歌曲通过润腔的运用让歌曲的意与韵浑然一体。[7]

4.气口。在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中,对气口进行巧妙处理能对作品起到画龙点睛之效。有的作曲家会采用空拍、谱面标记等方式表现应该停顿换气的位置,这就是气口。但在具体演唱中,要想唱好作品,就必须在这一基础之上为歌曲注入灵魂,并根据自身对歌词的理解巧妙选择气口的位置。以先秦的《越人歌》为例,刘青作曲,最后两句“心悦君兮君不知,心悦君兮君不知”在整首作品中重复出现,为了让这首歌更有情感色彩,就要进行不同的加工处理。在第一个“不”字前面增加气口,就好像越人叹了口气,叙述道“我把心系于王子身上,怎样才能让你知道我的想法呢?哦!王子,你不懂得我的心意呀!”使越人形象更生动,此时融入气口润腔能让人眼前一亮。

(二)润腔在《虞美人·听雨》中的具体运用

《虞美人·听雨》为蒋捷晚年之作,这首词真实地再现了作者生平,作者以三次“听雨”为载体,总结其在少年、壮年、老年这三个时期的不同生活境况,充分反映了其深沉的爱国之情和颠沛流离的人生际遇,意蕴丰富而深刻。这首古诗词艺术歌曲有多个不同的演绎版本,每个版本都有其独特之处。其中,陈思里演绎的版本运用了丰富的润腔技巧,也充分展现了这首歌曲的丰富韵味,故此处选择这一版本对歌曲中的润腔运用技巧进行分析。

1.旋律性润腔——颤音。陈思里的演唱大量使用了颤音技巧,传达出古诗词的吟诵感觉。[8]歌曲的第一句“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中,“少”“歌”“上”“红”“昏”几个字均采用了颤音,显示出诗词吟诵之美。在演唱的第一句便俘获了听者的心,将听者瞬间带领至词人年少时的歌楼上,听者仿佛正和几个好朋友一起喝酒赋诗,谈笑间,楼外的微雨淅淅沥沥。第二句“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中的“壮”“舟”“风”等运用了颤音润腔技巧,恰到好处地体现出词人漂泊舟中的辛酸,尤其是“风”字的演唱又作了渐弱的处理,将漂泊羁旅之思演绎得深入人心,仿佛一阵西风完全吹灭了词人内心最后的安定之感。第三句“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中的“僧”“庐”两字运用了颤音,突出了词人此刻身处的境况,词人孤身一人立于僧庐之下,静静听着夜雨淅淅沥沥,内心早已萧索落寞,原本怡然自得的少年早已不在了。

2.唱法性润腔——甩腔。所谓“甩腔”,就是行腔时,为抒发某种感情所采取的润腔技巧,又分拖腔和抛腔两种形式。抛腔大多采用一字多音、一字多腔等技巧,用在曲子的高潮处,或者要强调时,为促进后续乐段的展开作准备。其中,在演唱中的音调走势为上抛物线时称“上拋腔”,反之就是“下抛腔”。拖腔通常是指在“一字多音”状态下所产生的歌唱状态。“拖”就是在歌唱中的拖音,即将字音拉长,有拖腔、拖音之分。拖腔是古代戏曲演唱中经常使用的行腔技法,旨在加大行腔中的音乐变化。[9]这首歌曲的演唱中也增加了上抛腔、拖腔等演唱手法,更好地烘托了词人心中的情绪,也渲染出意蕴悠长的氛围。

(1)拖腔。第二句“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之后,原谱中的“呜”字被歌者改成了“啊”字,并采用拖腔使音色呈现出闪烁不定、抑扬顿挫的变化之感,充分演绎出词人漂泊异乡、不能一施才华的苦闷和山河破碎之痛,也让听者仿佛身处其中,感同身受。这里“啊”字的处理方式又仿佛在模仿孤雁身处萧瑟秋风里的悲鸣之声,仿佛是在悲叹词人今日的凄苦处境,身处此种境遇中,怎不令人心痛欲绝?第三句“鬓己星星也”中的“也”字亦用拖腔演绎,并在第三拍时运用了渐强的处理手法,把整首歌渐渐推向高潮,为后续的感情爆发作好准备。全曲末句“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中“到天明”三字,谱子上虽只标有“天”的延长记号,不过,在陈思里的歌唱里,以“到”为起点就开始做渐慢,拖腔用在全曲的尾声部分,渐行渐远,并且逐渐变弱收音,给人以无限遐思。仿佛近在眼前的风景事物也早已面目全非,远在天涯,突出表现了此词蕴含的韵味和丰富情感,蓦然回首,人生只像旧梦一场。

(2)抛腔。这首歌曲两次在“悲欢离合总无情”的“悲”字上运用了抛腔技巧,这里又采用了上抛腔唱法,结合戏曲演唱的基本手法——“喷口”,让字音强烈地喷出。陈思里演唱时把“喷口”与“抛腔”相结合,让感情毫无保留地迸发出来,唱出词人内心的怨恨之情。

三、结论

在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中运用润腔技巧能够更好地体现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古典韵味,也让带有中国元素的音乐为世人所熟知和接受。本文首先阐述了润腔技巧在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中的作用,然后着重分析了润腔在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运用,并重点以陈思里演唱的古诗词艺术歌曲《虞美人·听雨》为例,深入分析了润腔的演唱技巧运用方法,以期为演唱者提供一定的启发。

猜你喜欢

润腔颤音韵味
“润腔”释义
浅析江西兴国山歌《打只山歌过横排》的润腔特色
润腔文献综述
美声演唱中颤音技术的运用研究
略述《三脚螭龙壶》的壶姿韵味
略述《四方仿古》的壶中韵味
从“润腔”看霍俊萍五音戏演唱特色
对长笛演奏中的颤音研究
浅析颤音技术在美声演唱中的运用
秋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