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浪漫芭蕾的隐喻性探究
——以舞剧《仙女》为例

2023-09-06张艺赢

戏剧之家 2023年13期
关键词:芭蕾舞剧仙女

张艺赢

(西安音乐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1)

一、浪漫芭蕾的构成

(一)浪漫主义思潮的兴起

作为一种成型的文艺思潮,浪漫主义首先产生在德国,而后流行于英国与法国。何为浪漫主义?有人说它是极端的、消极的,亦有人说,浪漫主义是原始的……还有人说,浪漫主义是“我永远都在说我自己”。

席勒是十八世纪德国著名诗人,在席勒所著《论朴素诗与感伤诗》中,我们能看到其对感性的推崇,他认为过分的理性使得人与自然分裂,将其所期望的完整人性寄托在艺术上,即通过艺术的途径来寻求完整的人性、通过美来实现自由。浪漫主义突破了理性束缚,在浪漫主义文学中,我们能看到人对自由的追求、对情感的宣泄。同时,浪漫主义具有统一性与多样性,这在浪漫主义的自然绘画中显露无遗。在浪漫主义的自然绘画中,我们能看到它对生活细节的逼真再现,亦能看到如梦如幻的隐秘性色彩。

在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艺术的目的发生了些许改变。艺术的创作不再受到诸多限制,其目的在于产生美。人们的生活态度与行动理念也发生了转变。艺术家们热衷于在艺术作品中显露情感的色彩。

戈蒂埃是十九世纪法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也是提出“为艺术而艺术”口号的先驱人物。戈蒂埃是浪漫芭蕾的理论家之一,他的出现对十九世纪的浪漫芭蕾发展起到了引导作用。戈蒂埃对现实生活中的阴暗面不感兴趣,而对考古学产生了热情。由此,戈蒂埃将遥远的事物加入芭蕾理论创作之中。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弗洛伊德提出了精神分析学的相关理论,开创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弗洛伊德指出,人的精神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潜意识又被称为无意识,指人类受到压抑而没有被意识到的心理活动,它代表着人类更深层次、更具隐秘性的心理活动,它无时无刻不在暗中活动。而这种心理活动是如何产生的?弗洛伊德指出,当想象与现实之间的区别被掩盖时,人往往容易产生幻觉。比如,当认为是想象的东西在现实中出现在我们面前。他在《论创造力与无意识》“论令人害怕的东西”(uncanny)这一章节中,从一个真实的睡魔的故事入手,讲述了人产生害怕心理的来源。在书中,这种害怕的心理与“挖眼珠”这一元素有关。当男孩童年时期听人讲述有会抠眼珠这样的睡魔人物存在时,便会害怕自己的眼睛受到伤害,从而产生一种保护的心理,使人产生害怕的情感。在这里,弗洛伊德将其称为“阉割情结”。同时,弗洛伊德指出,某种氛围的营造,亦会引起人害怕的情感。当一个人在一种环境中重复着同一过程而出不去时,便会感到害怕。因为其产生了一种隐秘的效果。

考古学与精神分析学皆需要考虑人类精神领域的问题。它们的目的不止限于“何人”“何地”的历史探索,更关注其发生的原因与结果。十九世纪众多领域的艺术家对此产生了兴趣,试图将这些概念加入艺术创作之中。

(二)浪漫芭蕾的出现

毫无疑问,浪漫芭蕾是浪漫主义思潮所催生的艺术产物,其产生于十八世纪末的法国。随着大革命的失败,民众对于民族的伤感情绪无疑引起浪漫主义思潮在社会中蔓延开来。在过去,过分的理性主义阻碍着人情感的抒发。而人类的情感总要以别样的方式得以宣泄,艺术无疑是一种良好的方式。浪漫芭蕾在此时突破了从前的桎梏。

1832 年,女舞者塔里奥尼首次着白纱裙立于舞台之上,开启了芭蕾的“白裙时代”。舞剧《仙女》首次运用足尖技术,使芭蕾技术向前更进一步。而当舞者立起脚尖时,意味着其将身体的稳定性打破,足尖技术本身违背了人体的自然构造,立起足尖的舞者已然是一个超自然的存在。当舞者身着白纱裙,立起足尖旋转、跳跃时,缥缈、虚幻的舞台氛围油然而生。

在舞剧的动作构成上,《仙女》打破了从前哑剧动作在舞剧中产生的僵化现象,舞者开始追求舞蹈动作本身的质感。在舞剧一幕中,仙女进入屋内,环绕着詹姆士而舞动。其手臂线条轻柔,脚下步态轻盈,营造出似梦似幻的舞台氛围。同时,编导将哑剧中的手势动作与舞蹈动作融为一体,使哑剧手势舞蹈化,增强了舞剧语汇的美感。可以看出,浪漫芭蕾已然开始追求肢体动作本身的美感,其通过动作的轻盈、飘逸来传达人对自由的渴求。

舞剧是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舞台艺术,因而观众的观感与舞台的设置息息相关。当观众置身于漆黑的剧院中,便营造出了一种自由的状态。剧场的灯光照亮舞台,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偷窥”感。这一刻,舞者立起足尖时的飘逸形态与剧院暗黑的环境融为一体,使观者身临其境。

舞剧《仙女》的舞台环境构造与服装设置存在着一种隐秘性,即对遥远的事物产生兴趣,这些遥远的事物在舞剧中以隐喻的方式存在。其通过舞剧的艺术形式,传达了十九世纪法国民众精神层面的追求。

二、舞剧《仙女》的隐喻性构成

浪漫芭蕾以诗学为特色。弗·施莱格尔是德国浪漫主义理论家,在其著作《断片集》中可以窥见其诗学主张。首先是其心灵的诗学。浪漫主义“唯有它是无限自由的,诗人不应当受任何规律的约束。”其次是其神秘的诗学。1808 年,皈依罗马天主教后,他说:“艺术是上帝王国在尘世的可见的显现。”其在话语间显露出对上帝的信仰,又带着一抹神秘性色彩。而这样的神秘性色彩正是浪漫芭蕾的显著特点,它的神秘性首先体现在舞剧的情节之中,此时的浪漫芭蕾多演绎的是仙凡之恋或男女因情感纠葛而产生的矛盾情节。浪漫芭蕾舞剧中亦存在着隐秘的元素,它与考古学中遥远的事物相联系,以一种隐喻的手法存在。

隐喻手法来自古老的修辞学,它与明喻不同,明喻一般用“像”或“类似”等词语来连接本体与喻体,而隐喻所使用的是“成为”或“等于”这类词语来连接本体与喻体。修辞学与符号学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从两者的内在关系来说,喻体与喻旨对应的就是符号与意义,即用喻体(符号)来表达喻旨(意义)就会产生相应的修辞关系。符号修辞学有两个研究方向:一是在符号学基础上重建修辞语用学,另一种则集中研究传统修辞格在语言之外的符号中的变异。而舞剧中的符号修辞显然与后者相关。舞剧作为一种视听觉艺术,其喻体包括音乐、服装、动作、道具等诸多元素,而喻旨便从喻体中传达出来。

(一)翅膀的隐喻性

仙女是舞剧《仙女》的主题人物,在仙女的服装设置上,编导在仙女的背后插上了一对翅膀,为角色增添了灵动之感。而自《仙女》首演后,翅膀这一元素亦成为芭蕾舞剧服装的重要组成部分。浪漫芭蕾变得如此轻盈,促使马拉姆宣称“舞蹈都是翅膀”,将芭蕾舞的美学注入了心理学的图腾。psyche 这一词汇来自希腊语,拥有两层含义,一为灵魂,二为蝴蝶。而芭蕾的灵魂便像蝴蝶在茧中一样,以隐秘的方式来传达人的精神追求。

翅膀元素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代晚期所发掘的画像。画中的赛姬拥有一对灵动的翅膀,赛姬(psyche)来自神话故事,被视为人类灵魂的化身。而在当代,psyche 一词亦拥有“精神”的内涵,而翅膀被人类视作空灵的象征。

在舞剧《仙女》中,翅膀成了一种蕴含十九世纪人类精神追求的隐喻性存在。在舞剧情节中,仙女的翅膀未脱落之前,其一直保持着灵动姿态进行舞动,她时而在詹姆士身侧,时而“消失”,表现出二者若即若离的状态。而当詹姆士听信女巫的谗言,将丝巾放置在仙女背上时,她的翅膀脱落了,仙女面带痛苦之色,欲“飞舞”,却发现再也飞不起来。随后,她的灵魂被众仙女带回了天堂。通过这两段舞剧情节的对比,可以看出,翅膀的陨落象征着仙女生命的结束,其灵魂回到了天堂。此处的翅膀设置与情节安排展现出古老泛灵论的特点,即认为世界充满灵魂。

(二)场地的隐喻性

芭蕾舞剧《仙女》改编自幻想小说《灶神特里尔比》,仙女属于彼岸世界的人物。因而,编导在舞剧中对于彼岸世界的环境塑造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发现,编导在舞剧一幕中将场景设置在尘世世界的苏格兰农舍之中,而二幕则设置在隐秘的森林之中。从灯光设置上看,编导在二幕中选用昏暗的色调配以森林的情状,营造出夜间森林的氛围。弗洛伊德认为,黑暗往往唤起人害怕的情感,而处在一种环境中久久出不去所产生的重复之感,也会引起人害怕的心理。傍晚的森林往往会使人产生一种危险的感觉,加之茂密的树木、蜿蜒的道路,其成了一个让人容易迷失方向的地方。男主人公随仙女来到森林跳舞,意味着其来到了幻觉地带,森林象征着超自然的彼岸世界。这样的舞台设置在此后的浪漫芭蕾中屡见不鲜,成了浪漫芭蕾的常见形式。

有关喻体的设置还体现在仙女出场时的灯光色彩。在仙女与詹姆士共舞时,舞台大多采用昏暗的灯光,以烘托似梦似幻的氛围。而当农舍中的男女出场时,往往采用明亮的灯光,这样的灯光设置显示了彼岸世界与尘世世界的区别。在詹姆士与新婚妻子、仙女的三人舞中,编导亦采用了昏暗的灯光设置,因而,其所表达的大抵是詹姆士的内心情感,留恋旧爱的同时,又渴求着拥有仙女。

三、结语

浪漫芭蕾的发生与法国当时的环境息息相关,在法国大革命失败的背景下,艺术家们对现实世界产生了消极情绪,选择将创作内容置于“幻觉”地带,这是浪漫主义常见的创作形式。通过对舞剧《仙女》的分析,可以发现,其舞剧元素暗含着古老泛灵论的观点,艺术家们通过考古学的灵感,对遥远、隐秘的事物产生了兴趣,并将其加入艺术创作之中。浪漫芭蕾舞剧《仙女》中的诸多元素为舞剧氛围营造出一种隐秘性的效果,这样的效果带有弗洛伊德“uncanny”的理论色彩。正是这些隐喻性元素的构成,使得浪漫芭蕾带有更深层的意味与精神指向。

猜你喜欢

芭蕾舞剧仙女
百科全书舞剧
因为你的表演,我爱上了芭蕾
小妖怪和小仙女
春天的芭蕾
舞剧《瑞鹤图》剧照
我爱芭蕾
冰上芭蕾
匹诺曹遇到小仙女
舞剧《红高梁》——一种对于生命的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