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之以理
2023-09-04
贝勃定律
著名心理学家贝勃做过一个实验:一个人右手举着300克的砝码,左手举着305 克的砝码,他并不觉得两边有多少差别,当左手上的重量增加到306 克的时候才会觉得左手稍重一些。但如果右手举着一个600 克的砝码,这时左手上的重量要达到612 克才能感觉到比右手重。也就是说,原来的砝码越重,后来就必须增加更多的重量才能感觉到明显的差别。当人经历了强烈的刺激,其后再施加的刺激对他来说已经微不足道了。
贝勃定律时常在不知不觉中操控人们的感觉。比如,职场上,一个新人刚入职时拼命表现,早来晚走,兢兢业业,等他熟悉环境松懈下来,正常时间上下班,周围人就会觉得他前面的表现都是假的,甚至质疑他的人品;而另外一个新人,一开始就懒散不守纪律,慢慢熟悉之后,仅仅能做到按时上班,但大家立刻会夸奖他有进步。殊不知,前者完成的工作总量不知道比后者多了多少。
贝勃定律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能屡试不爽,因为,不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人总是会产生一种逐渐适应的机制。
在企业中,为了对员工形成持续的激励效果,往往采用升职加薪和奖金的激励方式。久而久之,员工习以为常,激励效果逐渐递减。因此,企业应不断丰富激励手段,采用尊重认可、授予荣誉、增强危机意识、任期考评等多种激励手段,减少贝勃定律对员工的影响。同时也要注意,在制定激励机制时要贴近员工需求,概而言之:给予时要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少做锦上添花的事,尽量不做画蛇添足的事。
阿尔巴德定理
匈牙利全面质量管理国际有限公司顾问波尔加·韦雷什·阿尔巴德认为,一个企业经营成功与否,全看它对顾客的要求了解到什么程度。看到了别人的需要,就成功了一半;满足了别人的需求,就是真正的成功。这就是阿尔巴德定理。
1983 年,年轻的迈克尔·戴尔正在美国德州大学学习医学。戴尔非常喜欢鼓捣计算机,可那时计算机是奢侈品,对于家庭条件一般的戴尔来说,根本没法拥有一台自己的计算机,而学校机房里的计算机又满足不了他的兴趣。后来戴尔发现,学校内的师生在买电脑的时候,经常买不到自己想要配置的机器。所以,戴尔开始做起电脑硬件升级维修的业务,根据客户的电脑情况以及经济状况上门进行硬件升级。有了积蓄后,戴尔从批发商那里进了一批积压电脑,将这些电脑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进行硬件升级,然后以低于零售价10%—15%的价格卖给学校里的师生。这笔生意让他第一年就挣了5 万美元。随后,戴尔退学创业,成立了戴尔公司,并秉承一个宗旨:消费者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
了解了顾客的需求,企业的经营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创造出新的服务、新的经营方式和新的产品,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独具特色,给消费者带来满足和惊喜,给企业带来商机和效益。戴尔公司能进军世界,秘诀就是以消费者为导向,消费者需要什么,生产与销售人员就为消费者提供什么。
阿尔巴德定理提醒广大企业经营者:即使涉足市场蓝海,也不代表可以任意遨游,要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必须用心去研究目标客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