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世界史普及读物出版的意义及要求
2023-09-03姜舟
姜舟
摘要:世界史普及读物在历史普及图书市场具有重要地位,其对培养国民历史文化素养以及对促进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有重要作用。文章论述了世界史普及读物出版的重要意义,并对这类读物的出版提出了提高编辑专业素养、增强图书科学性和趣味性,以及体现时代特色等建议和要求,以期丰富历史类图书出版研究的内容,并对世界史普及读物的出版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世界史普及读物 历史素养 国际传播
历史学科作为人文科学的重要部分,一直以来在人文科学普及层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历史普及,不仅是人文科普的重要部分,也是史学大众化的现实体现。近年来,历史普及读物备受大众追捧,成为出版行业发展最快、最有活力的品类之一,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历史读物占据了主流市场,而关于世界史的读物却相对冷清。
世界史普及读物在普及历史知识、启迪民智、提高国民历史文化素养以及在讲好中国故事、构建国际沟通桥梁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对世界史普及读物的出版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史普及读物出版的意义
培养国民历史文化素养,增长国民才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助力。一般认为,研究历史出于两大方面的目的:一是探求历史真相,二是经世致用。探求历史真相是历史学的灵魂和本质,而经世致用是我国史学的优良传统,也是历史学的现实要求。探求历史真相要依靠学术研究,经世致用则更多需要历史普及。著名历史学家何兹全曾提出:“历史学有两个使命:一是发现人类社会的客观真实和发展规律,二是把这些知识普及到人民群众,也可以说,历史学有两个任务:一是提高,二是普及。”[1]世界历史是历史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内容为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2]而世界史普及读物是普及世界历史的理论、知识、思想的图书,相比学术类世界历史著作的专业、艰深,世界史普及读物形式更多样、内容更有趣、传播更广泛,可以引起更多人对历史的兴趣,促进世界历史知识的传播,推进史学的大众化。国民阅读历史普及读物能了解更多世界史知识,同时也能从不同角度加深对中国历史的了解。在很多人眼里,世界历史只是不同民族、国家分散孤立历史的罗列组合,通过阅读世界史普及读物,就会了解到世界各个国家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世界历史是相互联系、具有统一性的历史结合。人类文明越发达,国际交往就越密切,任何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与世隔绝、独立生存。这也要求我们通过阅读,学会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中国历史和中国问题,这样也能进一步增加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
另一方面,阅读世界史普及读物,有助于我们吸纳和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从世界范围来看,人类付出了无限的智慧,发挥了无穷无尽的创造力,才取得了如今辉煌的成就。其中,有蕴含着思想智慧的文化系统,有可以创造先进生产力的科学技术成就,更有启示人们认识自然和促进社会进步的理论体系。这些辉煌成就不仅是民族的、国家的,更是属于世界的。比如,《西方文明史手册》剖析了西方文明的特性、成败和兴衰,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了解到希腊、罗马、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传承下来的西方文明,是一个与东方文明相对应的强势文明。我们可以从西方文明治乱兴衰中总结出有价值的内容。例如:英国的政治获得平衡的方法、西方国家通过开放获得资源的方法,等等。这些对正在崛起的中国来说,具有现实意义,能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助力。
世界史普及读物出版是国际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相对于我们对西方的了解,西方人对中国的了解并不多,甚至还存在种种误解和偏见。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西方人写的世界史普及读物在我国大量传播,而中国人写的中国史和世界史普及读物却很少能走进西方人的书桌。当我们翻开世界史普及读物的榜单会发现,版权引进的作品如《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世界简史》《人类简史》占据了很大一部分。这从侧面说明中国人对于世界历史的了解很大程度上基于西方文化叙述体系写就的历史学著作。西方文明主导了世界历史的书写内容和世界史观的构建,忽视了对中国的关注和介绍。这也表明我国的国际传播存在着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中国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落差”。[3]
世界史普及读物的书写和传播是欧美国家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取向国际传播的一种重要手段,并潜移默化影响着我国民众的世界史观。很多从西方引进的世界史普及读物都是以西方认识论去阐述人类发展,审视中国文化在人类历史中的作用,实际上宣扬的是以西方普世价值观为核心的世界史观。从这些图书去了解世界历史的中国人,很容易受到西方民主、自由、人权等政治话语的影响,从而产生思想价值观的混乱。另一方面,我国缺乏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世界史普及读物,介绍东方文明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因此难以对西方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产生影响。因此从中国角度进行世界历史叙述,破除西方中心主义的叙事逻辑,从中国的角度重构世界历史叙事是非常重要且紧迫的。我国出版界应积极策划出版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史观的世界史普及读物,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中国故事嵌入相应的世界史普及读物中,这将有助于中国故事的大众化传播,也为世界深入理解中国的历史发展、价值观念、文化傳统架起一座桥梁,并提高“中国话语”的国际传播效能。
世界史普及读物出版的几点要求
要求编辑具备更高的历史专业素养。要实现图书出版事业的高质量发展,高素质人才是重要的基础。编辑工作是整个图书出版的中心环节,从这个角度来看,编辑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图书质量的高低。世界史普及读物和一般大众图书相比,学术专业性更强,对编辑的要求也更高。作为世界史普及读物的编辑,除了需要具备出版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必须具备相当高的历史学科理论素养,要向学者型编辑转变。
作为世界史普及读物的编辑,需要对世界史学科的研究领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了解世界史的理论前沿,同时以开放的视野持续追踪世界史学科研究领域的变化。只有这样,在信息采集和选题策划阶段,编辑才能敏锐地发现世界史普及读物的空白点和热点,快速完成选题策划,引导作者写作。只有拥有较好的历史专业知识背景,编辑才能与作者进行有效而顺畅的专业交流,才能准确把握作品主题、发现作品价值。历史普及读物要求科学严谨、史观正确,在编辑过程中,更要求编辑对书稿中专业历史知识、学术观点表述、意识形态导向是否正确等进行审核和编辑加工。
从出版单位的角度来说,首先要注重人才引进,引进一批具有深厚历史学科专业素养、视野开阔、思想敏锐的高水平编辑队伍,以满足世界史普及读物出版的需求。其次,出版单位要将学者型编辑作为编辑培训目标。加强学者型编辑人才建设,出版单位可借助定期组织培训、专家讲座等形式,对编辑人员进行培训;也可以定期举办读书会,选择各个领域的经典学术著作,组织编辑交流读书心得,以扩宽编辑视野,提高编辑素养;此外,出版单位还可以鼓励编辑多发表专业学术论文,甚至可以组织编辑根据自己的出版专业领域,申报相关课题,进行专业和出版方向的科学研究。再次,在人才激励层面,出版单位要优化绩效考核机制,优化内部编辑人员配置,通过系统的量化考核,让编辑切实发现自己的优缺点,提升自我能力。
出版世界史普及类读物,出版单位要注意安排具有较强历史学科专业背景的编辑人员负责编辑工作,确保世界史普及读物的真实性、严谨性和科学性,做好与世界史等相关领域专家的联系与沟通,提高世界史普及读物的质量。
立足大众科普,增强图书科学性和趣味性。世界史普及读物要向读者进行历史知识普及,一定要把科学性放在首要位置,而历史类普及图书的科学性则表现在尊重历史事实。世界史普及读物首先要做到真实性,其次才是趣味性和可读性。
历史普及读物和历史文学作品有很大区别,对于存疑的知识内容,不能轻易放进书中。这就要求作者在选择史料时,要选择真实、可靠的材料作为写作的参考,同时注意不能对史料进行过度加工,避免出现与史实不符的情况。此外,还要注意书中的历史评价是否客观。人的感情是有偏向的,很多作者在写作时,往往将个人观点代入其中,这样容易导致片面性,比如《半小时漫画中国史》就曾将匈奴人表述为“脑子简单”“野蛮落后”,这明显是带有贬义的评价,不符合历史的客观性。因此在涉及历史评价时,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防止以偏概全。
世界史普及读物的一个重要使命是把历史相关的科学知识尽可能地传播到更广的范围,由于受众文化素养不一,因而这类图书要在科学严谨的前提下,让内容更有趣,才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从而让知识更广泛地传播。要增强历史普及读物的趣味性,要求作者和编辑从内容上下功夫。一是语言的幽默风趣,作者在写作的时候可以多使用口语化的语言,同时结合多种修辞手法进行创作,尽量减少专业名词的使用,用更容易让人理解的简明语言表述,更方便读者阅读理解。二是采用更丰富的呈现方式,比如作者可以灵活借助漫画、插画、照片等元素呈现历史知识,《半小时漫画世界史》就采用漫画的形式解读世界历史,受到读者追捧。三是与新技术融合,提升读者阅读体验。与新技术手段结合,打破纸质载体的局限,以往科普图书的内容以科学文化为主,注重科学知识的罗列与解析。当下人们对科普图书的追求已不再是单纯地获取文字知识,而是转向对阅读触觉、视觉和思维运转相结合的追求与体验。[4]未来世界史普及读物可以探索使用智能语音人机交互等多种技术,实现文本、图片、语音、影像等多媒介元素呈现,提升读者阅读体验。
体现时代特色,讲好中国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向全世界讲好中国历史故事。要运用我国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通过对外宣传、交流研讨等方式,向国际社会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讲清楚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让世界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精神,从而不断加深对当今中国的认知和理解,营造良好国际舆论氛围。”[5]世界史普及读物出版也需要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大局,结合主题出版,体现时代特色。如2021年出版的《丝绸之路大历史:当古代中国遭遇世界》,从中国的角度梳理了丝绸之路全史,展现中国在丝路历史上扮演的角色,呼应了“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一本畅销书。
国内史学界正全力推进中国特色历史学“三大体系”(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设和创新,努力提高中国史学研究的国际话语权。世界史普及读物也要与时俱进,紧跟学术潮流,依托国内新的学术研究,将中华文明置于人类文明进程的大历史观中重新考量,讲好中国故事,阐明历史上中国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我们的世界史普及读物,不应只是面向国人,而应面向全世界。这就需要作者和出版者拥有国际视野、拥有世界格局,出版在新型国际话语体系中能传播的历史作品。
结语
当下,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世界多元文化不断交流碰撞,世界史普及读物出版意义重大。世界史普及讀物的出版过程是一项专业、细致的工作,需要编辑和作者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精神投入其中。希望未来,出版界能为读者打造出更多高品质的符合时代精神的世界史普及读物,并实现将中华文化传播到全世界的更高目标。
参考文献
[1]何兹全.历史学的突破、创新和普及[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1.
[2]汪朝光.中国世界史研究70年回顾与前瞻[J].社会科学战线,2019(09):13-28
[3]戈丽霞.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世界史观与中国故事[J].对外传播,2022(08):58-61.
[4]刘峰,罗敦洲.智媒时代县级融媒建设发展的制约瓶颈与应对策略[J].出版发行研究,2021(05):57-64.
[5]习近平.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J].求是,2020(2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