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容为核心 科普为要义

2023-09-03赵新宇

新阅读 2023年7期
关键词:科普杂志文章

赵新宇

科学与文化,一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两轮,缺一不可。对于中华民族这样一个具有数千年文明史的国家来说,提倡文化影响力深远而恒久的同时,科学创新和普及更需要一以贯之的高度关注和提倡。开展科普阅读不但可以不断激发公众学习科学的浓厚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使公众拓展视野、锻炼思维;还可以全面提升公众的科普阅读能力和科普文章的撰写能力,全面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作为科普阅读活动落地的一个重要载体——科普期刊,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进而影响到社会、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

● 《百科知识》的基本情况

《百科知识》是一本文理合编的科普期刊,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科学知识的普及推广工作。

《百科知识》学科构成多样,既有航空航天、生物医学、动植物等自然科学知识,还包含考古、历史、民俗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读者纷纷称赞其是“期刊化的百科全书”,是“知识的海洋”。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百科知识》形成“前沿的关注,综合的知识,人文的色彩,趣味的讲述”的办刊风格。“前沿的关注”指为读者提供最新的科学知识;“综合的知识”指文理兼备的内容特点;“人文的色彩”指刊物要体现对人性和生命的关怀;“趣味的讲述”指文章要生动、通俗,可读性强。

创刊40多年来,《百科知识》经历了科技变革和市场经济的洗礼和考验,杂志多次改版、调整栏目,从黑白到彩色;从单一的传播形态到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传播形态。杂志一直秉持与时俱进的工作态度,努力探索传播知识的更好模式,寻找为读者服务的更好方式。

● 内容质量是生命线

作为传播科学知识的渠道,科普杂志的内容质量直接关系到公众对科学的认知和理解。如果科普杂志的内容质量不高,可能会给公众带来错误的科学观念,误导公众的思维和行为。

网络时代,人们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取免费的信息和知识。一本杂志要想留住读者,就要了解读者的需求,知道什么样的内容最具可读性,在此基础上,为读者提供权威、准确的精神食粮。鉴于此,《百科知识》杂志编辑部对每期的选题都严格把关、精益求精。

对科普杂志来说,内容是立足之本,创新则是发展动力。近些年,《百科知识》勇于创新、转换思维,从“有什么看什么”积极向“要什么有什么”转变,策划了许多更加贴近读者生活的选题。比如,近年来,杂志每年第一期都策划一组生肖选题,不仅从民俗学这个大家熟悉的角度来介绍生肖,还结合杂志特色和读者需求,从与生肖相关的动物学、植物学等方面对生肖文化进行多学科、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再如,杂志有出刊周期,相比于新媒体,在很多热点问题的报道上会显得比较滞后,在这种情况下,杂志另辟蹊径,区别于其他媒体的浅层报道,对事件进行深入剖析,让读者对热点事件的来龙去脉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杂志中的“科技”“自然”“博采”等栏目深受读者喜爱。“资讯”和“文摘”栏目以更简短、快捷的方式向读者传递大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信息。“聚焦”是一个综合自然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知识的栏目,该栏目关注并报道各学科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所刊登文章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关注。

这些年,《百科知识》一直在尝试将主题宣传融入杂志出版过程中。2020年10月,围绕“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这一主题,刊登封面文章《绵亘千年的小康之梦》和《从吃饱到吃好——见证餐桌上的“小康”》。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策划了以“百年沧桑——寻找党史中的‘地标”为主题的系列文章,陆续刊登在6月和7月刊上。2021年也是中国考古100周年,杂志在11月推出考古百年专栏,内容围绕考古相关知识展开,介绍中华大地上重要的考古遗址、丰富的出土文物。2022年2月北京冬奥会期间,策划了系列选题,积极进行报道,在2月刊上分别刊登封面文章——《北京冬奥会“科技8问”》和《冬奥会里的趣味科学》。同年,为了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以“我们这十年”为主题,推出系列文章“文化中国”“考古中国”“健康中国”“科技中国”和“美丽中国”,分别从不同角度向读者介绍中国新时代十年的巨大变化和取得的突出成果。

40多年来,《百科知识》一直坚持内容的原创性,集聚了一大批活跃在各个学科领域的作者,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有300多位院士曾为杂志撰稿。多年来,给杂志撰写文章的全国各高校、科研院所的副教授、副研究员以上职称的作者达6000多人次。这样的作者队伍也决定了杂志内容的权威性和准确性,多篇文章被《文摘报》《青年文摘》《读者》《学生天地(初中版)》《青年博览》《济南日报》《新民晚报》《中外文摘》等报刊多次转载。此外,杂志所刊登的很多文章被各地中学选为语文阅读题的材料,甚至被有些地区选为中考语文阅读题文章。读者反映杂志内容充实、通俗易懂。

此外,《百科知识》还将读者反响较好的系列文章集结出书,实现了书刊联动。其中,《小石头里的大秘密》一书入选2021年自然资源部优秀科普图书名单,入选2022年度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推荐原创科普图书(100种);《器物旅行记》一书获得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成果科普读物类图书资助。

2019年,在《百科知识》创刊40周年之际,开展了以“我与百科知识的故事”为题的征文活动,读者积极参与活动,并对杂志给予了充分肯定。

“不管世界如何变化,我始终坚持阅读《百科知识》来拓展我的视野、扩大我的知识面。我喜欢它贴近生活的真实,喜欢它通俗易懂的科普常识。”“《百科知识》好看、耐读,浏览愉悦、阅讀轻松,使人不知不觉中便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几十年来,它刊载好文无数,传播向祖国的四面八方、各行各业,陪伴了众多求知者的成长,功莫大焉。”

《光明日报》“刊评”栏目上的一篇文章中提到:

目前,我们大概还无法使社会上每个人都具有专家学者那样渊博高深的知识,但《百科知识》用文理科合编的方法,却有可能引导读者,提高对自然环境的认识程度,增强对社会人文的理解,以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培育健全的人格。这既是我读《百科知识》杂志的一点体会,也是对《百科知识》杂志情有独钟的理由。(李尚银)

读者的褒奖既是鼓励,同时也是一种鞭策,我们只有不断向读者输出高质量的内容,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有一席之地,牢牢守住杂志的生命线。

● 公益科普探索

公益科普是为了宣传科学知识和提高公众科学素养而开展的一种公益活动。《百科知识》希望为公益科普贡献一份绵薄之力,近几年,杂志在公益科普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2018年,《百科知识》开始开展“百科大讲堂”活动,刊物资深编辑将科普文章转化成电子课件,为部分北京市中小学生进行科普讲座。杂志社还在“阅读季”和暑期设立百科开放日,为前来参观的学生和家长讲解中国大百科全书和世界其他国家百科全书的历史和故事。

2018—2019年,杂志社承办了“科普·摄影·百科”问答活动。不同于常规的科普摄影活动,本次活动最大的特色在于“提问”,要求参赛的中小学生不仅关注摄影本身,还要透过自己拍摄的影像,探索其背后的科学原理,由此提出“百科全书不知道”的创意问题。这次活动收到来自全国的几千份作品,“摄影作品”和“创意问题”的结合得到各个领域科普专家的赞誉。

从2018年开始,《百科知识》以“百科科普阅读基金”的名义,积极向社会机构和爱心人士募集善款,购买科普图书捐赠给我国贫困地区的中小学生。目前已向新疆喀什、广西都安、海南保亭、内蒙古恩格贝、江西萍乡和吉安、云南昭通、甘肃灵台、湖南古丈、广东大埔等地区捐赠科普图书,帮助当地的中小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为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提升全民科普素养,加强科普出版物的社会影响力,自2018年起,《百科知识》杂志社承办了“中华优秀科普图书榜”的推选工作,其目的就是向公众推荐优秀的科普图书,为大家在选择科普图书时提供参考。

展望未来,科学知识的传播任重而道远。我们愿与致力于科普传播事业的同仁一起携手,不忘初心,做科学知识的传播者。

猜你喜欢

科普杂志文章
东方养生杂志征稿函
科普达人养成记
杂志介绍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扶贫杂志走进“两会”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