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多层螺旋CT低剂量容积扫描多平面重组探讨其对感音神经性聋儿内耳畸形分型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

2023-09-01徐婉婷钟文成廖华林广东省东莞市中堂医院广东东莞52322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3年17期
关键词:聋儿感音规管

徐婉婷,钟文成,廖华林(广东省东莞市中堂医院,广东 东莞 523220)

感音神经性耳聋也被称作神经性耳聋,是因为患者的内耳、听觉神经或者大脑听觉中枢出现了病变,直接导致患者的听力下降,严重的还有可能出现听力消失[1]。在声波进入内耳时,耳蜗毛细胞并不能产生电位的刺激,若只是鼓膜小穿孔,有可能自愈,但若发生鼓膜大穿孔,就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一般来说,内耳畸形是常见的出生缺陷,也是发生先天性耳聋的主要原因,发病率在1%左右[2]。针对内耳畸形的种类进行准确判断,可为下一步的治疗提供有利参考。然而,因为内耳位置较深,解剖结构比较复杂、精细,采用常规的临床检查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其只能检测听力缺失的性质、程度,不能对其内耳畸形的种类、是否伴随病变进行有效显示。为此,寻找更加科学有效的诊断方式至关重要。多层螺旋CT扫描由于扫描的速度较快,有着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将所得到的亚毫米级别薄层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可以对患者听道内耳结构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对其进行分型诊断,为之后的治疗方案制定打下良好的基础[3]。本文基于此,将2022年1月-2023年1月到我院诊治的100例感音神经性聋儿内耳畸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容积扫描多平面重组对感音神经性聋儿内耳畸形分型的诊断价值,具体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100例感音神经性聋儿内耳畸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61例,女性患儿39例,年龄6-11岁。选择两名专业的放射科医师使用多层螺旋CT扫描对患儿的内耳结构进行检查。最后对内耳畸形的患儿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对其进行诊断分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纳入标准:①患儿听力损失超过40dB,经过诊断为双侧SNHL;②患儿治疗依从性较高;③患儿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表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患儿为获得性听觉丧失;②患有其他器质性疾病;③未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使用多层螺旋CT扫描仪(Somatom Sensation,西门子)对患儿的双侧颞骨进行扫描,患儿取仰卧位,下颚需要收拢,将听眶和基线进行平行。所设置的扫描参数如下:管电流为200mAs,管电压为120kV,螺距设置为0.8,FOV设置为190mm×190mm。将每侧的内耳当作中心,层厚为0.6mm,层距为0.3mm,FOV为60mm×60mm。针对薄层图像,按照相关操作方式,对每侧耳的耳蜗进行斜横断位重建、各个半规管分别进行斜冠状位重建、内听道及前庭导水管进行斜横断位重建,保证内耳结构能够清楚显示。需要注意的是,由两名放射科医师进行诊断,若出现分歧,则经过协商后统一意见。

为了对内耳畸形进行分类,将借助《Sennaroglu 2002分类》的方法对其进行分类[4]。其中包括以下几点:①耳蜗未发育,在CT表现上主要是以缺失耳蜗结构为主,并且有前庭/半规管的畸形。②耳蜗发育不良,在CT表现上为耳蜗比较小,且会伴随着半规管的畸形。③共同腔畸形,CT表现为耳蜗以及前庭呈囊状结构,不能对其进行区分,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无骨结构。④Ⅰ型不完全分隔畸形(IP-Ⅰ畸形或囊性耳蜗前庭畸形):患者接受CT检查,可观察到耳蜗的蜗轴不完整,表现为囊状,和扩大的前庭间存在骨性分隔,类似于“8”字征、“类雪人”征。⑤Ⅱ型不完全分隔畸形(IP-Ⅱ畸形或Mondini畸形): 患者接受CT检查,可观察到耳蜗螺旋只有1.5周,耳蜗底圈呈正常情况,并且中圈、顶圈融合在一起。前庭畸形CT显示前庭的扩大(最大径超过3.2mm)或和耳蜗融合形成共同腔。在CT影像上,半规管畸形显示为半规管细小、扩大、缺裂情况。内听道(internal auditory canal,IAC)畸形CT表现为内听道的狭窄(IAC全程、局部直径不超过3mm)或扩大(IAC全程、局部直径不低于8mm)。前庭导水管扩大畸形CT表现为前庭导水管开口呈喇叭状扩大、中段直径大于1.5cm或与总骨脚直接相通。

1.3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应用SPSS21.00软件进行处理计算,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计算结果得出P<0.05时,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感音神经性聋儿分型结果 对感音神经性聋儿分型的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共出现了34例(34%)内耳畸形,29例(29%)耳蜗畸形,28例(28%)前庭导水管畸形,8例(8%)单纯内耳道、半规管畸形。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感音神经性聋儿分型结果(n,%)

2.2 内耳畸形分型诊断结果 对内耳畸形分型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Michel畸形4例(11.76%),耳蜗未发育3例(8.82%),共同腔畸形5例(14.71%),IP-1型畸形8例(23.53%),耳蜗发育不全11例(32.35%)。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内耳畸形分型诊断结果(n,%)

3 讨论

感音神经性聋儿内耳畸形是常见的儿童身体缺陷,内耳畸形会发生在膜迷路、骨迷路的任何位置,膜迷路畸形主要发生在细胞水平。如果不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将会严重影响患儿的听力水平,导致患儿的生活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先天性内耳畸形则是该疾病的常见病因,对其进行准确的分型诊断有利于治疗方案的制定。因为内耳的位置较深,且自身结构比较复杂,骨迷路畸形由于其特殊的形态学,传统的检测方式无法对其进行全面的诊断和评估。所以,寻找一种更加科学有效的检测方式具有积极意义。相关报道[5]称,通过利用高分辨率CT、MRI进行检查和诊断感音神经性聋儿内耳畸形具有良好效果,可对内耳的解剖形态进行准确、清晰的显示,同时可有效诊断骨迷路的病变。

多层螺旋CT技术的显示优势在于扫描速度快、扫描层厚度薄,对其整个中、内耳结构进行扫描时间短,大约33s,较好地避免了患儿配合欠佳导致的运动伪影[6]。和单层螺旋CT相比,多平面重组图像与三维重建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明显更高。多层螺旋CT层厚可达0.6mm,进一步提升了对细微病变的检出率。所以,患者只要接受横断面扫描就能获得清晰的横断面图像、多平面重组任意方位的重建图像,并可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冠状面、矢状面的扫描,认真观察内耳结构解剖细节,例如耳蜗和圆窗、前庭和半规管、前庭和卵圆窗之间的联系,只有通过多平面重组技术才能对其进行完美的显示。倘若由于扫描基线不正而导致轴位图像无法准确判断的内耳畸形,可利用多平面重组技术获得需要的图像,并且该技术还可对内耳畸形的形态进行多角度观察,使得临床的诊断准确率大大提升[7]。在胚胎发育的不同阶段,内耳发育会有停滞的情况,因而引起不同类型的耳蜗前庭畸形。内耳畸形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耳蜗畸形、前庭畸形、半规管畸形、内听道畸形、前庭导水管畸形。耳蜗畸形又可分为Michel畸形、共同腔畸形、耳蜗未发育畸形、耳蜗发育不全畸形、IP-Ⅰ型畸形、Mondini畸形等类型。

多平面重组属于常用的CT图像后处理技术,可对内耳的解剖学结构进行准确显示,进而判定其是正常还是畸形。既往有研究提出,VR技术可对内耳畸形进行良好显示,特别是耳蜗畸形的外部整体结构,然而此种方式不能对骨迷路内部的解剖学特点进行显示,同时对于显示前庭导水管扩大等畸形也存在较大的难度。因此,本次试验未使用VR技术。在本研究中,CT原始图像经统一标准进行多角度重建,清晰显示了骨迷路的正常及异常解剖结构,为临床下一步的治疗提供了有利参考。但是,如怀疑前庭蜗神经缺如或发育不良时,采用CT扫描可能只能显示内听道狭窄等间接影像学征象,而无法对其内神经情况进行显示,所以还需要使用MRI直接显示神经形态结构[7]。本文基于此,将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以及多平面重组技术进行了联合应用,对感音神经性聋儿内耳畸形患儿进行了分型诊断,研究结果表明,在感音神经性聋儿分型上,共检出34例(34%)内耳畸形,29例(29%)耳蜗畸形,28例(28%)前庭导水管畸形,8例(8%)单纯内耳道、半规管畸形;在34例内耳畸形患儿中,共检出Michel畸形4例(11.76%),耳蜗未发育3例(8.82%),共同腔畸形5例(14.71%),IP-1型畸形8例(23.53%),耳蜗发育不全11例(32.35%)。多层螺旋CT的应用能够更加清晰地观察患儿内耳形态,且自身扫描速度较快,不会对患儿造成辐射的损伤。加上多平面重组技术的应用,可对CT图像进行全面的数据处理,准确地显示出患儿内耳畸形的结构,在检出率上有着较高的正确率。但是就目前而言,关于多平面重组技术还缺乏统一的标准[8],仅对内耳结构进行多层显示,因此,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扫描联合多平面重组技术在感音神经性聋儿内耳畸形患儿的分型诊断中有着较高的检出率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猜你喜欢

聋儿感音规管
感音神经性耳聋及针灸治疗
基于“脑肠相通”理论探讨调和胃肠治疗感音神经性聋的机理
神经内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特点分析
190例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半规管功能分析
上半规管裂发生率及其HRCT特征
动物也会晕车吗
让鱼儿自己咬钩
无声之歌 生命之舞——浅谈聋儿芭蕾舞教学
携手聋儿 奉献爱
磁共振对感音神经性耳聋人工耳蜗术前诊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