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泛财经新闻分析
2023-09-01郜征
摘要:21世纪初,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传媒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技术冲击,媒体结构涵盖数字终端、移动端媒体、传统媒体等多种媒介形式。媒体融合是信息传输通道多元化下的新作业模式,是有效结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传播通道,实现资源共享、信息集中处理的一种新形势,其也顺应了移动互联网阅读模式的变化和技术革新带来的人类生活理念和方式的革新。而日新月异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和设备,改变了受众接受和选择阅读内容的途径、方式等,这是融媒体语境下不得不顺应的趋势,由此也引发了媒体新闻内容生产、发布、运营理念和方式的转变,新闻媒体必须高效利用信息技术推进媒体融合。如何在技术的支撑下,做优、做精新闻内容产品,并借助新的传播手段、载体获得广大受众的关注和喜爱,成为新闻媒体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同时这也是媒体转型、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此,文章阐述融媒体语境下泛财经新闻的采集、编发和运营,探索在消费主义思想盛行的背景下泛财经新闻的消费趋向,旨在在保持正确导向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泛财经新闻的发展方向,推动媒体不断为受众传递正能量,获得受众喜爱,同时为媒体个性化新闻产品生产和运营提供参考。
关键词:融媒体语境;泛财经新闻;媒体融合;财经新闻;新闻生产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12-0087-03
一、新媒体语境下泛财经新闻的发展研究
(一)新闻角色交融
传统媒体语境中,受众只能单向接收泛财经新闻,而新媒体环境下,受众拥有了一定的内容生产和选择权利[1]。传播媒介、传播形式、传播载体的变化,也引发了媒体矩阵的变化,普通人成为信息生产的一分子,甚至是最前沿的创作者。融媒体时代,受众能够自主选择阅读自己喜爱的新闻,这也导致新闻产品市场格局发生变化。
同理,进入媒体融合时代,泛财经新闻受众能够自主筛选并发布相关财经信息[2]。从媒介角度而言,这不仅是对新闻内容的再投入和再生产,还引发了对如何管理用户生产的大量内容的思考。
无论是传统媒体时代还是融媒体时代,内容把关和审查都是不可或缺的,必须确保传播的信息合理合法、積极向上。
一是审核和把关媒体发布的内容,保证新闻真实,传递正能量。在信息爆炸时代,自媒体的内容来源多种多样,这要求传统媒体需要承担起更多的把关责任。
二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和设备的不断进步,自媒体蓬勃发展,媒体拥有了更多的视角和素材进行内容生产。和传统媒体时代相比,新媒体的互动性明显增强。同时,受众掌握了前所未有的自主权,不仅可以产出财经内容,还可以对各种新闻产品发表意见[3]。其中夹杂着不和谐的声音,需要媒体做好把关工作。所以,融媒体语境下新闻受众需求相对复杂,具有不确定性,以何种内容和形式吸引更多新闻受众的注意[4],以及为受众提供正向积极、充满趣味的互动体验,成为媒体首要思考的问题,也是传统媒体转型革新的必经之路。
(二)泛财经新闻超链接、碎片化发展
在融媒体语境中,互联网的交互性得到充分发挥,财经新闻可以实时上传和下载,扩大了财经信息的传播范围,增强了泛财经新闻的交互性[5]。这种交互性,不仅体现在信息传播上,更体现在价值取舍和情感共鸣上。
随着人们熟练掌握网络技术,网络活动与交易也变得频繁和复杂。碎片化的泛财经新闻虽然加快了知识传播的速度,拓展了知识传播的深度与广度,解决了知识获取难度的问题,但也导致知识获取精准度与完整度难以得到保证。
超链接是指站点内不同网页之间、站点与Web之间的链接关系,它可以使站点内的网页成为有机整体,还能够使不同站点之间建立联系。泛财经新闻利用超链接进行相关注释,提示、说明和补充文本内容,便于受众获取更加准确、全面的财经信息,超链接的注释有利于受众更好地理解、消化新闻信息,并作为新闻选择的重要依据。
(三)获取资讯低廉化、便捷化
融媒体语境下,信息获取更加便利,人们可以随时上网搜索和浏览新闻信息。再加上设备的不断优化,进一步简化了一体多元媒介的界面,如iPad类电子产品让阅读贴近传统模式,让新闻信息获取更便捷等。互联网平台推出的端对端结构,具备低成本、超文本特征,使得基本新闻信息获取不再有难度[6]。
这也引发一个思考:低廉化、便捷化的信息获取,会让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敏感度、重视度下降,产生信息麻木效应。互联网时代,社会大众的阅读时间和阅读空间被大大压缩,这对内容质量提出更高要求[7],媒体必须坚持优质内容生产,并以优质内容作为运营的核心资源,吸引受众为内容付费,从而提高媒体的经济效益。
低低廉化与便捷化对泛财经媒体的持续发展是考验,如何在不稳定的收入中维持自身持续经营是众多小型媒体当下面临的一大问题。在个人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后,受众与媒体的交互反而更加便捷,这促使新闻受众扩大,媒体受众也转变为媒体的消费者,在为优质内容付费的同时成为新的监督者,消费者与监督者的双重身份促使媒体良性发展。
二、消费主义思想盛行背景下泛财经新闻的消费趋向
(一)财经新闻产品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要积极推进产业化运营,实现个性化内容生产,将消费价值和新闻价值作为一个整体来考量。
在分析消费者需求、顺应市场发展趋势的同时,不断借鉴、学习现代化媒体运营技术以及生产手段,加速媒体自我深化与调整的脚步,彰显财经新闻的内容差异、表现形式多元化等特征。
《财新周刊》于2010年创刊,是国内新闻付费阅读领域一个值得研究的样本,其通过差异化定价机制,为读者提供不同领域、不同深度、不同形式的金融、经济、社会重大新闻报道,在信息碎片化时代,致力于推出有深度的新闻产品,由读者自行选择定价品类[8]。
概括来讲,就是把“消费性”作为内容生产、制作的依据[9],作为媒体整体运营和新闻内容生产并行的另一个重要部分,为融媒体环境下媒体的生存、发展注入动力,这也是传媒传播功能价值异化的根本原因。
在傳统媒体时代,读者只需订阅一张报纸,就可以无差别地看到消息、通讯、传记等内容[10]。而在互联网时代,优质的内容依然受到读者欢迎,但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却遭到新的阅读方式的挤压,经营成本也快速提高,传统媒体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挑战。因此,面对广泛推广和普及应用的移动终端,媒体要将优质内容向移动端转移,为媒体尤其是传统媒体拓展信息传播渠道。
从传播运营链条和实践来看,以《第一财经周刊》报道的某领域创新为例,受众势必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检索相关信息[11],对于推介的有趣产品受众也乐于尝试,而这就顺利完成了潜在消费者的开拓和锁定,为今后个性化的内容推送和新闻产品运营提供了基础。
此外,对于表现形式而言,传媒内容的视觉设计、创新也非常重要。由于内容呈现方式直接影响理解、阅读效果,要深刻认识到新媒体的普及给阅读活动带来的变革。新媒体能让受众获得更丰富的视觉体验,进一步满足受众快捷浏览信息等需求[12]。传媒公司纷纷投身数字化媒体开发的行列,希望占据更多市场份额,这也直接引发媒体产业格局的变化。数字化新闻产品在内容生产和发布方面占据明显优势,对比有形产品在制造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的成本消耗,借助互联网制造、传送的电子新闻产品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也有效扩大了媒体的营收范围。而融媒体时代,各大媒体平台互联互通,统一定制更丰富、更有层次的产品价格体系,并依据大数据技术,精准定位和运营,使媒体经营由粗放转向精细化,这也意味着市场细分越来越明显,竞争更加激烈。
(二)浅阅读习惯
浅阅读的先天缺陷显而易见,即习惯带来的快速、快感、快扔,让信息媒体传播更依赖互联网的发展。与之相对,深阅读能够让人摆脱空虚感,获得沉浸式阅读体验,但其在浅阅读盛行的当下却显得格格不入,浅阅读注重以精准简洁的方式传播信息新闻,但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为了博人眼球,提高点击量,博观众一笑而不惜降低内容质量的问题,甚至出现了大量低俗内容,浅阅读应该进一步探究与互联网的科学合作模式。
在互联网时代,印刷出版产品的设计资源主要来自网络出版物,多数杂志、期刊模仿、依赖网络出版物,盲目迎合互联网发展趋势,传媒公司注重相关网站的页面设计,在出版物方面有效压缩了文章内容、及时穿插短小精悍的摘要以及增设提示、简介。
色彩丰富、穿插图片、使用大号标题以及大段引文的杂志更受欢迎,以往作为新闻主体的大篇幅文本必须创新重构,才能避免被时代淘汰。报刊行业,在新的媒体传播平台、介质中,压缩文章的长度,插入导航辅助、内容摘要等,能够帮助新闻读者更加轻松、快速地阅读[13]。缩减篇幅能够让人们快速掌握热点,节省翻阅报纸和阅读文章的时间。在互联网时代,学术研究、阅读习惯发生了转变,人们追求和关注效率至上,更希望能够快速浏览新闻,提取关键词。非线性阅读、扫描本身应该是辨别信息、深入研究的前提条件,可是当前略读逐渐成为人们搜索、理解各类新闻的首选,这也是人们高度依赖信息技术开展生产生活的必然结果,暗示人们思维模式的变化。因此,媒体也要随时关注、顺应这种技术革新带来的模式变化,及时调整内容传播方式,和传统媒体时代相比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三)娱乐化与享乐主义
大众消费的市场背景下,财经新闻外延扩大,传媒行业呈现产业化、市场化导向。媒体如果没有平衡好受众、广告之间的关系,非常容易出现利益冲突[14]。再加上新闻内容的编辑和出版受到客观因素制约,广告商外部压力、媒体企业宣传部门的内部压力相对较大,长此以往将产生导向作用,严重干扰版面设计、题材选择、价值评估等。当传统媒体的主要受众转变为消费者时,传统媒体就容易会被市场所左右,一旦媒体把经济利益摆在首位,财经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将难以得到保证。
此外,财经媒体在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已经明显受到资本的侵蚀。比如2015年,阿里巴巴以12亿人民币投资参股了《第一财经周刊》,这一动作使《第一财经周刊》成为单笔金额投资最大的财经媒体[15]。做大做强的互联网企业与媒体合作的事情屡见不鲜,多数企业也和阿里巴巴一样,希望借助资本投入换取一定的话语权,通过大众传媒的影响力进行企业公关,达到宣传企业良好形象的目的。高度强调利益追求对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公共属性产生了极大影响。对于财经新闻媒体来说,这种模式并不一定具备普适性。站在当今大众的角度来说,休闲娱乐本就是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体具备舆论引导功能,其传播的内容必然会对大众的思想观念产生观念和理论的影响,但无法影响社会实践。与其说是媒体娱乐化导致享乐主义盛行,还不如说是享乐主义对于大众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普适性。
所以,媒体作为先行者,更应该加强对大众的正确引导,发展倾向消费者时,更应该谋划“新地图”,拓展“新大陆”。
新形势下,媒体必须进一步完善社会守望和环境监测等功能,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逐渐打造出适合国情、适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新兴媒介文化。
三、结语
融媒体语境下,媒体融合成为必然趋势,应该对泛财经新闻信息接收者、传播者进行角色互换,进一步明确泛财经新闻的交互性、便利化发展趋势,深刻分析融媒体时代盛行的消费主义对泛财经新闻的消费行为的影响,积极与新闻受众沟通交流,在保持正确导向的基础上,达到媒体营销目标,打造受众喜爱、传递正能量的公共阵地。
参考文献:
[1] 袁诗鹏,奚宇,杨凯乘.基于新媒体语境下泛财经新闻的思考[J].传播力研究,2018,2(11):59-59.
[2] 黄立安,杨洋.在新媒体环境下的财经新闻报道:以广西日报“两微一端”为例[J].新闻论坛,2019(2):87-90.
[3] 刘宁.探究财经新闻传播在新媒体环境中的生存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17(5):203.
[4] 李杰锋.新媒体语境下财经新闻报道的创新[J].营销界,2021(Z6):14-16.
[5] 洪跃辉.新媒体语境下财经新闻报道的创新[J].传媒论坛,2019,2(11):31-33.
[6] 王婷婷,李泽星.新媒体语境下英语财经新闻汉译之译者认知分析[J].文教资料,2019(17):35-36.
[7] 曾立.大数据时代财经新闻的变革与发展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2(14):114-116.
[8] 刘新平,胡敏.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财经新闻发展策略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2(16):96-98.
[9] 彭兰.社会化媒体、移动终端、大数据:影响新闻生产的新技术因素[J].新闻界,2012(16):3-8.
[10] 郭建斌.如何理解“媒介事件”和“传播的仪式观”:兼评《媒介事件》和《作为文化的传播》[J].国际新闻界,2014,36(4):6-19.
[11] 许玉婷.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纸媒的创新发展路径探析:以《第一财经周刊》为例[J].今传媒,2015,23(1):78-79.
[12] 付玉辉.聚焦移动、融合、监管主题的新媒体研究:2009年中国新媒体研究综述[J].国际新闻界,2010(1):16-21.
[13] 蒋建国.符号景观、传媒消费主义与媒介文化向度[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8(4):45-51.
[14] 隋岩.媒介文化研究的三个路径[J].新闻大学,2015(4):76-85.
[15] 黄健源,黄奎.《第一财经周刊》VS美国《商业周刊》[J].传媒,2010(5):54-55.
作者简介 郜征,记者,研究方向:时政、财经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