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刍论

2023-09-01白兰

成才之路 2023年23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建设心理辅导社会实践

白兰

摘要:了解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及特征,可以有效地改善他们的心理状况。学校、家庭及社会因素对大学生的心理均会产生重要影响。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类型主要包括防御过当的社会化退缩,争取过当的社会化受阻,批评多、心理建设不足、自我认知偏差,不知如何努力及定位不清等。高职院校要针对这些心理问题,对高职大学生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完善的心理辅导制度,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心理学研究理论为基础、引导学生克服焦虑,并加强心理辅导教师队伍建设。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影响因素;心理辅导;社会实践;教师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23-0037-04

与一般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要面临更多的心理及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压力。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可以归结为“心理上的烦恼”和“迷茫”,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多为对自身发展的焦虑。在校期间,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对自身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处于极度迷茫的状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成年前期属于承上启下的过渡时期,大学生不仅会对自己过去18年的生活方式和经历进行深度的认识和反思,也会为将来在大学和社会生活中构建新的心理行为模式做好准备[1]。积极的心理状态对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负面心理则会对大学生的发展造成很大的阻碍,并且这种阻碍作用要比促进作用影响更为突出。所以,高职院校教师应准确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弄清楚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原因,從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策略,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国家培养具有健康心理的高素质人才。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相关概念

1.心理健康的界定

心理健康主要体现为智力正常、人格健全、情绪稳定、意志健全等,同时还表现为与他人相处融洽,对工作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以将个体的身体潜能与积极的社会功能充分释放出来。可见,高职院校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应达到以下几点标准。一是情绪稳定,心态乐观。二是自我意识强,对自己的定位准确。三是个性的整体和统一性。四是有人情味和亲和力。五是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与环境和谐相处。

2.心理健康的测量

为了能够及早发现并治疗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日本学者研制出一套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表。此调查表是由1966年参加全日本大学保健管理协会的日本大学心理咨询员和精神科医生集体编制而成的。其目标人群主要是大学新生。在新生入校时,它被用作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在进行心理健康的测量时,大多数学者都将关注点放在个人的知觉、行为、生活习惯、人际关系及睡眠质量等情况上。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学校因素

高职院校作为大学生学习知识、提高素养的重要场所,其教育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发展情况。在高中时,为了可以考入理想的院校,很多学生将精力都集中在自己的学业上,而忽视了综合能力的发展。当他们进入大学校园之后,就会意识到现实情况与自己理想的大学生活和社会生活有一定的差异,以致产生一种心理上的落差。如果他们这时没有得到及时、适当的引导,就会产生困惑、失落、烦躁等情绪,严重的还会失去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无法提高自己,以致竞争能力下降,对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2]。部分大学生在进入高校以前是中学的佼佼者,而进入高校之后,他们往往会看到自己的竞争力逐渐减弱,甚至没有任何竞争优势,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如果得不到教师的关注和引导,就容易灰心丧气,变得越来越懈怠。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对他们的学习及身心健康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2.家庭因素

家庭作为大学生最早接触的群体环境,其氛围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一些家庭中,部分家长不太会采取恰当的方法来鼓励自己的子女,总把他们与其他同龄人相比,希望他们在学业上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这样长期下去,就会让孩子产生一种总是不如别人、低人一等的感觉,从而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甚至对学习感到厌倦。与此同时,部分家长却意识不到孩子出现的心理变化,以致孩子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长此以往,这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家长的教育和引导方式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有的家长时常向孩子讲述家庭的负担和自己的压力,久而久之,就容易对孩子的情绪和心态造成干扰,无形中带给孩子一种极大的心理负担。当孩子觉得自己不能满足家长的期待时,就会产生一种深深的内疚情绪,形成负面的心理状态。

3.社会因素

随着当今社会信息化发展速度加快,很多人习惯运用微信等手段进行交流沟通,忽视面对面沟通的重要性。部分高职大学生同样如此,他们已习惯与别人通过网络信息工具交往,使得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得不到面对面交往的锻炼。再者,当前社会对人才的知识和技能要求越来越高,部分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用到学习专业知识上,忽视人际交往与沟通的重要性。他们走上社会之后,感受到自身交际能力的匮乏,就容易越发不自信[3]。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部分高职大学生有时会因为惧怕社会竞争而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产生就业和发展的压力。这种压力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就会逐渐发展为心理问题,表现为情绪低落、逃避现实等。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类型

1.防御过当的社会化退缩问题

在18岁以前,一个人为生存很可能会形成一种防御型的心理反应模式,比如讨好、压抑等行为。18岁以后,一些人尽管逐渐变得坚强,但还是会习惯性地采取防御型的心理反应模式,并且会出现过度的自我保护行为[4]。这主要是其自身实力不够而引起的敏感行为,或者是害怕失败导致自身努力不够的表现。

2.争取过当的社会化受阻问题

大学生处于拼搏期,部分大学生有时会表现出“争强好胜”,“争强好胜”是他们内在和外在发展的需要,但有时会造成一些不良后果。这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一是过度关注自我,不顾他人,只想达到自己的目标,这容易引发他人的不满,引发矛盾和冲突。二是争取过程受到阻力会产生怨恨或质疑,就是说在争取好结果却无法取得的时候,会产生自我质疑或怨恨情绪。三是忽视外界,容易被环境边缘化。个别大学生为追求自己心中“远大”的理想,而忽视外界,难以与身边的人和环境相融,容易产生自己被边缘化的心态。

3.批评多、心理建设不足、自我认知偏差的问题

部分大学生由于阅历尚浅,因此在以下两个层面容易产生偏见。一是对所有外在事物持质疑和批评态度,对外在需求与公众行为不屑一顾,自身显示出特殊性。二是容易出现理想化倾向导致的排斥性心态,喜欢批评他人,却短于自我心理建构,很容易处于一种“自我感觉良好”的自负心理状态。久而久之,这种状态容易使个体对实际生活没有足够的应付能力。

4.不知如何努力及定位不清的问题

学生在大学阶段所面对的学习任务具有隐蔽性和复杂性,同时,部分大学生面对未来自身发展的不明朗,容易产生恐惧退缩的心态。这些都会造成大学生出现对自身定位不清,不知如何努力的问题。

四、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高职院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让他们了解和学习有关心理健康知识,对自己的心理状态有更好的认知和了解,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第一,使心理健康教育呈现系统性价值。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时候,教师应该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传授一些与其相适应的心理健康知识,让大学生能够更好地、更多地了解心理健康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体现出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性价值。第二,使心理健康教育呈现低成本价值。有些高职院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够重视,没有设置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岗位,只是由辅导员负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是,很多辅导员并没有心理专业知识背景,对一些比较复杂的心理问题很难解决和处理。为此,高职院校可以从提高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开设“心理健康教室”等方面着手,对心理健康问题集中进行系统的处理,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应对,使心理健康教育经费与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以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低成本价值。第三,使心理健康教育呈现预防保健价值。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心思比较敏感,在现实压力面前容易产生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但他们的性格存在差异性,一些内向的学生往往不肯求助教师,这容易导致他们的心理问题更加严重[3]。为此,高职院校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工作做在前面,在平时积极给大学生渗透心理健康理念,传授心理健康知识,让他们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缓解他们的压力,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比如,学校可以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给大学生传授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清自己、认识他人,打破自己狭隘的、封闭的世界,形成自觉调节心理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人格,拥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学生通过对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可以深化对自己的认识,学会对自身的心理问题进行适当的调节,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实现心理健康发展。

2.建立完善的心理辅导制度

为了能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心理辅导制度,为大学生营造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建立心理辅导制度的同时,要建立相应的教学指导体系,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进行。在进行心理辅导前,教师应该让大学生认真完成关于心理方面的调查问卷,这样教师便可以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从而进行有目的、有方向、有针对性的心理指导。发展咨询、适应咨询和障碍咨询是目前主要的心理咨询方式。发展咨询的对象是那些具有正常心态的学生,教师应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找到发展的道路,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质量和生活质量。适应咨询的对象是那些具有中等程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其目的是帮助他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减少心理负担,树立正确的理念,增强他们学习和生活的适应性,从而使他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障碍咨询的对象是那些确定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会表现出厌世和自闭,以致严重影响日常学习和生活。障碍咨询的目的是对他们进行深入的心理疏导,缓解其心理疾病的症状,帮助他们解决眼下的问题和困难,调节他们的心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生发对未来生活的憧憬[4]。在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之前,教师应该认真地对问卷调查进行多方分析和总结,并通过归纳进行合理的分类,进而确定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方案。

3.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要想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仅靠课堂教学和心理辅导机制是不够的。学生只有从实践中学习和体会,形成深刻的体验和真实的感受,才能真正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高职院校可以利用一些节假日组织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走进社会,接触更多的人群,更好地体会社会生活,让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感受自己和他人的心理,通过与他人的接触和互动,形成更真切、深刻的心理体验,更深入地认识社会,塑造良好的社会适应心态。社会是一个大课堂,是磨炼和造就人才的地方,高职院校要多给大学生提供走进社会大课堂进行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在社会环境中学习知识、提升自我、释放压力,促进他们健康发展。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大学生得到有效的锻炼,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使他们处于心情愉悦的状态。另外,除了学校提供的社会实践机会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大学生在寒暑假和周末等空闲时间,参加一些当地社区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而丰富大学生的生活,让大学生能够深入社会更真切地认识和了解社会,帮助他们走出封闭的空间,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和综合素养。

4.以心理学研究理论为基础,引导学生克服焦虑

在高职大学生群体中,有一部分学生比较容易焦虑。焦虑是一个人面对具有挑战性和威胁的外部因素时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在高职教育阶段引起大学生焦虑的原因有很多,如刚入学时对所面臨陌生环境的恐惧、对生活和学习时间冲突的无助、对考试考级的困难的畏惧、对打破自身固有思维的挑战等,都会引起大学生的焦虑。焦虑往往会使人产生身心痛苦的感觉,如果得不到有效疏导,则会引发更大的心理问题。因此,教师应高度重视高职大学生的焦虑问题,应该以心理学研究理论为基础,引导学生克服焦虑情绪。战胜焦虑的核心是“自我控制”,即通过对当下局面的掌控来克服焦虑情绪。为此,教师应该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采取相应的手段,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和分析引发焦虑的内因及外因,并找到针对内因和外因的有效解决方案,使学生对当下局面有所掌握,形成安全感,这样就能使学生做到情绪可控,保持自己内心的平静,消除焦虑[5]。

5.加強心理辅导教师队伍建设

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干预的工作,必须由具备专业能力的教师来完成。然而,当前高职院校的心理辅导教师师资力量不足,部分高职院校所采取的办法是由辅导员或班主任负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或者是让普通管理岗位的教师向心理辅导教师转型,这样做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因此,高职院校应努力克服困难,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咨询师资力量的培养,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心理咨询教师队伍。心理咨询教师队伍可以由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共同构成。专职教师应有心理学方面的学习和实践经历,能够胜任专业性较强的心理指导和心理干预工作。兼职教师可以由辅导员兼任。辅导员是与大学生接触比较多、沟通比较方便的群体,他们可以及时掌握大学生学习、生活、心理方面的情况,一旦发现大学生出现心理方面的困惑,也很容易迅速走近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展开一系列的心理调查和疏导等工作,把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扼杀在摇篮里。同时,辅导员还可以发挥自身与大学生关系的优势,以最快的速度赢得大学生的信任,进而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摆脱心理困惑,走出心理阴影。因此,高职院校要重视开展对辅导员的心理学专业培训活动,将辅导员培养成合格的心理咨询兼职教师。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重要储备人才,他们的成长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较多,要想扭转这个局面,就必须加强对他们的关注,找出问题的根源,从而制定相应的对策。对于刚刚进入成年期的高职院校大学生来说,大学生活是他们人生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大部分高职院校来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广大教师需要不断研究探索,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来有效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国家培养具有健康心理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顺利.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状况分析与对策[J].现代职业教育,2021(43):76-77.

[2]程宝珏.高职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对心理健康的意义与养成方法研究[J].大学,2021(29):152-154.

[3]张书涵.大学生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和科学干预机制研究[J].教师, 2021(36):5-7.

[4]金航军.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03):63-64.

[5]柴巧莲,邹振兴,彭海霞.“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创新[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3(01): 153-156.

Discuss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mo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Bai Lan

(Li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Guangxi Province, Liuzhou 545006, China)

Abstract: Understanding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mo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ir psychological status. School, family, and social factors all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psychology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types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ainly include social withdrawal due to excessive defense, obstacles in striving for socialization due to excessive defense, excessive criticism, insufficient psychological construction, arrogance, lack of effort, and unclear positioni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actively carry ou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n response to thes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establish a soun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system, organize colleg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social practice activities, based on psychological research theory, guide students to overcome anxiety, an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eacher team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issues; influencing factors;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socialpractice;teachingstafconstruction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建设心理辅导社会实践
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分析
教师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障
浅析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的运用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建立探析
心理辅导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
新时期基础医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思路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