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筑信念之基,培理想之土,扎信仰之根

2023-08-30葛金莲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3年7期
关键词:价值引导理想信念教育知行合一

【关键词】理想信念教育;知行合一;价值引导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30-0054-02

【作者简介】葛金莲,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南京,211102)教师,一级教师,南京市五一创新能手,曾获江苏省、长三角地区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理想信念被稱为“精神之钙”,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发展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人无信仰,就容易迷失方向。情景案例中这位青年价值观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理想信念的缺失。青少年学生正确理想信念的树立,是一个积微成著的过程,应从小抓起。

一、心之信——筑信念之基

人的思想观念是可以通过后天教育而调整改变的。真诚才能靠近人的本心与精神,理想信念教育尤应重视“真诚”二字,避免“假大空”型宣传,要探寻“真小实”式体悟。在这个信息浩繁、意识形态多元的时代,教师空洞地就理想谈理想是很难吸引“Z世代”的青少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应融入生活、服务生活、引导生活,让青少年在实践体验中感悟。马一浮先生曾说:“何以持志?主敬而已。” 内心“相信”才能产生“敬仰”,“信仰”由此而生。真诚的理想信念教育,还需与现实的社会价值体系相一致,这样青少年步入社会后才能知行合一,价值观才不会因外力而发生改变甚至崩塌。

教育还应让人学会更好地认知世界。情景案例中现象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孩子对自己的国家和其他国家的发展情况认知不足。当今青少年未曾完全经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相对封闭到全面开放、从物理空间到网络虚拟空间的转变,因此缺乏对现实和历史的比较性研判。如果我们让青少年了解:我国用8年时间,花费2000多亿美元帮助近1亿人脱离贫困;新中国成立初期儿童入学率仅约20%, 全国80%以上人口是文盲,而现在义务教育普及,国家财政性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连续10年不低于4%,是财政一般公共预算的第一大支出,2012~2021年,从1.17万亿元增加到2.29万亿元。小学生均经费支出从每生每年7447元增至14458元,初中生均经费支出从每生每年10218元增至20717元……了解这些具体数据,他们将会拥有更成熟的历史视角。视角决定视野,这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知国家的发展历程,理解和相信自己的国家,从而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理想信念之基由此奠定。

二、学之致——培理想之土

我曾在班级做过有关学生抗挫折能力的调查,结果显示:学业失败的学生惧怕的并不是学业本身,而是同伴的冷落、老师的怀疑、家长的指责以及在集体中存在感和自我价值感的减退甚至丧失。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协同作用的结果,学校倡导的价值观、家庭的价值追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保持一致,这样才能让价值观教育发生作用。

学习真正的目的是什么?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唐江澎校长给出了答案:“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给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赢得未来的幸福,造福国家社会。”因此,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走出“唯分数论”的泥潭,不因怕“输在起跑线上”而着急抢跑,对孩子的成长多一份期待和尊重。因为注重孩子综合能力的发展,反而更有可能“赢在成才的终点线上。” 教师需树立以培养综合素养为核心的育人观,尊重学生的发展差异,敬畏生命成长,探索多元多维的发展性评价模式,为每一位学生在集体中对自我价值的探索赋能,为学生理想的萌芽提供一片沃土。社会各级组织机构和专业部门应不断改进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发挥好“指挥棒”的现实作用,积极提供实践体验的活动阵地,为青少年发展创造可能的空间,为他们理想的树立开垦一片净土。

三、行之远——扎信仰之根

坚定的理想信念应是扎根于现实生活与个体内心的。王阳明先生一直强调“事上练”,他说:“人须在事上磨,做功夫,乃有益,遇事便乱,终无长进。”这是达到“知行合一”的必由之路。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应“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以近期山东淄博小志愿者为例:一批中小学生参与了“烧烤节”的游客引导服务工作,他们奉献的力量虽小,但对于城市形象的提升和当地文化的传承,作用是巨大的。我们相信,这种因参与家乡建设和文化推广而萌发的责任感,一定会在他们心里埋下了信仰的种子——相信自身的努力,相信家乡因为他们的努力会被建设得更美好。这种身体力行获得的体验,胜过任何形式的教育,必然会在他们未来的成长道路上产生巨大的力量。

2022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提出:新时代中国青年正“更加开放自信地融入世界”。青年自信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成果。这份自信将会使青少年更加懂得个人于国家的共生关系,更好地将自身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当然,不平衡的现象存在于任何时代,我们不能忽视青少年群体中依旧存在“功利主义”“利己主义”等思想倾向,教育者要关注并研究这些现象,探索具有实效的解决方法,帮助青少年走出困境,走向未来广阔阳光的世界,这就是教育的价值所在。

责任编辑:周小涛

猜你喜欢

价值引导理想信念教育知行合一
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及引导研究
高职辅导员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实施途径
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对策研究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思路新观点
试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价值引导”
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价值引导方法分析
论出版的价值引导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