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信念在学生成长中起着关键作用
2023-08-30黄正平
【关键词】理想信念教育;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国家认同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30-0063-04
【作者简介】黄正平,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南京,210013)研究员,江苏省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将“理想信念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为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基,是班主任肩负的重要职责与使命。
一、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内涵
理想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是人们在实践中能够实现的对未来社会的美好向往和对人生的幸福追求。信念是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和理想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理想和信念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追求一种理想,意味着坚信这种理想是可行的,而这种坚信本身就是一种信念。信念的形成是基于对理想的选择,而理想的实现需要信念的力量。理想主要回答主体向往和追求完美标准的问题,信念不仅要以完美标准作为认识的前提,且伴有深刻而持久的情感体验,并使人表现出顽强的意志力。理想主要是指向未来的,重在标志人与其奋斗目标的关系;而信念则侧重面对现在,可以标志人对所有事情的看法与关系。因此,理想是构筑信念的基石,信念是理想得以实现的保证;理想指引奋斗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
理想信念不是理想和信念的简单相加,而是二者的有机结合。理想信念是人们超越现实生活、追求理想生活的深层需要的理性表达,是人们对某种理想及其观念的高度确信和自觉认同,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人生奋斗目标与社会发展愿景上的集中体现。理想信念作为一个新的概念,是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适应现实的需要而逐步形成的。2004年,中共中央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此以后,理想信念这一概念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被大量使用。理想信念这一新概念的提出和使用,是党的理论创新的成果。在当代中国,理想信念有其特殊含义,指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信念,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任,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信心。理想信念教育是指围绕特定的理想信念形成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它既是国民教育的任务,也是社会教育、干部教育、党的自我教育的重要任务。
二、理想信念教育的意蕴探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一个国家没有民族精神,就不能自立于世界之林;一个人没有理想信念,就没有生活的目标和希望。人因理想而崇高,因信念而坚毅。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培养时代新人和应对各种复杂的挑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理想信念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从理想信念的结构看,其核心部分是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组成的。青少年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理想信念教育对其一生都有很大影响。马克思17岁时将为全人类谋幸福作为自己的理想信念,而这样宏大而高尚的理想信念影响了马克思后来的一生。陶行知14岁就提出了“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做出贡献来”。他的理想信念就是要为改造中国寻觅新的教育曙光,他矢志不渝地开展生活教育试验运动,成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周恩来13岁确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信念,这样的理想信念不断激励着他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不懈奋斗。因此,教育引导青少年从小树立坚定而远大的理想信念,对其一生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个体发展和实现内心和谐的精神根基,是人生事业获得成功的基石。爱因斯坦在其著作《我的世界观》中明确阐述:“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做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是激励人们前进的根本动力,是支配人们行为的目标导向。怀有正确理想信念的人,认识深刻而全面,情感强烈而奔放,意志坚强而勇敢,行为自觉而积极,而这些正是个体成才的基本要素。因此,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姜哲老师认为,教育者要在日常细节发现教育契机,并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班主任应承担好“摆渡人”的角色,引导学生将个人的学习生活与祖国的繁荣昌盛结合起来。
2.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需要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立德树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立德树人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是统一思想、鼓舞人心、凝聚力量的旗帜和向导,一个人如果没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就缺乏向上奋进的支撑力和激情,一代人如果没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就看不到国家未来的希望。模擬情景中的小张从国内名牌大学毕业后去国外深造并留下来工作生活,这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可以理解的,要尊重本人选择。但是如果他的行为触犯了底线,这是绝对不能容忍的。近年来,有识之士一直在呼吁我们培养的人才既要有“中国脸”,还要有“中国心”,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爱国主义是中华儿女最自然、最朴素的情感。理想信念教育是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基础工程,青少年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有助于促进他们不断超越自我,将自我发展融入祖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因此,国家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表述中,特别强调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需要。
3.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应对各种挑战的需要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谁赢得了青少年,谁就赢得了未来。社会性是人的主要特性,学生的成长离不开社会。从社会方面来看,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信息网络化为学生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但也会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导致一些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个人主义滋长,只关心自己、只考虑个人利益,不关心他人和集体,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面对各种复杂的挑战,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迫切需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使他们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变中把方向,在多样中谋共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怀、集体主义精神和主人翁责任感;使学生懂得在学校不仅要学习知识、学会学习,还要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交往,学会健康生活和责任担当,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周丽红老师认为,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教师应根据少年儿童的特点和成长规律,坚持正确的导向,帮助学生培育家国情怀,明确责任担当,提升国家认同感,坚持“四个自信”,让坚定的理想信念成为儿童健康成长的“精神之钙”。因此,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应对各种复杂的意识形态斗争和价值观冲突的迫切需要。
三、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施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理想信念是客观存在的,但它是潜在的;理想信念是极其宝贵的,但它不是与生俱有的。理想信念是建立在认知和情感基础上的一种思想意识,是在实践基础上逐步形成的,需要遵循理想信念形成的特点和规律。陈蓓蓓老师主张,融理想信念教育于知识传授之中,融理想信念教育于鲜活的情境之中,融理想信念教育于具体的社会实践场景之中;帮助学生坚持认知基础上的情感认同,体验基础上的实践转化,从而让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性。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要以认知为条件
理想要靠理论来滋养,信念要靠理论来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是在科学理论的支撑下确立的,科学理论作为人的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理想信念的重要条件。要贯彻“三全”育人理念,通过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以及班团队活动等途径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组织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坚持学思结合、学研结合、学用结合,做到学以立德、提高境界,学以增智、开阔眼界,学以致用、改造世界,充分发挥科学理论对青少年学生的指导作用和对理想信念形成的引领作用。葛金莲老师认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是一个积微成著的过程,应从小开始筑信念之基,培理想之土,扎信仰之根。
2.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要以情感为基础
列宁指出:“沒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情感在认知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是认知转化为行为的重要环节,是理想信念的心理基础。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强调:“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要把青少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模拟情景告诉我们,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是何等重要。
我们要通过组织开展主题班会、故事演讲、辩论赛、参观考察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学习宣传为国家、为民族作出重大贡献的英雄人物,如钱学森等爱国科学家的感人事迹,各行各业的模范人物,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去打动和感染学生,加深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最好的教育是身教。教师在日常教育工作中要突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用热爱学生、敬业奉献的实际行动,展示自己的信仰力量和人格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感,让学生在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中逐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3.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要以践行为根本
行动是思想的表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是理想信念形成的基础。理想信念并不是一种空泛的抽象存在,它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存在于现实生活、要见诸行动的,与每个人的前途命运休戚与共。理想信念的形成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理想的眼光需要超越现实,但绝不是脱离现实。理想信念只有在积极的行动中才能够生存,才能够得到加强和磨砺;没有行动的理想信念,不是真正的理想信念,它只能是一种自负。人们是通过总结分析社会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及规律,从而形成理想信念的。所以,对中小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坚持知行统一、学用结合。教师要通过组织开展劳动教育、志愿服务和研学旅行等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体验中培养学生脚踏实地、任劳任怨、艰苦奋斗的精神,让学生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从而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
总之,正确的理想信念在学生成长发展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我们要以理论为基础,情意为动力,践行为目标,在认知、认同、认真上下功夫,坚持知情意行相统一,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真正把青少年学生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责任编辑:周小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