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生活数学教学探析
2023-08-29朱丽玲骆兆祥
朱丽玲 骆兆祥
【摘 要】 核心素养是通过教学活动逐步形成与发展的正确价值观、良好思维品质与关键能力。培智学校生活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从教学内容突出生活化、教学过程重视操作性、教学方法注重启发性、教学活动彰显趣味性等方面着手,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培智学校生活数学课堂中落地生根。
【关键词】 核心素养;培智学校;生活数学
【中图分类号】 G764
核心素养是通过教学活动逐步形成与发展的正确价值观、良好思维品质与关键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归纳为三“会”。一是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数学的眼光”之本质就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好奇心,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观察现实世界中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二是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数学是理性的科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对学生的数学教学要有逻辑、讲方法,让数学教学具有严谨性。三是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数学不仅是运算和推理的工具,还是表达和交流的语言[1]。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育背景下,培智学校生活数学教师应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以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生活数学三年级上册《比轻重》一课教学为例进行论述。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生活数学教学内容应突出生活化
生活情境的创设能为学生营造一种形象性、生活性、问题性的动态环境氛围,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数学问题的解决。培智学校学生普遍在认知理解方面有困难,教师应在教学内容上突出生活化,通过创设生活化的真实情境,呈现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含义,对抽象的数学概念产生直观的认识,同时也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课堂实录】
公园的情境:人们用不同的哑铃在锻炼身体(说明:大哑铃重25千克,小哑铃重2.5千克)
师:他们在做什么?(引导学生观察、交流)
生:看到了哑铃,在公园锻炼身体。
师:你们想锻炼身体吗?一起来试一试吧。(出示实物哑铃,让学生尝试拿一拿)
生1:(尝试拿重的)拿不起来,太重了!
生2:我可以拿起来这个小一点的,是轻的。
师:想一想,你会选择哪一种锻炼身体?
生:拿得动的。
教师小结:大哑铃,拿不起来,比较重,我们可以选择小哑铃,比较轻。然后,引出课题“比轻重”。
【片段分析】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好奇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生活化的真实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式,感知物体的轻重,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生活数学教学过程应重视操作性
培智学校学生以动作、实物直观思维为主,难以理解抽象的数前概念、数学符号、几何空间概念[2]。《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版)》强调“动手操作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去感知具体的实物、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发展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发现、提出、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活动经验,逐渐生成核心素养。
【课堂实录】
片段一:学生比较大柚子、小柚子的轻重。
A生基于生活经验看一看,说出大柚子重、小柚子轻。
教师请B生、C生动手操作——拿一拿,感知柚子的轻重;请A生拿一拿、掂一掂,验证自己的判断。
片段二:学生比较橡皮、铅笔的轻重。
学生看一看后,选择拿一拿、掂一掂。无法判断后,在教师指导下,选择操作玩具天平去比较。
【片段分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帮助学生在操作性活动中感知物体轻、重的概念。学生“看一看”观察不出物体轻重时,先选择“拿一拿、掂一掂”的方法,通过多感官感知物体的轻重,接着通过玩具天平“称一称、比一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提出、分析、解决比较物体轻重的问题,获得相关知识、技能与活动经验。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生活数学教学方法应注重启发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中提出了“发展质疑问难的批判性思维,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初步养成讲道理、有条理的思维品质”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有助于实现学科性与育人性的统一,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3]。生活数学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也应注重启发性,激发学生探索欲望,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法,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讲道理、有条理的数学思维品质。
【课堂实录】
片段一:
师:(出示大柚子和小柚子)哪个重?你用了什么方法?
学生1:大的柚子重,看出的。
师:用什么方法能验证你的想法呢?
学生1:通过拿起来感受一下。
师:比较轻重可以先观察——“看一看”,接着可以通过“拿一拿”来感知物体轻重,验证自己的想法。后面的学习,你会选择什么方法来判断呢?
生:看一看,拿一拿。
片段二:
师:(出示红色、蓝色的矿泉水瓶)不同水量的两瓶水,如何比较轻重呢?
生:通过“拿一拿”“掂一掂”的方法比较。
學生在交流中产生争议,有的学生认为蓝瓶矿泉水重,也有的学生认为红瓶矿泉水重,还出现了“差不多重”“一样重”的回答。发现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方法解决问题。
师:为什么你们会有不同的结论?
生:红瓶、蓝瓶,拿一拿,重量好像差不多,无法确定。
师:有什么好办法去验证自己的答案?(播放《跷跷板游戏》视频,引出玩具天平的使用)
【片段分析】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都是独特的,因此教学要尊重个体的差异性。片段一中教师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水果,引发了学生不同的比较轻重的方法。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学生形成思考的學习习惯,调动起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想象力。片段二中,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方法,并启发学生从生活中的跷跷板游戏迁移到玩具天平的使用,帮助学生运用天平称一称、比一比,来更加准确地判断红、蓝瓶矿泉水的轻重。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学生思考与交流,经历严谨的数学思维过程,逐渐形成了“讲方法、讲道理、有逻辑、有条理”的思维品质。
四、基于核心素养的生活数学教学活动应彰显趣味性
教师应将数学知识融入带有趣味性的探索活动之中,提升数学教学效果。教师应发掘学生在生活中感兴趣的游戏活动,结合教学内容设计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将学生注意力聚焦于课堂,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课堂实录】
教师请学生判断红、蓝瓶矿泉水的轻重。
生:红瓶、蓝瓶的重量差不多。
师:有什么好办法能比出哪个轻哪个重吗?
没有学生回答。
师:一起看视频,会给我们一些启发。
教师播放生活中的游戏视频:小区运动场地中,两个小朋友在玩跷跷板,刚开始跷跷板是平的,渐渐发生了倾斜。教师带着学生交流“重的就会沉下去”。然后迁移出有趣的玩具天平。教师出示玩具天平,引导学生操作天平比一比,得出:红瓶重,蓝瓶轻。
师:用天平称一称、比一比,可以看出物体的轻重。
【片段分析】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运用生活中的《跷跷板游戏》视频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借助跷跷板将玩具天平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与学习兴趣。学生学习使用天平的过程也是趣味游戏的过程,学生在游戏中玩,在游戏中学。学生经历“观察、感悟、操作、理解、迁移”的过程,对用手掂一掂、用天平比一比的方法有了更清晰、更全面的认识。同时,学生在趣味性活动中生成核心素养。
培智学校生活数学教师应重视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将核心素养培养落实在学科教学中,让特殊学生的数学学习从“被动”走向“主动”,帮助学生提高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陈勇,陈亮,罗丽,等.生活数学操作性教学要点初探[J].现代特殊教育,2022(19):46-48.
[3]王桂红.核心素养背景下启发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21.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特殊教育学校,21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