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2023-08-26任焦阳

经济研究导刊 2023年14期
关键词:创业就业大学生

摘   要:人才是第一资源。推进新形势下大学生创业是深化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的有效途径。在创业过程中,大学生由于受个人因素、家庭因素、教育理论因素、政策因素等影响而面临一些问题。通过分析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因素,找出大学生创业面临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服务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就业

中图分类号:F24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14-0094-03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大学生作为高校培养的创新性人才,具有通识知识和人文情怀,是十分重要的人力资源,是促进高质量就业、完善就业创业机制、推动社会形成创新创业优良风尚的重要实践群体。当前,高校扩招带来的变化已然成为现实,高校毕业生数量仍在呈井喷态势增长。从教育部公布的2023届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158万人的数据来看,就业难的严峻形势尚未发生全局性改变。因此,拓宽大学生创业就业内涵,吸引和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创业推动就业具有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影响大学生创业的现实因素

(一)大学生个人的创业价值素养

大学生个人的创业价值素养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大学生在长期的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创新创业意识、适应现代社会的品质、扎实的通识知识、对环境的掌控能力等方面素养。在竞争日渐激烈的外部环境中,创业价值素养越稳定,综合性越强、越突出,就越容易在创业市场中取得成功。具体而言,大学生的创业主观意向和持久性的创业热情是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人们总是在思考已经过去的历史并获得历史经验,过去的历史经验也为个人未来的行动和思考方式提供一种范式。同时,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对学科知识的把握程度对创业的实效性有着重要影响。在创业过程中,个人的兴趣爱好点、价值观念都会对创业产生影响,一般具有创新性思维、冒险精神、逆境适应能力的人更适合创业,特别是大学生对某创业领域兴趣点越大,创业的成功可能性会越高。因此,大学生个人的创业价值素养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

(二)大学生原生家庭的资源支持

大学生原生家庭的资源支持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人作为社会性群体中的一员,要完成社会性活动,离不开一定范围内的资源性支持。从原生家庭的角度来看,大学生的家庭背景、收入状况将影响他们是否选择创业道路及其后续表现。通常而言,大学生一般认为创业的原始资本来自于原生家庭的支持,而家庭收入水平是影响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的重要变量,一个支持创新创业型的家庭会让大学生不自觉地形成创新创业意识和较强的自我效能感,从而在多方面相信自己的能力。而原生家庭的资源支持水平较低,则影响大学生对自身创新创业的评价,易形成挫败、沮丧、低效的自我效能感。从原生家庭的文化资源来看,一个稳定且具有文化传递的家庭结构可以从多方面承担好家庭的代际传承价值。原生家庭的文化传承性将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和认知,在长期的家庭文化环境熏陶中,将不自觉地影响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态度和行动。

(三)创业理论教育的现实作用

学校创业理论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创业理论转向实践活动的先导性环节。创业理论教育对大学生创业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养成,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认知水平。高校是社会中激发创新活力的“蓄水池”,高校结合政策和社会发展方向所开设的创业教育理论是拓宽大学生未来发展途经,帮助大学生形成系统性思维的重要形式。具体来说,高校的创业理论教育的现实作用可能引导出这几个方面的作用: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提升大学生创业素养、优化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决策性分析、拓宽大学生创业的视野认知。

(四)政策体系的保障作用

宏观政策体系对于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式、助力大学生创业发展态势、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新格局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针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体系态度实际上体现了政府对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依靠力量的态度和对于社会发展的预判。因此,宏观政策体系对于大学生创业有重要的影响,表现在可以鼓励大学生投身创业浪潮。以政府为主体的治理端所制定和推动的支持创业配套政策、服务、资本可以促进社会创业活动的发展,是新增发展的动力源泉,可以拓宽就业新渠道。宏观政策体系的发力还能够深化大学生在创业中的市场选择,减少创业过程中的障碍壁垒,强化市场主体的参与活力,提供相应的法律服务、税务服务、更容易帮助大学生谋划好、实施好创新创业版图。

二、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

(一)宏观政策体系的实际效度有待深化

政府的宏观政策体系的支持作为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必备条件之一,对大学生创业起着重要作用。从现行政策体系来看,虽然已形成了多渠道、多部门、多形式的政策体系,但是在现实实践层面上真正发挥政策体系对大学生创业的保障作用仍然存在提升的空间。可提升的空间大致可以分为几个方面:第一,创业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有待加大。虽然政策体系已经建立,有关各部门也一直在出台和完善各类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但部分大学生群体认为对各地创业政策的知晓程度尚不够,获取创业政策的渠道不宽,政策宣传的形式缺乏吸引力和针对性。第二,各地区各部门制定的创业相关政策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就如何确保政策体系的实施、如何落地尚未可知,实施细则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不完善和缺乏系统性问题,特别是各地所提出的创业优惠政策在实际申请办理过程面临多部门相互推诿和缺位现象,导致审批手续和融资手续不明确的情况无规可循。第三,缺乏系统的创业理论与实践性的创新纲要规划,特别是缺乏文化引领社会大众的价值,让部分大学生存在漠视创业理论和科学的实践性,非科学性的创业是在“无能为力”的就业前提下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二)高校创业教育不够深入

我国的创业教育起步晚,在培养过程中还存在认识偏差,创业理论与实践不协调,注重技术上的传授与习得,即便在“双创”背景下,部分学校仍未将创新创业纳入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中,缺乏系统性[1]。第一,创业课程学分低,学生重视程度不足。由于绝大部分学校将创新创业课程作为选修课,课程学时少,课程内容质量参差不齐,课程通过率高,使得大学生更多是出于获取毕业学分而修读的功利性念头,而非系统性了解创新创业学科的发展脈络和实现途径,使得创业课程无法使学生重视。第二,创业课程教师专业性不强。创业课程缺乏专职教师,在现实中多由各个部门教师担任。例如,由行政老师、专职辅导员、少部分专任教师担任,存在对创业的内涵和学科体系理解不深、缺乏专业性问题。而对创新创业政策和机理的认识不深,教授给学生的内容便停留于浅层次。第三,缺乏创业实践平台。学校提供的创业竞赛对于学生提升创业技能作用不高,学生的创业竞赛评判标准与学生实际创业的侧重点不同。另外部分学校缺乏科技园、实验室等实践基地,导致学生创业缺乏实践基地,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创业想法没有实践的先导性,就是创业失败的第一步。

(三)家庭在决策中影响较大

大学生是全脱产投身学习的社会性成员,也是小家庭的成员之一,必然需要与家庭沟通获得相关对策建议和资源性支持。但是,家庭如果过多影响学生的创业意向和决策,反而会产生较大的负面作用。部分家长深受“跳农门”、社会地位论等思想的影响[2],认为大学生去创业是不务正业,应当在毕业的时候努力寻找或考取相对稳定的“铁饭碗”工作,诸如考取公务员、各类事业单位等。更有极端者宣传“不孝有三,无编为大”的不良观点。他们认为,创业失败的概率太高,成功的概率太低,因此不支持大学生创业。但对于大学生而言,创业是实现自身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一种现实形式,不仅需要获得家庭的物质支持,更需要家庭的鼓励、关心等精神支持。而物质上的不宽裕导致家庭无法为其提供经济支持,甚或受到精神言语上的“戏弄”,无不在消耗着学生的效能感、否定着学生的努力,使其产生挫败感。学生最信任、最亲近的人的否定,使他们更对创业这个决策产生怀疑。

(四)学生自身创业素养匮乏

回归大学生自身而言,部分大学生对自身的定位不清晰,不分析评估自身的气质、性格、优势等,盲从他人和政策的引导,造成冲动性创业。同时,缺乏创业所需要的综合素质。创业者需要掌握管理学、经济与金融学、法学、社会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吃苦耐劳、全力以赴、眼界宽、思维新等品质。但是,由于社会性经验缺乏,难以获得敏锐的判断力,加之“掌上明珠”式的爱使得部分大学生在创业中对辛苦和繁重的工作不能胜任,创业遇到挫折时就考虑退缩。更为重要的是,部分大学生缺乏良好的抗压能力和心理素质。创业初期公共关系对接的复杂性、创业中期业务拓展的艰难性,无不在考验大学生,而在创业失败资产清算期,部分学生的意难平甚至会诱发悲剧。

三、大学生创业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提升政府相关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多渠道开展创业政策宣传。在新媒体时代,可多措并举选择受众多、传播范围大、影响力强的新媒体平台,广泛开展创业政策内容宣传,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西瓜网、B站等全媒体平台将创业政策的“干货”进行宣传,特别是要创新宣传方式,推进政策体系的有限转换,营造轻松、愉悦的创业氛围,改变社会大众对创业的刻板印象。同时,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绝非几句口号、几行文字可以代表的,而是要基于调查研究当前本地区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亟需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将政策实施的“量力而行”性考虑其中,会同多部门形成多中心协调治理的格局,特别是在落细落小落实方面下功夫,颁布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现性的政策实施意见,为大学生创业过程提供依据,为大学生吃上一颗“定心丸”。

(二)加强高校创业教育

高校通过创新创业理论教育和第二课堂的实践性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对创业所需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方法论,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的信心和创业激情,从而更有动力地投身到创业实践中。第一,可以提高创业类课程分量,提升学生重视程度。将创业类课程由选修课调整为必修课程,学分由1分上升为2分,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理论与实务教育。同时,加强校企合作育人平台建设,邀请企业家担任创业课程老师,加强创业课程任课教师培训、邀请知名学者开展创业实务讲座,提升任课教师的专业性。举行创新创业相关类的讲课比赛,促进教师比学赶超。此外,有针对性地做好实验室建设和科技园建设,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场地。

(三)家庭为学生就业提供必要的理解和支持

家庭是学生情感寄托,是学生最具安全感的地方,家长如果在经济上可以给学生提供支持,这对于学生创业成功大有裨益。除了所需要的物质支持外,学生更在乎的是家长可以给予理解和精神支持,这是学生创业持久性的动力。在学生遭遇瓶颈时,家长要多多给予鼓励和安慰,尽量不批评和指责。家长要明确,大学生创业不仅是一种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还对于促进我们构建新的发展格局、增强发展动能、拓宽就业渠道、带动更多人就业具有重要意义[3],是实现大学生个人与社会价值有机统一的重要方式。

(四)增强学生自身创业素养

首先要明确自身开展创业的精准定位,诸如进行SWOT分析,分析对于创业本身的优势、劣势,以及所处环境的机会和威胁,正确识别自己性格特征和气质类型,从而在创业时尽量选择与自己性格和气质匹配度高的行业。其次,拥有良好的心态和知识储备。创业过程是非常艰辛且复杂的,在创业过程中要有恒心、有耐心、有信心,在遇到坎坷时要看到理想之于现实的曲折性,不断提升抗压能力,辩证看待人生的成败和得失。最后,如果在大学期间确定了创业的意向,就要利用更多课余时间学习管理基础知识、金融知识、法律基础知识等。不一定面面俱到,但是每一种有关创业的知识都要有所掌握,要在创业实践中不停学习,吸收优秀成功人士的经验,用于指导创业实践,提升创业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韦志江.大学生创业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4.

[2]   任焦阳.农村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商业大学,2021.

[3]   王梦琪,郭志慧.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22(22):69-71.

[责任编辑   兴   华]

猜你喜欢

创业就业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在校大学生创业与学业协调机制研究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