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企业财务规范问题及应对策略
2023-08-26陈寅
陈寅
摘 要:在企业上市筹备计划中,企业财务部门的规范是核心部分,也是其他内容的规范准则。现在市场上大部分投资者对在企业中融入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首次公开募股)的想法都有很高的要求。据了解,IPO企业财务发生过造假的行为,对于这种情况,不得不严肃处理。所以,面对这种情形,为了保证企业财务合法合规,相关监督管理部门必须严查严办。基于此,主要研究IPO上市企业筹备上市过程,以及在筹备过程中遇到的各类财务规范问题,并提出对应的应对措施,以保证企业参与IPO上市计划的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财务规范;问题;IPO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14-0077-03
如今,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新时代,对资本市场的规范运行提出更高要求。因此,要求现代化企业内部制度建设不仅要依据市场需求、自身情况和科学规范,而且融合IPO募股手段要能满足企业资本运作的通畅,保障运营安全可持续发展。但在IPO使用过程中,有的企业忽视IPO重点环节的应用——财务工作的规范,致使IPO企业上市过程中阻碍过多并产生一定危机。因此,本文将探讨在IPO中对企业财务的行为进行规范,以减少财务危机对IPO造成的影响,并提出正确策略,以帮助企业提高整体实力。
一、国内资本市场论述
(一)市场结构及总特征
我国资本市场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特征,既是多层次的也是可调控的。多层次主要包括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两部分,再加上比较混乱的场外市场。其中,以各地产权交易机构为主体的场外市场获得了迅速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定位不明确、分布不合理等基本特征,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在国内不同的股市类别中,对于IPO企业而言,上海和深圳两大交易所仍是最具诱惑力的交易所。我国企业注册数量庞大,想要参与IPO的企业也有很多,因此造成资本秩序的不稳定。所以,国家为了资本市场可调控,维持稳定,对计划申请IPO的企业严格审核,调高准入手续,避免市场混乱。但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让公司IPO审核受到制约,以至于不能满足企业IPO上市的条件要求。
(二)财务规范的根本目的
企业发展过程中科学规划的统筹是未来上市的本质要求,而财务作为其中最主要的部分,其规范化管理能有效提高企业资本运作和风险防控能力,这也是财务工作的根本目的。但是,大部分企業在财务规范中没有加强监管,导致账目、信息等出现纰漏,或是IPO账务处理不当,最终致使上市审核不能通过。这就要求企业加强财务规范化流程,保障财务工作的真实、准确。这对IPO上市起着决定性作用。
二、中小企业IPO融资存在的财务问题
(一)内部控制能力较低,经营风险强
当前,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还不完善,而且缺少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从而极易加深企业IPO的融资困难。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公司融资结构薄弱
公司在刚走上正轨的时候,其融资能力还很弱,因此在财务结构的设定上也较为单一,没有构建起相应的财务风险制度,从而制约了公司的发展。例如,企业没有对内部管理问题进行细化,而是采取了粗放的管理方式,造成了在财务管理工作的分配上不清楚,致使一旦出现差错就很难解决,很难提高财务管理效率。此外,如果这些中小企业的资金实力很弱,其生产工艺也会很落后,所制造产品本身的结构也会很简单,同时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也会被降低,那么企业就不能提高自己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2.公司的内部控制很弱
许多中小企业在进行具体的运营管理时,因为缺少一个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系统,所以会导致企业的内部没有了控制,最终无法提高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的效率和品质,从而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二)企业实力较弱,融资渠道单一
从总体上来说,许多中小企业起步比较晚且规模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自身实力没有优势,通常依靠的都是一些专利技术、知识产权等做抵押和担保的资产。另外,一些中小企业由于应收账款的现金周转率水平低,因此给公司运营带来了更多的风险。而在实际运营中,如果出现现金流中断,就会使公司对运营风险的判断能力和抵御能力有所下降。例如,一家中小企业长期处于资金匮乏的状态,那么就极易出现周转缺口,而仅凭公司自己的力量是无法将其弥补的,这时公司就会选择银行借贷。可由于公司的规模尚未成熟、资本不稳固、实力低下等因素造成潜在的投资风险较高,因此银行放贷门槛将提高,获得贷款的比例就会较低。
(三)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信用等级偏低
当前我国中小型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之一是融资难。从中小企业的角度来看,大部分都有经营不规范、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主要是因为财务管理人才的匮乏,大多数财务管理人员年纪比较大,或是没有经验,这些缺陷都不利于财务管理,更是难以控制企业在IPO融资时的财务风险。
与此同时,我国许多中小型企业存在着严重的信用问题,信用等级偏低。而那些大公司的信誉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起来的,是经过漫长的岁月才建立起来的。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时间就比较短,加之其自身的财务管理体制还不完善,缺少了丰富的经验,也没有积累到一定程度的信誉,这就很可能阻碍中小企业IPO的融资发展。例如,没有制定严格的赊销政策,造成了财务信用制度的不完善;同时也没有强有力的催收系统,使得应收账款的周转率低、资金回收难,造成了应收款不能及时兑现的现象。也有许多中小企业在整体的财务管理中没有对资金做好系统性的计划,导致企业由于流动资金短缺无力偿付银行贷款,从而损坏企业的信誉。
(四)对资本市场理解不深入
就当前而言,尽管资本市场已基本形成,但仍存在着诸多缺陷。比如,缺少一个高效的支持体系和相关的服务机构,使得其自身的功能无法充分发挥。此外,由于中小企业自身规模、治理结构方式、财务各项指标等各方面存在着局限性,再加上缺少市场经验,在企业IPO时就会受到申请条件的制约,以至于很难通过IPO审查。
三、上市公司上市过程中的金融风险防范
(一)强化企业内控管理,减少企业运营风险
要确保公司可以进行有效运作,就需要对公司进行清晰的产权划分,并对公司进行授权。而作为经营者,良好的公司治理是保证其健康发展的根本。因此,有些中小企业要提高企业的效益,就要转变传统经营方式,将公司的经营权与所有权分开,从而达到公司效益最大化。
从当前形势来看,上市公司能否顺利上市,与其能否成功上市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把内控系统比喻为上市公司的“拦路虎”,那么在2020年度被否决的59家上市公司中,几乎半数都会被询问与内控有关的问题。从被驳回企业的原因的统计结果来看,最严重的是财务规范性问题和财务核算规范化问题,而且高于企业绩效经营问题。这里面内控问题占了很大比重。所以,我们必须要从公司现有的管理模式和现状,以及人员控制、财务控制、组织控制等各个方面着手,强化对公司的经营管理,这样才可以将公司运营风险降到最低。
(二)加强公司经营,提高公司竞争能力
当前,我国的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因此需要在公司内部进行更多的标准化工作。中小企业IPO审查的失败率很高,一方面,由于IPO审核的速度越来越快,否决率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也有部分原因是由于企业管理问题,这也是导致IPO被否定很重的一点原因。尽管许多企业都有了明确的企业管理条例,但在后续的执行中,由于缺少相关的监管,导致一些细节方面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因此,我们必须要根据IPO审核标准来对企业的人力资源、项目等进行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1]。
(三)强化公司金融服务,提高公司信誉
就中小企业的内部发展而言,必须要进一步强化企业的财务管理,这样既可以对企业目前所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治理方案,也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和信誉度。
1.强化内部财务流程和财务指标,包括收入确认、毛利变动、费用和资本性支出、净利润和经营性现金流量等财务指标的延展管理。
2.对参加公司财务工作的财务人员和财务环节进行标准化管理,以保证财务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对财务工作的职责进行合理划分。
3.必须从外部的方针出发,与外部的会计、税务、证券等法律和规定相结合,对公司内部的金融管理进行更多的规范。
4.一方面,要加强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建设。企业在招聘相关岗位时应当加强对工作能力的要求,同时要加强对在职人员内部职业技能和知识的培训。另一方面,管理层应该建立遵守法律的管理意识,根据法规的要求,加强内部事务处理,并明确相应的决策过程。
一旦成功上市,公司的市值将升值。因此,有必要在准备的初期阶段就充分了解市场情况,了解同一行业和规模上的毛利润的变化,了解获利能力。因为从公司自身运营和外部市场环境的角度来看,确定公司可持续盈利能力的只是收入的结构、增减变化、毛利率的变化以及利润来源的连续性和稳定性[2]。企业若要获得扩张能力和快速增长,势必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不断完善财务体系,以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3,4],尤其是对投融资活动进行合理的分析并做出合理的选择,从而做出最适合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决策,以保持利润的稳定增长,增强可持续经营的能力。
(四)增强法律法规的观念
税务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权威,税务机关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缴纳税款。要提高公司的法律素质,我们可以从如下方面着手。
1.强化税务法规的学习,增强税务法规、法制观念。一方面,通过对税务法规的深入学习,增强对税收法规的认识,提升公司对税收的认识,从而更好认识公司应缴纳的税款;另一方面,公司经营管理层要与公司经营管理部门一道、做出表率,在涉税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为公司创造一个更好的涉税环境。
2.切实健全监管体系,加强税收管理。建立纳税人的工作人员履行税收的职责,加强发票的开收管理。选择具有较强专业知识的人员或者组织作为监督人员,对公司涉及纳税的管理活动展开监管,并将其报告给管理层。对公司存在的违法行为要进行及时说明,并督促有关部门对此进行及时整改。
(五)强化内控
目前,我国对企业的内控制度还只是停留在制度的制定与执行阶段,而实际操作中却有很多制度没有得到正确的执行,导致很多问题的产生。具体体现在执行过程中的不科学、管理者滥用权力、组织架构混乱等方面。要想有效执行公司治理,就需要对公司进行严格的管理。因此,针对目前存在的“关联交易”问题,给出了如下几点意见。
1.明确有关单位的业务和资金往来的申请、审批、监督的程序及权限。在批准程序上,建立“多人评审小组”,并剔除利益相关者。对负责监督的机构和个人进行识别,并把与客户接触作为监督重点。
2.建立严谨的合约体系,并把对子公司的经营视为经营重心。在借贷方面,要明确借贷的时间、利息,并要有专门的人员跟进。
3.设立风险评价体系,对关联企业的借款进行了相应的检查,其中包括逾期不支付利息和逾期不還款的风险和偿还能力。
4.充分保证程序的执行力度,在内控制度设立的条件下,管理层约束自身的行为作为表率,任何人不得越权办事。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在拉动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推动科技创新等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过,在中小企业IPO融资的进程中,必须要尽快处理好金融问题,否则将来也不会通过审核。所以,公司要将外部的政策导向与内部的财务管理有机地融合起来,使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做到规范化,减少公司财务风险,防止因为出现财务问题而造成审核失误,为公司今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美花.浅谈拟上市企业财务准备中的常见问题及操作指引[J].经贸实践,2018(6):269-270.
[2] 陈小军.浅析毛利率的IPO财务关注点及对策[J].当代会计,2017(5):35-36.
[3] 郝洪玉.IPO融资动机误区成因分析及其对策[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8):175-176.
[4] 周芬芬.IPO企业财务审查要点分析[J].财会学习,2017(21):44-46.
[责任编辑 妤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