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长参与:处境不利学生实现学业抗逆的关键密钥

2023-08-25陆云罗强

中小学管理 2023年7期
关键词:家庭教育指导家长参与家校沟通

陆云 罗强

摘要 基于江苏省苏州市50826个初中生家庭教育调查与学业质量监测数据的关联分析,探讨家长参与在促进处境不利学生实现学业抗逆方面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处境不利学生家长在家长参与各维度的得分均低于非处境不利学生家长;男生、流动学生、走读生以及学习品质低和教学支持度低的学生更可能面临家庭处境不利带来的学业失败风险;亲子交流、共同活动和家校沟通对处境不利学生实现学业抗逆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而家庭监管和学业辅导对处境不利学生的学业成绩可能会产生消极影响;等等。建议学校通过系统构建家庭教育支持和服务体系,提升处境不利学生家长的教育胜任力,为处境不利学生实现学业抗逆赋能。

关键词 家长参与;学业抗逆;处境不利学生;家庭教育指导;家校沟通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23)07-0045-05

注释:①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自筹课题“基于监测大数据的区域教育质量提升路径研究”(课题编号:E-b/2020/16)的研究成果。

家庭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对家长参与的研究是打开家庭因素影响子女教育获得“黑箱”的关键钥匙。早在20世纪60年代,科尔曼报告中就提出,家庭背景是影响学生发展和教育获得的重要因素,学生家庭背景与学业成就有很强的正相关性,即家庭社会经济背景越好的学生越能取得较好的学业成绩。[1]然而在教育实践中,仍有一部分处境不利学生可以克服较低的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带来的不利影响而取得优异成绩,成为“抗逆学生”(Resilient Students)。

已有研究表明,不仅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会对子女学习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家长参与和支持行为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本,也会影响子女的认知能力和学业发展,有助于缩小因家庭资本、学业基础导致的学生间发展不平衡。[2]但既有研究主要从入学机会、办学资源、教学质量、学校氛围等学校层面,以及自我教育期望、学习策略方法等学生个体层面分析对处境不利学生的补偿作用,针对家长参与如何影响处境不利学生学业发展尚缺少基于实证数据的研究支撑。

对此,本文基于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初中生家庭教育问卷调查数据和学业质量监测数据的关联分析,从家长参与视角出发,分析家长参与是否能助力处境不利学生实现学业抗逆,以及家长参与的哪些维度可以显著影响抗逆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从学校管理角度提出建议,以期为提升处境不利学生的学业表现、努力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提供实证参考。

一、研究设计:基于50826个初中生家庭教育调查与学业质量监测数据的关联分析

1. 数据来源

自2015年起,苏州市每年都启动实施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项目,采用“学校全覆盖,学生全参与,学科等比例抽测,相关因素全测”的组织方式,对全市初中三个年级学生的学业成绩及相关因素进行连续追踪监测,构建了以学生学业发展为核心的具有结构意义的质量指标,累积了全覆盖、多维度、追踪式的学业质量监测大数据。2021年10月,苏州市组织开展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庭教育专项调查,全市三、六、八年级共138728名学生家长参与问卷调查,样本兼顾了不同区域和学校类型、规模和质量等因素,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家长教育认知”“家庭教育资源”“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教育管理”“家校合作共育”等指标。

本研究将上述家庭教育专项调查中八年级学生家长的问卷调查数据与2021年9月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项目的八年级学生数据进行匹配关联,共有50826位家长的问卷调查数据可以与其孩子的学业质量监测数据匹配关联。通过对这两个关联的数据库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家庭教育因素对学生学业质量的影响状况和作用机制。

2. 变量说明

本研究中核心解释变量是“家长参与”。参考科尔曼的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和社会闭合(Social Closure)理论,[3]我们将家长参与界定为:为了孩子的学习,家长与孩子以及参与孩子教育的组织和相关人员之间的互动。根据吴艺方等人研制的家长教育卷入行为模型,家长参与量表共设计家庭监管、学业辅导、亲子沟通、共同活动和家校沟通五个維度,[4]共计18道题目。量表按照李克特5点计分法,由“从不”到“总是”进行1~5赋分。所有维度均进行同趋化处理,分数越高,表明家长在该维度上的行为频率越高。经检验,该量表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和结构效度。

本研究中的被解释变量是二分变量“是否为抗逆学生”,参照PISA项目抗逆学生的选取标准进行样本选取,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指标得分(SES)处于后1/4的学生定义为“处境不利学生”,其余学生为“非处境不利学生”。在“处境不利学生”中,学业成绩处于苏州市前1/4的学生定义为学业“抗逆学生”,其余学生定义为学业“非抗逆学生”。

控制变量包括学生个体及学校特征两个方面,前者包括学生性别、是否流动、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住宿、是否参加课外补习、学习品质等,后者包括学校的办学类型、教学支持和课程资源等,均通过学生监测问卷获取。

3. 研究方法

本研究用卡方检验比较抗逆学生构成群体比率的差异性,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不同群体学生间家长参与的特征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家长参与因素对处境不利学生实现学业抗逆比率的影响,同时在模型中加入性别和家长参与的交互项,以探讨家长参与对不同性别学生实现学业抗逆的作用差异。

二、研究结论:家长参与内容差异性对处境不利学生实现学业抗逆产生不同影响

1. 在家长参与各维度,处境不利学生家长得分均低于非处境不利学生家长

研究以是否处境不利作为分组变量,对家长参与各维度得分进行T检验(见表1)。结果显示:处境不利学生家长在家长参与各维度得分均低于非处境不利学生家长,尤其在学习辅导、亲子沟通、共同活动三个维度的表现最为显著(t值分别为-11.720、-21.455、-9.322,p均小于0.001)。可见,家长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对子女的教育参与程度越高;而处境不利学生父母受自身的经济收入、文化素养等因素限制,在孩子学习和生活中参与程度较低。

2. 在亲子沟通、共同活动和家校沟通维度,抗逆学生家长得分均显著高于非抗逆学生家长

研究以是否抗逆作为分组变量,对家长参与各维度得分进行T检验(见表1),结果显示:抗逆学生家长在亲子沟通、共同活动和家校沟通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非抗逆学生家长(t值分别为8.560、3.521、4.937,p均小于0.001),而在家庭监管维度得分显著低于非抗逆学生家长(t=-4.389,p<0.001),在学习辅导维度得分与非抗逆学生家长不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可知,抗逆学生家长更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和互动,更多参与家校沟通,较少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及交往等进行监督和控制。这表明抗逆学生家长虽然无法提供足够的经济、文化资源,但会通过非物质性内容如投入更多时间精力、情感陪伴来补偿子女。

3. 男生、流动学生、走读生以及学习品质低和教学支持度低的学生更可能面临家庭处境不利带来的学业失败风险

本研究将学生个体和学校层面的控制变量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1,通过分析可知,在学生个体层面,不同性别、是否流动、是否寄宿均对处境不利学生能否实现学业抗逆有显著影响。具体来说,处境不利男生成为抗逆学生的发生比率是女生的78.8%,流动学生成为抗逆学生的发生比率是非流动学生的89.4%,住宿生成为抗逆学生的发生比率是走读生的1.178倍。此外,学生的学习品质每提升一个单位,成为抗逆学生的可能性就增加26.2%,而是否参加课外补习对于处境不利学生成为抗逆学生的概率影响不显著。在学校层面,教学支持每提升一个单位,处境不利学生成为抗逆学生的可能性就增加19.6%(见表2)。

原因分析如下。首先,男女生的生理和性格特征存在一定差异,如男生多表现出好动、易受干扰、缺乏耐心等特点,而女生相對沉稳,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和自制力,因此更有可能实现学业抗逆。其次,流动儿童的父母迫于生活压力经常忙于工作,在孩子教育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较少,而且流动儿童由于学习环境不稳定,比本地儿童面临更多的学校适应性问题,从而影响学业表现。再次,对于留守儿童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寄宿生活能提供相对优质的学习空间、更丰富的活动资源和更多的师生相处时间,其生活起居、学习娱乐都受到规律化管理,可以弥补他们由于家庭处境不利带来的资源缺失和不利影响,从而能在学业方面获得积极发展。最后,已有研究证明,学生的学习策略、学习动力等学习品质和教师的课堂教学支持作为学生学习的内外动力源,对实现学生学业抗逆有正向预测作用;而课外补习由于时间挤占效应、师资水平低等因素,并不能助力处境不利学生在学业竞争中取得优势。[5]

4. 亲子交流、共同活动和家校沟通对处境不利学生实现学业抗逆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家庭监管和学业辅导并不能帮处境不利学生实现学业抗逆

基于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2,在控制学生个体和学校变量情况下,发现家长在亲子交流、共同活动、家校沟通方面每提高一个单位,处境不利学生成为抗逆学生的比率分别增加39.2%、13.9%、9.7%(见表2)。可见这三个维度的家长参与对处境不利学生实现学业抗逆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究其原因,家长对子女的关心、陪伴等情感支持有利于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增进亲子关系质量,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和焦虑,从而有效弥补家庭社会经济上的劣势,对学生学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而家校沟通有助于父母全面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进而科学合理地参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有效提升孩子的学业表现。

研究还发现,家庭监管每提高一个单位,处境不利学生成为抗逆学生的比率就降低至原来的85.6%,说明家长对子女的监督和管理严格程度对孩子的学业成绩可能会产生消极影响;而学业辅导对处境不利学生成为抗逆学生的概率影响不显著(见表2)。分析原因,初中阶段的学生独立自主意识开始增强,父母对子女的监督管束行为越多,越容易拉大亲子距离,导致孩子的教育获得越低。关于处境不利学生家长的学业辅导,笔者推测一方面是因为父母自身文化素养较低,且受到知识遗忘、知识更新等限制,对孩子的学业指导有心无力。另一方面,父母帮忙检查作业、指导孩子功课等参与行为如果处理不当,容易让子女产生一定的依赖或抵触心理,反而不利于其学业发展。

5. 家庭监管越多,男生越不容易实现学业抗逆;亲子交流越多,男生比女生更有可能实现学业抗逆

本研究将性别与自变量交互项放入模型中探究哪些因素具有性别差异,结果发现:家庭监管和亲子交流与性别具有交互效应,即家庭监管每提高一个单位,男生成为抗逆学生的概率将会是女生的80.3%,说明家庭监管越多,男生越不容易实现学业抗逆;而亲子交流每提高一个单位,男生成为抗逆学生的概率将会是女生的1.256倍,说明亲子交流越多,男生比女生更有可能实现学业抗逆。

三、对策建议:系统构建家庭教育支持和服务体系,为家长有效参与持续赋能

上述结论揭示了家长的有效参与在帮助处境不利学生实现学业抗逆方面的重要作用,而学校作为协同育人的主导方,应针对处境不利学生家庭的特点和困难,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主动完善家校合作机制,为家长的有效参与持续赋能。

1. 依托家庭教育指导提升处境不利学生家长的教育胜任力

本研究表明,家庭社会资本尤其是亲子交流和沟通等情感支持对处境不利初中生学业成绩积极影响最大,而父母对子女的监督、管束行为以及学业辅导并不能帮助处境不利学生提升学业成绩。同时,不同的参与内容对于男女生也有着不同影响。为此,学校应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家庭教育培训和学习活动,为家长提供专业指导和建议,引导家长通过科学有效的参与和教养来突破家庭资本的束缚,帮助孩子实现学业抗逆。如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针对学生成长关键期、家长普遍性育儿困惑以及亲子关系改善等问题,开发家教指导系列课程、微课程以及亲子活动系列课程,不断提升家长的胜任力、协作力、学习力。[6]

2. 依托常态化沟通给予处境不利学生家庭特别关怀

本研究表明,良好的家校沟通有助于处境不利学生实现学业抗逆。为此,学校既要灵活运用信息化平台实现家校之间的信息传达、学情数据共享、家校精准协作,也应充分重视和利用书信、家访、家长会等传统方式在家校沟通中不可取代的价值,提升家校合作的实效性。如浙江省杭州市公益中学的潘志平校长自2002年起坚持每个月给家长写一封亲笔信,根据自己的教育感悟和教子经验,提醒家长在不同时间点关注孩子的不同需求。学校还针对家长回信中反映出的普遍困惑,组织专家、校长、学生、家长四方会谈,共同聚焦问题的解决。[7]在家校沟通过程中,学校需注重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校园氛围,尤其关注较低收入和边缘化家庭的家长参与,对无力参与的家长提出解决办法和实际有效的帮助,通过激发家长参与的力量来弥补家庭资源环境方面的不足。

3. 依托教学改进为处境不利学生提供更多精准帮扶

本研究表明,学习品质低和教学支持度低的学生更可能面临家庭处境不利带来的学业失败风险。对此,学校一方面要开展有针对性的诊断性评估,全面了解处境不利学生的基础水平、潜能发展、兴趣爱好等信息,并根据他们的不同水平和实际需求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实施分层次的教学指导,提供适切的教育资源,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内在动机和自我效能感;另一方面要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和家校合作关心处境不利学生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理解、尊重和鼓励,营造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如江苏省苏州市觅渡中学基于本校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学生英语学习水平和学习品质较弱的问题,构建起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性评价体系,为学生建立“英语学习成长档案袋”,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的英语活动及比赛等,让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看得见,既有效促进了学生英语水平和学习品质的提升,也赢得了家长更多的支持和信任。[8]

参考文献:

[1] Coleman J S. 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Report prepared for the US Office of Education[R].Washington,DC: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66:26.

[2] 李波.父母参与对子女发展的影响—基于学业成绩和非认知能力的视角[J].教育与经济,2018(3):54-64.

[3] Coleman J S.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8(94)(Supplement):95-120.

[4] 吴艺方,韩秀华,韦唯,等.小学生父母教育卷入行为理论模型的建构与验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61-69.

[5] 胡咏梅,张平平.课外补习能助力家庭处境不利学生冲破社会再生产的“藩篱”吗?[J].教育科学研究,2021(1):5-15.

[6] 钟亚利.以共情促共育:有效提升家长教育力[J].中小学管理,2020(10):42-44.

[7] 潘志平.去做孩子,去做孩子们喜欢的学校[J].中小学管理,2016(6):36-39.

[8] 曹晓兰.关注过程·看见学习·见证成长—核心素养视域下构建初中英语过程性评价体系的实践研究[EB/OL].(2022-01-17)[2023-02-19].https://www.sohu.com/a/517218209_121124336.

(編辑 王淑清)

猜你喜欢

家庭教育指导家长参与家校沟通
网络环境下家庭教育指导模式初探
家庭教育指导中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共享“心灵之约”
如果可以,我愿做你的眼
家长助教对促进幼儿园课程开发的研究
浅析家长参与学前教育的困境及其应对策略
如何有效提高小学英语起始阶段中的家长参与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寻找家校沟通中的润滑剂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