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主题建构模式探究
2023-08-22路璐
路璐
内容摘要:跨学科式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主题建构模式旨在通过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来促进学科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实现的教学活动体系,该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本文主要对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主题建构模式展开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语文教学 跨学科学习 任务群 主题建构
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主题建构模式研究,关注着语文教学如何借助其他学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学习效果。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也应更加注重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建构,引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深度思考。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具有丰富内涵,高效实用且符合时代要求的课程方案,才能真正实现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目的。
一.语文“跨学科式学习”的主要特征
1.语文学科的本位性
语文学科本位性是指,学生在学习语文时,重点要放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上,以及相关的文学常识和文学素养的提升上。语文学科的本位性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手段。语文跨学科式学习是指,在学习语文时,不仅要学习语文本身,还要结合其他学科来学习。例如,在学习古诗文时,学生不仅要学习古诗文本身,还要学习相关的历史知识和文化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古诗文。此外,语文跨学科式学习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也学习如何将语文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实践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过程和结果的不确定性
语文跨学科式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和探索的过程,学生会遇到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学习结果也不可预知,可能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结果,也可能是一种有意义的结果。语文跨学科式学习的过程和结果不确定性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学生的能力水平会影响他们在学习中取得的成果。另一方面,教师的指导和设计也会影响学习过程和结果的不确定性。要想更好地应对过程和结果的不确定性,教师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准备。首先,应该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其次,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适应性和创新能力,以应对新的挑战和机遇。最后,要注重评估和反馈,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3.评价视角的多样性
语文跨学科式学习的评价视角应具备多样性。应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包括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等;应评价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包括能够理解和描述文学、艺术作品的意义;应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包括思考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观察能力等。评价视角还应考虑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文化素养是指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例如学生能够理解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元素;道德素养是指学生的道德思考能力,例如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道德问题,以及培养良好的道德观。最后,评价视角还应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这些成果可以是学习的结果,例如完成一定的作业任务;也可以是学习过程中的反馈,例如及时反馈学生的表现和结果,提供学习上的指导[1]。
二.语文“跨学科式学习”任务群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应然耦合
1.异中求同:课程要素的应然耦合
首先,应当认识到,跨学科的课程要素是多样的,每个学科的目标不同,学习活动也不同,因此,在实施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时,有必要对各学科要素之间进行耦合,以实现有机的跨学科学习经验。耦合学科要素的最佳方式之一是异中求同,即从各学科中抽取最重要的要素,使其在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中得以发挥作用。例如,语文课程中的“文字练习”,数学课程中的“数学推理”,科学课程中的“观察实验”,均可作为课程要素进行耦合,以实现跨学科的有机学习。此外,耦合学科要素的方式还可以是将不同学科的学习内容结合起来,使学习者在同一个学习任务中得以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能力。
2.同中互融:主题活动的应然耦合
语文课程的跨学科式学习,可以有效地将学生的学习经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实现学习与实践的相互促进。以语文课程为基础,可以借助其他学科的内容来开展主题活动,以实现同中互融。此外,在开展该课程时,还需要考虑应然耦合,即如何将任务群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主题活动的应然耦合,是指语文课程的任务群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对学生学习的有效指导[2]。例如,在开展语文课程时,可以结合社会科学等内容,让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更好地理解文学知识,实现语文与社会科学的融合。除了跨学科式学习,在开展语文课程的应然耦合时,还可以利用艺术活动的元素,将艺术和文学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能够通过艺术的表达形式,更好地感受文学的内涵。
三.语文“跨学科式学习”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耦合的主题建构模式
1.推进模式
语文的跨学科式学习活动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推進模式。首先,可以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以指导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其次,可以在教学中创设模拟情境,以让学生以实践活动的形式学习,以提高语文素养。最后,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小组讨论、实践操作、互动游戏等,让学生体验语文的乐趣。在实施推进模式时,还需要考虑到课堂气氛的积极性。因此,可以采取有助于增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措施,如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与学生交流等。另外,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特点,采取分组教学等策略,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此外,在推进模式中,还需要加强老师的教学能力,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水平,加强教师的教学规划能力,以及培养教师的教学技能,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学用各种学科知识。同时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课方面的熏陶,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提升其综合素质。
2.发散模式
“发散模式”是一种独特的学习方式,它旨在让学生们将多种学科的知识结合在一起,并利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发散模式在语文教学中也有广泛的应用,通过将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活动紧密耦合,学生们可以更有效地理解语文的学习内容。语文跨学科式学习的发散模式也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探索语文学习的主题建构。主题建构是一种独特的学习方式,它旨在让学生通过探索不同的语言学习内容,从而更好地理解语言的表达方式。另外,语文跨学科式学习的发散模式还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语言,并有效地运用它们。通过将实践活动与学习活动紧密耦合,学生们可以更全面地掌握语言知识,并从中获得最大的收获。
3.分解模式
分解模式是一种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耦合的学习方式,旨在通过跨学科式学习活动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它通过将语文学习内容和跨学科学习内容进行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语文学习的内容。它还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记住语文学习的内容,并能够在跨学科式学习活动中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分解模式的实施需要老师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指导,包括对语文学习内容的分解、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进度的观察、对跨学科式学习活动的设计以及对活动的评估。同时,老师还需要运用各种教学工具,如视频、游戏等,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语文学习的内容。分解模式的实施还需要老师运用一些学习方法,如问题回答、情境模拟、技能练习等,帮助学生更加系统地学习语文内容,达到跨学科式学习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耦合的效果[3]。
四.对语文“跨学科式学习”任务群主题建构模式的应用建议
1.目标设计聚焦核心素养
在设计任务群主题时,素养至关重要。因此,必须确保任务群主题的目标设计聚焦核心素养。首先,学生应该在任务群中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其次,学生应该学会思考问题,以深入了解语文知识,从而发展跨学科的学习技能。最后,学生应该熟悉语文的核心内容,以便在跨学科的学习任务中得到充分发挥。任务群主题设计的重点是素养,而不是知识本身。任务群中应该包含一些能够培养学生良好价值观和态度的活动,例如,引导学生从历史中学习,引导学生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提升学生的文字功底等等。只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才能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能够有效地掌握知识。在实施任务群主题时,学校也应该认真考虑如何更好地设计课程。例如,学校可以利用教师和学生的经验,收集有关学习任务的信息,以便更好地确定教学目标。同时,教师也应该提供足够的指导,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所承担的责任。
2.内容选择联结多个学科
跨学科式学习的主要优势之一在于,可以将多种学科的知识整合起来,以便更深入地了解某一个特定话题或领域。通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机联结起来,可以提高学习者的能力,在学习某一学科的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其他学科的内容。在实施跨学科式学习任务时,内容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在语文教学中,有必要把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内容联结起来,以提高学习者的理解能力。为了做到这一点,应该从更广泛的视角,结合传统文化,给学生提供更多样化的学习内容。此外,在跨学科式学习中,要实现内容联结,还必须注重实践性和具体性。语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结合传统文化,做出一些具体的实践性活动,以便更好地理解多学科的内容,从而加深学习的体验。
3.融合方式突出融合创新
融合创新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思维,拓展学习思路,提高学习效果。因此,语文“跨学科式学习”任务群的主题建构应充分考虑融合方式的应用。融合方式的突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是注重文化内涵,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跨学科式学习”任务群,充分发挥文化内涵的作用,使学习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精神,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二是借鉴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将科学、艺术、体育等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融入语文学习,使学习者能够从多个角度理解语文知识,拓宽学习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另外,融合创新的方式也可以增加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拓宽学习视野,增强学习能力。通过融合创新的方式,可以让学习者通过实践学习,增强学习效果,并发挥学习者自身的创新能力,拓展学习思路,探索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4.课堂评价注重以生为本
课堂评价应该注重以生为本,以便营造出一个有益的学习氛围。这可以通过提供更多实用的学习资源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有益的学习,来达到。教师也应该以更加温和的方式进行教育,避免采用过分严厉的措施,降低学习气氛的紧张度。在课堂评价中,教师应该从多个角度考虑学生,全面考虑他们的学习情况,以确保每个学生的发展得到最大的提升。例如,可以采取综合评价的方式,考虑学生的学习表现、思想素养、性格特点、习惯等因素,以及对课程的理解程度,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4]。此外,在课堂评价中,教师还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能力水平,给予更有针对性的评价。这样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了解自己,更有效地提高自身能力,发挥自身潜力。
5.师生互动促进合作交流
语文跨学科式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互动,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老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使课堂更加活跃。另一个重要的师生互动的方式是合作交流,即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老师可以让学生结伴完成某一任务,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交流、沟通、交流自己的想法,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此外,老师也可以在课堂上采用一些游戏的形式,通过游戏让学生在互动中体验学习内容,从而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在游戏中,学生可以通过交流和沟通,来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能够有效地调动起学生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教师还应该注意把知识传授转化为情感教育,而不是简单地教这些东西。在语文跨学科式学习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当中,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而且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中还需要做到善于倾听,及时反馈信息,并且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之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学生。只有如此才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总而言之,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主题建构模式是一種有效学语文学习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未来研究可以探索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主题建构模式在不同学科和年级中的应用,以及它在不同课程中的有效性,推动我国素质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并且要根据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更高要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师自身素养,完善相关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与实践,使其更好地适应新课改形势下的需要,从而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金龙.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实践取向与设计理路[J].教学与管理,2023(10):39-42.
[2]李锋,兰希馨,李正福,李素琛.单元视角下的信息科技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23(03):90-95+119.
[3]蔡阳合.基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跨学科学习评价体系探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3(S1):74-76.
[4]孙燕妮.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主题建构模式探索——以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耦合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2(09):10-13.